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真心誠意歸順劉備,卻被棄之不用,法正及時出面阻止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演義》第六十五回,發生在益州爭奪戰期間,相關人物分別為劉璋、馬超、譙周和劉巴。原文如下:


此人真心誠意歸順劉備,卻被棄之不用,法正及時出面阻止


人報城北馬超救兵到,劉璋方敢登城望之。見馬超、馬岱立於城下,大叫:“請劉季玉答話。”劉璋在城上問之。超在馬上以鞭指曰:“吾本領張魯兵來救益州,誰想張魯聽信楊松讒言,反欲害我。今已歸降劉皇叔。公可納士拜降,免致生靈受苦。如或執迷,吾先攻城矣!”劉璋驚得面如土色,氣倒於城上。眾官救醒。璋曰:“吾之不明,悔之何及!不若開門投降,以救滿城百姓。”董和曰:“城中尚有兵三萬餘人;錢帛糧草,可支一年:奈何便降?”


此人真心誠意歸順劉備,卻被棄之不用,法正及時出面阻止


劉璋曰:“吾父子在蜀二十餘年,無恩德以加百姓;攻戰三年,血肉捐於草野,皆我罪也。我心何安?不如投降以安百姓。”眾人聞之,皆墮淚。忽一人進曰:“主公之言,正合天意。”視之,乃巴西西充國人也,姓譙名周……璋問之,周曰:“某夜觀乾象,見群星聚於蜀郡;其大星光如皓月,乃帝王之象也。況一載之前,小兒謠雲:若要吃新飯,須待先主來。此乃預兆。不可逆天道。”黃權、劉巴聞言皆大怒,欲斬之。劉璋擋住。忽報:“蜀郡太守許靖,逾城出降矣。”劉璋大哭歸府。


此人真心誠意歸順劉備,卻被棄之不用,法正及時出面阻止


按照小說的情節發展,成都被圍,劉璋向張魯求援,張魯派馬超前來救援。誰知馬超被諸葛亮說服歸順,並揮軍來到成都城下。劉璋見狀大驚,召集文武商議對策。董和認為城中尚有三萬精兵,糧草可用一年,應該與劉備決一死戰,但譙周卻認為應該儘快投降劉備。黃權、劉巴等人大怒,欲將譙周斬殺,卻被劉璋阻止。就在此時,有人來報說蜀郡太守許靖越城而出投降了劉備。劉璋大哭一場,肚子回到府中。最終,劉璋決定開城投降。至此,益州爭奪戰以劉備的勝利而告終。


此人真心誠意歸順劉備,卻被棄之不用,法正及時出面阻止


本文要介紹的成語,是文中提到的“面如土色”,意為臉失去了平常的潤色,形容驚恐至極。這句成語的最早出處是《太平廣記•二五七•封舜卿》中的“封顧之,面如土色,率無一詞,慚恨而返。”


此人真心誠意歸順劉備,卻被棄之不用,法正及時出面阻止


小說中提到的馬超歸順劉備並來到成都城下威脅劉璋的故事情節,是真實的歷史事件。據《三國志•馬超傳》載:“先主遣人迎超,超將兵徑到城下。城中震怖,璋即稽首。”該傳注引《典略》則稱:“(劉備)乃使人止超,而潛以兵資之。超到,令引軍屯城北,超至未一旬而成都潰。”


此人真心誠意歸順劉備,卻被棄之不用,法正及時出面阻止


至於小說中董和所提到的“城中尚有兵三萬餘人;錢帛糧草,可支一年”之事,也是有歷史依據的。據《三國志•劉二牧傳》稱:“十九年,進圍成都數十日,城中尚有精兵三萬人,谷帛支一年,吏民鹹欲死戰。”既然如此,劉璋為什麼不決一死戰,反倒決定開城投降呢?劉璋自己解釋了原因。他說:“父子在州二十餘年,無恩德以加百姓。百姓攻戰三年,肌膏草野者,以璋故也,何心能安!”劉璋認為經過三年戰爭,益州百姓受盡磨難,即便再打下去也難逃失敗的結局,還不如趁早投降,以便百姓再遭戰火蹂躪。


此人真心誠意歸順劉備,卻被棄之不用,法正及時出面阻止


在成都被圍期間,還出現了一段趣聞,這便是小說中提到的蜀郡太守許靖越城投降劉備這一事件。在小說當中,許靖成功離開成都來到了劉備的軍營。但在真實的歷史當中,情況卻並非如此。據《三國志•法正傳》載:“十九年,進圍成都,璋蜀郡太守許靖將逾城降,事覺,不果。璋以危亡在近,故不誅靖。”這也就意味著許靖的此次投奔劉備之舉是失敗的,最終被劉璋發覺而被抓。不過,由於局勢危急,劉璋無暇處理此事,許靖這才逃過一死。


此人真心誠意歸順劉備,卻被棄之不用,法正及時出面阻止


原本許靖投誠對劉備而言是一件好事,孰料此舉卻令劉備對許靖產生了極大的厭惡,認為許靖事注不忠。因此,在奪取益州後,劉備大封文武,唯獨對許靖棄之不用。幸虧此時法正及時站了出來勸阻。據《三國志•法正傳》載,法正對劉備表示:“天下有獲虛譽而無其實者,許靖是也。然今主公始創大業,天下之人不可戶說,靖之浮稱,播流四海,若其不禮,天下之人以是謂主公為賤賢也。宜加敬重,以眩遠近,追昔燕王之待郭隗。”說穿了就一句話:許靖的行為雖然令人不齒,但他畢竟是譽滿天下的大名士,不用也得用。

參考書籍:《三國志》、《三國演義》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