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禪和孫皓作為亡國之君為何都能善終

劉禪 司馬昭 諸葛瞻 鄧艾 歷史戰爭 2017-05-02

據有人統計在古代皇帝是一個高危的職業尤其是亡國皇帝幾乎都難逃一死,大部分的亡國之君都是被新的皇帝所殺,也有少數的如明朝的崇禎皇帝在亡國前選擇了自殺殉國。作為亡國之君能善終的的確很少,然而在三國時期蜀國後主劉禪和吳國末代皇帝孫皓最後卻得以善終這其中到底有什麼原因呢?

劉禪和孫皓作為亡國之君為何都能善終

首先我們來看就是蜀國和吳國是怎麼滅亡的,公元263年司馬昭派遣鍾會、鄧艾、諸葛緒等大舉伐蜀,劉禪於是派遣張翼、廖化、董厥等前往拒敵。姜維率眾將鍾會十餘萬大軍擋在劍閣,但鄧艾卻偷渡陰平直奔成都。劉禪與群臣商議後決定派遣諸葛瞻領兵於涪拒敵,但諸葛瞻不聽黃崇的勸告佔據險要,最後戰死綿竹,綿竹失守之後劉禪聽取了光祿大夫譙周的建議向鄧艾投降,蜀國滅亡。

劉禪和孫皓作為亡國之君為何都能善終

吳國的滅亡和蜀國差不多,在同晉軍交戰失利的情況下,孫皓也效仿了劉禪舉國投降了晉國。我們說劉禪和孫皓雖然不是守業之主但時卻給晉國的統一帶來了很大的便捷。司馬昭當初之所以不殺劉禪就是讓劉禪給孫皓做個榜樣的,後來孫皓投降之後天下也一統了,再殺這兩個皇帝已經沒有多大的必要了,因此這兩個皇帝逃過了一劫。

劉禪和孫皓作為亡國之君為何都能善終

劉禪當初被移居魏國都城洛陽的時候,有一次司馬昭宴請劉禪在宴會期間演奏蜀中樂曲,在座的以前蜀漢官員都面露傷感之色,唯獨劉禪怡然自若。司馬昭見到,便問劉禪:“安樂公(劉禪)是否思念蜀?”劉禪答道:“此間樂,不思蜀也。”有人據此責備劉禪是個沒心沒肺之徒,殊不知劉禪的這一句話就讓司馬昭消除了對他的戒備之心。和劉禪一樣吳國的皇帝孫皓被俘虜在晉國大殿朝見到晉武帝時,晉武帝晉武帝對孫說:“朕設了這個座位以等待你已經有很久了。”孫皓說:“我在南方,也設了這個座位以等待陛下。”孫皓的這種真誠坦率但是讓晉武帝有幾分欣賞,或許這也是孫皓沒有被殺的一個原因之一。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