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立秋 | 未覺夏盡,時已立秋

立秋

劉翰

乳鴉啼散玉屏空,一枕新涼一扇風。

睡起秋聲無覓處,滿階梧桐月明中。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三個節氣,標誌著傳統意義上的秋天到來了。因我國幅員遼闊,天文意義上的立秋對大部分地區來說,並不意味著進入氣象意義上的秋天。

而在古代,古人將立秋分為三候,有"一候涼風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蟬鳴"的說法。

立秋三候

一候涼風至

"西方悽清之風曰涼風,溫變而涼氣始肅也"。也就是說,此時的風已經不是暑天的熱風了,天氣也開始呈現轉涼的趨勢了。

二候白露生

"大雨之後,清涼風來,而天氣下降茫茫而白者,尚未凝珠,故曰白露降,示秋金之白色也"。通俗地講,就是早晨大地上開始有霧氣了。

三候寒蟬鳴

"秋天感陰而鳴的寒蟬也開始鳴叫"。寒蟬開始鳴叫,說明天氣真的開始變冷了,寒蟬之於秋天,就猶如布穀鳥之於夏天,都是一種信號。

立秋習俗

貼秋膘

"立秋"這一天民間素有"貼秋膘"一說 。民間流行在立秋這天稱體重,並和立夏時體重對比。因為人到夏天,缺乏胃口,飯食清淡,體重大都要減少一點,稱為"苦夏"。秋風一起,胃口大開,就想吃點兒好的,補償夏天的損失。補的辦法就是"貼秋膘",首選吃肉,所謂"以肉貼膘"。

晒秋

晒秋是一種典型的農俗現象,具有極強的地域特色,流行於湖南、江西、安徽等地山區。如今在江西婺源的篁嶺古村,晒秋已經成了農家喜慶豐收的"盛典",篁嶺晒秋被稱為"最美中國符號"之一,每年吸引數十萬人前去賞秋拍攝。

啃秋

"啃秋"在有些地方也稱為"咬秋"。天津講究在立秋這天吃西瓜或香瓜,稱"咬秋",寓意炎炎夏日,酷熱難熬,時逢立秋,將其咬住。江蘇等地也在立秋這天吃西瓜以"咬秋",據說可以不生秋痱子。

立秋養生

雖然盛夏餘威仍在,但一場秋雨一場寒,體質虛弱的人要避免寒氣侵體、預防感冒;初秋溫燥來襲,飲食應注意補水斂肺氣。

勤補水 ,去溫燥

在平衡膳食的前提下,適當多吃養陰、生津、性味甘潤的食物。清熱祛燥的粗糧雜豆:麥片、黃小米、玉米、綠豆、白芸豆等;應季的蔬果:蘿蔔、綠葉蔬菜、芋頭、南瓜、梨、柿子、柑橘、大棗、荸薺等;滋陰潤燥的葷食:鴨肉、河魚、河蝦等。

若只喝白開水,水分進入人體,很快會被蒸發排洩,不能完全"喝走"燥氣。推薦"朝鹽水,晚蜂蜜"的方法,即每天早上空腹喝一杯涼的鹽水,晚上睡前喝一杯溫的蜂蜜水。這樣做既能補充水分,還能預防秋燥引起的便祕。

增酸少辛,斂肺氣

立秋後應少吃蔥、姜、蒜等辛味食物。辛味通肺,助長肺氣,若攝入過多,易造成肺氣太盛,出現上火、便祕等秋燥症狀。《素問髒氣法時論》中提到:"肺主秋""肺收斂,急食酸以收之"。適當多吃酸,可收斂肺氣、防秋燥。如蘋果、石榴、葡萄、柚子、山楂等酸味水果,就很值得推薦。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