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龍”的形象:從有翅膀到五爪金龍成為了皇帝的象徵

龍,是中國歷史上已經得到證實的圖騰,也是中華民族的標誌。而龍的形象在現代人的心中基本固定:龍者鱗蟲之長。王符言其形有九似∶頭似牛,角似鹿,眼似蝦,耳似象,項似蛇,腹似蛇,鱗似魚,爪似鳳。《爾雅翼》中如此描繪。但是歷史上,龍的形象其實是一個不斷演變的過程,目前眾多文明遺址正在逐漸揭示各種各樣龍的形象。

中國歷史上“龍”的形象:從有翅膀到五爪金龍成為了皇帝的象徵

(應龍)

中國龍其實有著更為細緻的分類,而不是大家所固定的那一種形象。《廣雅》:“有鱗曰蛟龍,有翼曰應龍,有角曰虯龍,無角曰螭龍。”這些都是中國龍的形象。

雖然現在沒有考古證據真夠直接證明龍是歷史上真實存在過的生物,但是,其作為一種精神圖騰來說,形象的演變所帶來的是人們在該歷史時期下生存狀態的一種直接放映。

龍的起源並沒有一個固定的說法,一種比較被學術界認可的說法為龍是取自中國古代部落的圖騰變化。在部落戰爭後由勝利者將失敗者吞併,並取失敗者圖騰的一部分加入到自己的圖騰中去,在部落不斷的互相吞併過程中組成了“龍”的形狀,這也是為什麼“龍”有各種動物集合形態的原因。

中國歷史上“龍”的形象:從有翅膀到五爪金龍成為了皇帝的象徵

從紅山文明的開掘,揭示5000年前的中國人心目中龍的形象。通過出土的玉雕不難看出,無爪玉龍作為一種禮器,在那個時代已經開始出現在中國人的祭祀活動中。紅山文明中出土的玉龍主要有兩種形態——玉豬龍(前臉類似於豬),玉熊龍(前臉類似於熊)。這也從側面證實上面關於龍的來源的說法。值得一提的是,中國人公認的始祖“黃帝”又號“有熊氏”,而玉熊龍是否與之相關,現在還不得而知。

將時間再次回撥,1970年出土的“中國第一龍”的仰韶文化遺址距今已經有7000~5000年。陪葬在遺骸旁邊的是一條兩米多長,用蚌殼堆砌雕刻而成的龍的形象,旁邊則是一隻擺放的一隻虎的形象。這個時候,龍與虎已經成為了地位和身份的象徵。

進入古代史以後,龍的形象在孔子手中再次完成了昇華。“君子如龍”“飛龍在天”“亢龍有悔”等等詞語在孔子註解《周易》開始出現。這個時期,龍並不是帝王的御用品,而是官民都可以隨便使用的圖案。

中國歷史上“龍”的形象:從有翅膀到五爪金龍成為了皇帝的象徵

第一個自稱“龍”的皇帝是漢高祖劉邦。劉邦乘天下大亂之機,拉起了一支隊伍。由於劉邦出身低微,所以必須想辦法提高自己的聲望。劉邦於是經過精心策劃,假稱自己是“龍”。

從此以後,龍成為了中國帝王的象徵,甚至通過更加具體的龍的形象區別來判定地位關係。中原皇帝的龍袍——上面的龍都是五根腳趾,也就是我們現在常常提到的“五爪金龍”。而朝鮮的“龍”只能是四根,日本的“龍”則是三根。五爪金龍成為了皇帝的象徵,一般皇室也是不能用的。

本文來自知歷史工作室原創作品 未經許可 禁止轉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