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媒:韓國瑜要想清楚 當項羽或劉邦?

臺媒:韓國瑜要想清楚 當項羽或劉邦?

臺灣《中國時報》社論說,高雄市長韓國瑜在明確表態參加2020黨內初選後,最新民調顯示,聲勢反而出現下滑跡象;其他黨內外競爭者與他的差距縮小,甚至還有超越。目前他的支持度在藍營仍居第一,但毋庸諱言的是,外界不斷有唱衰他後勢的聲浪,連黨內也開始浮現對他的質疑與嘲諷。

無疑地,這是韓國瑜的警訊,更是國民黨的危機。在內外夾攻、形勢交逼之下,韓國瑜必須重新奮起,想清楚、講明白,以大智慧與大魄力做出大決斷,才能掙脫當前的困局,進而帶領國民黨與企盼改變的民意,實現第四次“政黨輪替”,贏來臺灣與兩岸的新未來。

韓國瑜之所以會從原本的一枝獨秀,陷入如今混沌的險境,除了外界對其高監督、高期待、高針對性,甚至是整個綠營傾全力鎖定他的高火力攻擊之外,國民黨內群雄並起,尤其是郭臺銘董事長的加入角逐,使得黨內先是延宕觀望,繼而抵消內耗、分散支持等影響,都是原因。更關鍵的是,韓國瑜現在是兩種角色兩頭燒,他既是承載百萬高雄市民期望的“直轄市長”,也是揹負無數臺灣民意企求的2020擬參選人,兩種壓力強烈而沉重地同時壓在他身上,除了要應付沉重的市政質詢之外,他既不便像其他競爭大位者那樣全臺趴趴走,更因為如何適切提出市政或“中央”的議題,備受兩難的質疑,同時還遭到來自媒體與網絡的各種抹黑攻擊,如此三面擠壓的尷尬與矛盾,顯然是絕無僅有的。

表面上看,有人認為韓國瑜的崛起速度超快,可以在半年內由一個被派去當炮灰的參選人,轉眼間翻天覆地,變成市長,因此聲勢暴起的結果,就是也很容易暴跌。但深究其實,便知不能只看表象。回顧去年國民黨氣若游絲之際,韓國瑜趁勢抓住“討厭民進黨”、“對國民黨無好感”的社會心理,以接地氣、懂基層、苦民所苦的特質與論述,喚起草根庶民的熱情,並運用對抗“體制菁英”的有效武器──手機與網絡,在“九合一”選舉捲起千堆雪,讓國民黨獲得意料之外的大勝,才有後來藍營的士氣大振,重返執政在即的盛況。

而“韓流”的威力與魅力不僅凝聚了泛藍選民,更獲得了中間甚至泛綠選民的廣泛支持,這股從南臺灣深綠選區引爆,席捲全臺而遠遠超越傳統國民黨勢力的新民意浪潮,不僅翻覆了民進黨的地方掌控權,更顛覆了臺灣選舉與政治的認知和結構。這種庶民草根力量的興起,是臺灣政治生態劃時代的變革,早已凌駕傳統“政黨輪替”的改變;因此當已是高雄市長之尊的韓國瑜如今卻陷入困境時,尤當不忘初衷,回想去年此時沒人沒錢且完全被看衰時,又是如何創機造勢,締造出風雲勵志的新政治經典?

韓國瑜此時必須想清楚,他到底是要當立下彪炳戰功卻功敗垂成的項羽?還是終得天下的劉邦?項羽有萬夫莫敵之勇,百戰皆捷,最後一戰卻敗給老謀深算、廣納人才的劉邦而千古遺恨。楚漢之爭,貴族出身的項羽和庶民習性的劉邦,其風格與個性史家自有評斷,但就結果而言,項羽擊破強秦主力,威震天下,是英雄樂章前半段的主調,終篇的結尾卻是有張良、蕭何、韓信襄助的劉邦取得天下,建立漢朝。

2020“大選”不僅是生死存亡之戰,更攸關臺灣與兩岸能否脫困重生、互信共榮,何其重要。距離初選民調只約1個月,韓國瑜須明確做出三個決斷:一、如何在當好市長的同時,又能當好2020參選人,可有相應的策略與人才配置?二、堅持草根庶民、跨越藍綠路線初衷的同時,如何避免“體制菁英”反彈,將決定他的論述基礎。三、如何突破當前“一中各表”困境,提出與時俱進、庶民有感的新論述。

韓國瑜是第一個簽署“無色覺醒十大主張”的政治人物,認同“不要再分藍綠”,“只要能夠讓人民過好日子”,基於相同理念,在此願提出三個建議:一、講真話,與庶民同在。二、廣納人才,充實政務規劃團隊。三、講清楚“臺灣人就是中國人”的大是大非立場。唯有自己展現定見、格局與能力,才能夠克服萬難,再造風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