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詞起源於隋唐,由民間的曲子詞發展而來,中唐以前,大詩人李白、白居易、劉禹錫等人就有詞作傳世。在晚唐五代,大量的文人開始熱衷於此道,出現了溫庭筠、韋莊、孫光憲、李煜、馮延巳等詞家,為宋詞的輝煌鋪就了道路。

在宋朝,詞從詩的附庸一躍而成不可忽視的文體,誕生了數不清的填詞大家:柳永、晏殊父子、張先、歐陽修、蘇軾、秦觀、黃庭堅、李清照、朱敦儒、姜夔、陸游、辛棄疾、張孝祥、吳文英、蔣捷......

王國維在《宋元戲曲史﹒序》中說: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學。楚之騷、漢之賦、六代之駢語、唐之詩、宋之詞、元之曲,皆所謂‘一代之文學’,而後世莫能繼焉者也”。

其中有一句“而後世莫能繼焉者也”,魯迅曾經有一段自謙的說明常常被人斷章取義:

我以為一切好詩,到唐已被做完,此後倘非能翻出如來掌心之“齊天太聖”,大可不必動手,《致楊霽雲》

雖然如此說,但魯迅後面也講過:”然而言行不能一致,有時也謅幾句。“可見詩人們終歸是不肯罷手的。

今天不說詩,單說詞,也不說其它的時代,單說一下元朝的詞。按照王國維的說法,元的一代之文學是”曲“,而且說”宋之詞...後世莫能繼焉者也.”真的如此嗎?

真得如此!確實無法和宋詞相比。但是元詞也並非一無是處,同樣有不少的優秀作品。今天,老街挑出5首元朝的詞作,大家評讀一下,如果放入宋詞裡,您能分辨出來嗎?

不要輕信唐後無詩宋後無詞 這5首元詞放入宋詞集中可以亂真

1、耶律楚材 鷓鴣天·花界傾頹事已遷

耶律楚材 (1190年 -1244年 )生於燕京,一聽名字就知道這是個契丹人,他是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的九世孫。耶律一家世代接受儒家思想的漢文化薰陶, 耶律楚材的父親用《春秋左氏傳》中的"雖楚有材,晉實用之"的典故, 給兒子起名為"楚材"。

1125年,金國滅掉了遼國,從耶律楚材的祖父起,他們一家就世代在金朝作官。1215年 ,蒙古軍攻佔燕京,耶律楚材歸順蒙古並博得成吉思汗的喜愛 ,被任命為輔臣。1234年,蒙古滅掉金國的時候,耶律楚材已經是窩闊臺汗的宰相了。

鷓鴣天·題七真洞

花界傾頹事已遷,浩歌遙望意茫然。江山王氣空千劫,桃李春風又一年。

橫翠嶂,架寒煙。野花平碧怨啼鵑。不知何限人間夢,並觸沈思到酒邊?

這首詞觸景生情,撫今懷古。寄寓了作者對人生、歷史的思索。小令雖短,卻境界開闊,氣象宏大。清·況周頤《蕙風詞話》中大家讚許,稱這首詞具備了蘇軾、辛棄疾二人的特點:

高渾之至,淡而近於穆矣。庶幾合蘇之清、辛之健而一之。

花界:香界,在唐詩中幾乎都是指佛寺。在此處指道觀,耶律楚材的兒子有幾首詩傳世,也用花界代指道觀。

江山王氣空千劫,桃李春風又一年。這一副對聯值得玩味, 劉禹錫 《西塞山懷古》說過:金陵王氣黯然收。這裡說空有王氣又能怎樣呢?千劫,差不多是無限長了,空有王氣還不是一年有一年的”花界傾頹“嗎?結句:不知何限人間夢,並觸沈思到酒邊?這是歷盡滄桑的人才能寫出的感概,也就是況周頤《蕙風詞話》說的:高渾之至,淡而近於穆矣!

不要輕信唐後無詩宋後無詞 這5首元詞放入宋詞集中可以亂真

2、 劉秉忠 幹荷葉 寂寞在秋江上

劉秉忠(1216~1274年)初名侃,曾經出家為僧, 秉忠這個名字是忽必烈給起的。這個名字值得記住,據說他是元大都(今天的北京)的規劃設計者。劉秉忠不僅建了一座城, 他還建議議取《易經》"大哉乾元"之意,將蒙古更名為"大元", 這就是元王朝命名所由來。

《幹荷葉 》一共有八首,據說是作家劉秉忠自己創作的一組散曲。但是被作為詞收錄入康熙年間沈辰垣等人編定的《欽定歷代詩餘》。

幹荷葉,色蒼蒼,老柄風搖盪,喊了清香。越添黃。

都因昨夜一場霜,寂寞在秋江上。《幹荷葉 》

這是一首頗有哲理意趣的詠物詞。荷葉乾枯,老柄搖盪,又逢秋霜時節,似乎在表達一種時光流逝、懷才不遇的痛苦。但是從後面的幾首看來,更像為搖搖欲墜的南宋王朝寫了一首輓歌:

幹荷葉,色無多,不奈風霜銼。貼秋波,倒枝柯。宮娃齊唱採蓮歌,夢裡繁華過。

南高峰,北高峰,慘淡煙霞洞。宋高宗,一場空。吳山依舊酒旗風,兩度江南夢。

不要輕信唐後無詩宋後無詞 這5首元詞放入宋詞集中可以亂真

3、張弘範 臨江仙·千古武陵溪上路

張弘範(1238-1280年)、耶律楚材、劉秉忠都可以算是元朝的開國元勳了,但是站在南宋的角度看,他們的形象就不那麼美好了。特別是張弘範這個人,在歷史上幾乎是個一號反派人物。

因為他就是金庸小說中,和郭靖大戰與襄陽的元兵首領;他是俘獲文天祥並受贈”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的人;他還是崖山海戰逼得陸秀夫抱著小皇帝跳水的那個人。

他雖是漢人,但是出生於元朝,從小就是元朝官員的子弟。他也是一個詩人,看到下面這首詞,讓我們暫時忘記他在戰爭中的所作所為吧。

臨江仙·千古武陵溪上路

千古武陵溪上路,桃花流水潺潺。可憐仙侶剩濃歡。黃鸝驚夢破,青鳥喚春還。

回首舊遊渾不見,蒼煙一片荒山。玉人何處倚闌干。紫簫明月底,翠袖暮天寒。

武人填詞達到如此境界,不能不讓人想起辛棄疾,辛棄疾曾經預言,“仇虜六十年必亡,虜亡而中國之憂方大。”不過他可能想不到還有一個像他一樣也能填詞的武將。

英雄氣短兒女情長,這首臨江仙寫得婉約深情、意味深長。夢中思念當年在桃花源時的 “仙侶”,夢醒後佳人不在,眼前只有‘蒼煙一片荒山“,然後又轉入聯想或者回憶:紫簫明月底,翠袖暮天寒。張弘範這首《臨江仙》的時空變幻,很有周邦彥《少年遊》的特色。

朝雲漠漠散輕絲。樓閣淡春姿。柳泣花啼,九街泥重,門外燕飛遲。

而今麗日明金屋,春色在桃枝。不似當時,小橋衝雨,幽恨兩人知。《少年遊》

不要輕信唐後無詩宋後無詞 這5首元詞放入宋詞集中可以亂真

4、樑曾 《木蘭花慢 西湖送春 》

樑曾(1242-1322),字貢父,是一位高壽詩人,和前面3位一樣,也是元朝的高官。明朝姜南的《風月堂雜識》評價樑曾:"

貢父政事文學,皆有可觀,當有西湖送春一闋,格調俊雅,孰雲元人詩餘不如宋哉"。

姜南說樑曾的《木蘭花慢· 西湖送春 》格調俊雅,誰說元朝人的詞(詩餘)不如宋朝呢?我們看看這首不讓宋人的詞:

問花花不語,為誰落,為誰開。算春色三分,半隨流水,半入塵埃。人生能幾歡笑,但相逢、尊酒莫相催。千古幕天席地,一春翠繞珠圍。

彩雲回首暗高臺。煙樹渺吟懷。棄一醉留春,留春不住,醉裡春歸。西樓半簾斜日,怪銜春、燕子卻飛來。一枕青樓好夢,又教風雨驚回。

”問花花不語“出自韋莊的《歸國謠·春欲暮》:南望去程何許?問花花不語;”春色三分,半隨流水,半入塵埃。“出自蘇軾的《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高臺彩雲”、“留春不住“等也是唐宋人的熟典熟語。

這首詞放入宋詞的確可以亂真,但也沒有什麼特別出色之處。一切好詞幾乎都被前人寫過,再想讓人眼前一亮確實太難了。

不要輕信唐後無詩宋後無詞 這5首元詞放入宋詞集中可以亂真

5、劉因 《念奴嬌 憶仲良》

劉因(1249年-1293年),字夢吉,號靜修,是元代著名理學家、詩人。其故鄉容城地處冀中平原,祖輩世代居住於此,因此三世仕金。他出生時,金已經滅國15年了。曾短期在元朝做官, 辭官不就時,忽必烈評價到:"古有所謂不召之臣,其斯人之徒歟!"

據說劉因非常同情南宋,張弘範滅宋後,劉因曾作《渡江賦》以哀之。 他後來到辭官家居的何瑋家館課授徒三年,因何瑋曾參與伐宋之役,收集了不少從南宋攜回的書籍 ,劉因得以"館於藏書之家而肆其檢閱" 。不知道其中有沒有辛棄疾的詞作,劉因雖然是一介書生, 下面這首詞頗有辛派豪放詞風。

《念奴嬌 憶仲良》

中原形勢,壯東南、夢裡譙城秋色。萬水千山收拾就,一片空樑落月。煙雨鬆楸,風塵淚眼,滴盡青青血。平生不信,人間更有離別。

舊約把臂燕南,乘槎天上,曾對河山說。前日後期今日近,悵望轉添愁絕。雙闕紅雲,三江白浪,應負肝腸鐵。舊遊新恨,一時都付長鋏。

懷舊憶友是常見的主題,仲良是王庭鈺的字,據說這是當時以為善於畫龍的畫家。劉因這首詞把離別之情勾勒得濃烈醇厚。從“煙雨鬆楸”來看,這不是普通的離別,而是紀念亡友的一首詞。

”中原形勢,壯東南、夢裡譙城秋色。萬水千山收拾就,一片空樑落月“,上闋用了眾多雄渾闊大的意象,描述了劉因的感受:夢中相思故友,跨越千山萬水而來,只見到人去樑空,唯有落月。煙雨中,看到亡友暮邊鬆楸青青,不由得淚眼婆娑。不敢相信,好友竟然已經去了。

下闋回憶當年約誓(曾對河山說),一起“乘槎天上”,如今約期已近,理想破滅空添愁緒。雙闕紅雲,有出仕之意;三江白浪,有歸隱之意;遙望紅雲白浪,書劍無成,理想破滅,當年你如此堅毅自信,如今都成泡影。新恨舊愁,讓我不由得想起彈劍而歌的馮諼,空有才而潦倒一生。

不要輕信唐後無詩宋後無詞 這5首元詞放入宋詞集中可以亂真

結束語

詩在唐朝達到了頂峰,因此王安石曾說:“世 間好語言,已被老杜道盡。世間俗語言,已被樂天道盡。“

同理,詞在宋朝達到了頂峰。 因為唐詩宋詞太過耀眼,遮住了後世的光芒。其實元明清甚至民國,都有不少優秀的作品。今天,除了學校課本里選取的代表作,或者專業人事的課題研究外,後人讀詩詞,常常忽略掉唐宋以外的作品。

作為業餘愛好者,工作之餘我們連唐宋詩詞都沒時間讀完,又哪裡有時間和興趣讀其他時期的作品呢?畢竟詩詞不能換來柴米油鹽,還是多看看各種”思維“、”大學“的營銷管理更現實些。

@老街味道

被蘇軾笑話一樹梨花壓海棠的張三影 其實還有幾十個影

飛紅萬點愁如海 一篇短文看明白 詩詞創作如何用好明喻隱喻和借喻

唐詩宋詞中清明時節的雨有個專業名字 大多數人沒有聽說過

蘇軾、王安石、辛棄疾的這三首豪放詞代表作 您最喜歡哪一首呢?

唐詩宋詞就是田園有宅男 邊塞多憤青 詠古傷不起這麼簡單嗎?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