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長樂:納天入懷——有容乃大對解決文化衝突的啟示

劉長樂 道教 經濟 老子 鳳凰衛視 2017-05-12

今天,在第四屆國際道教論壇主論壇上,鳳凰衛視董事局主席、行政總裁 劉長樂先生的講話如下:

劉長樂:納天入懷——有容乃大對解決文化衝突的啟示

人類歷史上不同種族、不同文化、不同國家的智者幾乎在同一時間節點上“集體開悟”的現象,被稱為人類文化的軸心時代。這種“終極關懷”的覺醒,產生了東西方文明不同的文化形態。遺憾的是,在兩千多年之後的當代,原來互相啟發,互相促進的東西方文化產生嚴重的衝突、分歧和對立。面對這些嚴重的危機,中國道教有容乃大的思想為我們提供了一種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式。

劉長樂:納天入懷——有容乃大對解決文化衝突的啟示

一、要有納天入懷的大視野

現代科技為了克服人類視野中存在的盲區,發明了一種名為增強現實系統的新技術,將計算機生成的圖形疊加到真實世界,從而為搶險救災、醫療救助、科學研究提供出之前看不到的大量信息,為人類提供了一種全新的視野。但是,當新技術擴展了人類的感覺視野之時,我發現很多人心靈的視野卻被閉塞了。這些年,西方世界的文化中心主義在當權者和學者中氾濫,唯我獨尊,動不動就是刀兵相見,導彈說話,結果冤冤相報,事與願違,造成大量無辜平民的死亡和無休無止的地區衝突。

反觀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因為有孔子、老子的哲學思想做底蘊,捨棄了一度很時髦的鬥爭哲學,贏得了四十年的和平發展時間,崛起為一個經濟文化雙雙強盛的大國,這不能不說是視野高人一招的結果,也是遵循事物發展內在規律的結果。

老子認為,一個國家是不能靠著武力逞強於天下的,不懂得謙讓,用兵過度,必有報應,大戰之後,必有荒年。兵器和戰爭是不祥之物,君子只有在迫不得已才會使用。

因此,我們在面對文化衝突、利益紛爭時,一定要把視野擴大到人類文明的整個發展史,懂得地球人都有權利享受人類發展的成果,所有文明都是平等的,先進與落後的過程在變化之中。正如老子所點撥我們的:聖人把自己放在最後,反而能佔到了先機;不要利益的人得到的是最終的利益。懷大局,放眼量,虛胸懷、養韜略,少樹敵,多交友,這才是智者的生存發展之道。

二、做有共生之心的覺悟者

合則兩利,鬥則兩傷。人類對共生現象的認識,最早來自生物界,它指生物之間一種相依為命的互利關係,共生雙方通過這種關係而獲得生命,失去了其中任何一方,另一方都不能生存。草原上的獅子和羚羊看上去是一對死敵,但人們發現,如果沒有了羚羊,獅子就活不下去,如果沒有了獅子,羚羊的種群會嚴重退化,也活不下去。

人與自然、人與人、企業與企業、國家與國家之間始終充滿著吸納與排斥、融合與鬥爭、滲透與抵禦的共生關係。這種關係構成了生命力的要素。

懂別人,是一種欣喜,被人懂,是一種幸福。

三、要有先人一步的硬實力和處下之心

強而不逞強,大而不稱霸,是當下中國令人尊敬的重要原因。

文明的共鑑,文明的互相尊重來自於文明的實力與活力。西方強大的話語權背後,是他們的經濟、文化實力在撐腰。同理,我們如果強調寬容與共生,我們必須要有硬實力。

實力能使人大度,實力能使我們快速接近目標,實力能產生平衡。

當今中國,工業規模世界第一,貿易總量世界第一,出境遊客世界第一,旅遊消費世界第一,科技綜合評價指數世界第二,對外投資世界第三,對全球經濟的貢獻達30%;幾乎在一切工業門類和科技領域都可以與西方國家展開競爭。有了這樣的硬實力之後,我們在處理好國與國的關係時,強調的仍然是“大者宜為下”。大者多擔當,大者多付出,大者多包容,如此,小者才能心悅誠服,安分穩定,平衡與對話才會隨之產生,不戰而屈人之兵,成為國際新秩序的建設者和引領者。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