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話劇“相約北京”

立陶宛 母親 音樂 藝術 北京晨報 2017-05-15
立陶宛話劇“相約北京”

究竟是怎樣的作品,能讓人看了毛骨悚然,細思又心懷悲憫?來自立陶宛VMT劇院的話劇《母親》便是這樣一部令人為之驚歎的舞臺佳作。5月20日至21日,由基里爾·格魯薩耶夫執導的話劇《母親》,將作為第十七屆“相約北京”藝術節的邀演劇目,在清華大學蒙民偉音樂廳演出兩場。

改編自高爾基名著

話劇《母親》改編自高爾基知名劇作《瓦薩·日列茲諾娃》,講述了造船廠女老闆瓦薩為了保護自己的財產不惜算計謀殺自己的兄弟,對自己生養的二子一女也有著強烈的控制慾,造就了他們畸形的婚姻和扭曲的性格。導演基里爾·格魯薩耶夫說:“一群悶悶不樂的人聚集在一起。他們彼此嘶吼、相互威脅,直至徹底爆發,最終適者生存。”

話劇《母親》以蒙太奇鏡頭式的表演和對話,創造出獨特的角色——他們彷彿被框架所束縛,只有靠情感的爆發才能得到釋放和救贖。

灰暗的服飾、陰鬱的音樂、激烈的形體,話劇《母親》以冷硬的色調營造出一個充滿矛盾與苦悶的家庭,在開場之初就如同漩渦一般裹挾了觀眾的情緒。演出話劇《母親》的立陶宛VMT劇院,成立於1990年,在並不算長的歷史裡創造了數部聞名於世的舞臺經典。

母親總是改變遊戲規則的角色

在主創看來,《母親》這個故事並不侷限於特定的時間或地點,而是“在每個社會都能找得到”。這部劇的主要衝突在於所有角色對金錢、繼承權與財產權的爭鬥。主題是直系親屬間的衝突。而暴力隱藏在“愛”、“犧牲”、“關懷”等詞之下。這齣戲堪稱家庭暴力的百科全書,它是一幕演繹暴力與利己主義如何成為對孩子的愛、犧牲與自然的正當依據的完美事例。而女性一直是改變遊戲規則的角色:無論是在國際象棋中、在歷史中、在自然環境中,還是在戲劇中;無論其所處的歷史時期和國家。話劇《母親》的主人公母親作為源頭,不僅可以點燃生命之火,也可以熄滅生命之火。正如劇本上說,“所有人都來自母親。”

飾演母親一角的埃格爾·加布瑞奈特是特維爾紐斯小劇院的女演員,才華橫溢;她是立陶宛大劇院天空下一顆明星。她已塑造了60多個角色,被授予大劇院榮譽獎。

黑色舞臺構造心理空間

話劇《母親》的舞臺只是一個黑色系的空間,導演想以此調動觀眾的想象力,所以特意沒有在舞臺上搭建房屋或房間——這些都留給觀眾去想象。“這就允許我們用伯格曼的方式玩一場精確的心理遊戲。與此同時,讓觀眾想象一座花園、一間餐廳或是一棟房子被火還有其他意象吞噬。基於經典原則,黑色提醒我們正身處劇院,要求我們無條件地快速構建場景,就像在腦海中思考或睡眠時夢到一樣。正如家庭分裂、人物靈魂分裂,藝術垂線用同樣的方法分割空間——家庭關係的撕裂,傳統、感情、貪婪、仇恨、無助、嫉妒。瓦薩的靈魂也分裂了。靈魂燃燒,引燃了周遭,在舞臺上留下了類似燒燬房屋的結構,還有火後燻黑的花圃樹。”

北京晨報記者 和璐璐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