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古縣藺相如墓介紹

藺相如(生卒年不詳),戰國時期趙國名相。據岳陽(今古縣)縣誌記載“趙上卿藺相如為岳陽寶丰裡(今古縣北平鎮李子坪村)人。其河曰藺河,其村多藺姓,其墳墓至今巍然獨存”。藺相如為人機智勇武,有遠見,善謀斷,為趙國抵禦強秦、壯大國勢立下了汗馬功勞。“完璧歸趙”、“負荊請罪”這兩個成語,就源自於他的事蹟(見《史記卷八十一·廉頗藺相如列傳》)。

臨汾:古縣藺相如墓介紹

據當地傳說,藺相如自幼習武,臂力過人。少年時期,有一個五大三粗的外地人見他長相不俗,欲騙他到手,相如不上當,他又欲強搶,相如拾起家門前的石獅子朝那人砸去。那人見他小小年紀竟有如此功夫,遂倉慌逃走。

臨汾:古縣藺相如墓介紹

藺相如好讀書,求上進,樂於助人。他見小夥伴們因家貧無力讀書,便把自己所學悉數教授給他們,人都稱之為“藺先生”。

趙惠文王時期,藺相如做了宦者令繆賢門下的食客。

公元前283年,秦昭襄王派使者帶著國書去見趙惠文王,說秦王情願讓出十五座城來換趙國收藏的一塊珍貴的“和氏璧”,希望趙王答應。

趙惠文王就跟大臣們商量。若要答應,怕上秦國的當,丟了和氏璧,拿不到城;要不答應,又怕得罪秦國。趙惠文王當廷懸賞,詢問眾臣,有誰可堪此重任,出使秦國。

朝堂上本來亂糟糟的頓時安靜下來,沒有一個大臣敢自告奮勇。這時,繆賢推薦藺相如,說他是個挺有見識的人,可以出使秦國。趙惠文王就把藺相如召來,向他問計。

藺相如說:“秦強趙弱,秦國拿出十五座城來換一塊璧玉,這個價值是夠高的了。如果趙國不答應,錯在趙國。大王把和氏璧送了去,要是秦國不交出城來,那麼錯在秦國。權衡利弊,寧可答應,叫秦國擔當過錯。”趙惠文王說:“那麼誰可以出使秦國呢?”藺相如說:“我願意拿和氏璧出使秦國。秦國交了城,我就把和氏壁留在秦國;要不然,我一定把璧完好地帶回趙國。”

臨汾:古縣藺相如墓介紹

藺相如帶著和氏璧到了咸陽,把和氏壁獻給秦王。秦昭襄王得意地把壁給美人和左右侍臣傳看,大臣們都向秦昭襄王慶賀。

藺相如看到秦王不提換城之事,知道秦昭襄王不是真心拿城來換璧。於是他上前對秦昭襄王說:“這塊璧雖說挺名貴,可是也有點小毛病,不容易瞧出來,讓我來指給大王看。”秦昭襄王信以為真,就吩咐侍從把和氏璧遞給藺相如。藺相如一拿到璧,往後退了幾步,靠在柱子上,怒髮衝冠地說:“大王想要拿城換和氏璧,趙王恐怕秦王不守諾言,拿到璧後不給趙國城池,打算不予交換。我勸趙王說,‘布衣之交尚不相欺,何況秦國這樣的大國,況且因為一塊璧而得罪強大的秦國,也於趙國不利。’於是趙王齋戒五日,誠心誠意派我把璧送來。可是,我來之後,大王態度傲慢,疏於禮節,拿到和氏璧之後,把寶璧給嬪妃傳看,以此戲弄我,並沒有交換的誠意。如今璧在我的手上,大王要是逼我的話,我寧可把我的腦袋和這塊璧在這柱子上一同砸碎!”說著,他拿著和氏璧,對著柱子做出要砸的樣子。

秦昭襄王怕他真的砸壞了璧,連忙向他賠罪,命令大臣拿上地圖來,把準備換給趙國的十五座城指給藺相如看。

藺相如知道秦王只不過是在欺騙他,就說:“和氏璧是天上公認的寶貝,趙王送璧到秦國來之前,齋戒了五天,大王如果誠意換璧,也應當齋戒五天,在朝堂上舉行隆重的儀式,我才敢把璧奉上。”秦昭襄王知道沒有辦法強行奪璧,於是答應下來,把藺相如送到客舍去歇息。

藺相如知道秦王即使是齋戒,也不會如約拿城來換璧,於是叫隨從打扮成商人,把璧貼身藏好,悄悄地從小道回到趙國去了。

五天後,秦昭襄王在朝堂舉行接受和氏璧的儀式,叫藺相如上朝。藺相如不慌不忙地走上殿去,向秦昭襄王行了禮。秦昭襄王說:“我已經齋戒五天,現在你把璧拿出來吧。”藺相如說:“秦國自秦穆公以來,前後二十幾位君主,沒有一個講信義的。我怕受欺騙,丟了璧,對不起趙王,所以把璧送回趙國去了。且天下諸侯都知道秦是強國,趙是弱國。大王真要那塊璧的話,請先把十五座城給趙國,趙國絕不敢不把璧交出來。我欺騙了大王,請治我的罪吧。”

秦昭襄王與大臣們只能苦笑相對,大臣們要殺了藺相如,秦昭襄王說:“即使殺了藺相如,也得不到和氏璧,而且會使秦趙兩國結仇,不如把他送回趙國,以免傷了兩家的和氣。”於是讓藺相如回到了趙國。

藺相如回國後,趙惠文王認為他完成了使命,就提拔他為上大夫。秦昭襄王本來也不存心想用十五座城去換和氏壁,此事便不了了之。

藺相如墓,位於山西省臨汾市古縣。

這就是著名的“完璧歸趙”的故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