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治鬥爭,你死我活,從古到今,上演了無數精彩的故事。但是你可知歷史上竟然有一個政治人物,是被對手嚇死的!

這個人就是《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李適之。

李適之調任各地各地刺史鍛鍊培養的那幾年,長安酒仙謫仙人李白四處干謁,投贈詩文以求推薦,寫下“生不用封萬戶侯,但願一識韓荊州”,《與韓荊州書》成為千古名文,卻未能如願打動當時聲名赫赫以識人著稱的名人韓朝宗。這位韓荊州對李白未置可否,對李適之卻大為讚賞,主動特別寫報告向皇帝推薦。

"

政治鬥爭,你死我活,從古到今,上演了無數精彩的故事。但是你可知歷史上竟然有一個政治人物,是被對手嚇死的!

這個人就是《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李適之。

李適之調任各地各地刺史鍛鍊培養的那幾年,長安酒仙謫仙人李白四處干謁,投贈詩文以求推薦,寫下“生不用封萬戶侯,但願一識韓荊州”,《與韓荊州書》成為千古名文,卻未能如願打動當時聲名赫赫以識人著稱的名人韓朝宗。這位韓荊州對李白未置可否,對李適之卻大為讚賞,主動特別寫報告向皇帝推薦。

《長安十二時辰》中這個寶藏配角,歷史上竟是被政敵嚇死

時左相李適之

韓荊州的眼光不負盛名,李適之確是幹員,因為治水有方,玄宗命令李適之撰寫述功的碑記,太子李瑛題碑額, 永王李璘書碑陰,立在洛陽禁苑;還為他受迫害的爺爺和父親平了反,加了爵。

從地方到中央,李適之一路聲名卓著。

長安十二時辰的前兩年,也就是公元742年,一個叫白居易的男孩出生,後來他把童年聽說的歷史寫成一部帝王的愛情傳奇《長恨歌》。

這一年,左相牛仙客去世,亞相兼刑部尚書李適之接過擔子,進封左相,兼掌兵部,另加上一長串榮譽頭銜,聲望與聖恩無以復加。

宰相必起於州部,他是成功的典型。

《全唐詩》裡留有他退朝之後的自敘:朱門長不閉,親友恣相過。年今將半百,不樂復如何。

然後,他碰到了右相李林甫。

"

政治鬥爭,你死我活,從古到今,上演了無數精彩的故事。但是你可知歷史上竟然有一個政治人物,是被對手嚇死的!

這個人就是《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李適之。

李適之調任各地各地刺史鍛鍊培養的那幾年,長安酒仙謫仙人李白四處干謁,投贈詩文以求推薦,寫下“生不用封萬戶侯,但願一識韓荊州”,《與韓荊州書》成為千古名文,卻未能如願打動當時聲名赫赫以識人著稱的名人韓朝宗。這位韓荊州對李白未置可否,對李適之卻大為讚賞,主動特別寫報告向皇帝推薦。

《長安十二時辰》中這個寶藏配角,歷史上竟是被政敵嚇死

時左相李適之

韓荊州的眼光不負盛名,李適之確是幹員,因為治水有方,玄宗命令李適之撰寫述功的碑記,太子李瑛題碑額, 永王李璘書碑陰,立在洛陽禁苑;還為他受迫害的爺爺和父親平了反,加了爵。

從地方到中央,李適之一路聲名卓著。

長安十二時辰的前兩年,也就是公元742年,一個叫白居易的男孩出生,後來他把童年聽說的歷史寫成一部帝王的愛情傳奇《長恨歌》。

這一年,左相牛仙客去世,亞相兼刑部尚書李適之接過擔子,進封左相,兼掌兵部,另加上一長串榮譽頭銜,聲望與聖恩無以復加。

宰相必起於州部,他是成功的典型。

《全唐詩》裡留有他退朝之後的自敘:朱門長不閉,親友恣相過。年今將半百,不樂復如何。

然後,他碰到了右相李林甫。

《長安十二時辰》中這個寶藏配角,歷史上竟是被政敵嚇死

時右相李林甫

很快就樂不起來了。

和後代很多宮鬥劇不同,唐朝皇帝的宰相不是一個,而是一群。按照最初設計,大唐中央核心行政機構是三省六部,中書省起草詔書、門下省審核詔書,尚書省統率六部二十四司負責執行,三省決策、審核和執行分立,各司其職。三省長官統領各省,還要定期到政事堂參加辦公會議,圍繞核心參與決策的都稱為宰相。但到唐太宗稱帝,他做過的尚書令無人敢做,尚書省由主持工作的左右僕射兩名副職代為參加會議。到劇中的玄宗天寶年間,尚書省長官已經在辦公會議中消失,只剩下中書省中書令稱右相,門下省侍中稱左相。

長安十二時辰裡,右相自曝不倒祕笈是揣摩人心,只用了一箇舊茶盞就讓聖人對寵臣高力士心生嫌隙。《資治通鑑》這本政治八卦百科全書裡,右相挖一個小坑就輕鬆絆倒左相:李適之性疏率,李林甫嘗謂適之曰:“華山有金礦,採之可以富國,主上未之知也。”他日,適之因奏事言之。上以問林甫,對曰:“臣久知之,但華山陛下本命,王氣所在,鑿之非宜,故不敢言。”上以林甫為愛己,薄適之慮事不熟,謂曰:“自今奏事,宜先與林甫議之,無得輕脫。”適之由是束手矣。

自認靠實幹和才華平步青雲的李適之很快嚐到了本家大叔“口蜜腹劍”的滋味,明白了他的前任——名相張九齡鄙視的“目不識書”的左相牛仙客為什麼對平級的李林甫唯唯諾諾,也真正理解了爺爺當年的處境。他和太子妃之兄、刑部尚書韋堅等人關係親密,很快發現好朋友一個個陸續被依法貶官罷職。

"

政治鬥爭,你死我活,從古到今,上演了無數精彩的故事。但是你可知歷史上竟然有一個政治人物,是被對手嚇死的!

這個人就是《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李適之。

李適之調任各地各地刺史鍛鍊培養的那幾年,長安酒仙謫仙人李白四處干謁,投贈詩文以求推薦,寫下“生不用封萬戶侯,但願一識韓荊州”,《與韓荊州書》成為千古名文,卻未能如願打動當時聲名赫赫以識人著稱的名人韓朝宗。這位韓荊州對李白未置可否,對李適之卻大為讚賞,主動特別寫報告向皇帝推薦。

《長安十二時辰》中這個寶藏配角,歷史上竟是被政敵嚇死

時左相李適之

韓荊州的眼光不負盛名,李適之確是幹員,因為治水有方,玄宗命令李適之撰寫述功的碑記,太子李瑛題碑額, 永王李璘書碑陰,立在洛陽禁苑;還為他受迫害的爺爺和父親平了反,加了爵。

從地方到中央,李適之一路聲名卓著。

長安十二時辰的前兩年,也就是公元742年,一個叫白居易的男孩出生,後來他把童年聽說的歷史寫成一部帝王的愛情傳奇《長恨歌》。

這一年,左相牛仙客去世,亞相兼刑部尚書李適之接過擔子,進封左相,兼掌兵部,另加上一長串榮譽頭銜,聲望與聖恩無以復加。

宰相必起於州部,他是成功的典型。

《全唐詩》裡留有他退朝之後的自敘:朱門長不閉,親友恣相過。年今將半百,不樂復如何。

然後,他碰到了右相李林甫。

《長安十二時辰》中這個寶藏配角,歷史上竟是被政敵嚇死

時右相李林甫

很快就樂不起來了。

和後代很多宮鬥劇不同,唐朝皇帝的宰相不是一個,而是一群。按照最初設計,大唐中央核心行政機構是三省六部,中書省起草詔書、門下省審核詔書,尚書省統率六部二十四司負責執行,三省決策、審核和執行分立,各司其職。三省長官統領各省,還要定期到政事堂參加辦公會議,圍繞核心參與決策的都稱為宰相。但到唐太宗稱帝,他做過的尚書令無人敢做,尚書省由主持工作的左右僕射兩名副職代為參加會議。到劇中的玄宗天寶年間,尚書省長官已經在辦公會議中消失,只剩下中書省中書令稱右相,門下省侍中稱左相。

長安十二時辰裡,右相自曝不倒祕笈是揣摩人心,只用了一箇舊茶盞就讓聖人對寵臣高力士心生嫌隙。《資治通鑑》這本政治八卦百科全書裡,右相挖一個小坑就輕鬆絆倒左相:李適之性疏率,李林甫嘗謂適之曰:“華山有金礦,採之可以富國,主上未之知也。”他日,適之因奏事言之。上以問林甫,對曰:“臣久知之,但華山陛下本命,王氣所在,鑿之非宜,故不敢言。”上以林甫為愛己,薄適之慮事不熟,謂曰:“自今奏事,宜先與林甫議之,無得輕脫。”適之由是束手矣。

自認靠實幹和才華平步青雲的李適之很快嚐到了本家大叔“口蜜腹劍”的滋味,明白了他的前任——名相張九齡鄙視的“目不識書”的左相牛仙客為什麼對平級的李林甫唯唯諾諾,也真正理解了爺爺當年的處境。他和太子妃之兄、刑部尚書韋堅等人關係親密,很快發現好朋友一個個陸續被依法貶官罷職。

《長安十二時辰》中這個寶藏配角,歷史上竟是被政敵嚇死

他的決定很快,很簡單:辭職。世界那麼大,何況都是李家。

長安十二時辰之後兩年,請辭獲准,改授太子少保,太子就是劇中何監力保、李必追隨的那個李亨。辭職當天宴請好友,寫《罷相作》詩:避賢初罷相,樂聖且銜杯。為問門前客,今朝幾個來。

這首詩很有才子的情趣和機巧。其中的“聖”除了“聖上”之外,另有意味:三國時尚書郎徐邈酒醉,趙達來問事,徐邈說“中聖人”。趙達報告曹操,曹操大怒。鮮于輔的解釋是“平日醉客,謂酒清者為聖人,酒濁者為賢人。”關於惹事的唐詩,參看《二月春風似剪刀剪的是葉子還是太子:長安十二時辰裡被編劇玩壞的唐詩》

這首詩成為他入選杜甫長安飲中八仙排行榜的原因之一,杜甫把他排在祕書監賀知章、汝陽王李璡之後,李白、焦遂之前,名次第三:“左相日興費萬錢,飲如長鯨吸百川,銜杯樂聖稱避賢。”

李適之以為從此就可以在家裡繼續和哥們喝酒吟詩彈琴合格擼串抖機靈。

很快,韋堅被指控勾連前太子試圖對皇帝不利,這個主審的御史是吉溫。還記得劇中那個在右相家裡偷著吃雞,後來接掌靖安司死咬張小敬的司丞好像也叫吉溫?

長安不能呆,李適之再貶宜春太守。

為了讓下面的結局更容易理解一些,先抄幾條歷史記錄。

吉溫其實也是出身名門,是前宰相吉頊的侄子。他很快就活成了一個傳奇,當時就有了一個成語叫“吉網羅鉗”,吉是吉溫,羅是羅希奭,李林甫任兩人為御史,吉羅承李的旨意,羅織罪名,嚴刑逼供,後世形容酷吏朋比為奸,製造冤獄,誣陷異己,陷害無辜,都叫“吉網羅鉗”。《資治通鑑》說“二人皆隨林甫所欲深淺,鍛鍊成獄,無能自脫者”,《新唐書》記錄他們的威懾力:“鞭楚未收於壁,而獄具矣。”吉羅兩位後起之秀,現成的學習對象在劇中也提到過——張小敬常用“來氏八法”威脅別人,“來氏”是武則天時代的來俊臣,“八法”就是他研發的成果,這位酷吏的傑出代表留下了羅織一詞和羅織指南《羅織經》專著傳世。

長安十二時辰後的第3年,《資治通鑑》記載:又是在正月,李林甫奏請分派御史到各個郡縣賜皇甫惟明、韋堅兄弟等死。御史羅希奭從青州到嶺南,所到之處被貶的官員一一處死,“郡縣惶駭”。

"

政治鬥爭,你死我活,從古到今,上演了無數精彩的故事。但是你可知歷史上竟然有一個政治人物,是被對手嚇死的!

這個人就是《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李適之。

李適之調任各地各地刺史鍛鍊培養的那幾年,長安酒仙謫仙人李白四處干謁,投贈詩文以求推薦,寫下“生不用封萬戶侯,但願一識韓荊州”,《與韓荊州書》成為千古名文,卻未能如願打動當時聲名赫赫以識人著稱的名人韓朝宗。這位韓荊州對李白未置可否,對李適之卻大為讚賞,主動特別寫報告向皇帝推薦。

《長安十二時辰》中這個寶藏配角,歷史上竟是被政敵嚇死

時左相李適之

韓荊州的眼光不負盛名,李適之確是幹員,因為治水有方,玄宗命令李適之撰寫述功的碑記,太子李瑛題碑額, 永王李璘書碑陰,立在洛陽禁苑;還為他受迫害的爺爺和父親平了反,加了爵。

從地方到中央,李適之一路聲名卓著。

長安十二時辰的前兩年,也就是公元742年,一個叫白居易的男孩出生,後來他把童年聽說的歷史寫成一部帝王的愛情傳奇《長恨歌》。

這一年,左相牛仙客去世,亞相兼刑部尚書李適之接過擔子,進封左相,兼掌兵部,另加上一長串榮譽頭銜,聲望與聖恩無以復加。

宰相必起於州部,他是成功的典型。

《全唐詩》裡留有他退朝之後的自敘:朱門長不閉,親友恣相過。年今將半百,不樂復如何。

然後,他碰到了右相李林甫。

《長安十二時辰》中這個寶藏配角,歷史上竟是被政敵嚇死

時右相李林甫

很快就樂不起來了。

和後代很多宮鬥劇不同,唐朝皇帝的宰相不是一個,而是一群。按照最初設計,大唐中央核心行政機構是三省六部,中書省起草詔書、門下省審核詔書,尚書省統率六部二十四司負責執行,三省決策、審核和執行分立,各司其職。三省長官統領各省,還要定期到政事堂參加辦公會議,圍繞核心參與決策的都稱為宰相。但到唐太宗稱帝,他做過的尚書令無人敢做,尚書省由主持工作的左右僕射兩名副職代為參加會議。到劇中的玄宗天寶年間,尚書省長官已經在辦公會議中消失,只剩下中書省中書令稱右相,門下省侍中稱左相。

長安十二時辰裡,右相自曝不倒祕笈是揣摩人心,只用了一箇舊茶盞就讓聖人對寵臣高力士心生嫌隙。《資治通鑑》這本政治八卦百科全書裡,右相挖一個小坑就輕鬆絆倒左相:李適之性疏率,李林甫嘗謂適之曰:“華山有金礦,採之可以富國,主上未之知也。”他日,適之因奏事言之。上以問林甫,對曰:“臣久知之,但華山陛下本命,王氣所在,鑿之非宜,故不敢言。”上以林甫為愛己,薄適之慮事不熟,謂曰:“自今奏事,宜先與林甫議之,無得輕脫。”適之由是束手矣。

自認靠實幹和才華平步青雲的李適之很快嚐到了本家大叔“口蜜腹劍”的滋味,明白了他的前任——名相張九齡鄙視的“目不識書”的左相牛仙客為什麼對平級的李林甫唯唯諾諾,也真正理解了爺爺當年的處境。他和太子妃之兄、刑部尚書韋堅等人關係親密,很快發現好朋友一個個陸續被依法貶官罷職。

《長安十二時辰》中這個寶藏配角,歷史上竟是被政敵嚇死

他的決定很快,很簡單:辭職。世界那麼大,何況都是李家。

長安十二時辰之後兩年,請辭獲准,改授太子少保,太子就是劇中何監力保、李必追隨的那個李亨。辭職當天宴請好友,寫《罷相作》詩:避賢初罷相,樂聖且銜杯。為問門前客,今朝幾個來。

這首詩很有才子的情趣和機巧。其中的“聖”除了“聖上”之外,另有意味:三國時尚書郎徐邈酒醉,趙達來問事,徐邈說“中聖人”。趙達報告曹操,曹操大怒。鮮于輔的解釋是“平日醉客,謂酒清者為聖人,酒濁者為賢人。”關於惹事的唐詩,參看《二月春風似剪刀剪的是葉子還是太子:長安十二時辰裡被編劇玩壞的唐詩》

這首詩成為他入選杜甫長安飲中八仙排行榜的原因之一,杜甫把他排在祕書監賀知章、汝陽王李璡之後,李白、焦遂之前,名次第三:“左相日興費萬錢,飲如長鯨吸百川,銜杯樂聖稱避賢。”

李適之以為從此就可以在家裡繼續和哥們喝酒吟詩彈琴合格擼串抖機靈。

很快,韋堅被指控勾連前太子試圖對皇帝不利,這個主審的御史是吉溫。還記得劇中那個在右相家裡偷著吃雞,後來接掌靖安司死咬張小敬的司丞好像也叫吉溫?

長安不能呆,李適之再貶宜春太守。

為了讓下面的結局更容易理解一些,先抄幾條歷史記錄。

吉溫其實也是出身名門,是前宰相吉頊的侄子。他很快就活成了一個傳奇,當時就有了一個成語叫“吉網羅鉗”,吉是吉溫,羅是羅希奭,李林甫任兩人為御史,吉羅承李的旨意,羅織罪名,嚴刑逼供,後世形容酷吏朋比為奸,製造冤獄,誣陷異己,陷害無辜,都叫“吉網羅鉗”。《資治通鑑》說“二人皆隨林甫所欲深淺,鍛鍊成獄,無能自脫者”,《新唐書》記錄他們的威懾力:“鞭楚未收於壁,而獄具矣。”吉羅兩位後起之秀,現成的學習對象在劇中也提到過——張小敬常用“來氏八法”威脅別人,“來氏”是武則天時代的來俊臣,“八法”就是他研發的成果,這位酷吏的傑出代表留下了羅織一詞和羅織指南《羅織經》專著傳世。

長安十二時辰後的第3年,《資治通鑑》記載:又是在正月,李林甫奏請分派御史到各個郡縣賜皇甫惟明、韋堅兄弟等死。御史羅希奭從青州到嶺南,所到之處被貶的官員一一處死,“郡縣惶駭”。

《長安十二時辰》中這個寶藏配角,歷史上竟是被政敵嚇死

司馬光編《資治通鑑》

李適之前腳剛到宜春,收到諜報,御史羅希奭正趕往宜春,“憂懼”,仰藥自殺。他在宜春當了三天太守,就地葬在宜春。時年五十四歲。

長安十二時辰後的第8年,李林甫年底病死,楊太真族兄、國舅楊國忠接任宰相,不等李林甫入土,聯合平盧、河東、范陽三鎮節度使安祿山告他生前謀反。

等到過完年,正月剛過,玄宗下令褫奪李林甫官爵,罷免子孫,沒收財產,流放嶺南、黔中。遺體“攫取含珠,褫金紫,更以小棺如庶人禮葬之”。在1993年陳家林導演的電視劇《唐明皇》中,到李家宣旨,還劈了李林甫的棺材,親手摳出嘴裡的含珠,脫掉金紫朝服,只許按照庶民規格落葬的,是吉溫。

"

政治鬥爭,你死我活,從古到今,上演了無數精彩的故事。但是你可知歷史上竟然有一個政治人物,是被對手嚇死的!

這個人就是《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李適之。

李適之調任各地各地刺史鍛鍊培養的那幾年,長安酒仙謫仙人李白四處干謁,投贈詩文以求推薦,寫下“生不用封萬戶侯,但願一識韓荊州”,《與韓荊州書》成為千古名文,卻未能如願打動當時聲名赫赫以識人著稱的名人韓朝宗。這位韓荊州對李白未置可否,對李適之卻大為讚賞,主動特別寫報告向皇帝推薦。

《長安十二時辰》中這個寶藏配角,歷史上竟是被政敵嚇死

時左相李適之

韓荊州的眼光不負盛名,李適之確是幹員,因為治水有方,玄宗命令李適之撰寫述功的碑記,太子李瑛題碑額, 永王李璘書碑陰,立在洛陽禁苑;還為他受迫害的爺爺和父親平了反,加了爵。

從地方到中央,李適之一路聲名卓著。

長安十二時辰的前兩年,也就是公元742年,一個叫白居易的男孩出生,後來他把童年聽說的歷史寫成一部帝王的愛情傳奇《長恨歌》。

這一年,左相牛仙客去世,亞相兼刑部尚書李適之接過擔子,進封左相,兼掌兵部,另加上一長串榮譽頭銜,聲望與聖恩無以復加。

宰相必起於州部,他是成功的典型。

《全唐詩》裡留有他退朝之後的自敘:朱門長不閉,親友恣相過。年今將半百,不樂復如何。

然後,他碰到了右相李林甫。

《長安十二時辰》中這個寶藏配角,歷史上竟是被政敵嚇死

時右相李林甫

很快就樂不起來了。

和後代很多宮鬥劇不同,唐朝皇帝的宰相不是一個,而是一群。按照最初設計,大唐中央核心行政機構是三省六部,中書省起草詔書、門下省審核詔書,尚書省統率六部二十四司負責執行,三省決策、審核和執行分立,各司其職。三省長官統領各省,還要定期到政事堂參加辦公會議,圍繞核心參與決策的都稱為宰相。但到唐太宗稱帝,他做過的尚書令無人敢做,尚書省由主持工作的左右僕射兩名副職代為參加會議。到劇中的玄宗天寶年間,尚書省長官已經在辦公會議中消失,只剩下中書省中書令稱右相,門下省侍中稱左相。

長安十二時辰裡,右相自曝不倒祕笈是揣摩人心,只用了一箇舊茶盞就讓聖人對寵臣高力士心生嫌隙。《資治通鑑》這本政治八卦百科全書裡,右相挖一個小坑就輕鬆絆倒左相:李適之性疏率,李林甫嘗謂適之曰:“華山有金礦,採之可以富國,主上未之知也。”他日,適之因奏事言之。上以問林甫,對曰:“臣久知之,但華山陛下本命,王氣所在,鑿之非宜,故不敢言。”上以林甫為愛己,薄適之慮事不熟,謂曰:“自今奏事,宜先與林甫議之,無得輕脫。”適之由是束手矣。

自認靠實幹和才華平步青雲的李適之很快嚐到了本家大叔“口蜜腹劍”的滋味,明白了他的前任——名相張九齡鄙視的“目不識書”的左相牛仙客為什麼對平級的李林甫唯唯諾諾,也真正理解了爺爺當年的處境。他和太子妃之兄、刑部尚書韋堅等人關係親密,很快發現好朋友一個個陸續被依法貶官罷職。

《長安十二時辰》中這個寶藏配角,歷史上竟是被政敵嚇死

他的決定很快,很簡單:辭職。世界那麼大,何況都是李家。

長安十二時辰之後兩年,請辭獲准,改授太子少保,太子就是劇中何監力保、李必追隨的那個李亨。辭職當天宴請好友,寫《罷相作》詩:避賢初罷相,樂聖且銜杯。為問門前客,今朝幾個來。

這首詩很有才子的情趣和機巧。其中的“聖”除了“聖上”之外,另有意味:三國時尚書郎徐邈酒醉,趙達來問事,徐邈說“中聖人”。趙達報告曹操,曹操大怒。鮮于輔的解釋是“平日醉客,謂酒清者為聖人,酒濁者為賢人。”關於惹事的唐詩,參看《二月春風似剪刀剪的是葉子還是太子:長安十二時辰裡被編劇玩壞的唐詩》

這首詩成為他入選杜甫長安飲中八仙排行榜的原因之一,杜甫把他排在祕書監賀知章、汝陽王李璡之後,李白、焦遂之前,名次第三:“左相日興費萬錢,飲如長鯨吸百川,銜杯樂聖稱避賢。”

李適之以為從此就可以在家裡繼續和哥們喝酒吟詩彈琴合格擼串抖機靈。

很快,韋堅被指控勾連前太子試圖對皇帝不利,這個主審的御史是吉溫。還記得劇中那個在右相家裡偷著吃雞,後來接掌靖安司死咬張小敬的司丞好像也叫吉溫?

長安不能呆,李適之再貶宜春太守。

為了讓下面的結局更容易理解一些,先抄幾條歷史記錄。

吉溫其實也是出身名門,是前宰相吉頊的侄子。他很快就活成了一個傳奇,當時就有了一個成語叫“吉網羅鉗”,吉是吉溫,羅是羅希奭,李林甫任兩人為御史,吉羅承李的旨意,羅織罪名,嚴刑逼供,後世形容酷吏朋比為奸,製造冤獄,誣陷異己,陷害無辜,都叫“吉網羅鉗”。《資治通鑑》說“二人皆隨林甫所欲深淺,鍛鍊成獄,無能自脫者”,《新唐書》記錄他們的威懾力:“鞭楚未收於壁,而獄具矣。”吉羅兩位後起之秀,現成的學習對象在劇中也提到過——張小敬常用“來氏八法”威脅別人,“來氏”是武則天時代的來俊臣,“八法”就是他研發的成果,這位酷吏的傑出代表留下了羅織一詞和羅織指南《羅織經》專著傳世。

長安十二時辰後的第3年,《資治通鑑》記載:又是在正月,李林甫奏請分派御史到各個郡縣賜皇甫惟明、韋堅兄弟等死。御史羅希奭從青州到嶺南,所到之處被貶的官員一一處死,“郡縣惶駭”。

《長安十二時辰》中這個寶藏配角,歷史上竟是被政敵嚇死

司馬光編《資治通鑑》

李適之前腳剛到宜春,收到諜報,御史羅希奭正趕往宜春,“憂懼”,仰藥自殺。他在宜春當了三天太守,就地葬在宜春。時年五十四歲。

長安十二時辰後的第8年,李林甫年底病死,楊太真族兄、國舅楊國忠接任宰相,不等李林甫入土,聯合平盧、河東、范陽三鎮節度使安祿山告他生前謀反。

等到過完年,正月剛過,玄宗下令褫奪李林甫官爵,罷免子孫,沒收財產,流放嶺南、黔中。遺體“攫取含珠,褫金紫,更以小棺如庶人禮葬之”。在1993年陳家林導演的電視劇《唐明皇》中,到李家宣旨,還劈了李林甫的棺材,親手摳出嘴裡的含珠,脫掉金紫朝服,只許按照庶民規格落葬的,是吉溫。

《長安十二時辰》中這個寶藏配角,歷史上竟是被政敵嚇死

1993年陳家林導演電視劇《唐明皇》中,吉溫攀附的不止李林甫、還有安祿山、楊國忠等。沒有豆瓣評分,獲

第二年,也就是長安十二時辰那一年的十年後,正月十三,上元節前兩天,李適之的侄子們把他遷葬到河南府河南縣龍門鄉溫泉裡,離龍門石窟只有數裡之遙。

又過了一年,安祿山、楊國忠翻臉,安祿山起兵,聲稱“誅國忠、清君側”,“奉恩命以兵討逆賊楊國忠”,史稱安史之亂。

遠看歷史,“性格決定命運”這句話就像李適之的墓誌,簡易含弘,漫漶不清。那些不同的個性、相同的命運,似乎都裹著精美的華服,藏在盛唐氣象下的模糊影子裡。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