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可愛的中國學者林語堂:有趣的人,心裡住著一個孩子

最可愛的中國學者林語堂:有趣的人,心裡住著一個孩子

1905年,10歲的林語堂離開父母,到鼓浪嶼讀書。

一生遠遊,從此開始。

之後,他畢業於聖約翰大學、任教清華、留學哈佛、歸國提倡新文學、旅居美國、歸居臺灣;“兩腳踏東西文化,一心評宇宙文章”,蜚聲世界。

一種說法認為,在中國現代學者裡,胡適是最可敬的,魯迅是最可佩的,而最可愛的非林語堂莫屬。

最可愛的中國學者林語堂:有趣的人,心裡住著一個孩子

為什麼呢?

朋友郁達夫說,林語堂“生性憨直,渾樸天真。”

女兒林太乙說:“他的赤子之心永遠存在……始終保持天真的個性。”

從心理距離上而言,他從未遠離家鄉,也從未遠離童年。

01

每個小孩子都有一顆思慕的和切望的靈魂,懷著一種熱望去睡覺,希望在早晨醒來時發現他的夢想已成為事實。

在很多照片裡,林語堂都是一副笑眯眯的樣子。

他提倡幽默,第一個把英文“Humor”翻譯成中文“幽默”。

他寫道:“幽默本是人生之一部分,所以一國的文化,到了相當程度,必有幽默的文學出現。人之智慧已啟,對付各種問題之外,尚有餘力,從容出之,遂有幽默——或者一旦聰明起來,對人之智慧本身發生疑惑,處處發見人類的愚笨、矛盾、偏執、自大,幽默也就跟著出現……幽默只是一種從容不迫達觀態度。”

最可愛的中國學者林語堂:有趣的人,心裡住著一個孩子

他還列出了一些幽默公式。

比如:

“現實”+“幽默”=“保守主義”

“夢想”-“幽默”=“熱狂”

“夢想”+“幽默”=“幻想”

“現實”+“夢想”+“幽默”=“智慧”

1938年,林語堂的《生活的藝術》一書高居美國暢銷書排行榜第一名,而且持續了整整52個星期。它還譯成了十幾種文字,風行世界。

他談夢想:“每個小孩子都有一顆思慕的和切望的靈魂,懷著一種熱望去睡覺,希望在早晨醒來時發現他的夢想已成為事實。”

他談莊子:“我們往往在生活的追求中忘記了真正的自我,正如莊子在一個美妙的譬喻中所講的那隻鳥一樣,為了要吃一隻螳螂而忘記自身的危險,而那隻螳螂又為了要捕捉一隻蟬也忘了自身的危險。”

他談天性:“沒有一個小孩生來就是冷心的,當我們漸次失掉那種少年心時,我們會逐漸失掉我們內在的熱情……我們在獲取‘世事經驗’的過程中,對我們的天性曾多方摧殘,我們學會了硬心腸,學會了虛偽矯飾,學會了冷酷、殘忍,因此在一個人自誇他已獲得了很多的人世經驗時,他的神經顯然已麻木遲鈍——此種現象尤其是在政界為最多。”

最可愛的中國學者林語堂:有趣的人,心裡住著一個孩子

林語堂愛彈琴

他談中庸:“中國最崇高的理想,就是做一個不必逃避人類社會和人生,而本性仍能保持原有快樂的人。”

他說是塵世是唯一的天堂,“我們消除了永生觀念,生活上的問題就變得很簡單了。問題就是這樣的:人類的壽命有限,很少能活到七十歲以上,因此我們就必須把生活調整,在現實的環境之下儘量過著快樂的生活。這種觀念就是儒家的觀念。”

他談悠閒:“講求效率,講求準時,及希望事業成功,似乎是美國的三大惡習。美國人所以那麼不快樂,那麼神經過敏,原因是這三種東西在作祟。”

他談自然:“大自然本身永遠是一個療養院。它即使不能治癒別的病患,但至少能治癒人類的自大狂妄。人類應該被安置於‘適當的尺寸’中,並須永遠被安置在用大自然做背景的地位上,這就是中國畫家在所畫的山水中總將人物畫得極渺小的理由。”

最可愛的中國學者林語堂:有趣的人,心裡住著一個孩子

晚年林語堂在陽明山故居陽臺

他特別喜歡漲潮的《幽夢影》一書,為此摘錄該書部分段落到《生活的藝術》一書中。比如:“花不可以無蝶,山不可以無泉,石不可以無苔,水不可以無藻,喬木不可以無藤蘿,人不可以無癖。”

他談戒菸:“我很願意承認吸菸是道德上的一個弱點,但在另一方面,一個沒有道德弱點的人,也不是可以全然信任的。他慣於持嚴肅的態度,從不做錯誤的事情。他的習慣大概是有規則的,舉動較為近於機械性,智能時常控制其心情。”

他談旅行:“其要點在於此人是否有易覺的心,和能見之眼。倘若他沒有這兩種能力,即使跑到山裡去,也是白費時間和金錢。在另一方面,倘若他有這兩種能力,則不必到山裡去,即坐在家裡遠望,或步行到田間去觀察一片行雲、一隻狗、一道竹籬或一棵樹,也能同樣享受到旅行的快樂。”

他談教育:“一個人如若想有鑑別力,他必須先有見事明敏的能力、獨立的判斷力和不為一切社會的、政治的、文學的、藝術的或學院式的誘惑所威脅或眩惑……當一個人錯誤時,他就是錯誤的,不必因震於他的大名,或震於他的高深學問,而對他有所畏懼。”

他談讀書:“聰明的讀者既讀書,也親閱生活的本身。宇宙即是一本大書,生活即是一所大的學校。”

0 2

究而言之,一個人一生出發時所需要的,除了康健的身體和靈敏的感覺之外,只是一個快樂的孩童時期——充滿家庭的愛和美麗的自然環境便夠了。

單看林語堂的作品,讀者很容易得出一個印象,那就是他出身於一個殷富之家。

實際上,在林語堂生活的年代,這也是很多人對他的誤解。

最可愛的中國學者林語堂:有趣的人,心裡住著一個孩子

阪仔村林語堂故居前,兩個抱著孩子的當地婦女走過(鄒振岡攝)

在“五四”後的文學論戰中,曾有普羅(注:法語“prolétariat”的簡稱,意即普通民眾)作家批評他不懂平民的生活,因為他常在文章中說到江上清風和山間明月。對此林語堂感到可笑,那些批評他的人多是自幼居於都市,他們又怎麼能知道一個農家子的感受呢?

最可愛的中國學者林語堂:有趣的人,心裡住著一個孩子

林語堂(前左二)童年時在家鄉與家人合影

1895年,林語堂出身在漳州平和阪仔的一個鄉村牧師家庭。

他的父親林至誠,是一個不可救藥的樂天派。按照林語堂的說法,“他是一個夢想家,敏銳、富有想象力、幽默,並且永不休止。”他本身也是一個窮苦的農家子,他的父親,即林語堂的祖父,在太平軍入閩時被拉去當腳伕,從此音訊全無,他長大後做了一名走街串巷的小販,由於扁擔常年不離肩,以至肩上磨出了肉瘤,但他並不以此為苦。他認為人生本來就是苦樂參半。他無錢唸書,但是靠著勤奮無師自通,後來又進入神學院,並被分派到阪仔做一名牧師。

林語堂很崇拜父親,常常跟著父親聽他佈道。他在佈道的時候愛講笑話,有一個是關於在廈門傳教的先驅搭拉瑪博士——當年的教堂裡是男女分坐,各佔一邊。在一個又潮又熱的下午,搭拉瑪博士講道時,看見男人打盹,女人聊天,沒有人聽講。搭拉瑪博士在講壇上向前彎著身子說:“諸位姐妹如果說話的聲音不這麼大,這邊的弟兄們可以睡得安穩一點兒了。”

最可愛的中國學者林語堂:有趣的人,心裡住著一個孩子

林語堂微電影《和在一起的人慢慢相愛》中林語堂與其父親

他還是孩子們的啟蒙老師,對此林語堂這樣回憶:“假期我們家就變成學校。我說過父親是一位牧師並不表示他不是一個儒者,當我們男孩擦好地板,女孩子洗完了早餐的碗碟後,鈴聲一響,我們就爬上圍著餐桌的位子,聽父親講解儒家的經典及《詩經》,其中包含許多首優美的情歌。”

尤其不可思議的,是他在一百多年前的閩南鄉間,就狂熱地做著把孩子們送進世界頂級大學的夢。他和傳教士範禮文是好友,因為發現他對新學的熱情很大,後者就把《通問報》以及很多書和小冊子寄給他。通過《通問報》,他知道了聖約翰大學,又知道了牛津大學、柏林大學。

對此,林語堂寫道,他常常夜裡激動地醒來,“挑亮床頭的油燈,口吸旱菸,向我們小孩講牛津大學怎樣好,柏林大學是世界最好的大學。牧師的月收是廿四元,這不是做狂夢嗎?”

可以說,林至誠雖然並不富有,但他給了孩子們一個富足的童年

最可愛的中國學者林語堂:有趣的人,心裡住著一個孩子

林語堂微電影《和在一起的人慢慢相愛》中,林語堂離開家鄉至鼓浪嶼求學

後來,如同林語堂所說的那樣,“人類住在這個現實的世界裡, 還有夢想另一個世界的能力和傾向”,他父親的夢,真的成真了。林家有幾個孩子畢業於聖約翰大學,而且林語堂還成了影響世界的文學大家。

在父親之外,林語堂認為,在童年時代對他影響非常大的,還有家鄉的山景。

最可愛的中國學者林語堂:有趣的人,心裡住著一個孩子

林語堂書中經常提到的花山溪和阪仔的高山,與那時相比,如今花山溪水量減少,已難於行船(鄒振岡攝)

在自傳體小說《賴柏英》中,林語堂借主角之口談這些山對他的作用:“你若生在山裡,山就會改變你的看法,山就好像進入你的血液一樣。”

幼年的林語堂經常仰望著高山出神,那時他有一種感覺,“接近那些高山是接近上帝的偉大……它們使我富足,產生內在的力量與獨立之感。”

他也很愛家鄉的水。他如此回憶青少年時每年寒暑假的西溪之行:“乘坐帆船的旅行,是另一種永久印在我心頭靈性上的經驗。”

最可愛的中國學者林語堂:有趣的人,心裡住著一個孩子

林語堂微電影《和在一起的人慢慢相愛》中的少年林語堂

四十歲時,林語堂在自傳中寫道:“在造成今日的我之各種感力中,要以我在童年和家庭所身受者為最大。我對於人生、文學與平民的觀念,皆在此時期得受最深刻的感力。究而言之,一個人一生出發時所需要的,除了康健的身體和靈敏的感覺之外,只是一個快樂的孩童時期——充滿家庭的愛和美麗的自然環境便夠了……如果我有一些健全的觀念和簡樸的思想,那完全是得之於閩南阪仔之秀美的山陵,因為我相信我仍然是用一個簡樸的農家子的眼睛來觀看人生。”

很多年後,他又在《八十自敘》中寫道:“我之所以這樣,都是仰賴於山。這也是人品的基調,我要享受我的自由,不願別人干涉我。猶如一個山地人站在英國皇太子身旁而不認識他一樣。他愛說話,就快人快語;沒興致時,就閉口不言。”

0 3

現實與夢想發生衝突時,如果你能幽它一默,便會少去許多煩惱。

在創辦《論語》雜誌提倡幽默之前,林語堂曾短暫地步入政壇。

1927年,他出任武漢國民政府外交部英文祕書,但僅僅過了六個月即辭職。這段經歷讓他“膩煩”,從此他也對官僚再無好感。

比如,他曾這樣寫道:“那些青山,如果沒有其他影響,至少曾令我遠離政治,這已經是其功不小了。當我去年夏天住在廬山之巔時,輒從幻想中看見山下兩隻小動物,大如螞蟻和臭蟲,互相仇恨,互相傾陷,各出奇謀毒計以爭‘為國服務’的機會,心中樂不可支。如果我會愛真、愛美,那就是因為我愛那些青山的緣故了。”

他還寫道:“我曾看見一位來自官宦家庭的同事,他的出身和前途無可懷疑的是官場……在外交部的短暫時期中,我發現這位同事已學會閉嘴,對任何人都彬彬有禮,文雅而態度自然。他在辦公室,把時間都花在喝茶及看報紙上。我對自己說,這個人將來一定會成為一省的首長,結果果然不出我所料。我常想徹底地知道這種不說話的神祕,與閉嘴魔術和升官主義的關係。而我所得的結論是:一個兵把他的血貢獻給國家,但永不放棄他的榮譽;一個真正成功的官吏為他的國家放棄他的榮譽,但永不奉獻他的血。

最可愛的中國學者林語堂:有趣的人,心裡住著一個孩子

青年林語堂

但是,與其說林語堂厭惡政治,不如說他厭惡一切束縛人性之物,以及厭惡一切主動為自己套上各種枷鎖之人。

對於為什麼要提倡幽默,他解釋說:“現實與夢想發生衝突時,如果你能幽它一默,便會少去許多煩惱。”

他說:“在我們生活的某一時期中,我們熱情的天性是被一種邪惡的環境所摧殘壓制,挫折或剝削,其所以如此,大概是由於我們沒有留意使之繼續生長。”

他說:“我們的世界太複雜,思想太紛亂,人往往變成自己的觀念和社會制度的奴隸。”

他說:“生活要簡樸,人要能剔除一切不需要的累贅,從家庭、日常生活,從大自然找到滿足,才是完備的文明人。”

最可愛的中國學者林語堂:有趣的人,心裡住著一個孩子

青年林語堂

他特別贊成孟子的話:“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他認為,人應保有童心,並且,年紀越大,越是不妨做一個老小孩。若失去了天性,也就失去了靈魂。

四十歲時,他說自己“一點童心猶未滅,半絲白鬢尚且無。”“仍是一個孩子,睜圓眼睛,注視這極奇異的世界。”

迎來外孫後,他把兩個外孫和自己合稱為“三個小孩”,還把自己小時候的照片和外孫的照片拼成“三個小孩”的合影。

他早已名動天下,卻從不把自己當做名人,與大人物和販夫走卒在一起時同樣自在。

最可愛的中國學者林語堂:有趣的人,心裡住著一個孩子

林語堂與他的打字機

他無拘無束、隨心隨性。走在街上,有時會發出興奮的叫聲,坐在露天咖啡館裡,有時會打個大聲的哈欠。他全然不在意旁人詫異的目光。

晚年他定居臺北,喜歡找小孩玩兒。有一次他到中山北路一家文具店,看店的是一個小孩子,一說錯話就臉紅。他就想:“非買這個孩子的文具不可。”於是成交新臺幣兩百多元,買了一大堆家裡已有的信封、尺子、圓珠筆……

他解釋:“人生在世,年事越長,心思計慮越繁,反乎自然的行為越多,而臉皮越厚,比起小孩子,總是少了一個什麼說不出的東西……大人不要失其赤子之心,應該留點溫情,使心窩處有個暖處。不然,此心一放,收不回來,就成牛山濯濯的老奸巨猾了。”

他說:“我要有能做我自己的自由和敢做我自己的膽量。”

他七十六歲時,女兒林太乙問他:“人生什麼意思?”

他說:“活著要快樂。”

八十大壽過後,他為英文版《林語堂精摘》作序,這樣寫道:“我喜歡中國以前一位作家說過的話:‘古人沒有被迫說話,但他們心血來潮時,要說什麼就說什麼。有時談論重大的事件,有時抒發自己的感想。說完話,就走。’我也是這樣。我的筆寫出我胸中的話。我的話說完了,我就要告辭。”

1976年3月26日,林語堂在香港去逝。

-------THE END-------

參考書目:

1,林語堂,《生活的藝術》,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

2,林語堂,《從異教徒到基督徒》,湖南文藝出版社,2016年

3,林太乙,《林語堂傳》,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9

4,錢鎖橋,《林語堂傳:中國文化重生之道》,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9

作者|何書彬 編輯|木木 |部分源於網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