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是《紅樓夢》中刻畫最成功的人物形象,即使躋身世界文學名著的群芳譜應該也毫不遜色,可能還要略勝一籌吧!

林妹妹如何做了李商隱的“一字師”?

林妹妹長什麼樣?“鳳辣子”先上來讚了一回:“天下真有這樣標緻的人物,我今兒才算見了!”

在寶玉眼中,林黛玉又是另外一番模樣:“兩彎似蹙非蹙籠煙眉,一雙似泣非泣含露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嫻靜時如嬌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

在警幻仙曲演紅樓夢中說林黛玉是“閬苑仙葩”、“世外仙姝”。

文字的魅力就是可以給我們無限想象的空間。林黛玉美,美得不食人間煙火。但她具體長什麼樣,誰也想象不出來。“美色不同面,皆佳於目”。電影、電視劇一定程度上給我們的想象提供了參照系:電視連續劇《紅樓夢》中林黛玉的飾演者陳曉旭;電影越劇《紅樓夢》中林黛玉的飾演者王文娟。她們應該是導演和觀眾比較認可的黛玉形象吧?或許有的人還意猶未盡,覺得王文娟、陳曉旭美則美矣,但畢竟還是凡人,與“閬苑仙葩”、“世外仙姝”應該還有一定的差距吧?

我們再來看看世界名著的群芳譜都有哪些美女呢?

林妹妹如何做了李商隱的“一字師”?

列夫·托爾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安娜、吉提應該可以算得上。莎翁的《羅密歐與朱麗葉》中的朱麗葉,《威尼斯商人》中的鮑西亞、傑西卡。狄更斯的《大衛·科波菲爾》中的艾妮絲、朵拉、小愛彌麗。哈代的《德伯家的苔絲》中的苔絲,《還鄉》中的遊苔莎。……如果要羅列出世界名著中的美麗女性,那是數不勝數。

我們來看一下都有哪些出色的描寫呢?

哈代《還鄉》中的遊苔莎。哈代在人物描寫中喜歡用比喻。

他形容遊苔莎的頭髮黑是這樣寫的:彷彿整個一冬的陰沉暗晦,都不夠作出那麼一副烏雲欲傾的神情。

他描寫遊苔莎烏黑的頭髮映襯嬌豔的面容是這樣寫的:彷彿憂愁的殘夜,依傍西天的晚霞

與裴多菲的《我願意是急流》有異曲同工之妙。

我願意是急流,

山裡的小河,

在崎嶇 的路上、

岩石上經過……

只要我的愛人

是一條小魚,

在我的浪花中

快樂地游來游去。

…………

  我願意是雲朵,

灰色的破旗,

在廣漠的空中,

懶懶地飄來蕩去,

只要我的愛人

是珊瑚似的夕陽,

傍著 我蒼白的臉,

顯出鮮豔的輝煌。我不知道非洲黑人的審美觀是怎樣的,但是,從世界名著的描寫看來,“紅”與“白”好像是基本標準。

“越女天下白”、“白蓋三分醜”、“梨花帶雨”……

描寫“紅”的除開上面“西天的晚霞”、“珊瑚似的夕陽”,裴多菲還有一首詩《你愛的是春天》:

你愛的是春天,

我愛的是秋季。

秋天正和我相似,

春天卻像是你。

你鮮紅的笑臉,

是春天的玫瑰。

我疲倦的目光,

秋天太陽的光輝。

……

白居易描寫楊玉環是用的“芙蓉如面柳如眉”。芙蓉花就是荷花,白色中透著一點淺淺的紅潤。用來形容美女是再恰當不過了。

《威尼斯商人》中的鮑西婭與傑西卡應該可以算才貌雙全的美女。

林妹妹如何做了李商隱的“一字師”?

莎士比亞對鮑西婭的描寫又別具一格:

巴薩尼奧 這裡面是什麼?(開鉛匣)美麗的鮑西婭的副本!這是誰的的神化之筆,描畫出這樣一位絕世的美人?這雙眼睛是在轉動嗎?還是因為我的眼球在轉動,所以彷彿它們也在隨著轉動?她的微啟的雙脣,是因為她嘴裡吐出來的甘美芳香的氣息而分裂的;唯有這樣甘美的氣息才能分開這樣甜蜜的朋友。畫師在描畫她的頭髮的時候,一定曾經化身為蜘蛛,織下了這麼一個金絲的髮網,來誘捉男子們的心;哪一個男子見了它,不會比飛蛾投入蛛網還快地陷下羅網呢?可是她的眼睛!他怎麼能夠睜著眼睛把它們畫出來呢?他在畫了一隻眼睛以後,我想它的逼人的光芒一定會使他自己目眩神奪,再也描畫不成其餘的一隻。可是瞧,我用盡一切讚美的字句,還不能充分形容出這一個畫中幻影的美妙;然而這幻影跟她的實體比較起來,又是多麼望塵莫及!

怎麼樣?現在的男孩子真的應該好好向巴薩尼奧學學怎麼誇獎自己心儀的女孩子。

你不能總是說“你好美!”“你真漂亮!”什麼的,單不單調啊?

巴薩尼奧誇女人才算得上誇到了極致,也可以想象鮑西婭也是美到了極致吧?

說鮑西婭才貌雙全應該是名副其實的。

巴薩尼奧因為仗義疏財的威尼斯商人安東尼奧擔保,向夏洛克借了3000塊錢,才去貝爾蒙特娶了美麗的鮑西婭。

後來,安東尼奧因為這筆欠款逾期不能償還,按照合約,他應該讓猶太商人夏洛克從身上任何部位割一磅肉。

林妹妹如何做了李商隱的“一字師”?

就在大家一籌莫展,認為安東尼奧必死無疑的時候,鮑西婭運用自己的智慧贏得了官司。這在《威尼斯商人》中有精彩的描寫,篇幅過長,我只能簡單的概說一下:鮑西婭假扮的法學專家受威尼斯公爵的邀請來審理夏洛克和安東尼奧的官司。她一步步的引誘夏洛克進入邏輯陷阱,敲釘轉腳,讓他沒有反悔的機會;最後,在夏洛克割肉的時候,要求他割一磅肉時既不能多割一點也不能少割一點,而且不能有一滴血掉到地下。夏洛克當然不能做到這一點,所以他輸了這場官司。最後,夏洛克以賠償自己一半的財產給安東尼奧而宣告結束。

高明吧!鮑西婭算不算得上才貌雙全呢?

我們來看看傑西卡又是怎樣的呢?我們來看看傑西卡和她的情人羅蘭佐的對話:

羅蘭佐 好皎潔的月色!微風輕輕的吻著樹枝,不發出一點聲響;我想正是在這樣一個夜裡,特洛伊羅斯登上了特洛亞的城牆,遙望著克瑞西達所寄身的希臘人的營幕,發出他的深心中的悲嘆。

傑西卡 正是在這樣一個夜裡,提斯柏心驚膽戰的踩著露水,去赴她情人的約會,因為看見一頭獅子的影子,嚇得遠遠逃走。

…………

傑西卡 正是在這樣一個夜裡,年輕的羅蘭佐發誓說他愛她,用許多真誠的盟言偷去了她的靈魂,可是沒有一句是真的。

羅蘭佐 正是在這樣一個夜裡,可愛的傑西卡像一個小潑婦似的,信口誹謗她的情人,可是他饒恕了她。

傑西卡 倘不是有人來了,我可以搬弄出比你所知道的更多的夜的典故來。

這樣的談愛才算是真正的有共同語言。學中文專業的才子們,是不是嚮往和自己心儀的才女談這樣一次浪漫的愛呢?

中國人的愛應該更含蓄些吧?

文革前,看過一本《大學春秋》,其中的人物、故事情節都淡忘了。只記得有一個男孩給女同學寫了一個字條:“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用白話文表達就是:山上的樹木都有枝(知)啊,我心裡喜歡你你卻不知道!

被班上的另外一個女同學知道了,就取笑他:“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學文科的大學生就是花花腸子多一點,被追求的女孩子可能覺得對那個男同學“沒感覺”吧?直接拒絕多傷人自尊心啊!用蘇東坡的詞回絕他,就是告訴他:你看,蘇東坡蘇大才子尚且被“無情惱”過,你被拒絕,一點也不丟人。這個臺階必須得給,而且給得高明、給得漂亮。

林黛玉既然是當了李商隱的“一字師”,我們應該對李商隱有一個比較客觀地認識。

李商隱,晚唐的著名詩人,與杜牧並稱“小李杜”。

林妹妹如何做了李商隱的“一字師”?

李白是“詩仙”,杜甫則是“詩聖”。韓愈說:“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對他們的評價,那可是非同小可。

李商隱(813—858)字義山、號玉溪生,懷州河內人。他本有“欲迴天地入扁舟”的抱負(《安定城樓》),卻終身潦倒,得不到實現抱負的機會,因此心情始終是抑鬱苦悶的。他也算是懷才不遇的典型,他只活了四十五歲,應該是鬱鬱而終吧。

他的《賈生》詩取材於漢代:

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借賈誼之事慨嘆賢才不為朝廷重用。

他的愛情詩更是名句多多: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身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

李商隱對妻子的愛情也很誠摯。《夜雨寄北》就是懷念妻子的一首詩: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李商隱結婚十二年,與妻子聚少離多,這種懷念之情溢於言表,感人至深。

他在《東南》一詩中,藉助古詩的意境將渴望與愛人見面的心情寫得很美:“東南一望日中烏,欲逐羲和去得無?且向秦樓棠樹下,每朝先覓照羅敷。”

李商隱的成就,在歷代詩話中有很高的評價。

賀裳《載酒園詩話》說:“義山之詩,妙於纖細。”

葉夢得《石林詩話》也說:“唐人學老杜,唯商隱一人而已,雖未盡造其妙,然精密華麗亦自得其彷彿。”

李商隱的歷史地位這麼高,林黛玉是怎樣當了他的“一字師”呢?

《紅樓夢》第四十回:

……寶玉道:“這些破荷葉可恨,怎麼還不叫人來拔去。”(旁白:大少爺脾氣發作了)寶釵笑道:“今年這幾日,何曾饒了這園子閒了,天天逛,哪裡還有叫人來收拾的功夫。”(旁白:倒會湊趣兒)林黛玉道:“我最不喜歡李義山的詩,只喜他這一句:‘留得殘荷聽雨聲’。偏你們又不留著殘荷了。”(旁白:識見不凡,豈一句“詠絮之才”了得!)寶玉道:“果然好句,以後咱們就別叫人拔去了。”

(好個“跟屁蟲”,彎倒轉得快!)

李義山就是李商隱。我們看看他的原詩是怎樣寫的:

《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

竹塢無塵水檻清,相思迢遞隔重城。

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大家看見了沒有?李商隱的原詩寫的是“留得枯荷聽雨聲”,林妹妹給他改成了“留得殘荷聽雨聲”。一“枯”一“殘”,高下立判。

《說文解字》中對枯的解釋是“槀也。”意思是枯槁。現代漢語“枯”的第一義項是“(植物等)失去水分:枯萎。”

《說文解字》殘 賊也。是傷害的意思。現代漢語中“殘”的第一義項是“不完整;殘缺。”

我們知道,荷葉的枯萎是從外面向中間慢慢的枯萎的,要看到一整片荷葉完全枯萎而不殘破的現象是非常少見的,所以,林黛玉用“殘荷”取代“枯荷”,應該比李商隱的原詩表達得更準確些吧?而且更應情應景——當時賈寶玉說的可是“這些破荷葉可恨”,“破荷葉”當然就是“殘荷”了。

林黛玉說:“我最不喜歡李義山的詩,只喜歡這一句‘留得枯荷聽雨聲’……”依林黛玉“過目成誦、一目十行”的才情,她不會記不住李商隱那些愛情詩中的警句。她這裡說不喜歡李義山的詩,就是要撇清和李義山愛情詩的關係,或許她對李義山的詩還有過研究呢?可能她還在“枯”“殘”兩字中做過推敲,認為“殘”字更應景吧?

我國傳統文人大概都有“悲秋”和“說愁”的愛好。

劉禹錫是個例外:

《秋詞》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宵。

“少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我國古代的娃兒們,在交作業(寫詩、填詞)時,是不是不捏幾句“愁啊”、“恨啊”什麼的,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文學青年”。

林黛玉無疑是封建禮教的叛逆者,她性格中最突出的特徵是多愁善感、清高孤傲。寄人籬下的身世之感,愛情成了她生活中唯一可以憧憬的未來。但是,在大觀園她還有一個強有力的競爭者,那就是薛寶釵。

薛寶釵同樣聰明、美麗、博學多才。她還是本階級的乖乖女,她有才,但絕不恃才自傲;她認可“女子無才便是德”,認為女人“總以貞靜為主”;她是封建禮法最虔誠、最嚴肅的信徒。在大觀園的主流意識形態中,“金玉良緣”簡直就是“完美”。因此,也就註定了“木石前緣”必然是個悲劇。

林黛玉追求愛情,但她還必須與自己內心的封建主義桎梏作鬥爭。當賈寶玉用《會真記》中的唱詞向她表達情意時,她立時翻臉:“你這該死的胡說!好好的把這淫詞豔曲弄了來,還學了這些混話來欺負我。我告訴舅舅舅母去。”把寶玉唬得不輕。

林黛玉對付賈寶玉最犀利的武器就是“不理他”,也可以算“祈求回答,她一言不發”吧?

也算是“還沒有得到就已經害怕失去”、“自己是一個漩渦還製造無數的漩渦”吧?是否似曾相識?活脫脫一個古典版舒婷:

自畫像

舒婷

她是他的小陰謀家。 

祈求回答,她一言不發, 需要沉默時她卻笑呀鬧呀 叫人頭眩目花。 她破壞平衡, 她輕視概念, 她像任性的小林妖, 以怪誕的舞步繞著他。 她是他的小陰謀家。 

他夢寐以求的,她拒不給予; 他從不想望的,她偏要求接納。 被柔情吸引又躲避表示; 還未得到就已害怕失去; 自己是一個漩渦,

還製造無數漩渦, 誰也不明白她的魔法。 

她是他的小陰謀家。 

召之不來,揮之不去, 似近非近,欲罷難罷。 有時像冰山, 有時像火海, 時時象一支無字的歌, 聆聽時不知是真是假, 回味時莫辨是甜是辣。 他的,他的, 她是他的小陰謀家。

正因為林黛玉既想追求自由的愛情,又擺脫不了封建禮教的束縛。她悲劇性的結局,既有它的必然性,也有它的偶然性。不過,她給李商隱改的詩,確實改得好,改得妙,改得呱呱叫!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