莆田人文l南宋後期文壇宗主劉克莊:四度立朝五度罷官


莆田人文l南宋後期文壇宗主劉克莊:四度立朝五度罷官


劉克莊像

劉克莊是豪放派大詞人、江湖詩派的領袖、南宋後期文壇宗主;他是多產作家,作品數量在宋代僅次於陸游;他是南宋最有成就的詩詞評論家,晚年致力於辭賦發展史上最後一次比較系統的革新嘗試。胡適在《白話文學史》中評論說,劉克莊“有悲壯的感情,高尚的見解,偉大的才氣”。

劉克莊(1187—1269),初名灼,字潛夫,號後村居士,南宋興化軍莆田縣後村人(今屬莆田市荔城區),以祖蔭恩補將仕郎,淳祐六年(1246)以其“文名久著,史學尤精”詔賜同進士出身。劉克莊清正剛直,歷經五朝,四度立朝,屢遭讒言,五度罷官,曾官至兵部侍郎兼中書舍人、權工部尚書、龍圖閣學士。景定六年(1265)病逝,享年八十三歲,諡文定。

初入仕途,因詩落罪


莆田人文l南宋後期文壇宗主劉克莊:四度立朝五度罷官


劉克莊倡建的考亭書院

劉克莊出身於仕宦文學之家,祖父劉夙為紹興二十一年(1151年)進士,官祕書省正字、國史院編修等職,為理學創始人程頤的三傳弟子。其父劉彌正為淳熙進士,官至吏部侍郎。劉克莊少年時就顯示天賦,日誦萬言,為文立就,在國子監肄業時就以善於詩賦聞名。並從師於大儒真德秀,研修理學。

嘉定二年(1209),劉克莊以祖父劉夙蔭補任將仕郎,出任靖安縣(今屬江西)主簿。丁父憂期滿後,歷任福州右司理參軍、真州錄事(今江蘇儀徵)、江淮制置使李珏的幕僚、廣西經略安撫使胡槻的幕僚。

寶慶元年(1225),劉克莊出任建陽知縣(今屬福建)。這也是劉克莊真正主政一方的開始。到任後謁拜諸神廟,表達自己的執政理念:“國家秩祀百神,選任群吏,凡以為民也。吏無愧於民,斯無愧於神矣;神有德於民,斯有德有吏矣。某與神皆當勉之。敢告。”他重修朱熹遺留的考亭書院,恢復朱熹修建的建陽社倉;籌得三千餘緡,購米四千餘斛,救濟災民;大力推行文治教化,資助坊刻印刷業。因政聲卓著,深受愛戴,當劉克莊離任時,建陽當地“彩旗蔽路,送者達數十里”。

在建陽知縣任上,由於朝廷奸佞賣國苟安,排擠正直之士,諂害賢才良將,劉克莊寫《落梅》詩抒發感慨:“一片能教一斷腸,可堪平砌更堆牆。飄如遷客來過嶺,墜似騷人去赴湘。亂點莓苔多莫數,偶粘衣袖久猶香。東風謬掌花權柄,卻忌孤高不主張。”

這首《落梅》詩刊印在書商陳起刊刻的詩歌集子《江湖集》裡,所錄詩人身份低微,或為布衣,或為下層官吏。他們相互酬唱,以江湖義氣標榜,所以被稱為“江湖詩人”或“江湖詩派”。“借花卉以發騷人墨客之豪,託閨怨以寓放臣逐子之感”,這是歷代文人騷客最常用的詩歌表現手法,本無可非議,但被擅自矯詔廢立的權相史彌遠的爪牙、時人稱為“三凶”之一的監察御史李知孝指控“訕謗當國”,首當其衝的正是劉克莊的詩句“東風謬掌花權柄,卻忌孤高不主張”,還有曾極的“九十日春晴景少,一千年事亂時多”、陳起的“秋雨梧桐皇子府,春風楊柳相公橋”,被汙衊為惡毒攻擊朝政。結果書商陳起被髮配流放,《江湖集》被劈板,江湖詩派被禁止,集子裡許多詩人獲罪被貶。有幸的是,與史彌遠同樣有擁立之功的右相鄭清之為他力辯,勸史彌遠“不宜以語罪人”,才倖免於難,但也被罷黜閒廢近十年,時稱“落梅詩案”。

紹定四年(1231年),劉克莊起通判潮洲時,仍被言官趙至道舊案重提,彈劾罷官。耿正清忠的劉克莊,從此與梅花結下不解之緣,寫了一百二十多首詠梅詩詞,以梅花披雪鬥寒的傲骨清品,寄情抒志。

直言切諫,五度貶黜


莆田人文l南宋後期文壇宗主劉克莊:四度立朝五度罷官


六州歌頭——宋劉克莊(複印本)

理宗端平元年(1234),有旨都堂審察,劉克莊復官擔任將作監主簿。端平元年(1234)正月,劉克莊的老師、大儒真德秀任福州知州、福建安撫使時,劉克莊以將作監主簿擔任安撫使司參議官。同年六月,真德秀詔任戶部尚書,劉克莊回京擔任將作監主簿,後改任宗正寺主簿。端平二年(1235)六月,劉克莊擔任樞密院編修官兼權吏部右郎官。

在理宗召見時,劉克莊抨擊已故宰相史彌遠擅權誤國,勸導理宗近君子、遠小人,諫言說:“服天下莫若公,今也失之私;鎮天下莫若重,今也失之輕。二失不去,雖聖君賢相,不能以善治。”所謂“私”,指理宗寵幸貴戚;“輕”,指相權及法令不重。因而得罪了史彌遠的黨羽。中書舍人吳泳因傳聞劉克莊當初曾遏制他晉升之事,指使其弟御史吳昌裔攻擊劉克莊,於是再次被罷官,降授宮觀閒差。不久,又改任漳州知州(今屬福建)。嘉熙元年(1237),改任袁州知州(今江西宜春)。御史蔣峴攻擊劉克莊擔任樞密院編修時,與同為興化軍人的起居舍人兼實錄院檢討官方大琮、祕書省正字王邁三人,抨擊朝廷處理前皇位繼承人濟王趙竑的事欠妥,因而又改授宮觀閒差,方、王二人也被貶降,時稱“三賢”。

嘉熙三年(1239),李宗勉為相,劉克莊被提拔為江西、廣東提舉,升轉運使。在任上,廉潔從政,又買田二百畝,用田租贍養來南方任官而喪歸之人。李宗勉去世後,劉克莊又被免職,主管崇禧觀。嘉熙四年(1240),出任江東提刑,為民洗冤,懲辦信州、南康(今江西上饒、南康)等地的貪官汙吏。

淳祐元年(1241),理宗詔令劉克莊回臨安奏事,因受御史金淵攻擊而罷召回之命,並再次降授宮觀閒差。淳祐三年(1243)初,出任吏部侍右郎官,又因右丞相史嵩之黨羽濮斗南的攻擊仍領宮觀閒差。淳祐四年(1244),起用為江東提舉常平公事,同年十一月,任將作監,改直華文閣。

莆田人文l南宋後期文壇宗主劉克莊:四度立朝五度罷官


劉克莊記載《重建九座太平院記》

淳祐六年(1246),劉克莊以將作監赴行在奏事,連奏三劄,指斥朝廷任人之失、謀劃之誤,諫言應上法祖宗,使善類常合、言路常通。理宗以其“文名久著,史學尤精”,特賜同進士出身。數日內接連升任祕書少監、兼權國史編修、實錄院檢討官、崇政殿說書、兼中書舍人等職。劉克莊輪對時坦言:“今日之憂,莫如國本未建。”

時右丞相史嵩請歸祠服闕(即退休),理宗“御筆除職予祠,令克莊行詞”。史嵩為相8年,奸權誤國。劉克莊曾經彈劾其誤國罪行,如今面對皇帝,依然剛正不阿,拒絕為史嵩之草制誥詞。他在上疏中說:“嵩之有無父之罪四,無君之罪七,舊相致仕,合有誥詞,今臣行嵩之之詞,未知為褒為貶。”儘管皇上再三規勸,但劉克莊始終不為其作制。殿中侍御史章琰以“不合奏審,直實欺君”為理由,上疏彈劾,又次罷官。時人稱,劉克莊“在省七十餘日,草七十制,士大夫爭相傳誦,以為前無古人。”

淳祐七年(1247),劉克莊出知漳州,又改主明道宮。淳祐八年(1248年),授福建提刑,旋因丁母憂去職。淳祐十一年(1251),劉克莊擔任祕書監兼太常少卿、直學士院,後又任崇文殿說書、史館同修撰、起居舍人、侍講等職。任上,一如既往,直言切諫,侃侃而論。劉克莊嘗為邑人、著作郎兼右正言方大琮,作賀壽詞《念奴嬌》共勉:“須信諂語尤甘,忠言最苦,橄欖何如蜜。……年年歲歲,大家同作真率。”

時內臣、近侍干預朝政,事多由內出。劉克莊經常進諫規勸理宗吸取用人大權旁落的歷史教訓。劉克莊也縱論國內外形勢,批評朝政,認為蒙古軍隊攻佔四川,致使“五十四州遂成蕩覆,豈非外重而不能御,內虛而無以守”,以至受到御史鄭發的攻擊。淳祐十二年(1252)正月,出為建寧(今屬福建)知府兼福建路轉運副使。鄭發認為責輕而再次論奏,同年六月,再次以宮觀回鄉閒居。

藥石之言,急流勇退


莆田人文l南宋後期文壇宗主劉克莊:四度立朝五度罷官


賈似道像

景定元年(1260),受賈似道的薦引,74歲的劉克莊再次受詔入朝。儘管他以已年古稀、身體欠佳、視力模糊等為由一再辭免,但都未能獲准。出於無奈,他只好再次入朝,以起居郎兼權中書舍人,隨後又升為兵部侍郎兼中書舍人、直學士院。景定二年(1261),升為權工部尚書仍兼兩制。因與賈家有交情,劉克莊曾為賈似道的升職及生日寫了幾篇應酬文章,但並沒有依附、參與賈似道的朋黨。

劉克莊擔負草詔書,日夜為草詔而忙碌,但仍不忘提醒理宗致力於國家大事,不要將主要精力放在崇尚理學排斥異己之上。那時,金國已被蒙古所滅,南宋也岌岌可危。劉克莊進諫說:“國以危懼存,以逸樂亡。臣願陛下毋忘胡馬飲江時……”這番振聾發聵的話,被時人譽為“藥石之言”。劉克莊忠君報國精神至老不變。

由於一生剛介耿直,不畏強權,導致宦海無常,景定二年(1261)八月,劉克莊急流勇退,請求致仕。同年以寶章閣學士出知建寧府(今福建建甌),實際是告老還鄉。景定五年(1264)秋,以目疾(白內障)乞退,遂以煥章閣學士守本官致仕。鹹淳四年(1268)特授龍圖閣學士。景定六年(1265)病逝,享年八十三歲,諡文定。

文壇宗主,眾體兼備


莆田人文l南宋後期文壇宗主劉克莊:四度立朝五度罷官


劉克莊曾在麥斜巖吟詩作賦,留連忘返

劉克莊詩文詞俱工,駢散文皆長,而以詩詞成就和影響最大,有南宋後期文壇宗主之稱。時人稱他“自少至老,使言詩者宗焉,言文者宗焉,言四六者宗焉。”胡適在《白話文學史》中評論說,劉克莊“有悲壯的感情,高尚的見解,偉大的才氣”。

劉克莊是個多產作家,作詩約4500首,數量之多在宋代僅次於陸游,是南宋江湖詩派的領袖。他曾自我表白:“憂時元是詩人職,莫怪吟中感慨多。”劉克莊論詞,推崇辛棄疾、陸游,對辛棄疾評價尤高。他的詞以愛國思想內容與豪放的藝術風格見稱於時,在辛派詞人“三劉”(劉克莊、劉過、劉辰翁)中成就最大,甚至被認為“與放翁、稼軒,猶鼎三足”(馮煦《宋六十一家詞選例言》)。他著有詞集《後村長短句》(又名《後村別調》),《四部從刊》收《後村先生大全集》,共196卷(包含500餘首詩,200餘闋詞,四卷詩話和多篇散文)。

劉克莊也是南宋最有成就的詩詞評論家,所著《後村詩話》論詩兼而評詞,見解獨到精當,遠在南宋諸家詩話之上;《刻楮集序》可見劉克莊詩詞的取法範圍及審美好尚;選編的《千家詩選》可視為南宋後期詩壇對唐宋詩史的一次集體性的重新建構,對宋詩的詩史地位的確立起到重要作用。

劉克莊在詩、詞之外,尚有不少散文著作,紀昀等人認為他的文章“文體雅潔,較勝其詩,題跋諸篇,尤為獨擅”(《四庫全書總目》),其晚年還致力於辭賦創作和改革,以《離騷》為賦源,反對蹈襲模擬,主張“仿其意不仿其辭”,推崇柳宗元“小品賦”和宋代興起的“新文賦”,力主辭賦創新,進行辭賦發展史上最後一次比較系統的革新嘗試。

劉克莊也是故鄉莆仙戲的最早記載者。莆仙戲在中國戲壇上有“宋元南戲的活化石”之譽,劉克莊曾以詩文最早記載演出的情景:“抽簪脫 滿城忙,大半人多在戲場”,“空巷無人盡出嬉”,“遊女歸來尋墜珥”,“棚空眾散足淒涼,昨日人趨似堵牆;兒女不知時事變,相呼入市看新場”。此等演出盛況可見當時莆田文化之昌盛(見宋劉克莊《後村先生大全集》卷十、卷二十一、卷二十二、卷四十三)。

劉克莊一生經歷孝宗、光宗、寧宗、理宗、度宗五朝,四度立朝,五度罷官。在朝直言切諫,在外亦有政聲。明代名臣彭韶在《修復劉後村先生祠堂記》中評價劉克莊一生時說:“先生志經濟,尤善吏能,而為文名所掩,不及盡用。後遇似道當國,貪收德望,以慰人心,乃位八座,豈蹈蔡氏(京)用龜山(楊時)之故智耶?”認為“莆地偏小,至宋始成郡,而文獻特盛。忠惠(蔡襄)、文節(林光朝)、正獻(陳俊卿)三五公為之冠冕,最後後村劉先生起而繼之,文章流佈,事業兼備,論者謂三五公而下一人而已”。

參考阮其山、詹淑海、林祖泉及網絡相關作家的文字

來源:莆田市文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