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增一人抵得上劉邦手下的所有謀士嗎?

劉邦 范增 項羽 楚漢戰爭 趣味說史 2017-05-07

秦末的楚漢之爭,歷時五年之久,當時湧現出了一大批的謀士。

劉邦的手下就有張良,蕭何,韓信,陳平等,而項羽的手下,獨有范增。

項羽就憑一個謀士,在與劉邦爭天下的過程中,始終處於優勢,甚至項羽有多次可以殺死劉邦的機會,直到范增死去,平衡打破。最終項羽被十面埋伏,自刎烏江。那麼,可不可以說,范增一人,就抵得上劉邦手下所有的謀士呢?

不能簡單的說對還是不對,要多方論述。

范增一人抵得上劉邦手下的所有謀士嗎?

首先,項羽和劉邦的起點就不在一個水平線上。項羽一開始是跟隨叔父項梁一起起義的,項梁是有通天背景的。項家本是楚國貴族,項梁又是名將項燕之子,所以當項梁起兵反秦的時候,他手下一開始就有8000多人。

劉邦呢,起事的時候自己只是個亭長,帶著十幾個犯人。這起點差的不要太多。

范增一人抵得上劉邦手下的所有謀士嗎?

其次,項羽有大樹,好乘涼。他叔父項梁起義以後,自己不當首領,反而是找了楚懷王來當名義上的首領。這樣軍隊急速擴張,很多的名臣都在這時候來投奔他。比如韓信,早期是先來投靠的項羽,因為他的軍隊佔著大義。古人行事,特別看重大義,就好比劉備一心想把自己拉到皇叔的位置。

反觀劉邦,起義之後,沒有說法,最後也來投奔楚懷王了,其實是間接給項羽打工的……劉邦取了咸陽,回頭卻不得不讓給項羽,自己被派到漢中去了。顯示出當時的實力差別巨大。

范增一人抵得上劉邦手下的所有謀士嗎?

要說范增的功績,第一就是,讓楚懷王來當名義上的首領,這個計謀是他出的。因為這個計謀,項羽得以在群雄並起的秦末,拉起懷王的大旗,聚攏了幾十萬將士。

再說范增的決斷,他曾數次讓項羽,抓住時機殺掉劉邦。也真實的提供給了項羽機會,比如鴻門宴,再比如後來有好幾次楚漢相爭中,劉邦戰敗求和,范增都要求項羽趁機滅了劉邦。最終都因為項羽自身的原因,沒能殺掉劉邦。

如果僅從楚漢爭霸的中間過程來看,確實是范增一人,幫助項羽長期佔有優勢。但是從趨勢上來看,實際上范增起的作用沒有那麼大,因為實力對比是在不斷變化的。

早期項羽強的時候,兵力是劉邦的五倍到十倍,這時候能打敗劉邦並不是什麼值得誇耀的事情啊。而范增在打勝仗的時候說一定要趁機殺了劉邦,也不過是想早點結束戰爭罷了,並沒有顯得特別有才能啊。

後來楚漢形式慢慢發生變化,楚軍與漢軍實力變得相差無幾,實際上范增是有責任的啊,他放任項羽殺掉楚懷王,使得諸侯離心,聯合劉邦造反,形式直轉而下。

再說范增之死。他其實是在優勢兵力的情況下,中了陳平的反間計,被項羽懷疑,自己告老還鄉,然後死在回鄉的路上的。如果他真的智謀長遠,應該能防止這種情況啊。畢竟項羽是叫他亞父的,待他像親生父親一樣,這種關係還能被人離間,他身上肯定是有原因的啊。看看諸葛亮被劉禪稱作相父,他有中過反間計麼。

所以,范增並沒有想象中的,一人可抵劉邦的數位謀士啊。在他的支撐下,高起點的項羽的實力越來越弱,而低起點的劉邦的實力越來越強,難道僅僅是因為項羽的原因嗎?

至於最後中了反間計,實在是因為他平常待項羽太過苛刻,身為臣子,而讓君主難堪,這本身就是取死之道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