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歷代詩·三國(楊簡)

兩漢四百載,分為魏蜀吳。

曹操始居鄴,劉備據成都。

孫權在金陵,鼎足互相圖。

"

歷代詩·三國(楊簡)

兩漢四百載,分為魏蜀吳。

曹操始居鄴,劉備據成都。

孫權在金陵,鼎足互相圖。

劉備向孫權“借荊州”,到底借了哪些地方?付出了什麼?

相信大家都知道劉備與孫權“借荊州”這件事情。這件事也正是劉備騰飛的開始。在《三國演義》中,“借荊州”是魯肅的慷慨之舉,而事後劉備和諸葛亮賴著不還,還屢次搪塞、哄騙魯肅,讓魯肅顯得很憨厚甚至愚笨,也暴露出劉備的貪婪和姦詐。那麼歷史上的“借荊州”到底是怎樣一回事呢?小編下面就簡單地聊一聊。

"

歷代詩·三國(楊簡)

兩漢四百載,分為魏蜀吳。

曹操始居鄴,劉備據成都。

孫權在金陵,鼎足互相圖。

劉備向孫權“借荊州”,到底借了哪些地方?付出了什麼?

相信大家都知道劉備與孫權“借荊州”這件事情。這件事也正是劉備騰飛的開始。在《三國演義》中,“借荊州”是魯肅的慷慨之舉,而事後劉備和諸葛亮賴著不還,還屢次搪塞、哄騙魯肅,讓魯肅顯得很憨厚甚至愚笨,也暴露出劉備的貪婪和姦詐。那麼歷史上的“借荊州”到底是怎樣一回事呢?小編下面就簡單地聊一聊。

劉備向孫權“借荊州”,到底借了哪些地方?付出了什麼?

“借荊州”的歷史背景:“赤壁之戰”的餘波,曹、孫、劉三家瓜分荊州

“赤壁之戰”在規模上算不上最大,但意義非常重要。“赤壁之戰”後,曹操沒有力量繼續南下,於是將戰略目光放在北方關中地區,而孫劉兩家不僅擁有了自立的資本,同時由防守轉為進攻。孫劉兩家進攻的方向有兩個,或者說三個,一個是淮南地區,一個是荊州南郡,另一個就是荊州南部的各個州郡。

其中孫權進攻淮南地區,但是沒有佔到什麼便宜;周瑜進攻南郡,不過這個戰場上劉備的人也出了力,關羽負責阻擋來自襄陽、當陽、汝南的援軍,張飛在正面戰場;劉備率軍南下平定各州郡。曹操、孫權、劉備對荊州進行了瓜分。

"

歷代詩·三國(楊簡)

兩漢四百載,分為魏蜀吳。

曹操始居鄴,劉備據成都。

孫權在金陵,鼎足互相圖。

劉備向孫權“借荊州”,到底借了哪些地方?付出了什麼?

相信大家都知道劉備與孫權“借荊州”這件事情。這件事也正是劉備騰飛的開始。在《三國演義》中,“借荊州”是魯肅的慷慨之舉,而事後劉備和諸葛亮賴著不還,還屢次搪塞、哄騙魯肅,讓魯肅顯得很憨厚甚至愚笨,也暴露出劉備的貪婪和姦詐。那麼歷史上的“借荊州”到底是怎樣一回事呢?小編下面就簡單地聊一聊。

劉備向孫權“借荊州”,到底借了哪些地方?付出了什麼?

“借荊州”的歷史背景:“赤壁之戰”的餘波,曹、孫、劉三家瓜分荊州

“赤壁之戰”在規模上算不上最大,但意義非常重要。“赤壁之戰”後,曹操沒有力量繼續南下,於是將戰略目光放在北方關中地區,而孫劉兩家不僅擁有了自立的資本,同時由防守轉為進攻。孫劉兩家進攻的方向有兩個,或者說三個,一個是淮南地區,一個是荊州南郡,另一個就是荊州南部的各個州郡。

其中孫權進攻淮南地區,但是沒有佔到什麼便宜;周瑜進攻南郡,不過這個戰場上劉備的人也出了力,關羽負責阻擋來自襄陽、當陽、汝南的援軍,張飛在正面戰場;劉備率軍南下平定各州郡。曹操、孫權、劉備對荊州進行了瓜分。

劉備向孫權“借荊州”,到底借了哪些地方?付出了什麼?

荊州有七個郡,從北到南依次是南陽郡、南郡、江夏郡、武陵郡、長沙郡、零陵郡。其中最富庶、人口最多的南陽郡掌握在曹操的手裡;經過“南郡之戰”後,第二重要的南郡在孫權的手中,畢竟劉備也出了力,周瑜分了南郡南部一部分給劉備,也就是後來的公安,但是襄陽還在曹操的手中;江夏郡分別有一部分在曹操、劉備、孫權手上;至於武陵、長沙、零陵、桂陽“荊南四郡”,雖然說是劉備的地盤,但是孫權在長沙、武陵郡仍然佔有一部分。下面小編貼一些史料作為佐證。

南郡

《三國志·吳書·周瑜傳》:“權拜瑜偏將軍,領南郡太守。”

《江表傳》:“周瑜為南郡太守,分南岸地以給備。備別立營於油江口,改名為公安。”

《三國志·魏書·樂進傳》:“後從平荊州,留屯襄陽。”

江夏郡

《三國志·魏書·文聘傳》:“太祖先定荊州,江夏與吳接,民心不安,乃以聘為江夏太守”

《三國志·蜀書·先主傳》:“遇表長子江夏太守琦眾萬餘人,與俱到夏口。”

《三國志·吳書·程普傳》:“拜裨將軍,領江夏太守,治沙羨,食四縣。”

“荊南四郡”

《三國志·蜀書·先主傳》:“先主表琦為荊州刺史,又南征四郡。武陵太守金旋、長沙太守韓玄、桂陽太守趙範、零陵太守劉度皆降。”

《三國志·吳書·黃蓋傳》:“武陵蠻夷反亂,攻守城邑,乃以蓋領太守。”

“後長沙益陽縣為山賊所攻,蓋又平討。”

《三國志·吳書·吳主傳》:“分長沙為漢昌郡,以魯肅為太守,屯陸口。”

這些大致就是“赤壁之戰”後,曹操、劉備、孫權三家瓜分荊州的情況。

另外有一條比較有爭議的史料,小編也貼出來。

《三國志·吳書·蔣欽傳》:“(蔣欽)徙討越中郎將,以經拘、昭陽為奉邑。”

按《後漢書·郡縣誌》的記載,零陵郡有昭陽國。但有這樣一種說法,蔣欽食邑中的昭陽或為丹陽郡某鄉亭的名字,不應在零陵郡。小編姑且採用這種說法。

"

歷代詩·三國(楊簡)

兩漢四百載,分為魏蜀吳。

曹操始居鄴,劉備據成都。

孫權在金陵,鼎足互相圖。

劉備向孫權“借荊州”,到底借了哪些地方?付出了什麼?

相信大家都知道劉備與孫權“借荊州”這件事情。這件事也正是劉備騰飛的開始。在《三國演義》中,“借荊州”是魯肅的慷慨之舉,而事後劉備和諸葛亮賴著不還,還屢次搪塞、哄騙魯肅,讓魯肅顯得很憨厚甚至愚笨,也暴露出劉備的貪婪和姦詐。那麼歷史上的“借荊州”到底是怎樣一回事呢?小編下面就簡單地聊一聊。

劉備向孫權“借荊州”,到底借了哪些地方?付出了什麼?

“借荊州”的歷史背景:“赤壁之戰”的餘波,曹、孫、劉三家瓜分荊州

“赤壁之戰”在規模上算不上最大,但意義非常重要。“赤壁之戰”後,曹操沒有力量繼續南下,於是將戰略目光放在北方關中地區,而孫劉兩家不僅擁有了自立的資本,同時由防守轉為進攻。孫劉兩家進攻的方向有兩個,或者說三個,一個是淮南地區,一個是荊州南郡,另一個就是荊州南部的各個州郡。

其中孫權進攻淮南地區,但是沒有佔到什麼便宜;周瑜進攻南郡,不過這個戰場上劉備的人也出了力,關羽負責阻擋來自襄陽、當陽、汝南的援軍,張飛在正面戰場;劉備率軍南下平定各州郡。曹操、孫權、劉備對荊州進行了瓜分。

劉備向孫權“借荊州”,到底借了哪些地方?付出了什麼?

荊州有七個郡,從北到南依次是南陽郡、南郡、江夏郡、武陵郡、長沙郡、零陵郡。其中最富庶、人口最多的南陽郡掌握在曹操的手裡;經過“南郡之戰”後,第二重要的南郡在孫權的手中,畢竟劉備也出了力,周瑜分了南郡南部一部分給劉備,也就是後來的公安,但是襄陽還在曹操的手中;江夏郡分別有一部分在曹操、劉備、孫權手上;至於武陵、長沙、零陵、桂陽“荊南四郡”,雖然說是劉備的地盤,但是孫權在長沙、武陵郡仍然佔有一部分。下面小編貼一些史料作為佐證。

南郡

《三國志·吳書·周瑜傳》:“權拜瑜偏將軍,領南郡太守。”

《江表傳》:“周瑜為南郡太守,分南岸地以給備。備別立營於油江口,改名為公安。”

《三國志·魏書·樂進傳》:“後從平荊州,留屯襄陽。”

江夏郡

《三國志·魏書·文聘傳》:“太祖先定荊州,江夏與吳接,民心不安,乃以聘為江夏太守”

《三國志·蜀書·先主傳》:“遇表長子江夏太守琦眾萬餘人,與俱到夏口。”

《三國志·吳書·程普傳》:“拜裨將軍,領江夏太守,治沙羨,食四縣。”

“荊南四郡”

《三國志·蜀書·先主傳》:“先主表琦為荊州刺史,又南征四郡。武陵太守金旋、長沙太守韓玄、桂陽太守趙範、零陵太守劉度皆降。”

《三國志·吳書·黃蓋傳》:“武陵蠻夷反亂,攻守城邑,乃以蓋領太守。”

“後長沙益陽縣為山賊所攻,蓋又平討。”

《三國志·吳書·吳主傳》:“分長沙為漢昌郡,以魯肅為太守,屯陸口。”

這些大致就是“赤壁之戰”後,曹操、劉備、孫權三家瓜分荊州的情況。

另外有一條比較有爭議的史料,小編也貼出來。

《三國志·吳書·蔣欽傳》:“(蔣欽)徙討越中郎將,以經拘、昭陽為奉邑。”

按《後漢書·郡縣誌》的記載,零陵郡有昭陽國。但有這樣一種說法,蔣欽食邑中的昭陽或為丹陽郡某鄉亭的名字,不應在零陵郡。小編姑且採用這種說法。

劉備向孫權“借荊州”,到底借了哪些地方?付出了什麼?

“借荊州”與“換荊州”:劉備和孫權對荊州的重新劃分

“換荊州”

除了南陽郡,荊襄七郡中對孫劉聯軍最重要的當然是南郡和江夏郡,聯同揚州全據長江防線。此時戰略價值最高的南郡掌握在孫權的手上,而江夏郡的一部分卻在劉備的手上。可是後來夏口莫名其妙地到了孫權的手中。可能劉備所掌控的江夏郡就是借取南郡的籌碼之一。

《三國志·吳書·孫皎傳》:“(孫皎)遷都護徵虜將軍,代程普督夏口。”

可以看到劉備拿了南郡,江夏郡則歸到孫權的手中。所以“借荊州”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換荊州”。

“借荊州”

"

歷代詩·三國(楊簡)

兩漢四百載,分為魏蜀吳。

曹操始居鄴,劉備據成都。

孫權在金陵,鼎足互相圖。

劉備向孫權“借荊州”,到底借了哪些地方?付出了什麼?

相信大家都知道劉備與孫權“借荊州”這件事情。這件事也正是劉備騰飛的開始。在《三國演義》中,“借荊州”是魯肅的慷慨之舉,而事後劉備和諸葛亮賴著不還,還屢次搪塞、哄騙魯肅,讓魯肅顯得很憨厚甚至愚笨,也暴露出劉備的貪婪和姦詐。那麼歷史上的“借荊州”到底是怎樣一回事呢?小編下面就簡單地聊一聊。

劉備向孫權“借荊州”,到底借了哪些地方?付出了什麼?

“借荊州”的歷史背景:“赤壁之戰”的餘波,曹、孫、劉三家瓜分荊州

“赤壁之戰”在規模上算不上最大,但意義非常重要。“赤壁之戰”後,曹操沒有力量繼續南下,於是將戰略目光放在北方關中地區,而孫劉兩家不僅擁有了自立的資本,同時由防守轉為進攻。孫劉兩家進攻的方向有兩個,或者說三個,一個是淮南地區,一個是荊州南郡,另一個就是荊州南部的各個州郡。

其中孫權進攻淮南地區,但是沒有佔到什麼便宜;周瑜進攻南郡,不過這個戰場上劉備的人也出了力,關羽負責阻擋來自襄陽、當陽、汝南的援軍,張飛在正面戰場;劉備率軍南下平定各州郡。曹操、孫權、劉備對荊州進行了瓜分。

劉備向孫權“借荊州”,到底借了哪些地方?付出了什麼?

荊州有七個郡,從北到南依次是南陽郡、南郡、江夏郡、武陵郡、長沙郡、零陵郡。其中最富庶、人口最多的南陽郡掌握在曹操的手裡;經過“南郡之戰”後,第二重要的南郡在孫權的手中,畢竟劉備也出了力,周瑜分了南郡南部一部分給劉備,也就是後來的公安,但是襄陽還在曹操的手中;江夏郡分別有一部分在曹操、劉備、孫權手上;至於武陵、長沙、零陵、桂陽“荊南四郡”,雖然說是劉備的地盤,但是孫權在長沙、武陵郡仍然佔有一部分。下面小編貼一些史料作為佐證。

南郡

《三國志·吳書·周瑜傳》:“權拜瑜偏將軍,領南郡太守。”

《江表傳》:“周瑜為南郡太守,分南岸地以給備。備別立營於油江口,改名為公安。”

《三國志·魏書·樂進傳》:“後從平荊州,留屯襄陽。”

江夏郡

《三國志·魏書·文聘傳》:“太祖先定荊州,江夏與吳接,民心不安,乃以聘為江夏太守”

《三國志·蜀書·先主傳》:“遇表長子江夏太守琦眾萬餘人,與俱到夏口。”

《三國志·吳書·程普傳》:“拜裨將軍,領江夏太守,治沙羨,食四縣。”

“荊南四郡”

《三國志·蜀書·先主傳》:“先主表琦為荊州刺史,又南征四郡。武陵太守金旋、長沙太守韓玄、桂陽太守趙範、零陵太守劉度皆降。”

《三國志·吳書·黃蓋傳》:“武陵蠻夷反亂,攻守城邑,乃以蓋領太守。”

“後長沙益陽縣為山賊所攻,蓋又平討。”

《三國志·吳書·吳主傳》:“分長沙為漢昌郡,以魯肅為太守,屯陸口。”

這些大致就是“赤壁之戰”後,曹操、劉備、孫權三家瓜分荊州的情況。

另外有一條比較有爭議的史料,小編也貼出來。

《三國志·吳書·蔣欽傳》:“(蔣欽)徙討越中郎將,以經拘、昭陽為奉邑。”

按《後漢書·郡縣誌》的記載,零陵郡有昭陽國。但有這樣一種說法,蔣欽食邑中的昭陽或為丹陽郡某鄉亭的名字,不應在零陵郡。小編姑且採用這種說法。

劉備向孫權“借荊州”,到底借了哪些地方?付出了什麼?

“借荊州”與“換荊州”:劉備和孫權對荊州的重新劃分

“換荊州”

除了南陽郡,荊襄七郡中對孫劉聯軍最重要的當然是南郡和江夏郡,聯同揚州全據長江防線。此時戰略價值最高的南郡掌握在孫權的手上,而江夏郡的一部分卻在劉備的手上。可是後來夏口莫名其妙地到了孫權的手中。可能劉備所掌控的江夏郡就是借取南郡的籌碼之一。

《三國志·吳書·孫皎傳》:“(孫皎)遷都護徵虜將軍,代程普督夏口。”

可以看到劉備拿了南郡,江夏郡則歸到孫權的手中。所以“借荊州”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換荊州”。

“借荊州”

劉備向孫權“借荊州”,到底借了哪些地方?付出了什麼?

那麼“借荊州”能夠武斷地歸為“換荊州”呢?也是不可以的。因為劉備確實得到了屬於孫權的一部分荊州,除了周瑜分出去的部分南郡以外,孫權所掌控的長沙郡(不包括孫權分出去的長沙北部的漢昌郡)、武陵郡也借給了劉備,目的當然就是扶植劉備共同分擔曹操的壓力。

《江表傳》:“(劉備)從權借荊州數郡。”

《三國志·吳書·魯肅傳》:“後備詣京見權,求都督荊州,惟肅勸權借之,共拒曹公。”

這些史料沒有明確地說明是對長沙郡、武陵郡的交割,但小編認為這是符合情理的推斷。“借荊州數郡”發生於借南郡之前,但由於重要性低於借南郡,所以小編將其放在後面。

經過這些交換之後,我們再來看曹操、劉備、孫權對荊州七郡的劃分:曹操佔有南陽郡、一部分南郡、一部分江夏郡;劉備佔有一部分南郡、武陵郡、長沙郡、零陵郡、桂陽郡;孫權佔有一部分江夏郡、長沙北部的漢昌郡。

"

歷代詩·三國(楊簡)

兩漢四百載,分為魏蜀吳。

曹操始居鄴,劉備據成都。

孫權在金陵,鼎足互相圖。

劉備向孫權“借荊州”,到底借了哪些地方?付出了什麼?

相信大家都知道劉備與孫權“借荊州”這件事情。這件事也正是劉備騰飛的開始。在《三國演義》中,“借荊州”是魯肅的慷慨之舉,而事後劉備和諸葛亮賴著不還,還屢次搪塞、哄騙魯肅,讓魯肅顯得很憨厚甚至愚笨,也暴露出劉備的貪婪和姦詐。那麼歷史上的“借荊州”到底是怎樣一回事呢?小編下面就簡單地聊一聊。

劉備向孫權“借荊州”,到底借了哪些地方?付出了什麼?

“借荊州”的歷史背景:“赤壁之戰”的餘波,曹、孫、劉三家瓜分荊州

“赤壁之戰”在規模上算不上最大,但意義非常重要。“赤壁之戰”後,曹操沒有力量繼續南下,於是將戰略目光放在北方關中地區,而孫劉兩家不僅擁有了自立的資本,同時由防守轉為進攻。孫劉兩家進攻的方向有兩個,或者說三個,一個是淮南地區,一個是荊州南郡,另一個就是荊州南部的各個州郡。

其中孫權進攻淮南地區,但是沒有佔到什麼便宜;周瑜進攻南郡,不過這個戰場上劉備的人也出了力,關羽負責阻擋來自襄陽、當陽、汝南的援軍,張飛在正面戰場;劉備率軍南下平定各州郡。曹操、孫權、劉備對荊州進行了瓜分。

劉備向孫權“借荊州”,到底借了哪些地方?付出了什麼?

荊州有七個郡,從北到南依次是南陽郡、南郡、江夏郡、武陵郡、長沙郡、零陵郡。其中最富庶、人口最多的南陽郡掌握在曹操的手裡;經過“南郡之戰”後,第二重要的南郡在孫權的手中,畢竟劉備也出了力,周瑜分了南郡南部一部分給劉備,也就是後來的公安,但是襄陽還在曹操的手中;江夏郡分別有一部分在曹操、劉備、孫權手上;至於武陵、長沙、零陵、桂陽“荊南四郡”,雖然說是劉備的地盤,但是孫權在長沙、武陵郡仍然佔有一部分。下面小編貼一些史料作為佐證。

南郡

《三國志·吳書·周瑜傳》:“權拜瑜偏將軍,領南郡太守。”

《江表傳》:“周瑜為南郡太守,分南岸地以給備。備別立營於油江口,改名為公安。”

《三國志·魏書·樂進傳》:“後從平荊州,留屯襄陽。”

江夏郡

《三國志·魏書·文聘傳》:“太祖先定荊州,江夏與吳接,民心不安,乃以聘為江夏太守”

《三國志·蜀書·先主傳》:“遇表長子江夏太守琦眾萬餘人,與俱到夏口。”

《三國志·吳書·程普傳》:“拜裨將軍,領江夏太守,治沙羨,食四縣。”

“荊南四郡”

《三國志·蜀書·先主傳》:“先主表琦為荊州刺史,又南征四郡。武陵太守金旋、長沙太守韓玄、桂陽太守趙範、零陵太守劉度皆降。”

《三國志·吳書·黃蓋傳》:“武陵蠻夷反亂,攻守城邑,乃以蓋領太守。”

“後長沙益陽縣為山賊所攻,蓋又平討。”

《三國志·吳書·吳主傳》:“分長沙為漢昌郡,以魯肅為太守,屯陸口。”

這些大致就是“赤壁之戰”後,曹操、劉備、孫權三家瓜分荊州的情況。

另外有一條比較有爭議的史料,小編也貼出來。

《三國志·吳書·蔣欽傳》:“(蔣欽)徙討越中郎將,以經拘、昭陽為奉邑。”

按《後漢書·郡縣誌》的記載,零陵郡有昭陽國。但有這樣一種說法,蔣欽食邑中的昭陽或為丹陽郡某鄉亭的名字,不應在零陵郡。小編姑且採用這種說法。

劉備向孫權“借荊州”,到底借了哪些地方?付出了什麼?

“借荊州”與“換荊州”:劉備和孫權對荊州的重新劃分

“換荊州”

除了南陽郡,荊襄七郡中對孫劉聯軍最重要的當然是南郡和江夏郡,聯同揚州全據長江防線。此時戰略價值最高的南郡掌握在孫權的手上,而江夏郡的一部分卻在劉備的手上。可是後來夏口莫名其妙地到了孫權的手中。可能劉備所掌控的江夏郡就是借取南郡的籌碼之一。

《三國志·吳書·孫皎傳》:“(孫皎)遷都護徵虜將軍,代程普督夏口。”

可以看到劉備拿了南郡,江夏郡則歸到孫權的手中。所以“借荊州”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換荊州”。

“借荊州”

劉備向孫權“借荊州”,到底借了哪些地方?付出了什麼?

那麼“借荊州”能夠武斷地歸為“換荊州”呢?也是不可以的。因為劉備確實得到了屬於孫權的一部分荊州,除了周瑜分出去的部分南郡以外,孫權所掌控的長沙郡(不包括孫權分出去的長沙北部的漢昌郡)、武陵郡也借給了劉備,目的當然就是扶植劉備共同分擔曹操的壓力。

《江表傳》:“(劉備)從權借荊州數郡。”

《三國志·吳書·魯肅傳》:“後備詣京見權,求都督荊州,惟肅勸權借之,共拒曹公。”

這些史料沒有明確地說明是對長沙郡、武陵郡的交割,但小編認為這是符合情理的推斷。“借荊州數郡”發生於借南郡之前,但由於重要性低於借南郡,所以小編將其放在後面。

經過這些交換之後,我們再來看曹操、劉備、孫權對荊州七郡的劃分:曹操佔有南陽郡、一部分南郡、一部分江夏郡;劉備佔有一部分南郡、武陵郡、長沙郡、零陵郡、桂陽郡;孫權佔有一部分江夏郡、長沙北部的漢昌郡。

劉備向孫權“借荊州”,到底借了哪些地方?付出了什麼?

我們可以看到,這些交易中劉備血賺,孫權是很虧的。所以說雖然有江夏郡的補償,但說劉備借荊州也完全不過分。所以後來孫權可以理直氣壯地向劉備要荊州,劉備只能用先取涼州的藉口搪塞;魯肅在“單刀赴會”的時候也可以怒斥關羽。因為劉備光吃不吐是完全不佔理的。何況南郡的戰略價值非常大,西可以從峽口進入益州,北可以沿漢水進攻襄樊,可以說劉備真正擁有騰飛的機會,就是在借取南郡的時候。後來雙方以湘水為界,劉備將長沙郡和桂陽郡還給孫權,這才是一樁比較公平的買賣。

"

歷代詩·三國(楊簡)

兩漢四百載,分為魏蜀吳。

曹操始居鄴,劉備據成都。

孫權在金陵,鼎足互相圖。

劉備向孫權“借荊州”,到底借了哪些地方?付出了什麼?

相信大家都知道劉備與孫權“借荊州”這件事情。這件事也正是劉備騰飛的開始。在《三國演義》中,“借荊州”是魯肅的慷慨之舉,而事後劉備和諸葛亮賴著不還,還屢次搪塞、哄騙魯肅,讓魯肅顯得很憨厚甚至愚笨,也暴露出劉備的貪婪和姦詐。那麼歷史上的“借荊州”到底是怎樣一回事呢?小編下面就簡單地聊一聊。

劉備向孫權“借荊州”,到底借了哪些地方?付出了什麼?

“借荊州”的歷史背景:“赤壁之戰”的餘波,曹、孫、劉三家瓜分荊州

“赤壁之戰”在規模上算不上最大,但意義非常重要。“赤壁之戰”後,曹操沒有力量繼續南下,於是將戰略目光放在北方關中地區,而孫劉兩家不僅擁有了自立的資本,同時由防守轉為進攻。孫劉兩家進攻的方向有兩個,或者說三個,一個是淮南地區,一個是荊州南郡,另一個就是荊州南部的各個州郡。

其中孫權進攻淮南地區,但是沒有佔到什麼便宜;周瑜進攻南郡,不過這個戰場上劉備的人也出了力,關羽負責阻擋來自襄陽、當陽、汝南的援軍,張飛在正面戰場;劉備率軍南下平定各州郡。曹操、孫權、劉備對荊州進行了瓜分。

劉備向孫權“借荊州”,到底借了哪些地方?付出了什麼?

荊州有七個郡,從北到南依次是南陽郡、南郡、江夏郡、武陵郡、長沙郡、零陵郡。其中最富庶、人口最多的南陽郡掌握在曹操的手裡;經過“南郡之戰”後,第二重要的南郡在孫權的手中,畢竟劉備也出了力,周瑜分了南郡南部一部分給劉備,也就是後來的公安,但是襄陽還在曹操的手中;江夏郡分別有一部分在曹操、劉備、孫權手上;至於武陵、長沙、零陵、桂陽“荊南四郡”,雖然說是劉備的地盤,但是孫權在長沙、武陵郡仍然佔有一部分。下面小編貼一些史料作為佐證。

南郡

《三國志·吳書·周瑜傳》:“權拜瑜偏將軍,領南郡太守。”

《江表傳》:“周瑜為南郡太守,分南岸地以給備。備別立營於油江口,改名為公安。”

《三國志·魏書·樂進傳》:“後從平荊州,留屯襄陽。”

江夏郡

《三國志·魏書·文聘傳》:“太祖先定荊州,江夏與吳接,民心不安,乃以聘為江夏太守”

《三國志·蜀書·先主傳》:“遇表長子江夏太守琦眾萬餘人,與俱到夏口。”

《三國志·吳書·程普傳》:“拜裨將軍,領江夏太守,治沙羨,食四縣。”

“荊南四郡”

《三國志·蜀書·先主傳》:“先主表琦為荊州刺史,又南征四郡。武陵太守金旋、長沙太守韓玄、桂陽太守趙範、零陵太守劉度皆降。”

《三國志·吳書·黃蓋傳》:“武陵蠻夷反亂,攻守城邑,乃以蓋領太守。”

“後長沙益陽縣為山賊所攻,蓋又平討。”

《三國志·吳書·吳主傳》:“分長沙為漢昌郡,以魯肅為太守,屯陸口。”

這些大致就是“赤壁之戰”後,曹操、劉備、孫權三家瓜分荊州的情況。

另外有一條比較有爭議的史料,小編也貼出來。

《三國志·吳書·蔣欽傳》:“(蔣欽)徙討越中郎將,以經拘、昭陽為奉邑。”

按《後漢書·郡縣誌》的記載,零陵郡有昭陽國。但有這樣一種說法,蔣欽食邑中的昭陽或為丹陽郡某鄉亭的名字,不應在零陵郡。小編姑且採用這種說法。

劉備向孫權“借荊州”,到底借了哪些地方?付出了什麼?

“借荊州”與“換荊州”:劉備和孫權對荊州的重新劃分

“換荊州”

除了南陽郡,荊襄七郡中對孫劉聯軍最重要的當然是南郡和江夏郡,聯同揚州全據長江防線。此時戰略價值最高的南郡掌握在孫權的手上,而江夏郡的一部分卻在劉備的手上。可是後來夏口莫名其妙地到了孫權的手中。可能劉備所掌控的江夏郡就是借取南郡的籌碼之一。

《三國志·吳書·孫皎傳》:“(孫皎)遷都護徵虜將軍,代程普督夏口。”

可以看到劉備拿了南郡,江夏郡則歸到孫權的手中。所以“借荊州”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換荊州”。

“借荊州”

劉備向孫權“借荊州”,到底借了哪些地方?付出了什麼?

那麼“借荊州”能夠武斷地歸為“換荊州”呢?也是不可以的。因為劉備確實得到了屬於孫權的一部分荊州,除了周瑜分出去的部分南郡以外,孫權所掌控的長沙郡(不包括孫權分出去的長沙北部的漢昌郡)、武陵郡也借給了劉備,目的當然就是扶植劉備共同分擔曹操的壓力。

《江表傳》:“(劉備)從權借荊州數郡。”

《三國志·吳書·魯肅傳》:“後備詣京見權,求都督荊州,惟肅勸權借之,共拒曹公。”

這些史料沒有明確地說明是對長沙郡、武陵郡的交割,但小編認為這是符合情理的推斷。“借荊州數郡”發生於借南郡之前,但由於重要性低於借南郡,所以小編將其放在後面。

經過這些交換之後,我們再來看曹操、劉備、孫權對荊州七郡的劃分:曹操佔有南陽郡、一部分南郡、一部分江夏郡;劉備佔有一部分南郡、武陵郡、長沙郡、零陵郡、桂陽郡;孫權佔有一部分江夏郡、長沙北部的漢昌郡。

劉備向孫權“借荊州”,到底借了哪些地方?付出了什麼?

我們可以看到,這些交易中劉備血賺,孫權是很虧的。所以說雖然有江夏郡的補償,但說劉備借荊州也完全不過分。所以後來孫權可以理直氣壯地向劉備要荊州,劉備只能用先取涼州的藉口搪塞;魯肅在“單刀赴會”的時候也可以怒斥關羽。因為劉備光吃不吐是完全不佔理的。何況南郡的戰略價值非常大,西可以從峽口進入益州,北可以沿漢水進攻襄樊,可以說劉備真正擁有騰飛的機會,就是在借取南郡的時候。後來雙方以湘水為界,劉備將長沙郡和桂陽郡還給孫權,這才是一樁比較公平的買賣。

劉備向孫權“借荊州”,到底借了哪些地方?付出了什麼?

“借荊州”背後可能存在的利益交換

整個借荊州的過程中,江東集團表現得像個冤大頭,不僅將土地拱手相讓,還徹底失去西進入蜀的機會,讓劉備撿了一個大便宜。但孫權是一個軍閥,不是慈善家,他為什麼會同意這個虧本買賣呢?有這樣一種說法,雖然沒有明確的史料作為支持,但是還是符合情理的。那就是劉備與孫權之間的一項利益交換,劉備取益州,孫權取交州。

交州這個地方位於最南端,受到戰火、衝突的影響比較少,但並不等於沒有。曹操、劉表都對爭奪交州做過努力。曹操搞出一個“土皇帝”士燮,劉表安排一個蒼梧太守吳巨。劉備和吳巨的關係是很好的,在“赤壁之戰”之前,如果不是魯肅截胡,劉備就投奔吳巨去了。所以說在“赤壁之戰”後,劉備對交州北部可能是有一定影響力的。

"

歷代詩·三國(楊簡)

兩漢四百載,分為魏蜀吳。

曹操始居鄴,劉備據成都。

孫權在金陵,鼎足互相圖。

劉備向孫權“借荊州”,到底借了哪些地方?付出了什麼?

相信大家都知道劉備與孫權“借荊州”這件事情。這件事也正是劉備騰飛的開始。在《三國演義》中,“借荊州”是魯肅的慷慨之舉,而事後劉備和諸葛亮賴著不還,還屢次搪塞、哄騙魯肅,讓魯肅顯得很憨厚甚至愚笨,也暴露出劉備的貪婪和姦詐。那麼歷史上的“借荊州”到底是怎樣一回事呢?小編下面就簡單地聊一聊。

劉備向孫權“借荊州”,到底借了哪些地方?付出了什麼?

“借荊州”的歷史背景:“赤壁之戰”的餘波,曹、孫、劉三家瓜分荊州

“赤壁之戰”在規模上算不上最大,但意義非常重要。“赤壁之戰”後,曹操沒有力量繼續南下,於是將戰略目光放在北方關中地區,而孫劉兩家不僅擁有了自立的資本,同時由防守轉為進攻。孫劉兩家進攻的方向有兩個,或者說三個,一個是淮南地區,一個是荊州南郡,另一個就是荊州南部的各個州郡。

其中孫權進攻淮南地區,但是沒有佔到什麼便宜;周瑜進攻南郡,不過這個戰場上劉備的人也出了力,關羽負責阻擋來自襄陽、當陽、汝南的援軍,張飛在正面戰場;劉備率軍南下平定各州郡。曹操、孫權、劉備對荊州進行了瓜分。

劉備向孫權“借荊州”,到底借了哪些地方?付出了什麼?

荊州有七個郡,從北到南依次是南陽郡、南郡、江夏郡、武陵郡、長沙郡、零陵郡。其中最富庶、人口最多的南陽郡掌握在曹操的手裡;經過“南郡之戰”後,第二重要的南郡在孫權的手中,畢竟劉備也出了力,周瑜分了南郡南部一部分給劉備,也就是後來的公安,但是襄陽還在曹操的手中;江夏郡分別有一部分在曹操、劉備、孫權手上;至於武陵、長沙、零陵、桂陽“荊南四郡”,雖然說是劉備的地盤,但是孫權在長沙、武陵郡仍然佔有一部分。下面小編貼一些史料作為佐證。

南郡

《三國志·吳書·周瑜傳》:“權拜瑜偏將軍,領南郡太守。”

《江表傳》:“周瑜為南郡太守,分南岸地以給備。備別立營於油江口,改名為公安。”

《三國志·魏書·樂進傳》:“後從平荊州,留屯襄陽。”

江夏郡

《三國志·魏書·文聘傳》:“太祖先定荊州,江夏與吳接,民心不安,乃以聘為江夏太守”

《三國志·蜀書·先主傳》:“遇表長子江夏太守琦眾萬餘人,與俱到夏口。”

《三國志·吳書·程普傳》:“拜裨將軍,領江夏太守,治沙羨,食四縣。”

“荊南四郡”

《三國志·蜀書·先主傳》:“先主表琦為荊州刺史,又南征四郡。武陵太守金旋、長沙太守韓玄、桂陽太守趙範、零陵太守劉度皆降。”

《三國志·吳書·黃蓋傳》:“武陵蠻夷反亂,攻守城邑,乃以蓋領太守。”

“後長沙益陽縣為山賊所攻,蓋又平討。”

《三國志·吳書·吳主傳》:“分長沙為漢昌郡,以魯肅為太守,屯陸口。”

這些大致就是“赤壁之戰”後,曹操、劉備、孫權三家瓜分荊州的情況。

另外有一條比較有爭議的史料,小編也貼出來。

《三國志·吳書·蔣欽傳》:“(蔣欽)徙討越中郎將,以經拘、昭陽為奉邑。”

按《後漢書·郡縣誌》的記載,零陵郡有昭陽國。但有這樣一種說法,蔣欽食邑中的昭陽或為丹陽郡某鄉亭的名字,不應在零陵郡。小編姑且採用這種說法。

劉備向孫權“借荊州”,到底借了哪些地方?付出了什麼?

“借荊州”與“換荊州”:劉備和孫權對荊州的重新劃分

“換荊州”

除了南陽郡,荊襄七郡中對孫劉聯軍最重要的當然是南郡和江夏郡,聯同揚州全據長江防線。此時戰略價值最高的南郡掌握在孫權的手上,而江夏郡的一部分卻在劉備的手上。可是後來夏口莫名其妙地到了孫權的手中。可能劉備所掌控的江夏郡就是借取南郡的籌碼之一。

《三國志·吳書·孫皎傳》:“(孫皎)遷都護徵虜將軍,代程普督夏口。”

可以看到劉備拿了南郡,江夏郡則歸到孫權的手中。所以“借荊州”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換荊州”。

“借荊州”

劉備向孫權“借荊州”,到底借了哪些地方?付出了什麼?

那麼“借荊州”能夠武斷地歸為“換荊州”呢?也是不可以的。因為劉備確實得到了屬於孫權的一部分荊州,除了周瑜分出去的部分南郡以外,孫權所掌控的長沙郡(不包括孫權分出去的長沙北部的漢昌郡)、武陵郡也借給了劉備,目的當然就是扶植劉備共同分擔曹操的壓力。

《江表傳》:“(劉備)從權借荊州數郡。”

《三國志·吳書·魯肅傳》:“後備詣京見權,求都督荊州,惟肅勸權借之,共拒曹公。”

這些史料沒有明確地說明是對長沙郡、武陵郡的交割,但小編認為這是符合情理的推斷。“借荊州數郡”發生於借南郡之前,但由於重要性低於借南郡,所以小編將其放在後面。

經過這些交換之後,我們再來看曹操、劉備、孫權對荊州七郡的劃分:曹操佔有南陽郡、一部分南郡、一部分江夏郡;劉備佔有一部分南郡、武陵郡、長沙郡、零陵郡、桂陽郡;孫權佔有一部分江夏郡、長沙北部的漢昌郡。

劉備向孫權“借荊州”,到底借了哪些地方?付出了什麼?

我們可以看到,這些交易中劉備血賺,孫權是很虧的。所以說雖然有江夏郡的補償,但說劉備借荊州也完全不過分。所以後來孫權可以理直氣壯地向劉備要荊州,劉備只能用先取涼州的藉口搪塞;魯肅在“單刀赴會”的時候也可以怒斥關羽。因為劉備光吃不吐是完全不佔理的。何況南郡的戰略價值非常大,西可以從峽口進入益州,北可以沿漢水進攻襄樊,可以說劉備真正擁有騰飛的機會,就是在借取南郡的時候。後來雙方以湘水為界,劉備將長沙郡和桂陽郡還給孫權,這才是一樁比較公平的買賣。

劉備向孫權“借荊州”,到底借了哪些地方?付出了什麼?

“借荊州”背後可能存在的利益交換

整個借荊州的過程中,江東集團表現得像個冤大頭,不僅將土地拱手相讓,還徹底失去西進入蜀的機會,讓劉備撿了一個大便宜。但孫權是一個軍閥,不是慈善家,他為什麼會同意這個虧本買賣呢?有這樣一種說法,雖然沒有明確的史料作為支持,但是還是符合情理的。那就是劉備與孫權之間的一項利益交換,劉備取益州,孫權取交州。

交州這個地方位於最南端,受到戰火、衝突的影響比較少,但並不等於沒有。曹操、劉表都對爭奪交州做過努力。曹操搞出一個“土皇帝”士燮,劉表安排一個蒼梧太守吳巨。劉備和吳巨的關係是很好的,在“赤壁之戰”之前,如果不是魯肅截胡,劉備就投奔吳巨去了。所以說在“赤壁之戰”後,劉備對交州北部可能是有一定影響力的。

劉備向孫權“借荊州”,到底借了哪些地方?付出了什麼?

而最後是孫權取得了交州,而且還是在劉備的支持,或者是默許下。按照《三國志》以及《建康實錄》的記載,孫權派步騭到交州的時候,是在建安十五年,而按照《水經注》的記載,時間是在建安十六年。建安十六年也是劉備入蜀的時間。步騭到交州,要取徑荊州零陵郡,這個時候零陵郡已經在劉備的控制之下,吳巨也是從蒼梧郡親自到零陵郡來迎接步騭。根據前後總總,可以推測出一種可能,孫權借劉備南郡,給他入蜀消滅劉璋的機會,同時孫權也得到經略交州的機會。這是一種利益交換。當然還是那句話,沒有明確史料支持,所以這件事的真實性就需要讀者自行判斷了。

參考文獻:《三國志》、《水經注》、《建康實錄》、《後漢書》、《三國志集解》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