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談林徽因:她的學術能力只算三流,國徽主體並未採用她的設計'

"
"
三談林徽因:她的學術能力只算三流,國徽主體並未採用她的設計

林徽因夫婦

本文作者蘭臺,系今日頭條簽約作者

我完全沒有想到林徽因女士的粉絲竟然如此之多,而且攻擊性竟然如此之強。

當然,我並不在意攻擊性,因為作為一個歷史寫作者,攻擊性的評論我看多了,如果每一條我都在意,那我早被氣自閉了。

我在意的是這些攻擊性言論里居然還是存在大量歷史錯誤,這就意味著這些朋友並不瞭解真實歷史事實,這讓我覺得有必要再寫一期關於林徽因女士的文章,當然我保證這是最後一期了,因為我只想澄清一些歷史事實而已。

林徽因在賓大不是助教,而且賓大建築系完全落後於時代

許多朋友說當時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築系是全美第一,因此我說林徽因和樑思成畢業於二流院校的說法不成立。

這種看法是不對的,賓大建築系確實在當時是全美第一,但是正如我所說的那樣,全美國大學學術水平以世界為體系來衡量的話,只能算二三流,遠落後於歐洲,至少在納粹德國開始排猶以前,歐洲大學才是世界一流

"
三談林徽因:她的學術能力只算三流,國徽主體並未採用她的設計

林徽因夫婦

本文作者蘭臺,系今日頭條簽約作者

我完全沒有想到林徽因女士的粉絲竟然如此之多,而且攻擊性竟然如此之強。

當然,我並不在意攻擊性,因為作為一個歷史寫作者,攻擊性的評論我看多了,如果每一條我都在意,那我早被氣自閉了。

我在意的是這些攻擊性言論里居然還是存在大量歷史錯誤,這就意味著這些朋友並不瞭解真實歷史事實,這讓我覺得有必要再寫一期關於林徽因女士的文章,當然我保證這是最後一期了,因為我只想澄清一些歷史事實而已。

林徽因在賓大不是助教,而且賓大建築系完全落後於時代

許多朋友說當時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築系是全美第一,因此我說林徽因和樑思成畢業於二流院校的說法不成立。

這種看法是不對的,賓大建築系確實在當時是全美第一,但是正如我所說的那樣,全美國大學學術水平以世界為體系來衡量的話,只能算二三流,遠落後於歐洲,至少在納粹德國開始排猶以前,歐洲大學才是世界一流

三談林徽因:她的學術能力只算三流,國徽主體並未採用她的設計

包豪斯

以賓大建築系為例,賓大建築系領導者是法國建築師保羅·克瑞,英文維基百科上對他的介紹是“古典主義設計師”;而在20世紀20年代,世界建築風格主流是包豪斯風格,也就是現代主義建築設計風格。

路德維希·密斯·凡德羅

瓦爾特·格羅皮烏斯

阿爾瓦·阿爾託

柯布西耶

這些林徽因、樑思成同齡人,這些20世紀最偉大的建築師都是“現代派”,順便說一句,雖然美國1930年代後在建築、傢俱設計上也完全被現代主義極簡風格征服了,並且隨著美國對日本的佔領,美國人把極簡風格帶到了日本,現在被人吹捧的無印良品以及日式傢俱其實都是受駐日美軍的影響。

坦白說,保羅·克瑞正是因為自己古典主義風格在歐洲被邊緣化才不得不遠赴美國賓大任職的。

直白的說,林徽因和樑思成在賓大接受的建築學教育距離世界最新潮流差了至少30年。

"
三談林徽因:她的學術能力只算三流,國徽主體並未採用她的設計

林徽因夫婦

本文作者蘭臺,系今日頭條簽約作者

我完全沒有想到林徽因女士的粉絲竟然如此之多,而且攻擊性竟然如此之強。

當然,我並不在意攻擊性,因為作為一個歷史寫作者,攻擊性的評論我看多了,如果每一條我都在意,那我早被氣自閉了。

我在意的是這些攻擊性言論里居然還是存在大量歷史錯誤,這就意味著這些朋友並不瞭解真實歷史事實,這讓我覺得有必要再寫一期關於林徽因女士的文章,當然我保證這是最後一期了,因為我只想澄清一些歷史事實而已。

林徽因在賓大不是助教,而且賓大建築系完全落後於時代

許多朋友說當時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築系是全美第一,因此我說林徽因和樑思成畢業於二流院校的說法不成立。

這種看法是不對的,賓大建築系確實在當時是全美第一,但是正如我所說的那樣,全美國大學學術水平以世界為體系來衡量的話,只能算二三流,遠落後於歐洲,至少在納粹德國開始排猶以前,歐洲大學才是世界一流

三談林徽因:她的學術能力只算三流,國徽主體並未採用她的設計

包豪斯

以賓大建築系為例,賓大建築系領導者是法國建築師保羅·克瑞,英文維基百科上對他的介紹是“古典主義設計師”;而在20世紀20年代,世界建築風格主流是包豪斯風格,也就是現代主義建築設計風格。

路德維希·密斯·凡德羅

瓦爾特·格羅皮烏斯

阿爾瓦·阿爾託

柯布西耶

這些林徽因、樑思成同齡人,這些20世紀最偉大的建築師都是“現代派”,順便說一句,雖然美國1930年代後在建築、傢俱設計上也完全被現代主義極簡風格征服了,並且隨著美國對日本的佔領,美國人把極簡風格帶到了日本,現在被人吹捧的無印良品以及日式傢俱其實都是受駐日美軍的影響。

坦白說,保羅·克瑞正是因為自己古典主義風格在歐洲被邊緣化才不得不遠赴美國賓大任職的。

直白的說,林徽因和樑思成在賓大接受的建築學教育距離世界最新潮流差了至少30年。

三談林徽因:她的學術能力只算三流,國徽主體並未採用她的設計

包豪斯設計學校,瓦爾特·格羅皮烏斯作品

而且歷史進程告訴我們,古典主義建築風格在20世紀40年代開始就在全球範圍內沒落了,一直到現在。

所以林徽因和樑思成真的是接受的二流教育。

接著我們來談林徽因的“助教”是怎麼一回事。

"
三談林徽因:她的學術能力只算三流,國徽主體並未採用她的設計

林徽因夫婦

本文作者蘭臺,系今日頭條簽約作者

我完全沒有想到林徽因女士的粉絲竟然如此之多,而且攻擊性竟然如此之強。

當然,我並不在意攻擊性,因為作為一個歷史寫作者,攻擊性的評論我看多了,如果每一條我都在意,那我早被氣自閉了。

我在意的是這些攻擊性言論里居然還是存在大量歷史錯誤,這就意味著這些朋友並不瞭解真實歷史事實,這讓我覺得有必要再寫一期關於林徽因女士的文章,當然我保證這是最後一期了,因為我只想澄清一些歷史事實而已。

林徽因在賓大不是助教,而且賓大建築系完全落後於時代

許多朋友說當時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築系是全美第一,因此我說林徽因和樑思成畢業於二流院校的說法不成立。

這種看法是不對的,賓大建築系確實在當時是全美第一,但是正如我所說的那樣,全美國大學學術水平以世界為體系來衡量的話,只能算二三流,遠落後於歐洲,至少在納粹德國開始排猶以前,歐洲大學才是世界一流

三談林徽因:她的學術能力只算三流,國徽主體並未採用她的設計

包豪斯

以賓大建築系為例,賓大建築系領導者是法國建築師保羅·克瑞,英文維基百科上對他的介紹是“古典主義設計師”;而在20世紀20年代,世界建築風格主流是包豪斯風格,也就是現代主義建築設計風格。

路德維希·密斯·凡德羅

瓦爾特·格羅皮烏斯

阿爾瓦·阿爾託

柯布西耶

這些林徽因、樑思成同齡人,這些20世紀最偉大的建築師都是“現代派”,順便說一句,雖然美國1930年代後在建築、傢俱設計上也完全被現代主義極簡風格征服了,並且隨著美國對日本的佔領,美國人把極簡風格帶到了日本,現在被人吹捧的無印良品以及日式傢俱其實都是受駐日美軍的影響。

坦白說,保羅·克瑞正是因為自己古典主義風格在歐洲被邊緣化才不得不遠赴美國賓大任職的。

直白的說,林徽因和樑思成在賓大接受的建築學教育距離世界最新潮流差了至少30年。

三談林徽因:她的學術能力只算三流,國徽主體並未採用她的設計

包豪斯設計學校,瓦爾特·格羅皮烏斯作品

而且歷史進程告訴我們,古典主義建築風格在20世紀40年代開始就在全球範圍內沒落了,一直到現在。

所以林徽因和樑思成真的是接受的二流教育。

接著我們來談林徽因的“助教”是怎麼一回事。

三談林徽因:她的學術能力只算三流,國徽主體並未採用她的設計

林徽因

“助教”和“助理”不一樣,“助教”的英文是“Teaching Assistant”,“助理”的英文是“assistant to architecture”

林徽因女士擔任的不是“Teaching Assistant”,而是“assistant to architecture”,也就是打雜的,端茶遞水,打掃衛生都可以叫“assistant to architecture”

而且她也不是在賓大建築系給教授做助理,而是給設計師做助理。

如果還有人堅持林徽因在賓大做過“助教”,請拿出她當過“Teaching Assistant”的證據,反正我沒有看到。

林徽因自己坦誠自己學術能力不行,國徽主體設計未採用她的設計

然而我們來看林徽因女士的建築學專業能力。

這方面我認同一種說法,林徽因女士在建築學領域只能算三流,她真正的貢獻是建築史學方面幫助樑思成整理中國古建築史。

"
三談林徽因:她的學術能力只算三流,國徽主體並未採用她的設計

林徽因夫婦

本文作者蘭臺,系今日頭條簽約作者

我完全沒有想到林徽因女士的粉絲竟然如此之多,而且攻擊性竟然如此之強。

當然,我並不在意攻擊性,因為作為一個歷史寫作者,攻擊性的評論我看多了,如果每一條我都在意,那我早被氣自閉了。

我在意的是這些攻擊性言論里居然還是存在大量歷史錯誤,這就意味著這些朋友並不瞭解真實歷史事實,這讓我覺得有必要再寫一期關於林徽因女士的文章,當然我保證這是最後一期了,因為我只想澄清一些歷史事實而已。

林徽因在賓大不是助教,而且賓大建築系完全落後於時代

許多朋友說當時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築系是全美第一,因此我說林徽因和樑思成畢業於二流院校的說法不成立。

這種看法是不對的,賓大建築系確實在當時是全美第一,但是正如我所說的那樣,全美國大學學術水平以世界為體系來衡量的話,只能算二三流,遠落後於歐洲,至少在納粹德國開始排猶以前,歐洲大學才是世界一流

三談林徽因:她的學術能力只算三流,國徽主體並未採用她的設計

包豪斯

以賓大建築系為例,賓大建築系領導者是法國建築師保羅·克瑞,英文維基百科上對他的介紹是“古典主義設計師”;而在20世紀20年代,世界建築風格主流是包豪斯風格,也就是現代主義建築設計風格。

路德維希·密斯·凡德羅

瓦爾特·格羅皮烏斯

阿爾瓦·阿爾託

柯布西耶

這些林徽因、樑思成同齡人,這些20世紀最偉大的建築師都是“現代派”,順便說一句,雖然美國1930年代後在建築、傢俱設計上也完全被現代主義極簡風格征服了,並且隨著美國對日本的佔領,美國人把極簡風格帶到了日本,現在被人吹捧的無印良品以及日式傢俱其實都是受駐日美軍的影響。

坦白說,保羅·克瑞正是因為自己古典主義風格在歐洲被邊緣化才不得不遠赴美國賓大任職的。

直白的說,林徽因和樑思成在賓大接受的建築學教育距離世界最新潮流差了至少30年。

三談林徽因:她的學術能力只算三流,國徽主體並未採用她的設計

包豪斯設計學校,瓦爾特·格羅皮烏斯作品

而且歷史進程告訴我們,古典主義建築風格在20世紀40年代開始就在全球範圍內沒落了,一直到現在。

所以林徽因和樑思成真的是接受的二流教育。

接著我們來談林徽因的“助教”是怎麼一回事。

三談林徽因:她的學術能力只算三流,國徽主體並未採用她的設計

林徽因

“助教”和“助理”不一樣,“助教”的英文是“Teaching Assistant”,“助理”的英文是“assistant to architecture”

林徽因女士擔任的不是“Teaching Assistant”,而是“assistant to architecture”,也就是打雜的,端茶遞水,打掃衛生都可以叫“assistant to architecture”

而且她也不是在賓大建築系給教授做助理,而是給設計師做助理。

如果還有人堅持林徽因在賓大做過“助教”,請拿出她當過“Teaching Assistant”的證據,反正我沒有看到。

林徽因自己坦誠自己學術能力不行,國徽主體設計未採用她的設計

然而我們來看林徽因女士的建築學專業能力。

這方面我認同一種說法,林徽因女士在建築學領域只能算三流,她真正的貢獻是建築史學方面幫助樑思成整理中國古建築史。

三談林徽因:她的學術能力只算三流,國徽主體並未採用她的設計

吉林西火車站

事實上目前沒有一張林徽因手繪的建築圖紙,林徽因女士也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建築作品。儘管一直傳說吉林西火車站是林徽因女士設計的,但是設計名單上沒有她的名字,更關鍵在於吉林西站嚴重借鑑(抄襲?)了濟南火車站的設計,如果真是林女士作品,那豈不是更尷尬?

另外,林徽因女士在給金嶽霖的信件裡也坦率承認自己不是搞學術的料:

老金:

多久多久了,沒有用中文寫信,有點兒不舒服。

John到底回美國了,我們愈覺到寂寞,遠,悶,更盼戰事早點結束。

一切都好。近來身體也無問題地復原,至少同在昆明時完全一樣。本該到重慶去一次,一半可玩,一半可照X光線等。可惜天已過冷,船甚不便。

思成趕這一次大稿,弄得苦不可言。可是總算了一樁大事,雖然結果還不甚滿意,它已經是我們好幾年來想寫的一種書的起頭。我得到的教訓是,我做這種事太不行,以後少做為妙,雖然我很愛做。自己過於不efficient,還是不能幫思成多少忙!可是我學到許多東西,很有趣的材料,它們本身於我也還是有益。

已經是半夜,明早六時思成行。

我隨便寫幾行,託John帶來,權當晤面而已。

徽寄愛

1943年11月下旬

大家仔細看黑體字部分,這裡所謂的“大稿”就是樑思成的《圖像中國建築史》,《圖像中國建築史》也是為什麼樑思成被尊為中國建築學開山祖師的原因。這裡很明顯,林徽因自己承認自己不是搞學術的料,她“做這種事太不行”。

好了,接下來就是國徽設計。

關於國徽設計,大家要明白這不是一個人的功勞,而是一群人的功勞,林徽因女士當然在國徽設計者之一,但是客觀來說國徽主體設計採納的並不是清華組的,而是張仃小組的。是的,清華組組長是樑思成並不是林徽因。

我們可以看一下林徽因組與張仃組的設計,我覺得看完之後什麼都明白了:

"
三談林徽因:她的學術能力只算三流,國徽主體並未採用她的設計

林徽因夫婦

本文作者蘭臺,系今日頭條簽約作者

我完全沒有想到林徽因女士的粉絲竟然如此之多,而且攻擊性竟然如此之強。

當然,我並不在意攻擊性,因為作為一個歷史寫作者,攻擊性的評論我看多了,如果每一條我都在意,那我早被氣自閉了。

我在意的是這些攻擊性言論里居然還是存在大量歷史錯誤,這就意味著這些朋友並不瞭解真實歷史事實,這讓我覺得有必要再寫一期關於林徽因女士的文章,當然我保證這是最後一期了,因為我只想澄清一些歷史事實而已。

林徽因在賓大不是助教,而且賓大建築系完全落後於時代

許多朋友說當時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築系是全美第一,因此我說林徽因和樑思成畢業於二流院校的說法不成立。

這種看法是不對的,賓大建築系確實在當時是全美第一,但是正如我所說的那樣,全美國大學學術水平以世界為體系來衡量的話,只能算二三流,遠落後於歐洲,至少在納粹德國開始排猶以前,歐洲大學才是世界一流

三談林徽因:她的學術能力只算三流,國徽主體並未採用她的設計

包豪斯

以賓大建築系為例,賓大建築系領導者是法國建築師保羅·克瑞,英文維基百科上對他的介紹是“古典主義設計師”;而在20世紀20年代,世界建築風格主流是包豪斯風格,也就是現代主義建築設計風格。

路德維希·密斯·凡德羅

瓦爾特·格羅皮烏斯

阿爾瓦·阿爾託

柯布西耶

這些林徽因、樑思成同齡人,這些20世紀最偉大的建築師都是“現代派”,順便說一句,雖然美國1930年代後在建築、傢俱設計上也完全被現代主義極簡風格征服了,並且隨著美國對日本的佔領,美國人把極簡風格帶到了日本,現在被人吹捧的無印良品以及日式傢俱其實都是受駐日美軍的影響。

坦白說,保羅·克瑞正是因為自己古典主義風格在歐洲被邊緣化才不得不遠赴美國賓大任職的。

直白的說,林徽因和樑思成在賓大接受的建築學教育距離世界最新潮流差了至少30年。

三談林徽因:她的學術能力只算三流,國徽主體並未採用她的設計

包豪斯設計學校,瓦爾特·格羅皮烏斯作品

而且歷史進程告訴我們,古典主義建築風格在20世紀40年代開始就在全球範圍內沒落了,一直到現在。

所以林徽因和樑思成真的是接受的二流教育。

接著我們來談林徽因的“助教”是怎麼一回事。

三談林徽因:她的學術能力只算三流,國徽主體並未採用她的設計

林徽因

“助教”和“助理”不一樣,“助教”的英文是“Teaching Assistant”,“助理”的英文是“assistant to architecture”

林徽因女士擔任的不是“Teaching Assistant”,而是“assistant to architecture”,也就是打雜的,端茶遞水,打掃衛生都可以叫“assistant to architecture”

而且她也不是在賓大建築系給教授做助理,而是給設計師做助理。

如果還有人堅持林徽因在賓大做過“助教”,請拿出她當過“Teaching Assistant”的證據,反正我沒有看到。

林徽因自己坦誠自己學術能力不行,國徽主體設計未採用她的設計

然而我們來看林徽因女士的建築學專業能力。

這方面我認同一種說法,林徽因女士在建築學領域只能算三流,她真正的貢獻是建築史學方面幫助樑思成整理中國古建築史。

三談林徽因:她的學術能力只算三流,國徽主體並未採用她的設計

吉林西火車站

事實上目前沒有一張林徽因手繪的建築圖紙,林徽因女士也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建築作品。儘管一直傳說吉林西火車站是林徽因女士設計的,但是設計名單上沒有她的名字,更關鍵在於吉林西站嚴重借鑑(抄襲?)了濟南火車站的設計,如果真是林女士作品,那豈不是更尷尬?

另外,林徽因女士在給金嶽霖的信件裡也坦率承認自己不是搞學術的料:

老金:

多久多久了,沒有用中文寫信,有點兒不舒服。

John到底回美國了,我們愈覺到寂寞,遠,悶,更盼戰事早點結束。

一切都好。近來身體也無問題地復原,至少同在昆明時完全一樣。本該到重慶去一次,一半可玩,一半可照X光線等。可惜天已過冷,船甚不便。

思成趕這一次大稿,弄得苦不可言。可是總算了一樁大事,雖然結果還不甚滿意,它已經是我們好幾年來想寫的一種書的起頭。我得到的教訓是,我做這種事太不行,以後少做為妙,雖然我很愛做。自己過於不efficient,還是不能幫思成多少忙!可是我學到許多東西,很有趣的材料,它們本身於我也還是有益。

已經是半夜,明早六時思成行。

我隨便寫幾行,託John帶來,權當晤面而已。

徽寄愛

1943年11月下旬

大家仔細看黑體字部分,這裡所謂的“大稿”就是樑思成的《圖像中國建築史》,《圖像中國建築史》也是為什麼樑思成被尊為中國建築學開山祖師的原因。這裡很明顯,林徽因自己承認自己不是搞學術的料,她“做這種事太不行”。

好了,接下來就是國徽設計。

關於國徽設計,大家要明白這不是一個人的功勞,而是一群人的功勞,林徽因女士當然在國徽設計者之一,但是客觀來說國徽主體設計採納的並不是清華組的,而是張仃小組的。是的,清華組組長是樑思成並不是林徽因。

我們可以看一下林徽因組與張仃組的設計,我覺得看完之後什麼都明白了:

三談林徽因:她的學術能力只算三流,國徽主體並未採用她的設計

清華組(林徽因組)方案

"
三談林徽因:她的學術能力只算三流,國徽主體並未採用她的設計

林徽因夫婦

本文作者蘭臺,系今日頭條簽約作者

我完全沒有想到林徽因女士的粉絲竟然如此之多,而且攻擊性竟然如此之強。

當然,我並不在意攻擊性,因為作為一個歷史寫作者,攻擊性的評論我看多了,如果每一條我都在意,那我早被氣自閉了。

我在意的是這些攻擊性言論里居然還是存在大量歷史錯誤,這就意味著這些朋友並不瞭解真實歷史事實,這讓我覺得有必要再寫一期關於林徽因女士的文章,當然我保證這是最後一期了,因為我只想澄清一些歷史事實而已。

林徽因在賓大不是助教,而且賓大建築系完全落後於時代

許多朋友說當時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築系是全美第一,因此我說林徽因和樑思成畢業於二流院校的說法不成立。

這種看法是不對的,賓大建築系確實在當時是全美第一,但是正如我所說的那樣,全美國大學學術水平以世界為體系來衡量的話,只能算二三流,遠落後於歐洲,至少在納粹德國開始排猶以前,歐洲大學才是世界一流

三談林徽因:她的學術能力只算三流,國徽主體並未採用她的設計

包豪斯

以賓大建築系為例,賓大建築系領導者是法國建築師保羅·克瑞,英文維基百科上對他的介紹是“古典主義設計師”;而在20世紀20年代,世界建築風格主流是包豪斯風格,也就是現代主義建築設計風格。

路德維希·密斯·凡德羅

瓦爾特·格羅皮烏斯

阿爾瓦·阿爾託

柯布西耶

這些林徽因、樑思成同齡人,這些20世紀最偉大的建築師都是“現代派”,順便說一句,雖然美國1930年代後在建築、傢俱設計上也完全被現代主義極簡風格征服了,並且隨著美國對日本的佔領,美國人把極簡風格帶到了日本,現在被人吹捧的無印良品以及日式傢俱其實都是受駐日美軍的影響。

坦白說,保羅·克瑞正是因為自己古典主義風格在歐洲被邊緣化才不得不遠赴美國賓大任職的。

直白的說,林徽因和樑思成在賓大接受的建築學教育距離世界最新潮流差了至少30年。

三談林徽因:她的學術能力只算三流,國徽主體並未採用她的設計

包豪斯設計學校,瓦爾特·格羅皮烏斯作品

而且歷史進程告訴我們,古典主義建築風格在20世紀40年代開始就在全球範圍內沒落了,一直到現在。

所以林徽因和樑思成真的是接受的二流教育。

接著我們來談林徽因的“助教”是怎麼一回事。

三談林徽因:她的學術能力只算三流,國徽主體並未採用她的設計

林徽因

“助教”和“助理”不一樣,“助教”的英文是“Teaching Assistant”,“助理”的英文是“assistant to architecture”

林徽因女士擔任的不是“Teaching Assistant”,而是“assistant to architecture”,也就是打雜的,端茶遞水,打掃衛生都可以叫“assistant to architecture”

而且她也不是在賓大建築系給教授做助理,而是給設計師做助理。

如果還有人堅持林徽因在賓大做過“助教”,請拿出她當過“Teaching Assistant”的證據,反正我沒有看到。

林徽因自己坦誠自己學術能力不行,國徽主體設計未採用她的設計

然而我們來看林徽因女士的建築學專業能力。

這方面我認同一種說法,林徽因女士在建築學領域只能算三流,她真正的貢獻是建築史學方面幫助樑思成整理中國古建築史。

三談林徽因:她的學術能力只算三流,國徽主體並未採用她的設計

吉林西火車站

事實上目前沒有一張林徽因手繪的建築圖紙,林徽因女士也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建築作品。儘管一直傳說吉林西火車站是林徽因女士設計的,但是設計名單上沒有她的名字,更關鍵在於吉林西站嚴重借鑑(抄襲?)了濟南火車站的設計,如果真是林女士作品,那豈不是更尷尬?

另外,林徽因女士在給金嶽霖的信件裡也坦率承認自己不是搞學術的料:

老金:

多久多久了,沒有用中文寫信,有點兒不舒服。

John到底回美國了,我們愈覺到寂寞,遠,悶,更盼戰事早點結束。

一切都好。近來身體也無問題地復原,至少同在昆明時完全一樣。本該到重慶去一次,一半可玩,一半可照X光線等。可惜天已過冷,船甚不便。

思成趕這一次大稿,弄得苦不可言。可是總算了一樁大事,雖然結果還不甚滿意,它已經是我們好幾年來想寫的一種書的起頭。我得到的教訓是,我做這種事太不行,以後少做為妙,雖然我很愛做。自己過於不efficient,還是不能幫思成多少忙!可是我學到許多東西,很有趣的材料,它們本身於我也還是有益。

已經是半夜,明早六時思成行。

我隨便寫幾行,託John帶來,權當晤面而已。

徽寄愛

1943年11月下旬

大家仔細看黑體字部分,這裡所謂的“大稿”就是樑思成的《圖像中國建築史》,《圖像中國建築史》也是為什麼樑思成被尊為中國建築學開山祖師的原因。這裡很明顯,林徽因自己承認自己不是搞學術的料,她“做這種事太不行”。

好了,接下來就是國徽設計。

關於國徽設計,大家要明白這不是一個人的功勞,而是一群人的功勞,林徽因女士當然在國徽設計者之一,但是客觀來說國徽主體設計採納的並不是清華組的,而是張仃小組的。是的,清華組組長是樑思成並不是林徽因。

我們可以看一下林徽因組與張仃組的設計,我覺得看完之後什麼都明白了:

三談林徽因:她的學術能力只算三流,國徽主體並未採用她的設計

清華組(林徽因組)方案

三談林徽因:她的學術能力只算三流,國徽主體並未採用她的設計

中央美院組方案(張仃組)

1950年6月11日,國徽組召開會議,對中央美術學院專家提出的“仿會徽形式而以天安門為主要內容”的圖案進行討論,商議修改的基本路子。這次會議原則上通過國徽採用天安門圖案。

在國徽方案確定後,記有功人員八名,其中就包含張仃在內,獎勵八百斤小米。

在當時所有設計都是集體參與,參與設計人民英雄紀念碑的人數足足有上百人之多,在這裡面林徽因並不是主設,並且林徽因在人民英雄紀念碑主要貢獻並不在建築主體上,而在於“人民英雄紀念碑設計的雕刻裝飾”上,人民英雄紀念碑底座的花邊是林女士設計的,如此而已。

好了,該說的我差不多都說完了,如無意外,這應該是我最後一篇關於林徽因的文章了。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