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中國的史觀是”春秋大義“式,而西方史觀則是”歷史罪惡“式

為何中國的史觀是”春秋大義“式,而西方史觀則是”歷史罪惡“式


在進化史觀中,人類歷史是不斷進化的,朝向一個終極目標。進化史觀根植於西方文明,根植於宗教文明。事實上宗教是不講歷史的,是否定歷史的,以為歷史是人的行為,是不重要的,甚至是罪惡的,神才是重要的,而且神也是人類歷史的決定著,是背後的決定因素。

是的,進化的觀念是根植於西方的宗教傳統,不是一個“科學”問題,而是宗教問題,或者宗教傳統問題,一個意識形態問題。也可以直白的這麼說。進化論是一種新宗教,新神學。達爾文是一個新教派的教主。進化論與基督教的爭論不是無神與有神的爭論,而是新神與舊神的爭論,新教派與老教派的爭論。

西方的宗教觀念認為,人類歷史本身是不好,是邪惡的,神的世界才是完美的,才是善的,人的生活不是為了骯髒的現世,而是為了美好的來世,是朝向神的,以神為終極目標的。這是進化史觀的初級雛形。

進化史觀的真正形成,要在推翻基督教以後,是與達爾文的進化論同時產生。進化論與進化史觀兩者是存在密切關係,兩者可以為是孿生姊妹。

為何中國的史觀是”春秋大義“式,而西方史觀則是”歷史罪惡“式


進化史觀奠基是黑格爾,搞出了所謂的“歷史哲學”,提出了“否定之否定”的歷史進化律,虛構了決定歷史的哲學本體:絕對精神。“絕對精神”其實就是簡化版的上帝。其實,在公元5世紀,就是在中國的東晉、南北朝時期,奧古斯丁已經基於以上帝為本體,對當時的歷史進行過系統的說明,人類的歷史(地上之城)不過是上帝的工具,受上帝操控,並最終指向上帝之城(天上之城),這也是“歷史哲學”最初版。

但是,中國自古以來,就不存在西方的宗教史的歷史觀念,不存在進化式的史觀。中國國傳統認為,人是獨立存在的,歷史是人的行為,因而也獨立的。人自身是完美的,也是善的,內在包含著正義。因此,歷史也是善的,而且人也應該象歷史學習,學習前言往行。因此,中國尊老、尊古。

人的本質在心性,人的行為只是心性的展開,是由心所發出的“意”的展開。同時,人又處於人與人的關係之中。因此,中國人非常重視人與人的關係,在做事的時候,不僅要自己做事要“率性”、“誠”,而且要尊重對方,可慮對方的感受,不應該按個人“私意”行事,而是按基於雙方共識的“公意”形式,即讓雙方都實現內心的滿意,實現心性的自由,這就是“仁”。

而共識性的“意”,就是公意,而公意就是“理”、“義”。即孟子說的:“心之同然者,謂之理,謂之義”。

既然人是憑藉“義”而行事,那麼歷史實際上也就是“義”的展開。也就是說歷史的內核在“義”。《春秋》是中國第一部正式記載的歷史,因此有“春秋大義”、“微言大義”的說法。

為何中國的史觀是”春秋大義“式,而西方史觀則是”歷史罪惡“式


其實“春秋大義”就是歷史大義。關羽觀《春秋》更多是一個象徵,將關羽與《春秋》聯繫在一起,進而與大義聯繫在一起。通過看《春秋》,而學習和熟知大義。

大義、義理不是獨立存在的,而是發於人心,表現在人的行為和實踐中,從而表現在歷史中。也就是說義理和歷史是一體的,學習歷史就是學習歷史的大義、義理,而學習義理也必須通過對歷史的學習而實現。

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清朝大儒章學誠說:“《六經》皆史”,並提出“史義”或”史意”概念,即歷史的意或大義。

因此,在中國傳統看來,歷史本有什麼進化目標,歷史不過是人的心性的展開,是“意”、“義”的展開。

而人的心性則為人所本有,而且本善。因此,人自身是美好,歷史中也包含這這種美好。

總之,人之所以為人,就是在獨立的心性,就是由獨立的心性所發出“意”,“心性”和“意”就是完美的善,不會“進化”,而之會充分發揮自己,施展自己。這就是“自由”,心性的自由,意的自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