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的重要謀士酈食其,為何被齊王用大鍋給煮了?

劉邦的重要謀士酈食其,為何被齊王用大鍋給煮了?

春秋戰國

俗話說,亂世出英豪,此話一點不假。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爭鳴,大聖大賢輩出。往往是你方唱罷,我便登場場。

戰國時期,各色人才中,憑口才出類拔萃的,莫過於鬼谷子的兩位高徒,蘇秦和張儀了。他們都是戰國時期的外交家、縱橫家。

蘇秦和張儀雖然是同門師兄弟,但卻分別服務於兩個陣營:一個主張合縱,蘇秦遊說六國諸侯實行縱向聯合與秦國對抗的政策;一個主張連橫,張儀遊說六國諸侯實行與秦國橫向聯合對抗其他國家的政策。

他們倆各憑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在中國這個大舞臺上縱橫馳騁,呼風喚雨,好不威風。尤其是蘇秦,最後居然身佩六國相印,名震天下。

劉邦的重要謀士酈食其,為何被齊王用大鍋給煮了?

六國相印

他們作為師兄弟,雖然政見不同,但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具有雄辯的口才,都是憑舌頭吃飯。所以,對他們來說,對自己的舌頭那是視若珍寶的。

尤其是張儀,有一次去楚國遊說,他曾陪著楚國國相喝酒,席間,楚相丟失了一塊玉璧,門客們懷疑是張儀拿的,就說:“張儀貧窮,品行鄙劣,一定是他偷去了宰相的玉璧。”

於是,大家一起把張儀拘捕起來,拷打了幾百下。可是張儀始終沒有承認,大家只好釋放了張儀。

張儀的妻子又悲又恨地說:“唉!您要是不讀書遊說,又怎麼能受到這樣的屈辱呢?”

但張儀甦醒以後的第一句話就是問他的妻子:“你看看我的舌頭還在不在?”

聽到此話,他的妻子噗嗤笑了,說道:“沒有舌頭你怎麼問話的?”

聽到妻子這句話,張儀長吁一口氣,放心了。滿足的說道:“這就夠了。”

在他的眼裡,只要舌頭在,其他的都不是問題。

劉邦的重要謀士酈食其,為何被齊王用大鍋給煮了?

張儀

後來秦始皇統一了中國,建立秦朝。這是一個封建集權高度集中的王朝,再加上他“焚書坑儒”,一時成了“萬馬齊喑究可哀”的政治局面。這時候遊說家派不上用場了。所以世人發出戰國之後,再無蘇秦的感嘆。

果然是戰國之後再無蘇秦嗎?

其實大家不用擔心。這不是還有一句“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數百年”之說嗎?

戰國之後,建立了秦朝。但沒多久就來到了楚漢相爭的年代。在那個亂世,也出現了許多的英豪。同樣,也出現了憑舌頭吃飯的名人高士。

這個人的名字在歷史上不太出名,叫酈食其(lìyìjī),許多人可能把他的名字都叫不準。

但是一說他的外號,大家恐怕就知曉了。大詩人李白的《樑甫吟》“君不見,高陽酒徒起草中,長揖山東隆準公。”

李白詩句中的“高陽酒徒”,就是說的酈食其。

劉邦的重要謀士酈食其,為何被齊王用大鍋給煮了?

酈食其

一般大人物的出場,都給人一種光彩照人的感覺。酈食其的出場,雖然沒有什麼驚豔的表現,但也夠獨特,也夠與眾不同。至少他一露面,就征服了劉邦,不得不讓人佩服。

劉邦是草莽出生,他非常看不起儒家書生。相傳有人戴著儒生的帽子來拜訪他,不但沒有得到他的好臉,還把人家的帽子摘下來,往裡面撒尿。跟儒生談話,經常破口大罵。

酈食其求見劉邦時,也幾乎遭遇瞭如此的待遇。一開始,劉邦聽侍衛通稟,說有個穿儒生衣服的先生求見,劉邦不願見,讓侍衛找個理由給打發走。酈食其一聽劉邦很忙,沒空見他,大怒,呵斥侍衛:

酈生瞋目案劍叱使者曰:“走!復入言沛公,吾高陽酒徒也,非儒人也。”(《史記·酈生陸賈列傳》)

劉邦一聽,來了個酒徒,而且還有名號的“高陽酒徒”,馬上接見。這就是獨特。你不是看不上儒生嗎?和你一樣的潑皮小兒來看你,你還能不見?這才叫對脾氣。

劉邦的重要謀士酈食其,為何被齊王用大鍋給煮了?

劉邦

接見是接見,劉邦還是我行我素,自由散漫的樣子。他並沒有危襟正坐的坐等,酈食其進來時,看到劉邦正坐在床邊,岔開雙腿,伸著兩隻腳,兩個女人在那裡正忙著給他揉腳呢。

如果是真正的儒家子弟,見到此景還不扭頭就走?但酈食其不,他一看到此情景,見怪不怪,只是給劉邦作個長揖而沒有傾身下拜。劉邦眼睛一瞥,心說,這老小子有種。見到本王都不下跪。

只聽酈食其直接開槍就打,問道:“您是想幫助秦國攻打諸侯呢,還是想率領諸侯滅掉秦國? ”

劉邦心想,這話問的一點沒有水平,連傻子都知道的道理,你來問我漢王?於是直接破口大罵:“你個奴才相儒生!天下的人同受秦朝的苦已經很久了,所以諸侯們才陸續起兵反抗暴秦,你怎麼說幫助秦國攻打諸侯呢?”

酈食其並沒有被嚇著,反駁道:“如果您下決心聚合民眾,召集義兵來推翻暴虐無道的秦王朝,那就不應該用這種倨慢不禮的態度來接見長者。”

這一句話駁得劉邦是啞口無言。立刻停止了洗腳,穿整齊衣裳,把酈食其請到了上賓的座位,並且向他道歉。

劉邦的重要謀士酈食其,為何被齊王用大鍋給煮了?

楚漢相爭

酈食其談了六國合縱連橫所用的謀略,劉邦喜出望外,命人端上飯來,讓酈食其進餐,然後問道:“那您看今天我們的計策該怎麼制定呢? ”

酈食其說道:“您把烏合之眾,散亂之兵收集起來,總共也不滿一萬人,如果以此來直接和強秦對抗的話,那就是人們所常說的探虎口啊。陳留是天下的交通要道,四通八達的地方,現在城裡又有很多存糧。我和陳留的縣令很是要好,請您派我到他那裡去一趟,讓他向您來投降。他若是不聽從的話,您再發兵攻城,我在城內又可以作為內應。”

於是劉邦就派遣酈食其前往,自己帶兵緊隨其後,這樣就攻取了陳留,賜給酈食其廣野君的稱號。

這樣,酈食其出山的處女作,就是憑三寸不爛之舌,征服了劉邦,緊接著也是憑口吐蓮花,給了劉邦一個大大的見面禮。

劉邦的重要謀士酈食其,為何被齊王用大鍋給煮了?

請上座

我們看看劉邦的態度,對酈食其是怠慢→認真接待→共同進餐→賜名號。

是否跟蘇軾當年在牛鼻子老道那裡的遭遇有相似之處呢?

相傳有一次蘇軾游完莫干山,來到山腰的一座寺觀。道士見來人穿著非常簡樸,冷冷地應酬道:“坐!”

對小童吩咐道:“茶!”

蘇軾落坐,喝茶。他隨便和道士談了幾句,道士見來人出語不凡,馬上請蘇軾入大殿,擺下椅子說:“請坐!”

又吩咐小童:“敬茶!”

蘇軾繼續和道士攀談。蘇軾妙語連珠,道土連連稱是。道士不禁問起蘇軾的名字來,蘇軾自謙道:“小官乃杭州通判蘇子瞻。”

道士一聽連忙起身,請蘇軾進入一間靜雅的客廳,恭敬地說:“請上座!”

又吩咐隨身道童:“敬香茶!”

蘇軾見道士十分勢利,坐了一會兒就告辭了。道士見挽留不住蘇軾,就請蘇軾題字留念。蘇軾寫下了一副對聯:

坐請坐請上座

茶敬茶敬香茶

道士看到後羞愧難當。

劉邦的重要謀士酈食其,為何被齊王用大鍋給煮了?

韓信

酈食其的見面禮,就是兵不血刃的拿下了陳留。後來漢王又兵臨武關,酈食其勸秦將歸降,不戰而下武關,劉邦攻入咸陽,秦朝滅亡。

酈食其最後一次為漢朝賣命,是出使齊國。他到了齊國,見到齊王田廣,一番高屋建瓴的形勢分析,一陣脣槍舌劍的辯駁,不費吹灰之力就說服力齊王,當下表示,齊國的72座城市皆歸順於漢王。

既然歸順了,還要戰備幹什麼?於是撤除了歷下的兵守戰備,天天和酈食其一起縱酒做樂,就等著劉邦前來接受了。

韓信聽說酈食其沒費吹灰之力,坐在車上跑了一趟,僅憑著三寸不爛之舌,輕易的取得了齊國七十餘座城池,心中很不服氣,也很是氣憤。

我的幾十萬大軍,在燕國征戰了三個多月,才拿下二十多座城池,你一番口舌就蓋過我的功勞?在嫉妒心的驅使下,下令出擊。漢軍乘著夜幕的掩護,越過平原偷偷地襲擊齊國。

劉邦的重要謀士酈食其,為何被齊王用大鍋給煮了?

烹了我吧!

齊王田廣聽說漢兵已到,認為是酈食其出賣了自己,便對酈食其說:“如果你能阻止漢軍進攻的話,我讓你活著,若不然的話,我就要烹殺了你!”

酈食其說:“幹大事業的人不拘小節,有大德的人也不怕別人責備。老子不會替你再去遊說韓信!”

“高陽酒徒”果然是高陽酒徒,我的舌頭再值錢,但也得看怎麼用。這時候,他絕不使用,舍了命也不用。

齊王一看酈食其不願為自己說話,心想,那留著你還有何用?直接吩咐手下,拿大鍋來,地下堆滿了柴火,最後烹殺了他。隨後帶兵向東逃跑而去。

劉邦平定天下後,論功行賞。當時他的兒子酈疥,雖然多次領兵打仗,但軍功遠未達到封侯的資格,但劉邦始終惦記著,酈食其用生命立下的功勳,就破例封他兒子酈疥為高粱侯。

由此可見,在劉邦的心裡,酈食其和他脾氣秉性相投,始終是有一席之地的。

參考資料:

《史記》漢·司馬遷

《漢書》漢·班固

《資治通鑑》宋·司馬光

老衲侃春秋嚴正聲明:原創作品,禁止非法轉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