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禪在洛陽說出7字保全性命,後來匈奴人為他報了滅國之仇

說道劉禪很多人首先想到此人就是昏君,劉備辛苦打下來的江山就葬送在他手中。那麼歷史上的劉禪真的是昏君嗎,小編看來未必。在這裡就有必要提到劉備在奪取漢中之後此時實力最為強大也有能力奪取天下,但是在夷陵這場戰爭之後輸光了本錢,最後病死在白帝城最後託孤於諸葛亮,說道:“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從這裡就可以看到劉備是極其信任諸葛亮的,不然也不可能說出“君可自取”,在劉禪登基之後尊稱諸葛亮為相父,一切朝政事物全部由諸葛亮裁決,當然他也踐行了當初的諾言也知道蜀國國力弱小,假如放棄北進等同坐以待斃雖然先後六次伐魏終究無力迴天。

劉禪在洛陽說出7字保全性命,後來匈奴人為他報了滅國之仇

在諸葛亮死了之後劉禪就開始獨自處理朝政,由於寵幸宦官黃皓以至於姜維不得不率領軍隊至沓中(就是在甘肅南部當時陽平關外的地區)避禍,其實選擇在這個地方就是為了攻打魏國,可是他這樣做就讓漢中的守備力量減少,雖然是想要將魏軍引入漢中盆地予以圍殲。可是他並沒有想到此時蜀國沒有這樣的實力吃掉數萬魏軍,而且在當時整個蜀漢朝廷對北伐已經失去信心一心只求偏安。後來司馬昭組織三路大軍攻打蜀國,很快就佔領了漢中,而姜維也只有憑藉劍門關天塹暫時抵擋魏軍。然而鄧艾卻走陰平直接殺到成都,而劉禪眼看不對勁想要繼續抵抗但又不想留在成都畢竟守不住,於是就有了南逃的想法此時益州勢力代表人物譙周就站出來說道,南方時長叛亂假如現在就去無異於入虎口。假如現在就投降或許還能取得比較好的待遇,如果逃到南方繼續堅持打仗不僅會面對強大的魏軍,說不定那些南蠻也會乘機反水那時候就慘了。於是劉禪就選擇開城投降,成為了三國中第一個亡國的君主。當然蜀國之所以先滅亡就是在於國立弱小,至於劉禪的能力也只是中規中矩若在太平盛世或許可以做箇中庸之君。

劉禪在洛陽說出7字保全性命,後來匈奴人為他報了滅國之仇

在平定益州之後劉禪全家都被遷往洛陽,同時還被魏元帝封為安樂公,要知道司馬昭也只是晉公兩者從爵位上看沒有太大差別。還獲得大量賞賜一次性獲得上百名奴婢,“子孫為三都封侯者五十餘人”由此可見劉禪在投降魏國之後確實是正確的做法,不僅讓自己免受戰爭同時也讓子孫受到了極好的待遇,就算是這樣魏國的實際掌權者司馬昭依然對他很不放心。在後來的宴會上安排舞伎跳蜀舞,此時蜀漢舊臣在看到了家鄉的舞蹈之後紛紛掩面而泣,唯獨劉禪很有興致的在觀賞完全看不出有任何哀傷,而司馬昭就認定就算是諸葛亮在世也未必能阻擋魏軍,畢竟有這樣的君主也是蜀漢的悲哀。

劉禪在洛陽說出7字保全性命,後來匈奴人為他報了滅國之仇

當然他也不放心隨後在宴會上直接問道:“安樂公,頗思蜀否”?此時劉禪就用7字高興的回答:“此樂間,不思蜀也”可是在旁邊的蜀臣看不下去了,為劉禪指點。當司馬昭再次問道是否想念蜀地時,劉禪就說到:“先人墳墓,遠在西蜀,乃心西悲,無日不思”說完司馬昭就大笑到,這與郤正所教相似。而劉禪回答到:正是他所教。這就讓周圍的大臣全都笑了起來,也正因為此劉禪才直接和昏君掛上鉤。

劉禪在洛陽說出7字保全性命,後來匈奴人為他報了滅國之仇

但是反過來想假如劉禪在洛陽時刻想念西蜀,那麼司馬昭還會善待他嗎?那是肯定不行的,當然也不會放他會成都,畢竟放虎歸山的道理大家都知道。假如在洛陽處處表現的很精明也就活到頭了,甚至會殃及子孫。其實有時候大智若愚就是這樣的,看起來很笨內心精明的很。到了西晉時期匈奴人劉淵起兵造反自稱為高祖劉邦的子孫,而且還追封劉禪為孝懷皇帝,率領大軍攻入洛陽滅亡了西晉。一個匈奴人冒充劉氏後裔,盡然也為劉禪報了滅國之後,這或許算得上是因果輪迴吧。畢竟出來混早晚都要還的,只是時間有點長罷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