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不起的阿斗”鮮為人知的一面:年少顛沛流離,長大宅心仁厚

三國時期湧現出了許多傑出人才,但其中也有不少昏庸之人,在這些人裡面,尤以劉禪最使人印象深刻。很多人都說劉禪是個窩囊廢,畢竟蜀國是亡在他的手裡,但不知道大家是否想過,劉禪其實並不窩囊。

首先,我們先分析一下很多人覺得他窩囊,主要是因為《三國演義》之中劉禪被描述的有些慘,本來出場次數就不多,一出場還都是窩囊的表現。曾兩次被趙雲所救,簡直就像個拖油瓶,並且最後亡國時還鬧了個“樂不思蜀”。這樣被描述,自然會讓許多人覺得劉禪不怎麼樣,甚至有些廢物。

“扶不起的阿斗”鮮為人知的一面:年少顛沛流離,長大宅心仁厚

但三國演義畢竟只是小說,裡面描述的故事並不能全信。在別的史書記載裡面,劉禪就有些不太一樣了,變化可以說相當大。據《魏略》記載,當年劉備勢力剛開始起步,曹操跟呂布兩夥人都在夾擊劉備,無奈的劉備只能選擇各處奔波,以此來積累勢力,躲避追殺。當時劉禪只有幾歲大,不幸跟劉備走散了。不過劉禪也不算笨,知道跟著人流走,於是最終他來到了漢中,結果卻被一夥人販子所抓直接給拐賣了。

此時的劉禪命運似乎已被註定,那就是淪為乞丐或者是奴隸,但所幸,他遇見了一位叫做劉括的富豪,劉括看見劉禪後就覺得十分欣喜,交談後更是喜歡上了劉禪,於是讓劉禪認他當乾爹。就這樣劉禪逃離了苦命生涯,也算是享了富貴,但他從未忘記自己出身,牢記自己乃是劉備之子。

“扶不起的阿斗”鮮為人知的一面:年少顛沛流離,長大宅心仁厚

劉備派人找到劉禪的時候,他已經是個青年了變化非常大。而劉禪也在劉備面前表現出了過人的才智,並且證明了自己的身份。劉備重新找回兒子,自然是大喜開外,於是便將其定為了王儲。《魏略》成書要比《三國志》更早,是三國時期的一本史書,所以其中記載的東西真實性較高,後來陳壽在寫《三國志》的時候也多次借鑑了《魏略》,但不知道為何這一段故事並未被二十四史之一的《三國志》所記載。

“扶不起的阿斗”鮮為人知的一面:年少顛沛流離,長大宅心仁厚

後來的事情大家都比較熟悉了,那就是劉備身死劉禪登基,諸葛亮輔政。看似劉禪在登基後毫無作為,其實不然,歷史上很多新皇帝都不信任前朝老臣,參考鰲拜跟康熙,對於其各種猜疑,導致兩人矛盾爆發,最終弄得國家也是比較混亂。但劉禪卻是非常信任諸葛亮,諸葛亮要什麼,他就給什麼,正因此諸葛亮才敢放心去北伐,因為他知道自己走了,後方劉禪不會整什麼么蛾子,不會突然來什麼十幾道金牌喊他回去。

“扶不起的阿斗”鮮為人知的一面:年少顛沛流離,長大宅心仁厚

諸葛亮死後,蜀國人才凋零國力孱弱,反觀魏國卻是人才濟濟兵強馬壯。在鍾會鄧艾率大軍伐蜀之際,劉禪知道若是打這一仗,蜀國勝利的希望幾乎是沒有的,而且還會死傷無數將士。若是把魏國給逼急了,說不定他們還會去殺害平民,劉禪顯然是不想看見這樣的場景,這才選擇了投降。

“扶不起的阿斗”鮮為人知的一面:年少顛沛流離,長大宅心仁厚

蜀國滅亡後,劉禪先是待在了成都,後來又去了洛陽。到了洛陽以後,他日子過得還不錯,還被封了個爵位,手下也有些人可用,但說白了,這些人就是去監視他的。就這,司馬昭依舊難以心安,多次試探過劉禪,就跟那個時候曹丕試探他老弟曹植一樣。只不過司馬昭做的更絕,直接讓劉禪觀看他們昔日蜀國的表演,完了之後問劉禪是否想家。

此舉真是惡毒無比,這就跟一個人把你的午飯搶走,當著你面吃掉,而你餓著肚子,他卻問你想不想吃飯一樣。但劉禪忍住了,他沒有發怒,只是面露傻笑說:“此間樂,不思蜀也。”這是他的悲哀,也是整個蜀國的悲哀,也是他苟且餘生的無奈。

“扶不起的阿斗”鮮為人知的一面:年少顛沛流離,長大宅心仁厚

韓信昔日也曾受胯下之辱,但後來卻官拜大將軍,戰神無敵。勾踐臥薪嚐膽,最後滅吳。我們說劉禪窩囊,廢物,歸咎其根本原因還是,他在之後依舊無所作為,可那樣的局勢他怎可能有所作為。

再回想諸葛亮身死後,劉禪還支撐了二十多年,多少人在這期間詆譭諸葛亮,公嗣(劉禪的字)均不為所動,未曾秋後算賬,算得上寬宏大量了。再想想張居正離世後張家的處境,孔明殊為幸運。雖然同政局需要穩定也有一定關係,亦足以說明劉禪也是一個宅心仁厚的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