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林徽因,你會想到哪些詞?

才女?美女?樑思成的夫人?徐志摩的夢中情人?“綠茶”代表?

大概從電視劇《人間四月天》開始,在臆想雞湯《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傳》的推動下,林徽因成為八卦中心的女主角。她和徐志摩說不清的往事,她與金嶽霖被杜撰的緋聞,都成了媒體津津樂道的話題,即使不少人用大量史料證明她的清白、事業成就以及學者品質,也無濟於事。最近有人用“AI修復軟件”處理了一張林徽因的舊照,被吐槽“網紅”濾鏡太重,體現不出本人氣質,而有人對此評論道“不過是玩了一圈男人,頂著才女頭銜,最終找了個門當戶對家境相當的嫁了”……一聲嘆息!


被捧殺的林徽因

被吐槽的AI修復前後照


翻看林徽因真實的老照片,用“美豔不可方物”來形容肯定是太誇張了,“容貌清秀,清氣如蓮”倒還恰當。林徽因出身名門,受到良好教育,有很好的學識與文學修養,她自信、活潑、愛美,但她也只是一位平凡的女性,並不是被仰望的女神。被後人包裝上“民國才女”“眾人傾慕”的華麗外表後,人們對她要麼是過譽要麼是厭惡。但真正看過她作品,瞭解其生平的人並不多。正如那一句“你是人間四月天”,最被熟知卻也最被曲解。


被捧殺的林徽因



捧殺,用在林徽因身上再合適不過。她的紅很多是被後人杜撰或誇大出來的,這種“紅”帶來的更多是傷害,將其刺傷得面目全非。

林徽因飽受病痛折磨早早離開人世,無法辯解也無法聲明,只能任由世人惡意揣測與評論。與林徽因同時期的舊友也都已故去,能供查證的文字並不多,尋來尋去,也就是費正清夫人費慰梅寫的《樑思成與林徽因》,以及金嶽霖、蕭乾、巴金、沈從文、陳從周等老先生的幾篇懷念文章和訪談。如有耐心去一一閱讀,也就不會被傳聞左右判斷。

但,幾人有這個耐心呢?

知乎上有人將最出名的幾件事進行梳理與考證,有興趣可點擊文末“瞭解更多”查看詳情。雖然其中仍有一些無法確定的細節,但在時間線上能清楚看到某些緋聞的不可能性。特別是林徽因的子女離世後,樑思成的第二位夫人林洙又是出書又是上節目,給林徽因扣上了不少莫須有的罪名。

聰慧的林徽因


外人看來林徽因出身名門,從小就應萬千寵愛於一身。她的父親雖寵愛這個女兒,但這份愛很大程度上是林徽因自己爭取來的。


被捧殺的林徽因

林徽因與父親


林徽因的母親是繼室夫人在家裡地位不高,父親為傳宗接代娶的姨太太很受寵愛,接連生了4男1女。林徽因和母親住在冷清的後院,父親和二房住在熱鬧的前院,這種落差讓她很早就成熟起來。十二、三歲時父親在外地,林徽因擔負家庭責任,照顧二孃生的弟弟妹妹,還給在外的父親寫信報平安,話裡話外卻毫無孩子氣,有一種成年人的通透。這讓林長民對這個女兒另眼相看:

“知悉得汝兩信,我心甚喜。兒讀書進益,又馴良,知道理,我尤愛汝。”

“我不在家,汝能為我照應一切,我甚喜也。”

但是,她的生母不滿林徽因和二房的親近,將長年憤懣都發洩在她身上,對她多是謾罵與哭訴。有人把林徽因比作《紅樓夢》裡的探春,在家庭關係上確實有幾分相似。在夾縫中成長起來的林徽因,絕不是不懂人間煙火的嬌小公主,而是極明白人情世故的大家閨秀。家中的生活不快樂,唯有在學校能獲得清靜與自由,她和表姐妹們在培華女子中學,學習新知識新語言,走進了一個開闊的新世界,獲益良多。


被捧殺的林徽因



因此,林長民被派往歐洲訪問考察時決定帶上16歲的林徽因,他欣賞這個女兒的聰慧與才華,希望能給她更好的成長環境:

“我此次遠遊攜汝同行,第一,要汝多觀察諸國事物增長見識;第二,要汝近我身邊能領悟我的胸次懷抱……第三,要汝暫時離去家庭煩瑣生活,俾得擴大眼光,養成將來改良社會的見解與能力。

林徽因跟隨父親在外,是翻譯也是助手,更多時候是獨自在家,閱讀英文原版書刊。天性敏感細膩的她,被文學作品喚醒了生活中的體驗,激起了很大共鳴。

林長民說:

“做一個天才女兒的父親,不是容易享的福,你得放低你天倫的輩份,先做到友誼的瞭解。”

愛交流的林徽因


林徽因喜歡辦沙龍這件事,當時很多人就看不順眼,而現在更被視為“愛出風頭”的證據。林徽因性格外向活潑,喜歡與人交流,金嶽霖說她“缺乏忍受寂寞的能力”,她的女兒樑再冰在紀錄片裡也說:“母親在沙龍上是特別善於表達的,有時候她一說起話來,別人都插不上嘴……父親是想多於說,而母親則是邊想邊說。”從同時代其他人的字裡行間中,也都能看到林徽因是個很有表達欲、感情豐富的人。天性如此,再加上家庭環境的影響,林徽因的這個愛好變成他人眼中的高調。

這就如同現在的朋友圈,如果有人每天都喜歡刷屏分享生活的每個點滴,任何的喜怒哀樂都要寫在朋友圈裡,必然有人厭惡有人喜歡。厭惡的人會稱之為“矯情”,喜愛的人會贊之為“可愛”。

林徽因的這種性格也被簡單概括為“強勢”,恰好彌補了樑思成的短板。林徽因給好友費慰梅的一次信中這樣形容他們家中的雜事:“思成是個慢性子,願意一次只做一件事,最不善處理雜七雜八的家務,但雜七雜八的事卻像紐約中央車站任何時候都會到達的各線火車一樣衝他駛來。我也許仍是站長,但他卻是車站!我也許會被輾死,他卻永遠不會。……”


被捧殺的林徽因

林徽因與樑思成


可是,她的這種“強勢”,在時局動盪生活艱難中,卻又格外有抵禦力量。在李莊的那六年,由於生活得清苦,林徽因的肺結核病癒發嚴重,大部分時間是病臥床上。她把首飾典當了來維持生計,躺在床上給孩子們縫補衣物,而且還承擔了樑思成主筆的《中國建築史》的校閱和五代、遼、宋、金部分內容的補充工作。


被捧殺的林徽因

李莊,病床上的日子


所以,若是因辦沙龍而詆譭林徽因的修養與人品,實在是上綱上線。古往今來,有人的地方就有圈子,有圈子必有是非,有是非必生誹謗。誰也逃不過。

“普通”的林徽因

拋開外人冠以的各樣名頭,林徽因只是個普通人。事業成就上,許多人認為她的文字並不出彩,詩歌也是受了徐志摩的影響,建築史的研究上也只是樑思成的助手,並沒有自己的獨特貢獻。其實,林徽因只是在特定的歷史背景和環境下做了自己認為該做的事,成就是有的但也有侷限,不應被刻意美化,也不應被惡意貶低。1953年,林徽因寫給樑思成的一封信的開頭中有這麼一段:

“我現在正在由以養病為任務的一樁事上考驗自己,要求勝利完成這個任務……現在最難的是氣管,氣管影響痰和呼吸又影響心跳甚為複雜,氣管能進步一切進步最有把握,氣管一壞,就全功盡廢了。”


被捧殺的林徽因

在外考察測量的林徽因


她哪裡還是什麼眾星捧月的女神,就是一個在病魔中苦苦掙扎的女人,但她仍掛念著“碑建會設計小組”的工作情況。那些被人們關注的情感生活、沙龍、詩詞,都只是她生活中很小的一部分。更多時候,她在野外考察、拍照、記錄,在“研究中國建築史”,在“為中國文化正名”“繼續傳承中國文化”。疾病縮短了她的生命,也讓人們失去了更多認識她瞭解她的機會。


被捧殺的林徽因


對於林徽因,你可以稱之為“樑思成的祕書和賢內助”,也可以說是“堅定的建築史從業人員和傳統文化保護工作者”,或是評價為“以文藝方式對學社成果進行科普的傳道者”,甚至可以稱作“樑家體系中的外交官”。她的短暫一生,在諸多重要學術和社會事務中起到推動作用,雖沒有所謂的豐功偉績,但也不能對其人生作為任意扭曲或抹殺。

對林徽因的惡意滿滿,可以停止了;

對林徽因的盲目吹捧,也可以停止了。

停止主觀臆斷與跟風叫喊,迴歸歷史與作品本身,喜歡就多看,不喜歡就拋開,如此而已。

這是對歷史的尊重,更是對一個人的尊重。

被捧殺的林徽因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