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的故事中,他曾經在路邊的野店遇上了所謂的諸葛亮四友。從這些人的言談舉止看顯然都是一時之豪傑,因此劉備禮賢下士的提出了邀請。然而這些人都以山野之人無意於仕途的理由推脫,拒絕了劉備的招攬。從《三國演義》後來的情節看,這些人都逐漸投入了曹魏門下,成為曹魏政權的封疆大吏。對比小說中的評價,劉備無論是品德,還是志向,或者是求賢若渴的程度,都遠在曹操之上。雖然這裡面有尊劉抑曹的原因,可就人品本身而言,劉備的確好於曹操,為什麼這些英才拒絕了他的招攬呢?

醉夢三國(番外四)諸葛四友為什麼拒絕劉備邀請,投奔了曹操?

諸葛亮四友是指諸葛亮在襄陽求學時候所交的朋友,他們都是襄陽當時的青年才俊。這些人是汝南孟建(字公威)、潁川石韜(字廣元)、徐庶(字元直)、博陵崔鈞(字州平)。他們四人被稱為諸葛四友,是因為襄陽名士龐德公和水鏡先生司馬徽對諸葛亮的評價。此四人與諸葛亮共同求學,四人對知識務要精熟,唯諸葛亮獨觀其大略。他們與諸葛亮、龐統交往甚密,是荊州人才的代表。這四人中只有徐庶短暫的在劉備麾下當過軍師,其它三人都拒絕了劉備的邀請。而徐庶後來也在曹操的脅迫下離開劉備,北上投入曹操大營。

醉夢三國(番外四)諸葛四友為什麼拒絕劉備邀請,投奔了曹操?

實際上從歷史記載來看,被四人拒絕的不僅僅有劉備,就連荊州牧劉表的邀請他們也沒有搭理。其中徐庶也曾上劉表府上進行過面試,最終面試的結果是徐庶看不上劉表。由此可以看出這四人對主公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自認為是天下英才。從最終結果看,他們四人的成就最高也不過的涼州刺史的孟建。徐庶為右中郎將、石韜為典農校尉、崔鈞為西河太守,這三個官職在曹魏政權下也就是中層,算不上有多大的權利。因此諸葛亮聽說後都感到詫異,覺得曹魏浪費了人才,嘆曰"魏殊多士邪!何彼二人不見用乎?"

醉夢三國(番外四)諸葛四友為什麼拒絕劉備邀請,投奔了曹操?

即便如此,諸葛四友都沒有選擇劉備及蜀漢,而是堅持在曹魏陣營下,直到老死。其間劉備和諸葛亮都多次邀請他們南下,得到的結果仍舊是拒絕。比如在赤壁之戰後,劉備和諸葛亮曾經反覆寫信邀請徐庶南下,也被徐庶拒絕了。從這樣的情況看,這些人都是無意於跟隨劉備的,他們更看好曹魏的前途。因此在很多時候,這也成了曹吹們吹捧曹操和貶低劉備的論據。實際上這四人不看好劉備與劉備本人的關係不大,其原因大多在這四人的出身和家庭。談這個問題首先的談到漢末三國魏晉時代的政治生態,那就是典型的門閥政治。

醉夢三國(番外四)諸葛四友為什麼拒絕劉備邀請,投奔了曹操?

這個時代的政治傳統基於門閥建立,是以大家族門閥掌控國家政權的一種形態。朝廷中的每個官員都有著自己的門閥背景,也代表這他們身後門閥的政治利益。朝中的每次政治鬥爭,國內的每次諸侯戰爭,都是各大門閥利益的推動。比如曹操攻打徐州,雖然是以徐州牧陶謙手下殺了曹操父親為理由。本質上是作為潁川、汝南、許昌門閥代言人的曹操,對青州、徐州門閥利益的爭奪。而三國時代第一大戰官渡之戰,實際上是代表河北門閥(冀州、幽州、青州)利益的袁紹與代表河南門閥(豫州、徐州、兗州)利益的曹操的一次碰撞。

醉夢三國(番外四)諸葛四友為什麼拒絕劉備邀請,投奔了曹操?

說白了漢末三國的諸侯大戰,本質上就是一場門閥割據戰爭。在這樣的戰爭中,門閥支持的諸侯獲勝,門閥將會的大瓜分地盤利益的機會。反之,則受到重大打擊,甚至滿門被滅。出於這樣的生存邏輯,當時的門閥子弟在選擇陣營的時候多以自己門閥所在為基準。諸葛四友中除了徐庶是出生於寒門外,另外三人都是門閥世家子弟。他們的選擇不僅關係到自己的前途,也對家族的存亡生死攸關。博陵、潁川、汝南都是曹操地盤上的門閥集中地,而孟建、石韜和崔鈞又是家族的重要子弟,自然會被家族利益裹挾投向曹操陣營。

醉夢三國(番外四)諸葛四友為什麼拒絕劉備邀請,投奔了曹操?

徐庶雖然出身寒門,卻長期與這些世家子弟來往,其看事情的角度也與世家子弟無異。最初他投入劉備麾下,實際上是沒有選擇的妥協。由於他在潁川殺人,後到襄陽避難,這使得他的選擇非常受限,因此拒絕劉表後選擇劉備過度也是暫時性的安排。在曹操陣營受到禮遇後,有了更好的機會,再加上他與曹操陣營下的門閥來往密切,人脈資源眾多,他自然覺得曹操麾下的前途比劉備好。俗話說,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這完全就是在吹捧徐庶,實際上他從基層做到右中郎將和御史中丞,也是為曹魏立下不少功勞的。

醉夢三國(番外四)諸葛四友為什麼拒絕劉備邀請,投奔了曹操?

從人才的結構看,曹魏和東吳都是典型的門閥政治。這些門閥有著完整的人才體系和教育制度,能夠一代一代的把人才培養出來。他們雖然把持了國家大量的資源,也為政權提供了充足的人才,這也是蜀漢後來人才凋落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寒門子弟卻沒有這樣的條件,像徐庶、龐統這種四處求學而上位的,只是鳳毛麟角。諸葛亮能夠成為臥龍,最終還是得益於他家敗落前是琅琊郡的門閥,再加上老丈人黃承彥是江夏名士,黃家是荊州大門閥,這才有了接受上等教育的機會。,否則即便諸葛亮天縱奇才,孔明也不會"多智而近妖"。

醉夢三國(番外四)諸葛四友為什麼拒絕劉備邀請,投奔了曹操?

很多人認為蜀漢失敗的原因是隻有荊益二州加個漢中,地盤太小,資源太薄弱,所以不是曹魏的對手。實際上我們看地圖,東漢時候的荊益二州其地盤及為廣大,包括現在的四川、雲南、湖北、湖南、廣西、貴州、重慶,漢中包含了整個陝西南部。這樣的地區佔了現在中國的近四分之一,說是地盤太小,資源太少,完全是瞎說。諸葛亮之所以將這些地方作為匡扶漢室的基礎,就是因為地盤廣大,土地肥沃,發展潛力巨大。尤其是益州被稱為天府之國,這是與江南並稱的錢糧產地,足以支持劉備匡扶漢室的理想。

醉夢三國(番外四)諸葛四友為什麼拒絕劉備邀請,投奔了曹操?

然而蜀漢最終敗卻敗在了內部的門閥鬥爭上,這種鬥爭不僅是國家和資源的內耗,更重要的是人才資源的凋落。經歷了赤壁之戰和曹操攻漢中後,荊州漢中門閥衰落,中小門閥缺乏掌控力,讓寒門出身的劉備迅速掌控的全局。而益州的權利一直被門閥把持,劉璋時候甚至被門閥架空。門閥的存在是為了維持自己的家族利益,而劉備的思想是匡扶漢室,統一漢朝。門閥自然不願意把自己的資源投入到北伐統一的戰爭中,雙方的衝突顯而易見。劉備活著時,益州門閥還不敢公開唱反調,而對劉禪,這些門閥可不會老實的支持北伐。

醉夢三國(番外四)諸葛四友為什麼拒絕劉備邀請,投奔了曹操?

由於關羽不懂得政治上團結荊州門閥,反而用武力去壓制逼迫對方,使得荊州內部紛爭四起,最終釀成了大意失荊州的事件。而夷陵之戰的失敗直接將荊州門閥推向了東吳的陣營,因此蜀漢後期荊州集團內人才凋落,就連馬謖這種貨色都能受到重用。由於在荊州和益州得不到足夠的人才補充,只靠著漢中的那點貨色,怎麼可能支持北伐的人才需求。而且蜀漢地盤廣大,發展生產和積蓄國力都需要人才去完成。沒有足夠的人才完成國家力量的建設,戰爭就成了空耗國力的事情,諸葛亮本事再大也是杯水車薪。

醉夢三國(番外四)諸葛四友為什麼拒絕劉備邀請,投奔了曹操?

小說中說"曹操佔天時、孫權佔地利,劉備占人和",其實這並不準確。劉備的理想雖然深入當時的民心,很多老百姓越過三國的邊境線,長途遷徙入蜀漢,但是這並不能解決蜀漢人才凋落的事實。實際上劉備的理想佔民心,卻與門閥利益背道而馳,這也是他一直以來都得不到大門閥支持的原因。民心雖重卻無資源可用,門閥人少卻掌控了天下的資源。劉備缺少這些資源,就無法將地盤變成國力,養活投奔他的老百姓,軍隊的戰鬥力也就無法持續。諸葛四友正是看穿了這個才拒絕劉備,而諸葛亮雖也明白這些,但匡扶漢室的最高理想讓他寧願殊死一搏,也不想委曲求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