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樹為媒,望都實現生態經濟“雙贏”

林業 三農 農村 種植業 河北新聞網 2017-04-13

人勤春早,快馬加鞭。陽春三月正是植樹造林的好時節。春風輕拂保定市望都縣大地,從鄉村田園到城市公園及街道,大地新綠處處,生機無限。

公司造林實現經濟和生態“雙贏”

全面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抓基礎是必不可少的,而植樹造林正是這基礎中的基礎。望都縣充分運用市場思維,創新機制,採取“公司、造林大戶加基地”造林模式,在土地流轉的基礎上實現植樹造林的公司化運營,努力破解資金、管護等難題,探索出一條造林綠化的新機制新模式。

該縣後莊子冬棗基地、孫莊造林點、前莊子村尚泰園林公司、小楊青莊老河農場、慄家村草帽哥農場等做為較早一批造林公司,成片的苗木讓人倍感振奮。據統計,該縣已引進34家造林公司、造林大戶,共撬動民營資金4100萬元。同時,造林綠化的標準和質量大幅度提高,實現了“公司得經濟效益、社會得生態效益”的良性循環。

通過流轉佔地264畝的崔老哥林養生態農場,結合林下種植、養土雞的模式,讓遊客感受到“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似的鄉情。“林下就是銀行,就是聚寶盆。”負責人崔曉鬆介紹,良好的生態環境,讓這裡的土雞蛋市場價2.68元一枚,實現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

生態富民產業鼓起農民“錢袋子”

望都縣堅持將森林增長工程與綠色富民產業相結合制定出臺相關措施,將苗木花卉、果品作為全縣主導產業來抓。數據顯示,僅該鎮花卉苗木種植達3.2萬畝,年產值超過1億元,並被省政府命名為“萬畝苗木花卉之鄉”和省級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點。

賈村鎮通過“合作社+農戶”的方式大力發展花卉苗木特色產業,促進農民增收。同時,該鎮的花卉苗木通向了北京35萬畝平原造林工程。

為延長產業鏈,豐富植樹造林的旅遊業態,彌補觀光遊的“短板”,去年,該縣依託萬畝蘋果和千畝葡萄和櫻桃種植帶,成功打造了集採摘、休閒為一體的採摘景區,共接待遊客8.5萬餘人次,收入達到1350餘萬元,輻射帶動貧困鄉鎮增收235萬元。

以“樹”為媒,正是望都縣瞄準供給側結構調整主動下的先手棋,由樹衍生出來的農家樂、農家旅社等新業態數不勝數。同時,良好的綠色生態資源也形成了強大的吸附力。該縣總投資1.9億元的魯班文化園、廣慈老年公寓項目預計今年7月竣工,進一步推動了綠色生態產業煥發青春。

打造宜居宜業宜遊的“美麗鄉村”

步入黑堡鄉固現村,村莊與樹木相繞,院內柿子、核桃等“庭院經濟”變成了增收致富的“聚寶盆”,街道綠意叢叢,九龍河畔鵝鴨嬉春,構成一幅客家民俗風情全景畫卷。人們可以在這裡放慢腳步、放鬆心情、放飛夢想。

據悉,根據區域村莊特點,望都縣因村制宜,大力營造生態防護林、經濟林型、用材林型、花卉苗木等不同模式的50米環村林帶。完善的農田林網防護體系、蓬勃發展的果品及花卉苗木產業、嚴謹的資源林政管理體系,讓“美麗鄉村”煥發巨大活力。東環—南環路、望安公路的花卉苗木風景視窗,東關公園、城區臨街、九龍河等花團錦簇的“景觀線”,全力提升了生態承載力。數據顯示,去年,望都縣實現林業年產值達4.6億元。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