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的一個舉動,讓關羽心生警覺,劉備諸葛亮法正為何無動於衷?'

"

孫劉聯盟就是紙糊的,不但經不起風雨,就是有人用手指頭一戳,也能整出一個大窟窿來。實際上孫權已經為捅破這層窗戶紙做好了準備,他的一個舉動,已經讓關羽心生警覺而且預先防備,只是奇怪劉備和諸葛亮為什麼無動於衷。劉備不但無動於衷,還在孫權怒火中燒的時候,在火上澆了一桶油,於是星星之火變成了火燒連營七百里。在此期間,關羽和諸葛亮乃至法正的做法,都耐人尋味。

孫權的什麼舉動讓關羽心生警覺呢?這當然是孫權戰前的準備——撤僑。

"

孫劉聯盟就是紙糊的,不但經不起風雨,就是有人用手指頭一戳,也能整出一個大窟窿來。實際上孫權已經為捅破這層窗戶紙做好了準備,他的一個舉動,已經讓關羽心生警覺而且預先防備,只是奇怪劉備和諸葛亮為什麼無動於衷。劉備不但無動於衷,還在孫權怒火中燒的時候,在火上澆了一桶油,於是星星之火變成了火燒連營七百里。在此期間,關羽和諸葛亮乃至法正的做法,都耐人尋味。

孫權的什麼舉動讓關羽心生警覺呢?這當然是孫權戰前的準備——撤僑。

孫權的一個舉動,讓關羽心生警覺,劉備諸葛亮法正為何無動於衷?

​撤僑只是個比喻,孫權可能還不顧上把東吳在荊州的商人都撤回去,因為這樣沒必要,也做不到:首先是當時曹操劉備孫權還都是名義上的漢臣,他們的“子民”無論住在江東還是荊州,都不會有生命危險。即使孫權想讓他們撤回江東,那些人也不會回去,因為雙方的貿易戰給東吳商人帶來了豐厚的利潤。

大家都知道,當時劉備為了填補被荊州功臣搶出來的財政窟窿(劉焉劉璋父子數十年的積蓄,被劉備一句“若事定,府庫百物,孤無預焉”歸零了),發行了“當百”大錢,孫權緊跟著發行了“大泉五百”“大泉當千”,其實“當百”“五百”“當千”的大錢用銅差不多,鑄造工藝也不十分複雜,吳鑄蜀錢,蜀鑄吳錢,都沒人管。這就給了商人可乘之機——當時曹魏因為有個漢獻帝當招牌,所以一直用漢朝的五銖錢三銖錢,把吳蜀東西賣到曹魏換五銖錢,融掉重鑄,這利潤殺一百次頭都得幹。

"

孫劉聯盟就是紙糊的,不但經不起風雨,就是有人用手指頭一戳,也能整出一個大窟窿來。實際上孫權已經為捅破這層窗戶紙做好了準備,他的一個舉動,已經讓關羽心生警覺而且預先防備,只是奇怪劉備和諸葛亮為什麼無動於衷。劉備不但無動於衷,還在孫權怒火中燒的時候,在火上澆了一桶油,於是星星之火變成了火燒連營七百里。在此期間,關羽和諸葛亮乃至法正的做法,都耐人尋味。

孫權的什麼舉動讓關羽心生警覺呢?這當然是孫權戰前的準備——撤僑。

孫權的一個舉動,讓關羽心生警覺,劉備諸葛亮法正為何無動於衷?

​撤僑只是個比喻,孫權可能還不顧上把東吳在荊州的商人都撤回去,因為這樣沒必要,也做不到:首先是當時曹操劉備孫權還都是名義上的漢臣,他們的“子民”無論住在江東還是荊州,都不會有生命危險。即使孫權想讓他們撤回江東,那些人也不會回去,因為雙方的貿易戰給東吳商人帶來了豐厚的利潤。

大家都知道,當時劉備為了填補被荊州功臣搶出來的財政窟窿(劉焉劉璋父子數十年的積蓄,被劉備一句“若事定,府庫百物,孤無預焉”歸零了),發行了“當百”大錢,孫權緊跟著發行了“大泉五百”“大泉當千”,其實“當百”“五百”“當千”的大錢用銅差不多,鑄造工藝也不十分複雜,吳鑄蜀錢,蜀鑄吳錢,都沒人管。這就給了商人可乘之機——當時曹魏因為有個漢獻帝當招牌,所以一直用漢朝的五銖錢三銖錢,把吳蜀東西賣到曹魏換五銖錢,融掉重鑄,這利潤殺一百次頭都得幹。

孫權的一個舉動,讓關羽心生警覺,劉備諸葛亮法正為何無動於衷?

​經濟戰打得火熱,劉備又賴著荊州不還(這不能怪劉備,因為在劉備看來,我就從你手裡換了半個南郡,其他地盤都是我打下來的,而且荊州從來就不姓孫),孫權怒火中燒,恨不得一口生吞了劉備的大耳朵。但是孫權也有顧慮:自己的親妹妹還在劉備手上,如果兩家開戰,好幾次丟掉老婆孩子(數失妻子)的劉備,難保不把她殺來祭旗。

孫權把豆蔻年華的孫小妹(正史無名,孫仁、孫尚香只是演義小說說法)嫁給年近五旬的劉大叔,已經心懷愧疚了,這次他無論如何也要把妹妹救出火坑。於是孫權暗中派人偷回了孫小妹,還想順便也把劉備的獨生子劉禪也一併綁票,只可惜諸葛亮和趙雲都不肯,致使綁架未遂(先主入益州,吳遣迎孫夫人。夫人慾將太子歸吳,諸葛亮使趙雲勒兵斷江留太子,乃得止《漢晉春秋》)。

"

孫劉聯盟就是紙糊的,不但經不起風雨,就是有人用手指頭一戳,也能整出一個大窟窿來。實際上孫權已經為捅破這層窗戶紙做好了準備,他的一個舉動,已經讓關羽心生警覺而且預先防備,只是奇怪劉備和諸葛亮為什麼無動於衷。劉備不但無動於衷,還在孫權怒火中燒的時候,在火上澆了一桶油,於是星星之火變成了火燒連營七百里。在此期間,關羽和諸葛亮乃至法正的做法,都耐人尋味。

孫權的什麼舉動讓關羽心生警覺呢?這當然是孫權戰前的準備——撤僑。

孫權的一個舉動,讓關羽心生警覺,劉備諸葛亮法正為何無動於衷?

​撤僑只是個比喻,孫權可能還不顧上把東吳在荊州的商人都撤回去,因為這樣沒必要,也做不到:首先是當時曹操劉備孫權還都是名義上的漢臣,他們的“子民”無論住在江東還是荊州,都不會有生命危險。即使孫權想讓他們撤回江東,那些人也不會回去,因為雙方的貿易戰給東吳商人帶來了豐厚的利潤。

大家都知道,當時劉備為了填補被荊州功臣搶出來的財政窟窿(劉焉劉璋父子數十年的積蓄,被劉備一句“若事定,府庫百物,孤無預焉”歸零了),發行了“當百”大錢,孫權緊跟著發行了“大泉五百”“大泉當千”,其實“當百”“五百”“當千”的大錢用銅差不多,鑄造工藝也不十分複雜,吳鑄蜀錢,蜀鑄吳錢,都沒人管。這就給了商人可乘之機——當時曹魏因為有個漢獻帝當招牌,所以一直用漢朝的五銖錢三銖錢,把吳蜀東西賣到曹魏換五銖錢,融掉重鑄,這利潤殺一百次頭都得幹。

孫權的一個舉動,讓關羽心生警覺,劉備諸葛亮法正為何無動於衷?

​經濟戰打得火熱,劉備又賴著荊州不還(這不能怪劉備,因為在劉備看來,我就從你手裡換了半個南郡,其他地盤都是我打下來的,而且荊州從來就不姓孫),孫權怒火中燒,恨不得一口生吞了劉備的大耳朵。但是孫權也有顧慮:自己的親妹妹還在劉備手上,如果兩家開戰,好幾次丟掉老婆孩子(數失妻子)的劉備,難保不把她殺來祭旗。

孫權把豆蔻年華的孫小妹(正史無名,孫仁、孫尚香只是演義小說說法)嫁給年近五旬的劉大叔,已經心懷愧疚了,這次他無論如何也要把妹妹救出火坑。於是孫權暗中派人偷回了孫小妹,還想順便也把劉備的獨生子劉禪也一併綁票,只可惜諸葛亮和趙雲都不肯,致使綁架未遂(先主入益州,吳遣迎孫夫人。夫人慾將太子歸吳,諸葛亮使趙雲勒兵斷江留太子,乃得止《漢晉春秋》)。

孫權的一個舉動,讓關羽心生警覺,劉備諸葛亮法正為何無動於衷?

​咱們今天說的是正史,所以且把《三國演義》放在一邊,只用《三國志》等史料來說話:既然諸葛亮已經看破了孫權的圖謀,為什麼不及早佈防呢?

這其實還真不能怪諸葛亮,因為當時諸葛亮只是個謀士,軍銜是中郎將,比雜號將軍還低,而且孫小妹剛剛被撤回,諸葛亮張飛趙雲就被劉備調到西川打劉璋去了。

坐鎮荊州的關羽無愧於“萬人敵”之稱,一看孫權已經開始撤僑備戰,馬上採取了相應措施:構建了大量烽火臺。這樣一來,只要東吳有一點風吹草動,關羽在襄樊前線就能收到警報,以便做出應對部屬——古代戰爭,軍隊不是說撤退就能撤退的,如果倉促從襄樊前線撤軍,打死也不出頭的曹仁肯定火從龜殼一樣的樊城伸出頭來,狠狠地咬關羽的屁股。所以關羽在襄樊前線擒于禁斬龐德困曹仁,還有一隻眼睛瞄著東吳,生怕孫權那廝在背後捅刀子。

"

孫劉聯盟就是紙糊的,不但經不起風雨,就是有人用手指頭一戳,也能整出一個大窟窿來。實際上孫權已經為捅破這層窗戶紙做好了準備,他的一個舉動,已經讓關羽心生警覺而且預先防備,只是奇怪劉備和諸葛亮為什麼無動於衷。劉備不但無動於衷,還在孫權怒火中燒的時候,在火上澆了一桶油,於是星星之火變成了火燒連營七百里。在此期間,關羽和諸葛亮乃至法正的做法,都耐人尋味。

孫權的什麼舉動讓關羽心生警覺呢?這當然是孫權戰前的準備——撤僑。

孫權的一個舉動,讓關羽心生警覺,劉備諸葛亮法正為何無動於衷?

​撤僑只是個比喻,孫權可能還不顧上把東吳在荊州的商人都撤回去,因為這樣沒必要,也做不到:首先是當時曹操劉備孫權還都是名義上的漢臣,他們的“子民”無論住在江東還是荊州,都不會有生命危險。即使孫權想讓他們撤回江東,那些人也不會回去,因為雙方的貿易戰給東吳商人帶來了豐厚的利潤。

大家都知道,當時劉備為了填補被荊州功臣搶出來的財政窟窿(劉焉劉璋父子數十年的積蓄,被劉備一句“若事定,府庫百物,孤無預焉”歸零了),發行了“當百”大錢,孫權緊跟著發行了“大泉五百”“大泉當千”,其實“當百”“五百”“當千”的大錢用銅差不多,鑄造工藝也不十分複雜,吳鑄蜀錢,蜀鑄吳錢,都沒人管。這就給了商人可乘之機——當時曹魏因為有個漢獻帝當招牌,所以一直用漢朝的五銖錢三銖錢,把吳蜀東西賣到曹魏換五銖錢,融掉重鑄,這利潤殺一百次頭都得幹。

孫權的一個舉動,讓關羽心生警覺,劉備諸葛亮法正為何無動於衷?

​經濟戰打得火熱,劉備又賴著荊州不還(這不能怪劉備,因為在劉備看來,我就從你手裡換了半個南郡,其他地盤都是我打下來的,而且荊州從來就不姓孫),孫權怒火中燒,恨不得一口生吞了劉備的大耳朵。但是孫權也有顧慮:自己的親妹妹還在劉備手上,如果兩家開戰,好幾次丟掉老婆孩子(數失妻子)的劉備,難保不把她殺來祭旗。

孫權把豆蔻年華的孫小妹(正史無名,孫仁、孫尚香只是演義小說說法)嫁給年近五旬的劉大叔,已經心懷愧疚了,這次他無論如何也要把妹妹救出火坑。於是孫權暗中派人偷回了孫小妹,還想順便也把劉備的獨生子劉禪也一併綁票,只可惜諸葛亮和趙雲都不肯,致使綁架未遂(先主入益州,吳遣迎孫夫人。夫人慾將太子歸吳,諸葛亮使趙雲勒兵斷江留太子,乃得止《漢晉春秋》)。

孫權的一個舉動,讓關羽心生警覺,劉備諸葛亮法正為何無動於衷?

​咱們今天說的是正史,所以且把《三國演義》放在一邊,只用《三國志》等史料來說話:既然諸葛亮已經看破了孫權的圖謀,為什麼不及早佈防呢?

這其實還真不能怪諸葛亮,因為當時諸葛亮只是個謀士,軍銜是中郎將,比雜號將軍還低,而且孫小妹剛剛被撤回,諸葛亮張飛趙雲就被劉備調到西川打劉璋去了。

坐鎮荊州的關羽無愧於“萬人敵”之稱,一看孫權已經開始撤僑備戰,馬上採取了相應措施:構建了大量烽火臺。這樣一來,只要東吳有一點風吹草動,關羽在襄樊前線就能收到警報,以便做出應對部屬——古代戰爭,軍隊不是說撤退就能撤退的,如果倉促從襄樊前線撤軍,打死也不出頭的曹仁肯定火從龜殼一樣的樊城伸出頭來,狠狠地咬關羽的屁股。所以關羽在襄樊前線擒于禁斬龐德困曹仁,還有一隻眼睛瞄著東吳,生怕孫權那廝在背後捅刀子。

孫權的一個舉動,讓關羽心生警覺,劉備諸葛亮法正為何無動於衷?

​有人說關羽讓貪財的潘濬(潘浚)主管烽火臺是一個失策,但是據正史記載,此人一點都不貪財,只不過是懷有二心而已。據《三國志·蜀書十五》和《吳書十六》記載:“潘濬字承明,武陵漢壽人也。荊州牧劉表闢為部江夏從事。時沙羨長贓穢不脩,濬按殺之,一郡震竦。後為湘鄉令,治甚有名。劉備領荊州,以濬為治中從事……先主入蜀,以為荊州治中,典留州事,亦與關羽不穆。孫權襲羽,遂入吳。”

關羽雖然被任命為“前將軍、假節鉞、董督荊州事”,但他畢竟不是“荊州牧”,所以在很多時候,要尊重“副州長(別駕、從事為州牧兩大副手)”潘濬的意見,而且這個潘濬是得到劉備正式任命的,不用潘濬主管烽火臺,誰還有資格替關羽(其實是替劉備)看家?

"

孫劉聯盟就是紙糊的,不但經不起風雨,就是有人用手指頭一戳,也能整出一個大窟窿來。實際上孫權已經為捅破這層窗戶紙做好了準備,他的一個舉動,已經讓關羽心生警覺而且預先防備,只是奇怪劉備和諸葛亮為什麼無動於衷。劉備不但無動於衷,還在孫權怒火中燒的時候,在火上澆了一桶油,於是星星之火變成了火燒連營七百里。在此期間,關羽和諸葛亮乃至法正的做法,都耐人尋味。

孫權的什麼舉動讓關羽心生警覺呢?這當然是孫權戰前的準備——撤僑。

孫權的一個舉動,讓關羽心生警覺,劉備諸葛亮法正為何無動於衷?

​撤僑只是個比喻,孫權可能還不顧上把東吳在荊州的商人都撤回去,因為這樣沒必要,也做不到:首先是當時曹操劉備孫權還都是名義上的漢臣,他們的“子民”無論住在江東還是荊州,都不會有生命危險。即使孫權想讓他們撤回江東,那些人也不會回去,因為雙方的貿易戰給東吳商人帶來了豐厚的利潤。

大家都知道,當時劉備為了填補被荊州功臣搶出來的財政窟窿(劉焉劉璋父子數十年的積蓄,被劉備一句“若事定,府庫百物,孤無預焉”歸零了),發行了“當百”大錢,孫權緊跟著發行了“大泉五百”“大泉當千”,其實“當百”“五百”“當千”的大錢用銅差不多,鑄造工藝也不十分複雜,吳鑄蜀錢,蜀鑄吳錢,都沒人管。這就給了商人可乘之機——當時曹魏因為有個漢獻帝當招牌,所以一直用漢朝的五銖錢三銖錢,把吳蜀東西賣到曹魏換五銖錢,融掉重鑄,這利潤殺一百次頭都得幹。

孫權的一個舉動,讓關羽心生警覺,劉備諸葛亮法正為何無動於衷?

​經濟戰打得火熱,劉備又賴著荊州不還(這不能怪劉備,因為在劉備看來,我就從你手裡換了半個南郡,其他地盤都是我打下來的,而且荊州從來就不姓孫),孫權怒火中燒,恨不得一口生吞了劉備的大耳朵。但是孫權也有顧慮:自己的親妹妹還在劉備手上,如果兩家開戰,好幾次丟掉老婆孩子(數失妻子)的劉備,難保不把她殺來祭旗。

孫權把豆蔻年華的孫小妹(正史無名,孫仁、孫尚香只是演義小說說法)嫁給年近五旬的劉大叔,已經心懷愧疚了,這次他無論如何也要把妹妹救出火坑。於是孫權暗中派人偷回了孫小妹,還想順便也把劉備的獨生子劉禪也一併綁票,只可惜諸葛亮和趙雲都不肯,致使綁架未遂(先主入益州,吳遣迎孫夫人。夫人慾將太子歸吳,諸葛亮使趙雲勒兵斷江留太子,乃得止《漢晉春秋》)。

孫權的一個舉動,讓關羽心生警覺,劉備諸葛亮法正為何無動於衷?

​咱們今天說的是正史,所以且把《三國演義》放在一邊,只用《三國志》等史料來說話:既然諸葛亮已經看破了孫權的圖謀,為什麼不及早佈防呢?

這其實還真不能怪諸葛亮,因為當時諸葛亮只是個謀士,軍銜是中郎將,比雜號將軍還低,而且孫小妹剛剛被撤回,諸葛亮張飛趙雲就被劉備調到西川打劉璋去了。

坐鎮荊州的關羽無愧於“萬人敵”之稱,一看孫權已經開始撤僑備戰,馬上採取了相應措施:構建了大量烽火臺。這樣一來,只要東吳有一點風吹草動,關羽在襄樊前線就能收到警報,以便做出應對部屬——古代戰爭,軍隊不是說撤退就能撤退的,如果倉促從襄樊前線撤軍,打死也不出頭的曹仁肯定火從龜殼一樣的樊城伸出頭來,狠狠地咬關羽的屁股。所以關羽在襄樊前線擒于禁斬龐德困曹仁,還有一隻眼睛瞄著東吳,生怕孫權那廝在背後捅刀子。

孫權的一個舉動,讓關羽心生警覺,劉備諸葛亮法正為何無動於衷?

​有人說關羽讓貪財的潘濬(潘浚)主管烽火臺是一個失策,但是據正史記載,此人一點都不貪財,只不過是懷有二心而已。據《三國志·蜀書十五》和《吳書十六》記載:“潘濬字承明,武陵漢壽人也。荊州牧劉表闢為部江夏從事。時沙羨長贓穢不脩,濬按殺之,一郡震竦。後為湘鄉令,治甚有名。劉備領荊州,以濬為治中從事……先主入蜀,以為荊州治中,典留州事,亦與關羽不穆。孫權襲羽,遂入吳。”

關羽雖然被任命為“前將軍、假節鉞、董督荊州事”,但他畢竟不是“荊州牧”,所以在很多時候,要尊重“副州長(別駕、從事為州牧兩大副手)”潘濬的意見,而且這個潘濬是得到劉備正式任命的,不用潘濬主管烽火臺,誰還有資格替關羽(其實是替劉備)看家?

孫權的一個舉動,讓關羽心生警覺,劉備諸葛亮法正為何無動於衷?

​潘濬敢跟關羽鬧彆扭,而且關羽還不得不重用他,說明關羽很顧大局,也說明關羽手下實在是無人可用——漢中之戰後,魏蜀休兵,馬超魏延有防守任務,張飛趙雲都有空閒,但是一個也沒派回荊州協助關羽,關羽發動襄樊之戰,實際是孤軍奮戰,所以他只能一隻眼睛盯著前線,另一隻眼睛盯著孫權。

按理說孫權蠢蠢欲動,已經開始撤僑備戰,連關羽都嗅到了危險的氣息,劉備和諸葛亮應該也有所警覺才對,即使不派高手支援關羽,起碼也應該聯絡東吳,鞏固孫劉聯盟以消除關羽的後顧之憂。可是劉備諸葛亮法正的做法實在耐人尋味而又百思不得其解:孫權已經火冒三丈地偷回了妹妹,你們不警覺不防備也就算了,為什麼還要火上澆油?

"

孫劉聯盟就是紙糊的,不但經不起風雨,就是有人用手指頭一戳,也能整出一個大窟窿來。實際上孫權已經為捅破這層窗戶紙做好了準備,他的一個舉動,已經讓關羽心生警覺而且預先防備,只是奇怪劉備和諸葛亮為什麼無動於衷。劉備不但無動於衷,還在孫權怒火中燒的時候,在火上澆了一桶油,於是星星之火變成了火燒連營七百里。在此期間,關羽和諸葛亮乃至法正的做法,都耐人尋味。

孫權的什麼舉動讓關羽心生警覺呢?這當然是孫權戰前的準備——撤僑。

孫權的一個舉動,讓關羽心生警覺,劉備諸葛亮法正為何無動於衷?

​撤僑只是個比喻,孫權可能還不顧上把東吳在荊州的商人都撤回去,因為這樣沒必要,也做不到:首先是當時曹操劉備孫權還都是名義上的漢臣,他們的“子民”無論住在江東還是荊州,都不會有生命危險。即使孫權想讓他們撤回江東,那些人也不會回去,因為雙方的貿易戰給東吳商人帶來了豐厚的利潤。

大家都知道,當時劉備為了填補被荊州功臣搶出來的財政窟窿(劉焉劉璋父子數十年的積蓄,被劉備一句“若事定,府庫百物,孤無預焉”歸零了),發行了“當百”大錢,孫權緊跟著發行了“大泉五百”“大泉當千”,其實“當百”“五百”“當千”的大錢用銅差不多,鑄造工藝也不十分複雜,吳鑄蜀錢,蜀鑄吳錢,都沒人管。這就給了商人可乘之機——當時曹魏因為有個漢獻帝當招牌,所以一直用漢朝的五銖錢三銖錢,把吳蜀東西賣到曹魏換五銖錢,融掉重鑄,這利潤殺一百次頭都得幹。

孫權的一個舉動,讓關羽心生警覺,劉備諸葛亮法正為何無動於衷?

​經濟戰打得火熱,劉備又賴著荊州不還(這不能怪劉備,因為在劉備看來,我就從你手裡換了半個南郡,其他地盤都是我打下來的,而且荊州從來就不姓孫),孫權怒火中燒,恨不得一口生吞了劉備的大耳朵。但是孫權也有顧慮:自己的親妹妹還在劉備手上,如果兩家開戰,好幾次丟掉老婆孩子(數失妻子)的劉備,難保不把她殺來祭旗。

孫權把豆蔻年華的孫小妹(正史無名,孫仁、孫尚香只是演義小說說法)嫁給年近五旬的劉大叔,已經心懷愧疚了,這次他無論如何也要把妹妹救出火坑。於是孫權暗中派人偷回了孫小妹,還想順便也把劉備的獨生子劉禪也一併綁票,只可惜諸葛亮和趙雲都不肯,致使綁架未遂(先主入益州,吳遣迎孫夫人。夫人慾將太子歸吳,諸葛亮使趙雲勒兵斷江留太子,乃得止《漢晉春秋》)。

孫權的一個舉動,讓關羽心生警覺,劉備諸葛亮法正為何無動於衷?

​咱們今天說的是正史,所以且把《三國演義》放在一邊,只用《三國志》等史料來說話:既然諸葛亮已經看破了孫權的圖謀,為什麼不及早佈防呢?

這其實還真不能怪諸葛亮,因為當時諸葛亮只是個謀士,軍銜是中郎將,比雜號將軍還低,而且孫小妹剛剛被撤回,諸葛亮張飛趙雲就被劉備調到西川打劉璋去了。

坐鎮荊州的關羽無愧於“萬人敵”之稱,一看孫權已經開始撤僑備戰,馬上採取了相應措施:構建了大量烽火臺。這樣一來,只要東吳有一點風吹草動,關羽在襄樊前線就能收到警報,以便做出應對部屬——古代戰爭,軍隊不是說撤退就能撤退的,如果倉促從襄樊前線撤軍,打死也不出頭的曹仁肯定火從龜殼一樣的樊城伸出頭來,狠狠地咬關羽的屁股。所以關羽在襄樊前線擒于禁斬龐德困曹仁,還有一隻眼睛瞄著東吳,生怕孫權那廝在背後捅刀子。

孫權的一個舉動,讓關羽心生警覺,劉備諸葛亮法正為何無動於衷?

​有人說關羽讓貪財的潘濬(潘浚)主管烽火臺是一個失策,但是據正史記載,此人一點都不貪財,只不過是懷有二心而已。據《三國志·蜀書十五》和《吳書十六》記載:“潘濬字承明,武陵漢壽人也。荊州牧劉表闢為部江夏從事。時沙羨長贓穢不脩,濬按殺之,一郡震竦。後為湘鄉令,治甚有名。劉備領荊州,以濬為治中從事……先主入蜀,以為荊州治中,典留州事,亦與關羽不穆。孫權襲羽,遂入吳。”

關羽雖然被任命為“前將軍、假節鉞、董督荊州事”,但他畢竟不是“荊州牧”,所以在很多時候,要尊重“副州長(別駕、從事為州牧兩大副手)”潘濬的意見,而且這個潘濬是得到劉備正式任命的,不用潘濬主管烽火臺,誰還有資格替關羽(其實是替劉備)看家?

孫權的一個舉動,讓關羽心生警覺,劉備諸葛亮法正為何無動於衷?

​潘濬敢跟關羽鬧彆扭,而且關羽還不得不重用他,說明關羽很顧大局,也說明關羽手下實在是無人可用——漢中之戰後,魏蜀休兵,馬超魏延有防守任務,張飛趙雲都有空閒,但是一個也沒派回荊州協助關羽,關羽發動襄樊之戰,實際是孤軍奮戰,所以他只能一隻眼睛盯著前線,另一隻眼睛盯著孫權。

按理說孫權蠢蠢欲動,已經開始撤僑備戰,連關羽都嗅到了危險的氣息,劉備和諸葛亮應該也有所警覺才對,即使不派高手支援關羽,起碼也應該聯絡東吳,鞏固孫劉聯盟以消除關羽的後顧之憂。可是劉備諸葛亮法正的做法實在耐人尋味而又百思不得其解:孫權已經火冒三丈地偷回了妹妹,你們不警覺不防備也就算了,為什麼還要火上澆油?

孫權的一個舉動,讓關羽心生警覺,劉備諸葛亮法正為何無動於衷?

​劉備澆上的這一桶油,就是吳懿的妹妹。幫著劉備搬油桶的,是法正法孝直,諸葛亮的工作是籌備劉備與蜀中望族的聯姻大典。換作任何人是孫權,也會感覺臉上火辣辣的:我這妹子,就這麼不明不白丟了名分!如果你給個痛快話,或者寫一紙休書,那也算還她自由,現在她連“未亡人”都不算,想改嫁都沒人肯要!

劉備跟孫小妹結婚不久就築了一個夫人城(荊州公安城西孱陵,現在還有遺址),兩個人分居了。如果僅僅是分居,孫權還可以理解:老夫少妻,劉備力不從心能躲就躲。可是劉備一到西川就開始“停妻另娶”,而且還跟小妾生孩子,說明這老漢寶刀未老,碗裡的不吃,非要到鍋裡去舀,真是叔可以忍嬸嬸也不可以忍了!

"

孫劉聯盟就是紙糊的,不但經不起風雨,就是有人用手指頭一戳,也能整出一個大窟窿來。實際上孫權已經為捅破這層窗戶紙做好了準備,他的一個舉動,已經讓關羽心生警覺而且預先防備,只是奇怪劉備和諸葛亮為什麼無動於衷。劉備不但無動於衷,還在孫權怒火中燒的時候,在火上澆了一桶油,於是星星之火變成了火燒連營七百里。在此期間,關羽和諸葛亮乃至法正的做法,都耐人尋味。

孫權的什麼舉動讓關羽心生警覺呢?這當然是孫權戰前的準備——撤僑。

孫權的一個舉動,讓關羽心生警覺,劉備諸葛亮法正為何無動於衷?

​撤僑只是個比喻,孫權可能還不顧上把東吳在荊州的商人都撤回去,因為這樣沒必要,也做不到:首先是當時曹操劉備孫權還都是名義上的漢臣,他們的“子民”無論住在江東還是荊州,都不會有生命危險。即使孫權想讓他們撤回江東,那些人也不會回去,因為雙方的貿易戰給東吳商人帶來了豐厚的利潤。

大家都知道,當時劉備為了填補被荊州功臣搶出來的財政窟窿(劉焉劉璋父子數十年的積蓄,被劉備一句“若事定,府庫百物,孤無預焉”歸零了),發行了“當百”大錢,孫權緊跟著發行了“大泉五百”“大泉當千”,其實“當百”“五百”“當千”的大錢用銅差不多,鑄造工藝也不十分複雜,吳鑄蜀錢,蜀鑄吳錢,都沒人管。這就給了商人可乘之機——當時曹魏因為有個漢獻帝當招牌,所以一直用漢朝的五銖錢三銖錢,把吳蜀東西賣到曹魏換五銖錢,融掉重鑄,這利潤殺一百次頭都得幹。

孫權的一個舉動,讓關羽心生警覺,劉備諸葛亮法正為何無動於衷?

​經濟戰打得火熱,劉備又賴著荊州不還(這不能怪劉備,因為在劉備看來,我就從你手裡換了半個南郡,其他地盤都是我打下來的,而且荊州從來就不姓孫),孫權怒火中燒,恨不得一口生吞了劉備的大耳朵。但是孫權也有顧慮:自己的親妹妹還在劉備手上,如果兩家開戰,好幾次丟掉老婆孩子(數失妻子)的劉備,難保不把她殺來祭旗。

孫權把豆蔻年華的孫小妹(正史無名,孫仁、孫尚香只是演義小說說法)嫁給年近五旬的劉大叔,已經心懷愧疚了,這次他無論如何也要把妹妹救出火坑。於是孫權暗中派人偷回了孫小妹,還想順便也把劉備的獨生子劉禪也一併綁票,只可惜諸葛亮和趙雲都不肯,致使綁架未遂(先主入益州,吳遣迎孫夫人。夫人慾將太子歸吳,諸葛亮使趙雲勒兵斷江留太子,乃得止《漢晉春秋》)。

孫權的一個舉動,讓關羽心生警覺,劉備諸葛亮法正為何無動於衷?

​咱們今天說的是正史,所以且把《三國演義》放在一邊,只用《三國志》等史料來說話:既然諸葛亮已經看破了孫權的圖謀,為什麼不及早佈防呢?

這其實還真不能怪諸葛亮,因為當時諸葛亮只是個謀士,軍銜是中郎將,比雜號將軍還低,而且孫小妹剛剛被撤回,諸葛亮張飛趙雲就被劉備調到西川打劉璋去了。

坐鎮荊州的關羽無愧於“萬人敵”之稱,一看孫權已經開始撤僑備戰,馬上採取了相應措施:構建了大量烽火臺。這樣一來,只要東吳有一點風吹草動,關羽在襄樊前線就能收到警報,以便做出應對部屬——古代戰爭,軍隊不是說撤退就能撤退的,如果倉促從襄樊前線撤軍,打死也不出頭的曹仁肯定火從龜殼一樣的樊城伸出頭來,狠狠地咬關羽的屁股。所以關羽在襄樊前線擒于禁斬龐德困曹仁,還有一隻眼睛瞄著東吳,生怕孫權那廝在背後捅刀子。

孫權的一個舉動,讓關羽心生警覺,劉備諸葛亮法正為何無動於衷?

​有人說關羽讓貪財的潘濬(潘浚)主管烽火臺是一個失策,但是據正史記載,此人一點都不貪財,只不過是懷有二心而已。據《三國志·蜀書十五》和《吳書十六》記載:“潘濬字承明,武陵漢壽人也。荊州牧劉表闢為部江夏從事。時沙羨長贓穢不脩,濬按殺之,一郡震竦。後為湘鄉令,治甚有名。劉備領荊州,以濬為治中從事……先主入蜀,以為荊州治中,典留州事,亦與關羽不穆。孫權襲羽,遂入吳。”

關羽雖然被任命為“前將軍、假節鉞、董督荊州事”,但他畢竟不是“荊州牧”,所以在很多時候,要尊重“副州長(別駕、從事為州牧兩大副手)”潘濬的意見,而且這個潘濬是得到劉備正式任命的,不用潘濬主管烽火臺,誰還有資格替關羽(其實是替劉備)看家?

孫權的一個舉動,讓關羽心生警覺,劉備諸葛亮法正為何無動於衷?

​潘濬敢跟關羽鬧彆扭,而且關羽還不得不重用他,說明關羽很顧大局,也說明關羽手下實在是無人可用——漢中之戰後,魏蜀休兵,馬超魏延有防守任務,張飛趙雲都有空閒,但是一個也沒派回荊州協助關羽,關羽發動襄樊之戰,實際是孤軍奮戰,所以他只能一隻眼睛盯著前線,另一隻眼睛盯著孫權。

按理說孫權蠢蠢欲動,已經開始撤僑備戰,連關羽都嗅到了危險的氣息,劉備和諸葛亮應該也有所警覺才對,即使不派高手支援關羽,起碼也應該聯絡東吳,鞏固孫劉聯盟以消除關羽的後顧之憂。可是劉備諸葛亮法正的做法實在耐人尋味而又百思不得其解:孫權已經火冒三丈地偷回了妹妹,你們不警覺不防備也就算了,為什麼還要火上澆油?

孫權的一個舉動,讓關羽心生警覺,劉備諸葛亮法正為何無動於衷?

​劉備澆上的這一桶油,就是吳懿的妹妹。幫著劉備搬油桶的,是法正法孝直,諸葛亮的工作是籌備劉備與蜀中望族的聯姻大典。換作任何人是孫權,也會感覺臉上火辣辣的:我這妹子,就這麼不明不白丟了名分!如果你給個痛快話,或者寫一紙休書,那也算還她自由,現在她連“未亡人”都不算,想改嫁都沒人肯要!

劉備跟孫小妹結婚不久就築了一個夫人城(荊州公安城西孱陵,現在還有遺址),兩個人分居了。如果僅僅是分居,孫權還可以理解:老夫少妻,劉備力不從心能躲就躲。可是劉備一到西川就開始“停妻另娶”,而且還跟小妾生孩子,說明這老漢寶刀未老,碗裡的不吃,非要到鍋裡去舀,真是叔可以忍嬸嬸也不可以忍了!

孫權的一個舉動,讓關羽心生警覺,劉備諸葛亮法正為何無動於衷?

​其實劉備跟吳懿的妹妹進洞房那一刻起,孫劉聯盟就已經徹底破裂了,這時候關羽就應該採取守勢,即使進攻,也應該派完成漢中戰役任務的張飛黃忠趙雲之一回到荊州協防。可是劉備給關羽配備的五個主要助手,有四個叛變投敵了:潘濬糜芳傅士仁降吳,孟達降魏,劉封逃回成都,關羽這個光桿司令只有兒子關平可以信任。

我們覆盤襄樊之戰和呂蒙白衣渡江,都不能不佩服關羽的領兵作戰能力,同時也不能不為關羽惋惜:如果他有一個忠誠而又有能力的助手,即使襄樊前線在魏軍重壓(徐晃張遼已經在馳援曹仁的路上)下陷入膠著,或者已經擺明了打不贏,關羽也可以撤回荊州積蓄力量伺機而動。但是劉備在孫權怒火中燒的時候不但不想辦法滅火,反而火上澆油,幫孫權下了撕破臉的決心。諸葛亮法正等一干智謀之士,也沒有看到潛在的危機,反而忙著在成都分金銀財帛,還想著分房子分地。

"

孫劉聯盟就是紙糊的,不但經不起風雨,就是有人用手指頭一戳,也能整出一個大窟窿來。實際上孫權已經為捅破這層窗戶紙做好了準備,他的一個舉動,已經讓關羽心生警覺而且預先防備,只是奇怪劉備和諸葛亮為什麼無動於衷。劉備不但無動於衷,還在孫權怒火中燒的時候,在火上澆了一桶油,於是星星之火變成了火燒連營七百里。在此期間,關羽和諸葛亮乃至法正的做法,都耐人尋味。

孫權的什麼舉動讓關羽心生警覺呢?這當然是孫權戰前的準備——撤僑。

孫權的一個舉動,讓關羽心生警覺,劉備諸葛亮法正為何無動於衷?

​撤僑只是個比喻,孫權可能還不顧上把東吳在荊州的商人都撤回去,因為這樣沒必要,也做不到:首先是當時曹操劉備孫權還都是名義上的漢臣,他們的“子民”無論住在江東還是荊州,都不會有生命危險。即使孫權想讓他們撤回江東,那些人也不會回去,因為雙方的貿易戰給東吳商人帶來了豐厚的利潤。

大家都知道,當時劉備為了填補被荊州功臣搶出來的財政窟窿(劉焉劉璋父子數十年的積蓄,被劉備一句“若事定,府庫百物,孤無預焉”歸零了),發行了“當百”大錢,孫權緊跟著發行了“大泉五百”“大泉當千”,其實“當百”“五百”“當千”的大錢用銅差不多,鑄造工藝也不十分複雜,吳鑄蜀錢,蜀鑄吳錢,都沒人管。這就給了商人可乘之機——當時曹魏因為有個漢獻帝當招牌,所以一直用漢朝的五銖錢三銖錢,把吳蜀東西賣到曹魏換五銖錢,融掉重鑄,這利潤殺一百次頭都得幹。

孫權的一個舉動,讓關羽心生警覺,劉備諸葛亮法正為何無動於衷?

​經濟戰打得火熱,劉備又賴著荊州不還(這不能怪劉備,因為在劉備看來,我就從你手裡換了半個南郡,其他地盤都是我打下來的,而且荊州從來就不姓孫),孫權怒火中燒,恨不得一口生吞了劉備的大耳朵。但是孫權也有顧慮:自己的親妹妹還在劉備手上,如果兩家開戰,好幾次丟掉老婆孩子(數失妻子)的劉備,難保不把她殺來祭旗。

孫權把豆蔻年華的孫小妹(正史無名,孫仁、孫尚香只是演義小說說法)嫁給年近五旬的劉大叔,已經心懷愧疚了,這次他無論如何也要把妹妹救出火坑。於是孫權暗中派人偷回了孫小妹,還想順便也把劉備的獨生子劉禪也一併綁票,只可惜諸葛亮和趙雲都不肯,致使綁架未遂(先主入益州,吳遣迎孫夫人。夫人慾將太子歸吳,諸葛亮使趙雲勒兵斷江留太子,乃得止《漢晉春秋》)。

孫權的一個舉動,讓關羽心生警覺,劉備諸葛亮法正為何無動於衷?

​咱們今天說的是正史,所以且把《三國演義》放在一邊,只用《三國志》等史料來說話:既然諸葛亮已經看破了孫權的圖謀,為什麼不及早佈防呢?

這其實還真不能怪諸葛亮,因為當時諸葛亮只是個謀士,軍銜是中郎將,比雜號將軍還低,而且孫小妹剛剛被撤回,諸葛亮張飛趙雲就被劉備調到西川打劉璋去了。

坐鎮荊州的關羽無愧於“萬人敵”之稱,一看孫權已經開始撤僑備戰,馬上採取了相應措施:構建了大量烽火臺。這樣一來,只要東吳有一點風吹草動,關羽在襄樊前線就能收到警報,以便做出應對部屬——古代戰爭,軍隊不是說撤退就能撤退的,如果倉促從襄樊前線撤軍,打死也不出頭的曹仁肯定火從龜殼一樣的樊城伸出頭來,狠狠地咬關羽的屁股。所以關羽在襄樊前線擒于禁斬龐德困曹仁,還有一隻眼睛瞄著東吳,生怕孫權那廝在背後捅刀子。

孫權的一個舉動,讓關羽心生警覺,劉備諸葛亮法正為何無動於衷?

​有人說關羽讓貪財的潘濬(潘浚)主管烽火臺是一個失策,但是據正史記載,此人一點都不貪財,只不過是懷有二心而已。據《三國志·蜀書十五》和《吳書十六》記載:“潘濬字承明,武陵漢壽人也。荊州牧劉表闢為部江夏從事。時沙羨長贓穢不脩,濬按殺之,一郡震竦。後為湘鄉令,治甚有名。劉備領荊州,以濬為治中從事……先主入蜀,以為荊州治中,典留州事,亦與關羽不穆。孫權襲羽,遂入吳。”

關羽雖然被任命為“前將軍、假節鉞、董督荊州事”,但他畢竟不是“荊州牧”,所以在很多時候,要尊重“副州長(別駕、從事為州牧兩大副手)”潘濬的意見,而且這個潘濬是得到劉備正式任命的,不用潘濬主管烽火臺,誰還有資格替關羽(其實是替劉備)看家?

孫權的一個舉動,讓關羽心生警覺,劉備諸葛亮法正為何無動於衷?

​潘濬敢跟關羽鬧彆扭,而且關羽還不得不重用他,說明關羽很顧大局,也說明關羽手下實在是無人可用——漢中之戰後,魏蜀休兵,馬超魏延有防守任務,張飛趙雲都有空閒,但是一個也沒派回荊州協助關羽,關羽發動襄樊之戰,實際是孤軍奮戰,所以他只能一隻眼睛盯著前線,另一隻眼睛盯著孫權。

按理說孫權蠢蠢欲動,已經開始撤僑備戰,連關羽都嗅到了危險的氣息,劉備和諸葛亮應該也有所警覺才對,即使不派高手支援關羽,起碼也應該聯絡東吳,鞏固孫劉聯盟以消除關羽的後顧之憂。可是劉備諸葛亮法正的做法實在耐人尋味而又百思不得其解:孫權已經火冒三丈地偷回了妹妹,你們不警覺不防備也就算了,為什麼還要火上澆油?

孫權的一個舉動,讓關羽心生警覺,劉備諸葛亮法正為何無動於衷?

​劉備澆上的這一桶油,就是吳懿的妹妹。幫著劉備搬油桶的,是法正法孝直,諸葛亮的工作是籌備劉備與蜀中望族的聯姻大典。換作任何人是孫權,也會感覺臉上火辣辣的:我這妹子,就這麼不明不白丟了名分!如果你給個痛快話,或者寫一紙休書,那也算還她自由,現在她連“未亡人”都不算,想改嫁都沒人肯要!

劉備跟孫小妹結婚不久就築了一個夫人城(荊州公安城西孱陵,現在還有遺址),兩個人分居了。如果僅僅是分居,孫權還可以理解:老夫少妻,劉備力不從心能躲就躲。可是劉備一到西川就開始“停妻另娶”,而且還跟小妾生孩子,說明這老漢寶刀未老,碗裡的不吃,非要到鍋裡去舀,真是叔可以忍嬸嬸也不可以忍了!

孫權的一個舉動,讓關羽心生警覺,劉備諸葛亮法正為何無動於衷?

​其實劉備跟吳懿的妹妹進洞房那一刻起,孫劉聯盟就已經徹底破裂了,這時候關羽就應該採取守勢,即使進攻,也應該派完成漢中戰役任務的張飛黃忠趙雲之一回到荊州協防。可是劉備給關羽配備的五個主要助手,有四個叛變投敵了:潘濬糜芳傅士仁降吳,孟達降魏,劉封逃回成都,關羽這個光桿司令只有兒子關平可以信任。

我們覆盤襄樊之戰和呂蒙白衣渡江,都不能不佩服關羽的領兵作戰能力,同時也不能不為關羽惋惜:如果他有一個忠誠而又有能力的助手,即使襄樊前線在魏軍重壓(徐晃張遼已經在馳援曹仁的路上)下陷入膠著,或者已經擺明了打不贏,關羽也可以撤回荊州積蓄力量伺機而動。但是劉備在孫權怒火中燒的時候不但不想辦法滅火,反而火上澆油,幫孫權下了撕破臉的決心。諸葛亮法正等一干智謀之士,也沒有看到潛在的危機,反而忙著在成都分金銀財帛,還想著分房子分地。

孫權的一個舉動,讓關羽心生警覺,劉備諸葛亮法正為何無動於衷?

​風起於青萍之末,浪成於微瀾之間。種種跡象表明孫權要對關羽下手,曹仁又是一塊難啃的硬骨頭,關羽腹背受敵進退維谷,再加上勢單力孤無人援手,失敗已成定局。

細看三國正史,我們沒有看到關羽的傲慢與輕敵,而是已經做好了兩手準備。可是劉備指派的五個位高權重的人物,都不肯服從調遣甚至早有二心。如果關羽能在這種情況下同時打贏兩場戰爭,那他就不是武聖,而是活神仙了……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