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門學子和他背後的鄉土中國丨鈦媒體《在線》

李生 大學 三毛 西瓜 鈦媒體APP 鈦媒體APP 2017-08-27

【鈦媒體影像欄目《在線》,每週出品,力圖準確記錄互聯網時代的個體。圖文、視頻版權為鈦媒體所有,未經許可禁止轉載、使用,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讀書改變命運?

這樣的發問,在當下,在不同的城市地區,會收到許多不確定的答案。

隨著高校連年擴招,每年大量畢業生走向社會尋找機會。對於中西部貧困農村那些一貧如洗的家庭來說,讀書確實是改變命運最正當的手段。當我們還在討論“階層固化”一類議題時,這些家庭的孩子眼中,對“改變命運”的想法,僅僅只是讓勞累的家人每天能吃上三頓美味可口的飯菜,不再那麼辛勞。

鈦媒體影像《在線》56期,我們來到騰格裡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夾縫地帶的甘肅民勤,探訪了一戶貧困家庭和這裡走出去的一名大學生,來看看他們如何看待勞動、貧窮、讀書和命運。

寒門學子和他背後的鄉土中國丨鈦媒體《在線》

甘肅民勤縣禮智村位於騰格裡沙漠邊緣,這個乾旱缺水的西北村莊,有大約一千人口,村裡青壯年大都外出打工或舉家搬離,留下的大都是50歲以上的人,他們守著這片土地,春種夏收維持生活,支持著在城市求學、置業的年輕人。

寒門學子和他背後的鄉土中國丨鈦媒體《在線》

2017年7月16日,一對夫婦從地裡收摘金紅寶蜜瓜。金紅寶和西州蜜是這裡農民賴以生存的主要作物,每年夏天全國各地的批發商會來到民勤收瓜,這也是當地農民最忙的季節。當地批發的瓜價一般在7~8毛每斤,今年受南方水災等影響,瓜價跌到3~4毛左右。

寒門學子和他背後的鄉土中國丨鈦媒體《在線》

同村人家已經開始去鎮上賣瓜的時候,李紅善、李生父子還在拾瓜條,等待著自家地裡的瓜成熟。李紅善今年67歲,他有3個孩子,女兒嫁到外省,大兒子在外打零工,小兒子李生剛上大一,家裡12畝地全靠李紅善一人打理。春天種瓜苗的時節,李紅善一個人忙不過來,瓜苗種得比別人家遲,導致瓜成熟也比別人家遲十多天。

寒門學子和他背後的鄉土中國丨鈦媒體《在線》

12畝地有8畝瓜地,其他4畝是葵花、茴香和玉米,不鬧自然災害的情況下,這12畝地每年收入8000多元,這也是李紅善維持這個家唯一的收入來源。由於比別人遲收,李紅善家的瓜趕不上瓜價最好的時間上市:“最開始瓜少可以賣個一塊多錢一斤,等我們的瓜拉去賣的時候,只能賣個三毛多一斤了,有時候到最後收瓜的人只收個頭大的瓜,小的瓜我們只能自己拉回家了。”

寒門學子和他背後的鄉土中國丨鈦媒體《在線》

這麼多年農活再忙,李紅善也沒有動過讓孩子放棄學業來幫手的念頭。李紅善40歲才結婚,妻子從嫁過來身體就一直不好。為了照顧媽媽和兩個年幼的弟弟,大女兒輟學在家幫手,直到2006年媽媽去世,才外出打工。大女兒上學時成績很好,她不得已輟學的經歷讓李紅善痛心不已,一個人幹活再累,他也一直告訴孩子要以讀書為重,他靠12畝地,供大兒子上了高職,把小兒子送進了蘭州大學。

寒門學子和他背後的鄉土中國丨鈦媒體《在線》

2016年李生考入蘭州大學土木工程系,這是他大學的第一個暑假,回到家他馬上就到地裡幫手幹活。從記事起,李生就跟著父親上地,什麼農活都幹:“每天放學回家都要幹活,那時候真覺得很累,我想不通自己為什麼要幹那麼多活,而其他孩子都有時間去玩”。從上高中住校,他逐漸脫離了每天都幹不完的農活。李生很感謝小時候的經歷:“小時候受點苦還是很好的,長大以後會讓我比別人更能吃苦,更成熟一點,有時候在學校想偷懶不學習,就會想起家裡,這也是學習的動力吧”。

寒門學子和他背後的鄉土中國丨鈦媒體《在線》

父子倆住的這三間平房,並不是自己家的,“幾年前我家房子就快塌了住不了了,我叔叔全家搬到內蒙留下這個院子,我們就搬過來了。”李生說,在這個一貧如洗的家裡,目不識丁的爸爸一直都告訴兒子“要讀書,只有讀書才能改變命運”。對李生來說,改變命運的小目標就是讓父親不再如此辛苦在地裡幹活,讓父親每天能吃上三頓正式的飯。

寒門學子和他背後的鄉土中國丨鈦媒體《在線》

平時下地幹活,父子倆會用“西瓜泡饃”當早餐和午餐吃。他們把西瓜拍成兩半,吃掉一些西瓜肉之後,把麵粉烤的幹饃泡到瓜瓤裡吃。

寒門學子和他背後的鄉土中國丨鈦媒體《在線》

家裡20只羊是很寶貴的財產,每天早晚要割草喂一次。家裡平時不吃肉,只到冬天3個月時間才會殺一隻羊過冬以及過春節。如果家裡臨時有急事,或者李生在學校急用錢,李紅善就會賣掉一兩隻羊應急。

寒門學子和他背後的鄉土中國丨鈦媒體《在線》

大學入學,李生通過助學貸款解決了學費和住宿費,大一他通過學院申請了“豐田助學基金”,獲得每學年4000塊錢的資助,“這筆錢足夠我支付生活費了”,從拿到助學金後,李生再也沒讓父親給自己打過錢,也沒讓在外打工的哥哥支援自己。在蘭州上學,李生非常節省,“平時如果跟同學出去吃了一頓貴一點的飯,就會想到爸爸在扛著30多度的太陽幹活,我就會有一種負罪感”。

寒門學子和他背後的鄉土中國丨鈦媒體《在線》

農忙季節,李紅善要幹活到深夜,有時候為了澆水他徹夜不能睡覺。

寒門學子和他背後的鄉土中國丨鈦媒體《在線》

放假回家,李生偶爾會邀上從前的同學去村裡小學外面打籃球。如今,這所小學早就荒廢了,村裡的孩子都去鎮上上學,有條件的家庭也都搬家到了縣裡。從小到大,除了學校的學習,父親對自己的言傳身教也極大地影響了李生。從記事開始,李紅善就告訴李生,家裡雖然條件不好,但如果看到同學有什麼東西是自己想要的,不要去偷,“要的話爸爸給你買,但是不能偷,不能做壞事”。上大學以後,父親一直要求李生“成績做到中上等就行,要學會在社會上怎麼做人,學會好好跟人相處”。父親這些樸實的教育,對李生影響很大:“爸爸很能吃苦耐勞,很本分,這些品質讓我學會了很多”。

寒門學子和他背後的鄉土中國丨鈦媒體《在線》

一到夏天,李紅善晚上就會睡在院子裡。在大學,李生認識了天南海北的同學,有的同學生活條件好,有的同學才藝很突出,但李生說自己不會去羨慕別人,更不會因此自卑,“很多東西是因為我小時候沒條件接觸沒條件學,如果我小時候有條件學我也會的”,李生看來,自己的很多技能和寶貴經歷,也是其他人人生中所沒有的,“比如像這樣美的星空,在城市裡是不可能看到的”。

寒門學子和他背後的鄉土中國丨鈦媒體《在線》

電動三輪車是家裡最重要的勞動工具和交通工具,每天都要用到。村裡路面不平,碎渣和刺很多,讓這個小三輪的輪胎屢屢被扎破。忙完一天農活,李生抓緊時間幫父親修理三輪車胎。

寒門學子和他背後的鄉土中國丨鈦媒體《在線》

從每年2月底平地到10月份葵花收割,李紅善每天早上5點準時起床下地,這也是這個村莊的農民們起床農忙的“標準時間”。暑假放假回家的李生會在父親下地後,在家喂完羊再去地裡,這時村裡的人們已經忙開了。

寒門學子和他背後的鄉土中國丨鈦媒體《在線》

禮智村,一位老人在往自家羊圈趕羊。像很多不發達地區的農村一樣,這裡也面臨著年輕勞動力外流的情況。種莊稼的辛苦和低收益,使得年輕人選擇了外出打工,留下的老年人,像李生父親67歲年紀還下地的已經幾乎沒有了。

寒門學子和他背後的鄉土中國丨鈦媒體《在線》

但也有人選擇從城市回到這個村莊。李生家所在村民小組的組長就做出了這樣的選擇,這個40多歲的男人,在外闖蕩了多年,經歷過風光也犯過錯誤,雖然他在內蒙的城市買房置業定居,他還是回到老家,跟妻子一起包了幾十畝地種瓜,他覺得“土地才是最根本的”。作為這一帶最年輕的農民,他笑稱自己為“末代農民”。去年年成不好,李紅善在瓜地投的本沒賺回來,這名組長出面賒來化肥生資,才讓李紅善在開春順利種下瓜苗。

寒門學子和他背後的鄉土中國丨鈦媒體《在線》

為了保證農作物用水,村民們在村裡集資鑽了井用於灌溉。在這個人一個月也洗不了一個澡的乾旱村莊,水資源異常珍貴,首要用途也在莊稼,而村外跟沙漠一路之隔的植樹帶,很多政府撥款人工種植的防沙植物卻因缺水而成片枯死。對村民來說,地下水十分有限,莊稼、牲口、人的用水都顧不過來,沒有人會挑著自己花水資源費買來的水去灌其他“不相關”植物。

寒門學子和他背後的鄉土中國丨鈦媒體《在線》

與此同時,沙漠每年都在移動,春天沙塵暴尤其嚴重,最嚴重的時候可以把地裡剛種下的瓜苗打死,這樣推遲了農民的種植時間,也帶來了一定的經濟損失。

寒門學子和他背後的鄉土中國丨鈦媒體《在線》

李生從小會在離家不到1公里的騰格裡沙漠玩耍,也跟小夥伴提著水到沙漠邊植過樹。站在騰格裡沙漠的邊緣看著自己從小長大的村莊,他對於沙漠化也有自己的擔憂。家鄉的年輕人本來就都外流了,如果環境惡化,誰還會願意回來發展呢。李生的父親一直都告訴兩個兒子,自己老了一定不會離開這個村子,哪怕孩子在城市定居,他也不會去,對李生來說,他也擔心父親想要安享晚年的地方變得不適合居住。

寒門學子和他背後的鄉土中國丨鈦媒體《在線》

李紅善說,對孩子並沒有特別的期待和願望,“這個孩子在社會上不做壞事,不打架鬧事,不動歪腦筋,懂得跟人相處,將來能管自己吃穿養活自己,我做大人的也就踏實了。”他給自己劃定了一個繼續種3年地的期限,“年紀大了,精力不行了,種幾把莊稼都辛苦得很了,快乾不動了,現在娃娃讀書還需要錢,我還要堅持3年”。

寒門學子和他背後的鄉土中國丨鈦媒體《在線》

“3年後大學畢業,我工作了,就不讓父親種地了。”李生認為,家鄉能產出這麼香甜的瓜,有這麼多勤勞的人,要發展起來脫離貧困還是有機會的,“如果將來有實力,我一定要回來種樹,修路,把家鄉的環境做好一點,讓更多人瞭解這裡,願意來到這裡,讓跟我一樣的年輕人願意回來發展家鄉。”

【本期在線由“豐田助學基金”特約】

幫助中西部地區積極進取、家境清寒的學子實現大學夢,是“豐田助學基金”項目成立的目的。 “雪中送炭”而非“錦上添花”,是這一項目的原則,在受助學生的篩選上,評審組有“苛刻的標準”。

每年高考前數百份申請書紛沓而至,除了學習成績、家庭狀況和學校推薦外,評審組還會根據很多細節去做出評價:多子女貧困家庭,肩負弟妹成長責任的長子更具有優先級;家有身患重病的孩子、單親或孤兒優先考慮。由社會人士、高校老師、媒體、教育專家等組成的評審團,會通過居(村)委會、學校、學生本人等渠道瞭解真實情況,評委們有不同意見時,評審組通過舉手表決來確定最終人選。這些標準,讓很多真正需要幫助的寒門學子重新看到了升學的希望。

“豐田助學基金”還安排各種成長“課程”:夏令營拓展、人力資源專家就業指導、赴早稻田大學等日本知名學府研修、社會實踐……這些活動,對學子們的綜合能力提升,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豐田助學基金”項目高校及申請條件詳見項目官網

鈦媒體影像專欄「在線」

力圖準確記錄互聯網創業潮中那些在線的個體

影像是準確的,但影像並不是全部事實

影像是自由的,但影像也是陷阱

這個「在線」的時代,我們等你來一起發現

寒門學子和他背後的鄉土中國丨鈦媒體《在線》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