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魯為何寧願投降曹操,也不願意歸順劉備,原因很好理解

劉備 曹操 張魯 劉璋 董卓 史記傳承 2018-12-02

眾所周知東漢末年是一個諸侯混戰的年代,自從董卓亂政以後各地諸侯紛紛割據,在董卓死後更是互相征伐不休。經過長達數年的戰爭,大浪淘沙一般的篩選過後,只留下了實力最強的幾人,分別是建立曹魏政權的曹操,固守江東的孫權以及佔據荊州等地的劉備。在世人眼中曹操是一個竊據漢相的漢賊,一向以奸詐狡猾著稱;劉備則是正統的大漢皇叔,一向以仁義自居,並且一直打著興復漢室的旗號,兩相對比之下劉備無疑佔領了道德的制高點。然而當時盤踞漢中的張魯最終卻選擇寧願向曹操投降,也不願意歸順劉備,這是為何呢?

張魯為何寧願投降曹操,也不願意歸順劉備,原因很好理解

想要在亂世之中稱雄爭霸,並且圖謀天下,最主要的就是自身要有足夠的實力。曹操和劉備兩人都並非名門望族出身,本身的名望以及實力都非常弱小,但是卻都有著統一天下的雄心壯志。曹操能力出眾而且善於用人,劉備以仁義自居善於拉攏人心,所以才能夠在亂世之中逐漸崛起。

張魯為何寧願投降曹操,也不願意歸順劉備,原因很好理解

曹操在官渡之戰後打敗袁紹,花了數年的時間才得以掃平北方割據勢力,統一了半壁江山,並且從此建立了實力最強的曹魏政權。然而天不遂人願,曹操雖然志在四方,但是在平定南方的過程中還是遭受了巨大的挫折。赤壁一戰過後曹操失去了統一天下的可能,並且使得孫權和劉備兩大勢力集團得以崛起,由此形成了三分天下的平衡局面。

張魯為何寧願投降曹操,也不願意歸順劉備,原因很好理解

在此之後曹操為了穩固軍心決定退回北方,整頓兵馬休養生息,剛剛崛起的劉備集團則抓住時機壯大自己。劉備在穩固住荊州的局面之後把眼光放到了川蜀等地,正巧這個時候迎來了一個千載難逢的良機。益州之主劉璋是一個庸弱之主,因為懼怕張魯的入侵,於是就聽從手下人的建議將劉備引為外援,這就為劉備領兵入川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藉口。

張魯為何寧願投降曹操,也不願意歸順劉備,原因很好理解

劉璋本來是想請劉備入川前去討伐張魯,但是劉備在派兵進駐葭萌關之後就停滯不前,這個時候張鬆和劉備圖謀益州的計劃洩露,劉璋一怒之下就殺掉張鬆,並且派兵封鎖川蜀的交通要道。劉備因此和劉璋撕破臉皮,開始了自己攻打益州的計劃,就在他們雙方打得尤為激烈的時候,曹操率領十萬大軍攻打漢中,張魯實力不行沒過多久就逃到巴中等地。這個時候張魯身邊的部下就告訴他現在只有兩條路可以選,要麼向曹操投降要麼歸順劉備,張魯最終選擇了投靠曹操,並且說出了寧願在曹操手下為奴也不願意到劉備手下作客的話語。我認為張魯之所以如此選擇有以下幾點原因:

張魯為何寧願投降曹操,也不願意歸順劉備,原因很好理解

第一點就是張魯認為劉備的人品不好。雖然劉備一向以仁德自居,但是在攻取益州這件事情上面卻顯得有些不太厚道。劉璋和劉備本來是漢室宗親,而且劉璋誠意十足的邀請劉備入川共拒張魯,結果劉備卻翻臉不認人,想要圖謀同宗兄弟的基業,這種小人行徑讓張魯感到不齒。

張魯為何寧願投降曹操,也不願意歸順劉備,原因很好理解

第二點就是關於馬超這件事情。在益州之戰的時候劉備和劉璋相持不下,他在這個時候聽聞馬超在張魯手下受到猜疑和排擠,非常不得志,於是就派人去遊說馬超投降。這麼明目張膽的挖張魯的牆角,作為一方諸侯的張魯雖然沒有說出來但是心裡面肯定不高興。

張魯為何寧願投降曹操,也不願意歸順劉備,原因很好理解

第三點就是曹操討伐漢中的名號。眾所周知古代行軍打仗講究一個師出有名,曹操當年迎接漢獻帝劉協就是一招妙棋,每次出征都打著漢室朝廷的名號,是一個非常正統的地位。劉備雖然自認為是帝室之胄,但是在很多人看來也只是一方諸侯,而且在攻打益州的時候更是暴露了自己的野心,從這點來看劉備的軍隊就沒有曹操的軍隊正統。

張魯為何寧願投降曹操,也不願意歸順劉備,原因很好理解

第四點就是曹操的實力遠比劉備強大。這個時候的曹操佔據著人口最多的北方,兵強馬壯實力強盛,劉備只佔據荊州一地,雙方實力差距懸殊,在張魯看來劉備遲早被曹操給打敗。與其先降劉再降曹不如直接投靠曹操,這和後來劉禪降魏的原因差不多。

張魯為何寧願投降曹操,也不願意歸順劉備,原因很好理解

綜合以上幾點我們就可以知道為什麼張魯寧願投降曹操,也不願意歸順劉備了。你對此有何看法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