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的劉安——《資治通鑑》賞讀:淮南王劉安

'不忘初心'的劉安——《資治通鑑》賞讀:淮南王劉安

圖片來源於百度圖片,侵刪

前幾篇文章中,我們提到,漢初分封的許多同姓諸侯王似乎都有一個最高理想,那就是造反當皇帝。有的付出了實際行動,有的心中胎死腹中。

"淮南王",在西漢時期就是個非常特別的封號。第一任獲得者是英布,在劉邦奪取天下的過程中選擇倒向劉邦一方,故而漢朝建立之後被封為淮南王。但是,在韓信彭越等異姓諸侯王被殺之後,恐懼之下起兵造反。結局自然是讓劉邦找到藉口隨手滅掉。第二任就是接替英布的劉長,這是劉邦的幼子。我們前文已經提過,因為恃寵而驕加上幼年經歷,最後也走上了造反的道路。結局是尚未真正發動成功,就被漢文帝抓捕歸案,貶去蜀地,因為不堪屈辱而絕食自盡。

今天要說的"淮南王"就是第三任,劉長的兒子劉安。劉長絕食自盡之後,漢文帝因為不想落下殺弟的罵名,便將原本的淮南國拆分開來,封給劉長的幾個兒子。其中劉安,更是繼承了淮南王的爵位。

雖然獲得了封賞與安撫,但是劉安內心中從未忘記父親在囚車之中絕食而死的仇恨。在他的內心中,為父報仇就是自己一生的使命,踐行這個使命的最佳方式便是實現造反大業。在這樣的心情之中,劉安苦苦等待時機。老天或許是感動了,藉助吳王劉濞的手給劉安創造了一個機會。

劉濞為了抵抗漢景帝和晁錯的削藩政策,打起了"清君側,誅晁錯"的藉口發動叛亂。為了造成聲勢浩大的假象,同時也為了拉攏更多的勢力加入叛軍。劉濞向各個諸侯都發了一封造反邀請信,劉安自然也接收到了來信。瞌睡時剛好有人送枕頭,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即便是沒有這封邀請函,劉安也會找到藉口去參與叛亂。但是劉安有個硬傷,那就是自己的軍事能力奇差。沒有辦法,只能聽從國相的建議將軍隊控制權交給國相。但是拿到軍權的國相卻不再按照劉安的想法起兵呼應七國叛亂,而是堅守城池,忠心於漢朝中央政府。而漢朝也派遣了軍隊來救援淮南國,就在這樣陰差陽錯之下,劉安錯失了造反的機會,但也因此保全了淮南國。【初,吳、楚七國反,吳使者至淮南,淮南王欲發兵應之。其相曰:"王必欲應吳,臣願為將。"王乃屬之。相已將兵,因城守,不聽王而為漢,漢亦使曲城侯將兵救淮南,以故得完。《資治通鑑》】

白白錯失了造反的時機,劉安只能繼續沉寂,在自己的封地之中扮演著忠誠於國家的好王爺。漢武帝劉徹登基之後的第二年,作為皇親又是諸侯王,劉安自然要去長安拜見帝國的新君主。而正是這次的拜見,讓劉安從地處偏遠的淮南國走進了漢帝國政治舞臺的中心。憑藉著自己皇帝叔父的輩分,以及淵博的學識很快便贏得了漢武帝的尊重,經常與劉徹談天說地,直到日落才結束。【淮南王安為人好讀書鼓琴,不喜弋獵狗馬馳騁,亦欲以行陰德拊循百姓,流譽天下。《史記》 冬,十月,淮南王安來朝。上以安屬為諸父而材高,甚尊重之,每宴見談語,昏暮然後罷。《資治通鑑》】

但是劉安並沒有因為漢武帝的尊重而感動,他仍舊記得父親絕食死在囚車中的那一幕。為父報仇的強烈願望在內心深處蠢蠢欲動。就在這樣的煎熬中,劉安和漢武帝的舅舅田蚡結下了深厚的友情。劉安入朝時,田蚡在霸水迎接劉安。偷偷的說,皇帝現在沒有太子,萬一劉徹出了什麼意外,那麼作為漢高祖的親孫子,又有著淵博才學的劉安必然會繼承皇位。田蚡的無恥由此可見一斑,當然這是題外話。但是劉安的心思卻再一次的活絡開來,如果說原本的劉安只是在黑暗中摸索前進的話,那麼田蚡的這番話就相當於為劉安點亮了一盞指路明燈。【安雅善武安侯田,其入朝,武安侯迎之霸上,與語曰:"上無太子,王親高皇帝孫,行仁義,天下莫不聞。宮車一日晏駕,非王尚誰立者!"安大喜,厚遺金錢財物。《資治通鑑》】

為了撈取足夠的政治資本,作為一名素以博學著稱的諸侯王,劉安不再按照武帝喜好去研究儒家學說,而是總結吸收漢初的治國思想"黃老之說",並糅合了陰陽家、墨家甚至是儒家的學說,組織門下文人編寫了《鴻烈》(也稱《淮南子》)從而或許漢朝實際掌權人竇太后的好感與支持,同時也隱晦的表明自己是漢初幾位帝王治國之策的繼承者與發揚者。在輿論積累到足夠豐富的同時,劉安必須展現出自己寬厚仁義的一面。正巧此時,漢武帝劉徹想要討伐東越,劉安瞅準機會,上書勸戒漢武帝不要輕易動兵。認為天下百姓渴望和平,作為皇帝不應該訴諸武力。【淮南王安上書諫曰:"陛下臨天下,布德施惠,天下攝然,人安其生,自以沒身不見兵革。今聞有司舉兵將以誅越,臣安竊為陛下重之。……《資治通鑑》】

在劉安的謀劃中,一切似乎都朝著十分有利的方向發展。在朝中,聯合了以竇太后為守的守舊派贏得了針對漢武帝的論戰;在民間,更是樹立起仁厚君子的形象。此時的劉安所期待的是邁過心理上的那個坎,讓他可以陰影中走出,光明正大的與劉徹對決。好在劉安門客眾多,為主人排憂解難正是這幫門客的職責,在他們精心炮製下,"天意"站在了劉安這邊。這個天意便是後世十分浪漫的"一起來看流星雨"。門客在解釋說吳國起兵造反時,天上出現了一顆彗星,現在漫天都是彗星,一定預示著將兵戈四起,天下大亂。於是,在這幫人的忽悠之下,劉安開始儲備戰略資源,謀劃造反。【……建無六年,彗星見,或說王曰:"先吳軍時,彗星出,長數尺,然尚流血千里。今彗星竟天,天下兵當大起。"王心以為然,乃益治攻戰具,積金錢。《資治通鑑》】按理說,造反這樣動輒抄家滅族的大事在準備期間一定是越隱祕越好,但是劉安的造反卻是鬧成了一個笑話。而造成這樣結果的原因在於兩個人身上,雷被與劉建。說來諷刺的是,雷被是劉安的門下食客,一位劍術大師。而劉建則是劉安的孫子,是劉安庶出長子的孩子。這兩個人原本是劉安最親密的人,但是卻都向朝廷告發了劉安謀反的事實。是因為他們忠君愛國以至於大義滅親嗎?顯然不是。雷被作為劍術高手,因為與眼高於頂的劉安太子劉遷比試時不小心擊中了劉遷,便被劉遷打擊報復。恐懼之下的雷被向劉安提出要去邊關抗擊匈奴,但是劉安卻偏聽偏信,不僅呵斥雷被,還收回了雷被的權力。沒有辦法,雷被只能逃往長安,告發劉安意圖謀反的事實。而劉建告發劉安的原因更是簡單,只是因為庶出的父親不被爺爺劉安和太子劉遷視為家人,動輒打罵欺辱。激憤之下,劉建才派人告發。【郎中雷被獲罪於太子遷,時有詔,欲從軍者輒詣長安,被即願奮擊匈奴。太子惡被於王,斥免之慾以禁後。是歲。被亡之長安,上書自明。……王有孽子不害,最長,王弗愛,王后,太子皆不以為子,兄數。不害有子建,材 高有氣,常怨望太子,陰使人告太子謀殺漢中尉事,下廷尉治。……《資治通鑑》】

就這樣,提前察覺的漢朝中央政府及時的將劉安叛亂處理乾淨。而且,劉徹不像他的爺爺漢文帝劉恆那樣顧及親情,作為日後的漢武大帝,殺伐果斷的劉徹將此事,連同著同樣有謀反舉動的衡山王劉賜(劉安的親兄弟)一起株連甚廣,甚至涉及到朝廷高官及其他諸侯王公。【未至,淮南王安自剄,殺王后荼、太子遷,諸所與謀反者皆族。……公卿請逮捕衡山王治之,王自剄死。王后徐來、太子爽及孝皆棄市,所與謀反者皆族。……凡淮南、衡山二獄,所連引列侯、二千石、豪傑等,死者數萬人。《資治通鑑》】

一直將謀反作為終身目標的劉安,機關算盡,卻到死也沒有真正的舉兵殺向長安。但是縱觀劉安的一生,可以說是一個志大才疏,心胸狹隘的偽君子。即便文采斐然,也改變不了此人刻薄寡恩的事實。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