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哪些愚蠢的外交政策

作者:我方團隊張嶔

自古以來,外交工作就是個考驗智慧手腕的苦活。

而放在波瀾壯闊的中國古代史上,外交這“苦活”,更是一代代奇招迭出,多少連橫合縱的智慧,困局下力挽狂瀾的精彩,今天早已被奉為智慧寶典,惹得多少奮鬥中人掰碎了學習。但比起這些精彩事兒,同樣值得記住的,卻還有另一類“蠢事”:歷朝歷代,那些愚蠢的外交政策。

比如下面這四樁“蠢外交”,樁樁都是“好牌打爛”的典型,結局看似啼笑皆非,但細品其中過程,卻都是永不過時的警醒。

一:楚懷王背盟

商鞅變法後,秦國國力狂飆突進,拍翻了老對手魏國後,就朝著關東諸國呼嘯殺來。熟料兩個新對手,卻成了強勁攔路虎:到公元前318年時,戰國列強已形成了秦楚齊三足鼎立的態勢。特別是楚懷王執政的楚國,國力也正是強盛時,不但是列國抗秦的縱長,還和齊國結成聯盟,儼然一把好牌在手,“強強聯合”的效果也極好——齊楚聯軍一度拿下秦國重鎮曲沃,把志在天下的秦國,牢牢懟在函谷關內。

歷史上有哪些愚蠢的外交政策

對這個嚴重局勢,秦國當時不能坐視,應對的辦法,也是相當簡單粗暴:騙他扔牌。

怎麼扔?也就有了史上著名的“張儀使楚”劇情:秦國外交家張儀出使楚國,號稱只要楚國跟齊國斷交,秦國就送給楚國六百里土地。楚懷王一聽就兩眼放光,饒是滿朝文武苦勸,卻還是一腳就往秦國陷坑裡踩。先爽快和齊國“分了手”,盟友活活變了仇家,再伸手朝秦國要地,卻不想被秦國乾脆爽約,結結實實被耍一把。不甘被耍的楚懷王一怒動兵,可秦國怕群毆,又哪怕和楚國單挑,連續“單挑”幾場,都把楚國打的大敗。

更嚴重的後果是,被秦國白耍一通,又和老朋友齊國結了仇,趁楚懷王被秦國打花,齊國也連連爆錘,昔日“小弟”韓魏各國也趁火打劫。曾經堪與強秦爭鋒的楚國,就這樣一步邁錯,跌入了衰退深淵。

後人說起這掌故,常笑楚懷王蠢,可這事也好有一比:就好比有人說,放棄眼前既定的發展戰略,就可以立刻拿到眼前的一筆錢。這樣的糾結抉擇,各行各業,多少人又曾做對過?

許多不可思議的愚蠢,都是從這樣短視的貪婪開始。

二:齊閔王亂打

比起被坑慘的楚國來,被楚國的“分手”的齊國,卻是秦國更狠的對手。

如果說楚懷王時代的楚國是“強盛”,那麼齊閔王時代的齊國,卻堪稱如日中天。由於繼承了齊威王齊宣王兩代勵精圖治的家業,即位後的齊閔王,腰桿子就十分粗壯。甚至還逮住秦國一頓暴打,連函谷關都一度拿下。對付這樣一位“牌更好”的對手,叫他主動扔牌當然有難度,但秦國卻很快鬆了一口氣:這齊閔王,簡直是亂砸牌。

歷史上有哪些愚蠢的外交政策

戰國弱肉強食,列強徵戰本不奇怪,但稍理智些的強國,都要講究個量力而行。哪怕後來強到一家獨大的秦國,也通常是拉一家打一家,用盡“遠交近攻”的手段。可放在齊閔王身上,這事全省了,他的套路,就是“不服就幹”。

於是,短短數年間,兵強馬壯的齊閔王,一直是四面出擊,不但一度和秦國並稱“東西帝”,外交更到了“逮誰滅誰”的地步,一頭沒打完,另一頭就接著打,稍擦出點火花,接著就是大戰火,以《戰國策》的統計是“南攻楚五年……西困秦三年”,幾乎就是撒開了拳頭四面亂打,效果如何?套《史記》的話說:諸侯皆懼。

可這威風八面,代價也慘重,再強的國力,也禁不住這一通糟蹋。於是沒折騰幾年,齊國就鬧的國力疲敝。而且“諸侯皆懼”的代價,就是集體拉仇恨,以往大家聯合抗秦的套路,變成了大家聯合抗齊,連老對手秦國都加入了“抗齊聯軍”,然後就是五國聯合伐齊,接近巔峰的齊國被狠踹一腳,徹底跌入了谷底:一度七十座城丟光,雖說艱難復國,卻是一蹶不振。

空有蠻力,缺少理性頭腦,熱血的背後,就是蠢。

三:慕容超搶樂師

東晉末年,未來的劉宋開國皇帝劉裕大權在手,成為東晉“車騎將軍,提督中外諸軍事”。但劉裕畢竟出身低微,想要權位穩固,還必須有拿的出手的戰功立威。可東晉北面的北方大地,正是一鍋粥的“五胡十六國”時代,貿然趟這渾水,東晉國內的阻力也極大,沒有擺上檯面的由頭,萬萬動不了刀兵。

偏偏這節骨眼,有個人卻偏偏撞到了劉裕的刀口上:南燕皇帝慕容超。

南燕,是慕容鮮卑家族分裂出來的政權之一,作為《天龍八部》裡慕容復日思夜想的“大燕國”,此時的南燕,卻正是天災人禍不斷時,原本就打不起仗。好在周邊的幾家“鄰居”,各家都有難唸的經,只要夾起尾巴做人,和平日子也不是夢。偏偏南燕皇帝慕容超,卻是個有權任性的文藝青年。這位相貌俊朗的小夥,登基後更沉迷於音樂,為了享受音樂享受生活,竟悍然搶掠東晉邊境宿豫城——搶來兩千五百多青年男女,送進教坊司當樂工。

歷史上有哪些愚蠢的外交政策

這番胡作,後果十分嚴重。本來南燕上一代皇帝慕容德,跟東晉的關係還不錯。而且此時劉裕身邊,麻煩也不止一個,特別是嶺南梟雄盧循,才是劉裕想拿來開刀的“對象”。沒想到慕容超這一鬧,劉裕正好刀口北調——精銳的東晉大軍呼嘯北上,把疲弱的南燕打的稀里嘩啦。慕容超本人被抓到建康殺頭,三千多慕容王族成員被滅——玩音樂的後果,玩死整個國家。

有權任性的代價,慕容超就是好榜樣。

四:北宋拉高麗

宋神宗登基後,轟轟烈烈的王安石變法全國鋪蓋,國家實力直線上漲,大宋朝信心也爆棚,除了在西線高歌猛進,摁住吐蕃西夏暴打,不停開疆拓土外,宋神宗的眼睛,更盯上了遼國佔據的燕雲十六州。可遼國畢竟是《澶淵之盟》“法定”的“大宋好弟弟”,輕易不能撕破臉,那就在遼國背後“捅一刀”——拉攏高麗。

於是,一直都是遼國小跟班的高麗發現,他們和北宋的關係突然進入“蜜月期”。每次高麗使節出使大宋,大宋給他們的待遇,竟然比他們“老大”遼國還高規格。宋神宗年間時,每年僅兩浙地區,分攤的“接待高麗使者費用”就有兩萬四千官錢之多。到了宋哲宗年間,朝廷每次撥給高麗使團的費用,更是有十萬貫錢之多。如此優厚待遇,當然惹得高麗人眼熱,找個由頭就要往大宋跑一趟,熱熱鬧鬧訴一番衷腸(摟一趟錢)。

那這熱鬧關係,效果如何?當時的大文豪蘇軾,就上奏怒斥過這坑爹操作:宋太宗北伐時,就拉攏高麗夾擊遼國,結果高麗收了大宋的錢,卻是啥事都沒辦,現在大宋怎麼還犯這個傻?

事實是,這次高麗的表現,也確實沒進步。後來北宋“聯金滅遼”,也要高麗幫忙,收了大宋這麼多錢的高麗,還是一聲不吭。再後來靖康之恥降臨,病急亂投醫的宋欽宗找高麗求救,人家還是不吭聲。

歷史上有哪些愚蠢的外交政策

更坑的是,北宋末年時,北宋使臣出使遼國,到了後差點鼻子沒氣歪:遼國境內的佛寺,其富麗堂皇的大佛,看的北宋使者嘖嘖稱奇,細看卻被雷倒——“皆神宗賜高麗之物”。大宋為拉攏高麗,咬牙砸錢送的禮物,卻被高麗一倒手,拿來“孝敬”遼國了。“夾擊”遼國的重大戰略,就這麼鬧了笑話。

其實理論上說,這計劃沒毛病,但執行之前,總要弄清楚對方的狀況。知己不知彼,理論上的英明策略,當然成了蠢操作

參考資料:《宋史》、《戰國策》、《史記》

秦國憑什麼富國強兵?多虧這三個奇葩國策

“萬曆中興”時的一樁怪事,揭開明朝衰亡的隱藏病根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