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關鍵人物贊成後劉備才稱帝,另外四個重量級人物為何不表態?

三國三巨頭中,曹操一直沒有稱帝,曹操劉備活著的時候,孫權一直沒敢稱帝,曾經的漢帝劉協活著的時候,劉備稱帝了。請注意,咱們說的是漢帝而不是漢獻帝,因為漢獻帝與諸葛亮同一年薨逝,劉備稱帝的時候,劉協是活山陽公,所以不能稱為漢獻帝。漢孝獻皇帝的諡號是曹魏給的,也得到了史家承認,劉備給活劉協的死諡號孝愍皇帝,基本沒人承認。

咱們今天且不討論劉備是僭越稱帝還是依禮繼位,只來聊一聊在劉備稱帝過程中真正起決定作用的三個人——如果這三個關鍵人物不贊成,即使有十二個人同時勸進,劉備也不肯稱帝。同時我們還注意到,蜀漢陣營中有四個重量級人物一直沒有表態。

三個關鍵人物贊成後劉備才稱帝,另外四個重量級人物為何不表態?

​按照《三國志》《後漢書》《華陽國志》等史料記載,建安二十五年,曹丕逼迫劉協禪位,東漢至此滅亡。曹丕冊封劉協為基本享受皇帝待遇的萬戶山陽公(位在諸侯王上,奏事不稱臣,受詔不拜,以天子車服郊祀天地,宗廟、祖、臘皆如漢制),這是昭告天下的一件大事。

孫權表示承認曹魏代漢並向曹丕稱臣,劉備表示不承認曹丕地位並宣佈劉協死亡,還鄭重其事的舉行了追悼會,並且給劉協加了個孝愍皇帝的諡號。

三個關鍵人物贊成後劉備才稱帝,另外四個重量級人物為何不表態?

​讀者諸君都知道,之後“繼任之君”才有資格給“先帝”上諡號和廟號,這擺明了劉備已經做好了稱帝的準備,或者已經以大漢繼承人的身份自居了。但是這種情況下有一個程序是必須走的,那就是群臣勸進。於是“故議郎陽泉侯劉豹、青衣侯向舉、偏將軍張裔、黃權、大司馬屬殷純、益州別駕從事趙莋、治中從事楊洪、從事祭酒何宗、議曹從事杜瓊、勸學從事張爽、尹默、譙周”等十二個人首先“上表勸進”。

這些勸進的大臣中,有一個“懂天象”的譙周,所以玄而又玄地列舉了一大堆祥瑞,並且引用“河圖”“洛書”的大段文字,證明劉備“應際而生,與神合契”,理應稱帝:“應天順民,速即洪業,以寧海內。”但是劉備對此不表態——連個回話都沒有,他在等另三個人表態。

三個關鍵人物贊成後劉備才稱帝,另外四個重量級人物為何不表態?

​不知道是誰做了工作,或者這三個人忽然開竅了,於是“太傅許靖、安漢將軍糜竺、軍師將軍諸葛亮、太常賴恭、光祿勳黃柱、少府王謀等上言”,話還是那些話,人卻不是那些人,劉備欣然從命,而且馬上就能築起高臺,舉行了隆重的登基儀式。

這時候我們就能看出劉備的顧慮了:如果得不到許靖、糜竺、諸葛亮的支持,自己的皇帝寶座是坐不穩的,因為這三個人代表了三方勢力,這三個人勸進,比其他一百個人都好使。

按照排名順序,咱們先來說太傅許靖。

劉備其實是很看不上許靖的,因為這個人是個牆頭草。更重要的一點是許靖跟曹操關係也不錯,曾經給曹操寫信拍馬屁:“足下扶危持傾,為國柱石,秉師望之任,兼霍光之重。”同時又把曹操打劉備孫權說成是“聖主(劉協)允明,顯授足下(曹操)專征之任,凡諸逆節,多所誅討”,擺明了是說袁紹劉備孫權都是逆賊。

但是許靖和他弟弟許劭(所曹操是治世能臣亂世奸雄的那個)都是名人,諸葛亮見了他也得乖乖行禮:“丞相諸葛亮皆為之拜”。許靖朋友遍天下,門客刺殺孫策的許貢,沒有被諸葛亮罵死的王朗,連荀彧也想請許靖加入曹營。除了名滿天下,許靖還當過巴郡、廣漢太守,算是蜀中士族中的領軍人物,所以劉備雖然十二分地不情願,還是在進位漢中王后,馬上封許靖為太傅——漢中王原本沒有資格冊封三公級別的太傅。所以“勸進”這種事情,許靖必須先開口,許靖開口,就等於蜀中門閥士族的默許。

三個關鍵人物贊成後劉備才稱帝,另外四個重量級人物為何不表態?

​排在第二位的是安漢將軍糜竺,此人是劉備起家的最大讚助者,甚至可以說是一個原始股東:“(糜竺)祖世貨殖,僮客萬人,貲產鉅億。先主轉軍廣陵海西,竺於是進妹於先主為夫人,奴客二千,金銀貨幣以助軍資,於時困匱,賴此復振。”要是沒有糜竺投資,劉備集團早就破產了,所以在開會的時候,糜竺是坐在諸葛亮上面的。糜竺代表的不僅僅是糜氏家族,還代表著包括後來的車騎將軍劉琰在內的劉備集團老班底。

排在第三位的是軍師將軍諸葛亮,這個人的重要性就不用說了,荊州望族,同族兄弟在曹魏和孫吳都位高權重,在劉備集團充當蕭何一類的角色。但是諸葛亮也有個問題,那就是他很像曹魏陣營的荀彧,他們似乎更忠誠於漢帝劉協。荀彧反對曹操封魏公加九錫,諸葛亮是不是反對劉備稱帝,劉備心裡還真沒譜,等到諸葛亮在“勸進表”上籤了名,劉備心裡那塊石頭這才落了地,“當仁不讓”地做起皇帝了。

三個關鍵人物贊成後劉備才稱帝,另外四個重量級人物為何不表態?

​雖然許靖糜竺諸葛亮在劉備稱帝問題上舉了手,但是劉備當時肯定是不是分舒服的,因為還有四個重量級人物沒有表態,他們就是右將軍領巴西太守張飛、左將軍馬超、督漢中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魏延、翊軍將軍趙雲。要知道在劉備進位漢中王的時候,領銜發起人就是平西將軍都亭侯馬超,關羽張飛都是共同發起人之一。

劉備稱帝前關羽犧牲,張飛馬超尚在,而且這兩個人都是位高權重的四方將軍,其軍銜遠比雜號軍師將軍諸葛亮高,比太常賴恭、光祿勳黃柱、少府王謀高了不止一個檔次。

張飛當時肯定是沒心情搞這些東西,因為自己“兄事之”的關羽剛剛犧牲,劉備連個追悼會都沒給開,反倒喜氣洋洋地要登基稱帝。張將軍肯定是流著眼淚在喝悶酒:挑頭勸進的事情我不摻和,要是需要的話,替我簽字就行了。馬超心中肯定是五味雜陳:我跟曹操叫板的時候,劉大耳朵還不知道在哪裡呢,我家世代公侯都沒稱王稱帝,你個織蓆販履的居然要當皇上了!

三個關鍵人物贊成後劉備才稱帝,另外四個重量級人物為何不表態?

​魏延可能正帶兵在外跟曹操對峙,不可能放下前線的事情不管來勸進,可能大家也沒通知他,所以魏延不算領銜而頂多算“聯合署名”情有可原。但是一身是膽的翊軍將軍趙雲,一直跟在劉備身邊當大管家,怎麼稱帝這樣重要的事情,卻看不見他的身影?而且劉備稱帝后,提拔了一大堆人,偏偏趙雲不升官不封侯,就像人間蒸發了一樣。

我們可以看到,劉備稱帝后,諸葛亮從雜號軍師將軍一躍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大漢丞相”,而張飛的軍銜居然比馬超低了半格——車騎將軍“位在大將軍、驃騎將軍下,在衛將軍上,位比公,秩萬石。”說明不但張飛有怨氣,劉備心中也不無芥蒂。

三個關鍵人物贊成後劉備才稱帝,另外四個重量級人物為何不表態?

​按理說關羽不在了,大將軍大司馬一職,已經非張飛莫屬,劉備也承認張飛“以君忠毅,侔蹤召虎,名宣遐邇。”這裡的召虎就是周厲王時期的召公虎,曾用自己的兒子代替周厲王太子靖犧牲,並曾與周公(後周公,不是姬旦)共同執政。

於是我們有理由懷疑:侔蹤召虎的張飛沒當上大將軍,被讚譽一身是膽的趙雲原地踏步,是不是因為他們在劉備稱帝過程中表現不太積極?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