碚城小鎮 | 天府鎮:淺談劉家漕及古山寨群的歷史文化價值

碚城小鎮 | 天府鎮:淺談劉家漕及古山寨群的歷史文化價值
碚城小鎮 | 天府鎮:淺談劉家漕及古山寨群的歷史文化價值

一 、劉家漕的興衰

大凡世居在北碚天府鎮文代地區的人,都能背誦這首代代相傳民間的囗頭禪,“有女不嫁劉家漕,包穀羹羹篙紅苕” 。因劉家漕山地多,田土少,讓人感覺有窮山惡水的貧瘠。世居者主要以種植包穀和紅苕作為賴以生存的主糧。當然也就道出了這種不著邊際的原因了。

劉家漕(天府地區)的地表形態為山地類型的低山區,海拔高度在 400-750米左右,最高為後峰山海拔 773 米,北高南低。山峰林立,溝谷交錯,是典型的“一山三嶺兩漕”分佈的地貌特徵。山嶺漕的延伸方向為北北東-南南西,北西翼代家溝-後峰巖-水嵐埡漕谷稱“前漕” ,東南翼的叫“後曹” 。

碚城小鎮 | 天府鎮:淺談劉家漕及古山寨群的歷史文化價值

“前漕”上漕土地埡 戴家溝段

碚城小鎮 | 天府鎮:淺談劉家漕及古山寨群的歷史文化價值

“前漕”中漕鄭家灣 沙垻段

劉家漕源自劉氏宗族發祥地,椐考證,劉氏是明朝晚期從渝西雙山冷水埡遷入重慶北部天池漕(今北碚天府文星場)。劉氏繁衍昌盛,天池漕漸漸被劉家漕取而代之。

地名是時代的標誌,是歷史的見證。地名不僅能反映當地的地理環境,更能反映古代民族遷移或征戰的痕跡, 是文化遺產, 有似化石, 有文化層的指標作用。

筆者近年研究了川渝明末清初“湖廣填川”部分姓氏的譜書記載。 明清之際,整個四川因戰亂造成土著川人有“生民百餘一”、“白骨露於野”,“土著川人僅十之一二”之說。由於人囗急劇減少,甚至整鄉整村地消失,一些鄉村地名也隨之蕩然無存。在後來的“湖廣填四川”移民浪潮中必然產生大量新的地名,如: “王家漕:清初,王家遷此漕內定居,故名”。這些地名反映了明清移民情況,也成為“湖廣填四川”的歷史見證。

碚城小鎮 | 天府鎮:淺談劉家漕及古山寨群的歷史文化價值

劉家漕大屋嘴清朝建劉氏老宅遺址

王家嘴清朝建劉家院老宅遺址

碚城小鎮 | 天府鎮:淺談劉家漕及古山寨群的歷史文化價值

劉家漕系川東平行嶺谷區,華鎣山脈的支脈中梁山脈的東北段, 觀音峽背斜中上部分,漕上分上、中、下漕。中間“土地埡”地勢稍高以北為上漕,以南為中漕,中漕最寬且較平坦。“梘漕溝”以下為下漕。劉家漕從北向南還有很多小地名。

上漕三才生地區

碚城小鎮 | 天府鎮:淺談劉家漕及古山寨群的歷史文化價值
碚城小鎮 | 天府鎮:淺談劉家漕及古山寨群的歷史文化價值

上漕三才生煤礦民國時期碉樓舊址

上漕東面主要有大田坎、龍塘、大巖灣、三才生、戴家溝。西面為金劍山、河西洞等。

中漕東面有土地埡、老龍洞、鄭家灣、深基坡、大屋嘴、井溝灣、碾子堡、后豐巖、王家嘴、沙溝、文星場等。西面有鬥碗寨、西山坡、梨子灣、張家灣、天福寨、鳳凰灣等。

碚城小鎮 | 天府鎮:淺談劉家漕及古山寨群的歷史文化價值

中漕後峰巖地區

碚城小鎮 | 天府鎮:淺談劉家漕及古山寨群的歷史文化價值

後峰巖中心區《解放臺》建於一九五一年

碚城小鎮 | 天府鎮:淺談劉家漕及古山寨群的歷史文化價值

中漕天福寨、風凰灣地區

下漕東面有梘漕溝、幹河溝、萬家灣、新灣、麻柳灣、中心、水嵐埡、白廟子、幹洞子、西面有兔兒寨、五井堰、冷水灣、拱橋、園通寺、鄧家堡、張灣、馮家灣、牛角廟等。

碚城小鎮 | 天府鎮:淺談劉家漕及古山寨群的歷史文化價值

下漕梘漕溝民居

碚城小鎮 | 天府鎮:淺談劉家漕及古山寨群的歷史文化價值

下漕免耳寨山頂

隨著歷史的變遷和人口增加,地域的管轄行政劃分及地域名也在變。清乾隆十九年(1754 年)劉家漕劃歸文昌宮場,直到民國 1913 年,改建江北縣時,文昌宮改名為文星場,1923 年改場為鄉。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劃江北、壁山、巴縣的兩鎮三鄉,成立嘉陵江三峽鄉村建設實驗區,文星鄉劃歸該區,後為重慶北碚區。 劉家漕的行政區劃,分合多次,如下漕有過白廟鄉、麻柳鄉,中漕文星鄉。上漕有過大田鄉、代家鄉、龍塘鄉。1958 年中下漕改為文星公社,上漕改為代家公社,1984年又改為鄉。1988 年文星、代家合併為鎮。因天府礦務局所在該轄區,故為北碚區天府鎮。

碚城小鎮 | 天府鎮:淺談劉家漕及古山寨群的歷史文化價值

中漕文星場原鄉公所

碚城小鎮 | 天府鎮:淺談劉家漕及古山寨群的歷史文化價值

文星場民國時期鄉公所小洋樓

碚城小鎮 | 天府鎮:淺談劉家漕及古山寨群的歷史文化價值

文星場正街原聯合珍所舊址

碚城小鎮 | 天府鎮:淺談劉家漕及古山寨群的歷史文化價值

文星場上場口路標

碚城小鎮 | 天府鎮:淺談劉家漕及古山寨群的歷史文化價值

後峰巖車站

碚城小鎮 | 天府鎮:淺談劉家漕及古山寨群的歷史文化價值

水磨房民國時期天府煤礦的碉樓

劉家漕非貧瘠,地下蘊藏豐富的煤炭資源,是西南有名的天府煤礦。 大清朝中後期,漕上就有從事煤窯開採的職業了, 劉家漕當然也隨該產業極盛而商業也為之發展。這期間劉氏家族也成了旺族,清同治八年 1869 年,劉家在文星場下場囗菜市壩,修建了一座光亮雄偉、 古風威嚴的石牌坊。 牌坊製作精巧,高約三十餘米,中間一個大門洞,兩邊各一個小門洞,大門洞上方有三、四層屋簷,屋簷中間有精雕細刻的“聖旨”兩字。牌坊由大青石製作,光潔細膩,縫接嚴密,選用了劉家漕梘漕溝的上等石料。它聳立在南來北往的大路中,路人都要從它下面經過。

牌坊是中國封建社會為表章功勳、科弟、德政以及忠孝節義所立之建築物,然該牌坊就是皇帝降旨,清政府為劉氏之妻顏安人建造的,這是劉氏家族乃至劉家漕這個地方來說都是一種至高無上,無與倫比的殊榮。 此牌坊在重慶地區罕見,具有很高的民俗史料價值,惜“文革”期間被毀之一旦。

碚城小鎮 | 天府鎮:淺談劉家漕及古山寨群的歷史文化價值

後峰巖早期發電廠煙囪建於民國

碚城小鎮 | 天府鎮:淺談劉家漕及古山寨群的歷史文化價值

拍照於四十年代的後峰巖中心區堰塘(八十年代後改為後峰湖)

碚城小鎮 | 天府鎮:淺談劉家漕及古山寨群的歷史文化價值

後峰湖始建於上世紀30年代後期,發電廠的配套設施。

碚城小鎮 | 天府鎮:淺談劉家漕及古山寨群的歷史文化價值

一九四四年峰廠煤倉給火車上煤過程

碚城小鎮 | 天府鎮:淺談劉家漕及古山寨群的歷史文化價值

一九四六年後峰巖焦煤廠蜂窩爐

近一百多年來,劉家漕南北方向十幾公里,原小煤廠三十多家,基本以煤為產業, 1933 年,中國著名愛國實業家盧作孚,將劉家漕麻柳灣公和煤廠、蘆梯溝天泰煤廠、梘漕溝同興煤廠、後峰巖和泰煤廠、老龍洞福和煤廠、石芛溝又新煤廠組建了天府煤礦股份有限公司。此後,天府煤礦公司又引進當時先進的河南中福煤礦的技術和設備,對天府煤礦進行改造。 中福煤礦與天府煤礦的合作,使天府煤礦發展狀大,從抗戰至上世紀六十年代,天府煤礦基本上是西南煤炭工業的重鎮,也是重慶近代工業史上重要的一頁。

碚城小鎮 | 天府鎮:淺談劉家漕及古山寨群的歷史文化價值

1934年天府煤碳公司興隆灣辦公地

碚城小鎮 | 天府鎮:淺談劉家漕及古山寨群的歷史文化價值

天府醫院前生,一九三八年文星醫院撤消,在後峰巖東山坡建立臨時診療所,有醫生四人。一九三九年正式成立診療所設主任一人,中醫、內科,外科醫生各一人。一九四六年又改診療所為天府礦礦醫院,東山坡與上碾子保分門珍和住院部。(這照片是天府醫院前生,上碾子堡,後改住經保隊)

說到北川鐵路,劉家漕的人都深感自豪,它是四川最早的鐵路,這條鐵路修建於上世紀 20 年代末 30 年代初,因起於江北縣的白廟子(今屬重慶市北碚區),止於合川縣的大田坎(今屬北碚區)故名北川鐵路。 修建鐵路主要將天府煤礦的煤炭通過鐵路運送到嘉陵江邊,再由船發往長江各地。該鐵路是由盧作孚為董事長,由唐建章、李雲根、張藝耘及各大小股東組建的北川民業鐵路股份有限公司。

整個鐵路沿劉家漕底谷而建,為此北川鐵路給劉家漕帶來了極大的發展和輝煌。由於天府煤礦的馳名,劉家漕慢慢在人們中遺忘了。

碚城小鎮 | 天府鎮:淺談劉家漕及古山寨群的歷史文化價值

北川鐵路後峰巖車站(現在的電影院旁邊)

碚城小鎮 | 天府鎮:淺談劉家漕及古山寨群的歷史文化價值

1942年水崗埡火車站運煤的火車整裝待發

當年北川鐵路建成後,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政界的孔祥熙、馮玉祥、翁文灝、居正、劉湘,知識界的黃炎培、章友三、張洪源等名人都來參觀過。還有英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使團和國內外報社記者來考察。有參觀者曾留下這樣的詩句: “自鑄火車慣運煤,山中十里走輕雷,專家心血工人汗,此是渝郊第一回”。

上世紀六十年代中期,由於上山煤挖完殆盡,生產基地轉到下山磨心坡和劉家溝,北川鐵路也完成了它運煤的使命,後峰巖最後一段鐵路也在 1969 年拆除。

劉家漕失去了人流及商機,百年煤炭的過度開採,造成了嚴重的採空地段,礦區居民整體搬遷,原天府煤礦破產關閉。2017 年 7 月 4 日,百年老礦餘下的最後一個礦井,磨心坡煤礦掛牌關閉,最終走下了歷史舞臺,劉家漕也日暮途遠了。

碚城小鎮 | 天府鎮:淺談劉家漕及古山寨群的歷史文化價值

天府磨心坡煤礦(原後峰巖一井和蘆梯溝礦的下水平)

碚城小鎮 | 天府鎮:淺談劉家漕及古山寨群的歷史文化價值

天府磨心坡煤礦2017年7月4日掛牌關閉

碚城小鎮 | 天府鎮:淺談劉家漕及古山寨群的歷史文化價值

天府磨心坡煤礦工業廣場一角

碚城小鎮 | 天府鎮:淺談劉家漕及古山寨群的歷史文化價值

天府磨心坡煤礦煤倉廣場

二 、劉家漕古山寨群的考查

清朝的中後期,戰亂頻繁,匪盜橫行。特別是清嘉慶元年(1796 年),川、鄂、陝、河南、甘肅五省爆發大規模白蓮教農民起義。為躲災避禍,劉家漕的幾大姓氏家族,依附清政府為了儘快消滅白蓮教,執行的剿、堵、撫並行戰略方針,開始實行“堅壁清野”紛紛在險要的山頭修築山寨。劉家漕上漕至中漕(文代地區)西邊的幾座山頂上就有金劍山寨、鬥碗寨、天福寨、兎耳寨。

碚城小鎮 | 天府鎮:淺談劉家漕及古山寨群的歷史文化價值

劉家漕前漕,中、下漕西邊外山,北高南低。山峰林立,古山寨均建在這段山頂上。

這些山寨是什麼年代修築的呢 ? 根據採訪劉家漕世居鄭家灣村民,鄭姓八十五歲老人口述;他兒時聽他爺爺及村裡其他長輩講,這些山寨是躲白蓮教的。

劉氏家譜也有修山寨躲白蓮教的序述。 筆者考查相關的文史資料及寨門上的石刻記載,這一古山寨群建造的大約年代為嘉慶、道光、及同治年間,依附清政府或依附大戶,耗費巨資,歷時數十年建設山寨,以備戰亂時有藏身之所。以後每逢亂世,就有百姓不斷加以修葺,逐漸形成一定的規模。近兩百來年古山寨曾接受過匪盜的洗禮,見證過戰亂頻繁的烽火歲月。

這些山寨坐落在海拔 600 米以上的高山上,天福寨和金劍山寨保存好一點,部份城牆和山寨門還完整,山寨大都選擇在比較險要的山頂,依託天險,兩面甚至三面臨著懸崖,易守難攻。寨牆一般採用黃褐色的砂岩開成條石壘成,牆厚 2 到 3 米,高 3 到 10 米,內牆壘有臺階,可以登上寨牆。寨內面積 5 到 15多畝不等,建築物多為瓦房,寨中又建寨,隨形就勢,錯落有致。寨內還鑿有蓄水池和水井。

(一 )天福寨

天福寨位於下漕五井堰西山頂,從後峰巖走路爬山到寨上要 50 分鐘左右,只有兩條路可上山, 山寨設有內寨和外寨,四周寨牆有寨門,從後峰巖去走北寨門, 從文星場經鳳凰灣上山進南寨門。 城牆東面和西面是懸崖, 有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險。寨中面積十餘畝,寨內還鑿有一個近 20 平方米的蓄水池,可供幾十戶人生存。據劉氏家譜記載,天福寨是劉家產業,有專門對山寨的管理條文,最早可追索到出生在山寨的人是咸豐中年(1864 年)的劉氏族人 。1949年後土改,產業分給其他村民,1959 年山寨村民遷到山下,山寨大量拆除。目前還餘下一戶村民住在山寨中,由於山寨無功能可用而荒廢,那些年改田改土拆除了部份牆石,今遺址斷牆還有,南門完好未受損壞,稱得上是劉家漕如今保存較完整的山寨了。

碚城小鎮 | 天府鎮:淺談劉家漕及古山寨群的歷史文化價值

天福寨北門殘垣遺址

碚城小鎮 | 天府鎮:淺談劉家漕及古山寨群的歷史文化價值

天福寨南門尚好

(二)兔耳寨

兔耳寨位於天福寨南邊,有五華里,佔地有 5 畝,兔耳寨也是劉家的產業,寨西邊懸崖上有三塊巨大的石頭自然重疊在一起, 南北走向, 長近十米, 寬六米,有近八米高,形如兔耳而得名,這種自然獨特的石塊造形在川東一代罕見,很有觀賞價值,是劉家漕幾百年來最好的景點。寨中有一口古井,常年不涸。兔耳石左下面巖壁上有石刻巖廟,雕刻有佛像十尊,只是毀於上世紀 60 年代,然巖廟及佛像殘留還在, 整過山寨西邊懸崖邊還有一段城牆,餘下只能看到殘存的寨門和斷牆的條石。

碚城小鎮 | 天府鎮:淺談劉家漕及古山寨群的歷史文化價值

兔耳寨巖廟佛像殘存部分遺址

碚城小鎮 | 天府鎮:淺談劉家漕及古山寨群的歷史文化價值

三塊巨大的石頭自然重疊在一起。形如兔耳,由此而得名兔耳寨

(三)鬥碗寨

鬥碗寨(又名長生寨),位置在劉家漕中漕,天府醫院對面西山頂,天府礦務局中心變電所後山上,與鄭家灣相對。在山下看山寨,恰似一個鬥碗,故名為鬥碗寨。該寨距離天福寨中間相隔兩個山峰,大約八華里,山寨呈橢園形,城牆外牆由條石朵砌而成,裡面堆土,高 4 至 6 米厚 2.2 左右,東面牆利用巨大岩石為牆體,上面再用條石壘成瞭望和射擊孔。該寨中又分上寨和下寨,上寨為鄭氏家族大戶所建, 下寨為劉氏家族大戶所建。 上世紀 50 年代後山寨就無村民居住了,上下寨中建築物被拆,寨牆條石拆去修田改土,目前殘垣斷壁很少,寨內古井尚存,整個山寨已被荒草樹木覆蓋,上山很困難,三面臨著懸崖,好像是自身的一道天然屏障。儘管如今只剩下殘存的構築物。然寨內樹木蔥蘢,為古寨也增添了不少生機。

碚城小鎮 | 天府鎮:淺談劉家漕及古山寨群的歷史文化價值

鬥碗寨寨頂全景

碚城小鎮 | 天府鎮:淺談劉家漕及古山寨群的歷史文化價值

鬥碗寨東面城牆,利用天然巨大岩石為牆體。

(三)金劍山寨

碚城小鎮 | 天府鎮:淺談劉家漕及古山寨群的歷史文化價值

金劍山古祠大門

碚城小鎮 | 天府鎮:淺談劉家漕及古山寨群的歷史文化價值

該祠距今己有三百多年曆史,始建於清康熙初年。

金劍山寨(又名寨子山),位於劉家漕上漕,三才生正對面,西山頂上。山下北邊有金劍山古廟蓮花祠,該祠距今已有三百多年曆史,佛教文化源遠流長。抗日戰爭時期民國政府辦的保育院,第二分院就設在古廟裡。山上有國家天然林資源,樹木茂密、珍希植物和古樹眾多。上世紀 50 年代前寨子還有人居住,土改後張姓村民分在寨子裡,後遷在山下。山寨建造於大清朝咸豐至同治年間,在山寨的西門上方, 鑲嵌著一塊刻著字的石頭, 上面寫“大清”等字, “大清”二字清楚“咸豐”二字還有一點像,其它字基本氧化,無法辨認了。筆者 40 年前到過該山寨,那次是從東門進出的, 至今記得在山寨的東門上方, 也鑲嵌著一塊刻著字的石頭,只是上面寫著“大清同治年造”等字。然東門在上世紀 80 年代中期由於山體滑坡而毀。當年受限於人力、物力、財力的因素,歷經數十年建設山寨,更堪老百姓的艱辛。金劍山寨目前西門保存完好,城牆也大多完整,寨門前有幾棵參天挺立的大樹很有觀賞價值。登上城牆遙望山下,心曠神怡,北氣銀翔盡收眼底,此時此刻深感先人們的勞動偉業,更襯托出古寨的雄偉壯觀。

碚城小鎮 | 天府鎮:淺談劉家漕及古山寨群的歷史文化價值

金劍山寨的西門

碚城小鎮 | 天府鎮:淺談劉家漕及古山寨群的歷史文化價值

西門上方鑲嵌著一塊刻有字的條石,上面寫有大清等字

筆者通過對天府鎮劉家漕及古山寨考查,發現四座古山寨保存不好,金劍山寨和天福寨相對完整,有較高的文物保護和旅遊價值,望最大限度利用好劉家漕及古山寨群的旅遊資源,加強對文物的保護。

碚城小鎮 | 天府鎮:淺談劉家漕及古山寨群的歷史文化價值

出品人 | 劉懿鋒

採 寫 | 曹正剛

排 版 | 陳雲鴿

策 劃 | 高晨露

微信ID:北碚在線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