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曹丕和劉備先後稱帝,而孫權只稱王?難道孫權不想做皇帝?

公元220年,曹操在洛陽病逝,曹丕從鄴城至洛陽繼承丞相位,稱魏王。在此之後,曹丕為了將權力集中在自己手中,從而穩定當時的政權局勢,他開始從內部權力制衡著手,籠絡與扶植他自己的政治實力。曹丕將賈詡任命為太尉,華歆為相國,王朗為御史大夫。隨後,曹丕又任命夏侯惇為大將軍,五月,他又冊封投降的山賊鄭甘、王照為列侯,又命蘇則督軍平定武威、酒泉和張掖的叛亂。隨後,曹丕讓夏侯尚、徐晃和孟達收服上庸三郡,因此有了軍功的支撐,在此之後,他逼迫漢獻帝禪讓,最終登基稱帝,建立魏國。一年之後,劉備在成都登基稱帝,建立蜀漢。

為何曹丕和劉備先後稱帝,而孫權只稱王?難道孫權不想做皇帝?

而在曹丕與劉備先後稱帝后,孫權似乎並不著急,他在曹丕稱帝時,遣使者請求成為曹魏的藩屬,為表誠意,孫權還將降將於禁等送回北方。十一月,曹丕賜給孫權九錫,冊封其為吳王、大將軍、領荊州牧。因此,孫權得以建立吳國。讓人不解的是,當時曹丕和劉備都已經在各自的領地上稱了帝,而孫權的實力並不比蜀漢差,為何當時孫權只稱王呢?難道孫權不想當皇帝?

為何曹丕和劉備先後稱帝,而孫權只稱王?難道孫權不想做皇帝?

事實上,孫權當時不稱帝,是因為他始終知道自己有什麼,沒有什麼,雖然他是三國時期最後一個登基稱帝的,但他畢竟還是稱帝了。當時曹丕稱帝, 是因為他明白這群所謂的漢臣,看重的不過是朝廷給予他們的世襲冠絕,正因如此,曹丕採取了陳群的“九品中正制”,讓士族階級得以世代為官,因此才得到了士族的擁護。可以說,曹丕能夠稱帝,是因為曹操給曹丕打下了軍事與政治的基礎,而曹丕則在此後進行了完善,要知道當時漢室不過只徒有其名,再這樣留著也沒有什麼意義了。更何況此時的曹魏佔據了天下十三州之中的九州,如果曹丕不稱帝,實在對不住曹操昔日的打拼。

為何曹丕和劉備先後稱帝,而孫權只稱王?難道孫權不想做皇帝?

而劉備之所以要緊隨曹丕稱帝,是因為當時漢獻帝已經“死了”,而且還是被曹丕這個漢賊害死的,為了討伐漢賊,光復漢室,身為漢室後裔的劉皇叔自然當仁不讓,要站出來主持公道了。但實際上,劉備之所以如此急切的稱帝,是因為蜀漢政權在坐擁漢中,攻下上庸三郡,關羽水淹七軍和威震華夏時,忽然崩塌了,因此造成蜀漢元氣大傷,如果這個時候劉備還不登基稱帝,蜀漢的法理將因為曹丕的篡漢而逐漸減弱,等到曹魏成為正統後,劉備就一點機會都沒有了,因此劉備不得不在此時稱帝。

為何曹丕和劉備先後稱帝,而孫權只稱王?難道孫權不想做皇帝?

而孫權當時不能稱帝,是因為在孫權執政早期,他還有周瑜、魯肅和張昭主持大局,由於士族與外族之間的矛盾一直存在於江東的割據政權中,以至於在赤壁之戰時,顧雍等本土豪強才會勸說孫權投降。而在曹丕與劉備先後稱帝后,周瑜、魯肅等人已經先後去世,此時孫權想要稱帝,就必須要得到本土豪強的絕對支持。但當時孫權雖然在內政上足夠出色,但他一直沒有對外征戰的功績,他先後數次攻打合肥,卻無功而返,不僅沒有打出戰績和威名,反而讓敵將張遼聲名遠播。正因為孫權一直在對外戰事上沒有太多建樹,因此他不足以稱帝。直到公元228年,石亭之戰爆發,孫權擊敗了魏將曹休,他才算有了一定的軍事成就,這才著手登基稱帝的事情。

為何曹丕和劉備先後稱帝,而孫權只稱王?難道孫權不想做皇帝?

筆者認為,孫權當時只稱王而不稱帝,主要是因為他稱帝的先天條件不足,而且東吳也不像蜀漢那般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因此孫權自然只是暫時稱王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