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君如伴虎!一個簡單的理由,劉邦逼反了開國大將

劉邦 陳豨 司馬遷 韓信 帝國的臉譜 2017-05-03

在秦末漢初的歷史中,陳豨是一個死得明白卻生得迷糊的人。為什麼這樣說呢?

試想,一個跟了劉邦很多年、後來還被封侯的將領,在秦末大起義和楚漢大比拼中,他的行跡和戰績竟然是一片空白,史冊沒留下隻言片語,司馬遷一句“不知始所以得從”就一筆帶過了,著實讓人如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伴君如伴虎!一個簡單的理由,劉邦逼反了開國大將

按說,陳豨記錄少,戰績斷不會比其他列侯如韓信、曹參、周勃、樊噲等將多,功勞也不會比蕭何、張良、陳平等人大,但他照樣封了侯。這說明什麼?說明劉邦對他高看一眼,厚愛一層。

陳豨是宛朐(今山東菏澤西南)人,隨劉邦反秦入關,後封為陽夏侯,代國相國,總掌趙、代二地兵馬。趙、代之地是抵擋匈奴的前沿陣地,自是兵強馬壯,正如韓信曾對陳豨所言:“公之所居,天下精兵處也。”劉邦將天下精兵交陳豨掌管,既見劉邦對他的倚重,當然也見他平時對劉邦的忠誠,這是相互的。

既然君對臣倚重,臣對君忠誠,後來陳豨怎麼會操切到舉兵謀反呢?我想,原因應該是劉邦思慮太重,過度懷疑,讓陳豨手足無措,最後逼反了他。

伴君如伴虎!一個簡單的理由,劉邦逼反了開國大將

先試看劉邦懷疑陳豨謀反的唯一理由:蓄養門客。這是趙相周昌向劉邦告發陳豨最關鍵的一條“罪狀”。《史記·韓信盧綰列傳》記載說:“(陳)豨常告歸過趙,趙相周昌見豨賓客隨之者千餘乘,邯鄲官舍皆滿。豨所以待賓客如布衣交,皆出客下。豨還之代,周昌乃求入見。見上,具言豨賓客盛甚,擅兵於外數歲,恐有變。”

在那個時代,一個封疆大吏或軍隊首長告假回鄉,多帶幾個隨從亦是司空見慣。劉邦本人的《大風歌》不也說“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嗎?那排場,當更是鋪天蓋地、浩浩蕩蕩。陳豨上行下效,多帶幾個隨從,頂多是個作風問題,算不上謀反罪行。而且,周昌告狀,所謂一千多輛車子相隨,邯鄲官舍全部住滿,恐怕也是誇大其詞。欲加之罪,往往顛倒黑白,添油加醋。甚至,陳豨待人謙恭、禮賢下士都成了周昌眼裡的罪狀。說到底,是同為相國的周昌看不慣陳豨鋪張的習慣和張揚的作派,同行相妒使然。

伴君如伴虎!一個簡單的理由,劉邦逼反了開國大將

其實,對於這一點,明眼人一看便知。但作為皇帝的劉邦,卻神經過敏,“疑罪從有”,於是,“上乃令人覆案豨客居代者財物諸不法事,多連引豨。”劉邦立刻命人審查陳豨的門客,一些違法亂紀的事,不少牽連到陳豨。凡捕獵,一般會從外圍入手,慢慢形成包圍圈,將獵物變成困獸,再甕中捉鱉,手到擒來。獵動物這樣,而“獵人”又何嘗不是如此?要辦主人的罪,先把奴僕給關了,想方設法,讓奴僕捕風捉影地揭發,然後“證據確鑿”,或捕或殺,天下百姓還拍手稱快。

這就是典型的“構陷”。陳豨伴君這麼多年,劉邦的手段既有耳聞又曾親見,這次親歷,自然驚恐萬狀,惶惶不可終日。漢十年(前197),太上皇去世,劉邦安排人召他入朝,陳豨稱病,不敢應召,隨後就自立為代王,舉兵反叛了。

伴君如伴虎!一個簡單的理由,劉邦逼反了開國大將

雖然陳豨最後兵敗被斬,但他的反叛卻令人深思。俗話說:“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劉邦既然將鎮國守邊的千鈞重擔交付予陳豨,則不能因一些生活細節輕起疑心,就連司馬遷都對陳豨結交門客的行為不以為然,說他:“招致賓客而下士,名聲過實。”外面的招搖並非謀反的準備,其動機與周昌的揭發有著本質的區別。

但是,作為一代君主的劉邦,卻對國之重臣輕下論斷,草率從事。於是,劉邦疑心一起,註定了陳豨的滅亡,反也是死,不反亦是死,這叫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最後,終於逼反了陳豨。而劉邦也未因此得到任何好處,反而暴發內亂,自己被逼親征,勞民傷財,損兵折將,也是自取其咎。可以說,劉邦一個可笑的理由,就逼反了開國功臣。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