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與青州:在青州,林徽因看到了窗子以外的風景'

"
"
林徽因與青州:在青州,林徽因看到了窗子以外的風景


1

1936年夏,林徽因從北平來到山東。同行的還有中國著名建築學家樑思成,建築學家劉敦楨及兩位助手。他們這次是應山東省教育廳廳長何思源之邀,專程來考察古建築。兩週後,他們來到了古城青州。

樑思成的三妹思莊當時剛剛喪偶,從廣東帶幼女北上暫住樑家。林在寄給樑思莊的信中,寫到青州:“上星期勞苦功高過後,必到個好去處,不是山明水秀,就是古代遺址炫目驚神,令人忘乎所以!青州外表甚雄,城跨山邊、河繞城下、石橋橫通、氣象寬朗,且樹木蔥鬱奇高。”

林徽因與樑思成夫婦用現代科學方法研究中國古建築,成為這一學術領域的開拓者,獲巨大成就。建築學是他們共同的事業。當年樑思成就是因為林徽因喜歡建築學而學建築的。後來他們參與了國徽和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設計。

這樣的林徽因,曾經走遍全國的古建經典,造訪過如河北趙州石橋、山西應縣木塔、五臺山佛光寺等。見識古建可謂多,閱歷可謂豐富,卻不免發出了驚歎,讚歎青州自然風光的山明水秀,古代遺址的炫目驚神,甚至說“令人忘乎所以”。她用了在書信中絕少出現的排比句子,訴說她對於此地勝景的偏愛,“城跨山邊、河繞城下、石橋橫通、氣象寬朗”。

在這樣的語句裡,我們看到了那個優雅的建築學家,怎樣的從疲憊中來到了青州,眼前一亮,流連於青州的洋溪湖畔,徘徊於青州的文廟古宅,興奮喜悅寫在臉上。

2

"
林徽因與青州:在青州,林徽因看到了窗子以外的風景


1

1936年夏,林徽因從北平來到山東。同行的還有中國著名建築學家樑思成,建築學家劉敦楨及兩位助手。他們這次是應山東省教育廳廳長何思源之邀,專程來考察古建築。兩週後,他們來到了古城青州。

樑思成的三妹思莊當時剛剛喪偶,從廣東帶幼女北上暫住樑家。林在寄給樑思莊的信中,寫到青州:“上星期勞苦功高過後,必到個好去處,不是山明水秀,就是古代遺址炫目驚神,令人忘乎所以!青州外表甚雄,城跨山邊、河繞城下、石橋橫通、氣象寬朗,且樹木蔥鬱奇高。”

林徽因與樑思成夫婦用現代科學方法研究中國古建築,成為這一學術領域的開拓者,獲巨大成就。建築學是他們共同的事業。當年樑思成就是因為林徽因喜歡建築學而學建築的。後來他們參與了國徽和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設計。

這樣的林徽因,曾經走遍全國的古建經典,造訪過如河北趙州石橋、山西應縣木塔、五臺山佛光寺等。見識古建可謂多,閱歷可謂豐富,卻不免發出了驚歎,讚歎青州自然風光的山明水秀,古代遺址的炫目驚神,甚至說“令人忘乎所以”。她用了在書信中絕少出現的排比句子,訴說她對於此地勝景的偏愛,“城跨山邊、河繞城下、石橋橫通、氣象寬朗”。

在這樣的語句裡,我們看到了那個優雅的建築學家,怎樣的從疲憊中來到了青州,眼前一亮,流連於青州的洋溪湖畔,徘徊於青州的文廟古宅,興奮喜悅寫在臉上。

2

林徽因與青州:在青州,林徽因看到了窗子以外的風景


“晚間到時山風吹過。好像滿有希望,結果是一無所得。”

“尤其是這幾天在建築方面非常失望,所謁大寺廟不是全是垃圾,便是已代以清末簡陋的不相干房子,還刷著藍白色的‘天下為公’及其他,變成機關及學校。”

林徽因看到了青州的美景,短暫的喜悅後是一些失落。她是來看建築的,而任意的改建和紛亂的時局,已經改變了青州古建築的原貌,或者讓很多的古建已經不復存在。她的失落和心痛,不僅僅於此地此時。多年後,北京城市建設大潮,任意毀壞拆除古建築和名人故居,她大聲疾呼,卻收效甚微。她氣憤地說:早晚你們會後悔,到時候只能重建和遊覽假古董。

她不知道,這樣的命運落在了搞建築研究的他們身上。樑林故居早就成為了某些單位的辦公場所,還有居民的租住地,被隨意地改建佔據,並且因商業開發被徹底拆除。

這樣的故事,看來不是一天了,還在繼續的上演。北京城尚且如此,省會、大小城市、城鎮,散佈於這些裡面的人文景觀、故居老宅有多麼脆弱,有多少已經毀於天災和人禍,沒法計數了。

“我捲起一個包袱走,過了一個山坡子鬆,又走過了一個小廟門。在早晨最早的一陣風中。我心裡沒有埋怨,人或是神;天底下的煩惱,連我的攏總,像已交給誰去……”

林徽因的這首寫於“暑中在山東鄉間步行”的詩,標題是:《旅途中》。我寧願相信,這陣風,就是青州的山風。

3

"
林徽因與青州:在青州,林徽因看到了窗子以外的風景


1

1936年夏,林徽因從北平來到山東。同行的還有中國著名建築學家樑思成,建築學家劉敦楨及兩位助手。他們這次是應山東省教育廳廳長何思源之邀,專程來考察古建築。兩週後,他們來到了古城青州。

樑思成的三妹思莊當時剛剛喪偶,從廣東帶幼女北上暫住樑家。林在寄給樑思莊的信中,寫到青州:“上星期勞苦功高過後,必到個好去處,不是山明水秀,就是古代遺址炫目驚神,令人忘乎所以!青州外表甚雄,城跨山邊、河繞城下、石橋橫通、氣象寬朗,且樹木蔥鬱奇高。”

林徽因與樑思成夫婦用現代科學方法研究中國古建築,成為這一學術領域的開拓者,獲巨大成就。建築學是他們共同的事業。當年樑思成就是因為林徽因喜歡建築學而學建築的。後來他們參與了國徽和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設計。

這樣的林徽因,曾經走遍全國的古建經典,造訪過如河北趙州石橋、山西應縣木塔、五臺山佛光寺等。見識古建可謂多,閱歷可謂豐富,卻不免發出了驚歎,讚歎青州自然風光的山明水秀,古代遺址的炫目驚神,甚至說“令人忘乎所以”。她用了在書信中絕少出現的排比句子,訴說她對於此地勝景的偏愛,“城跨山邊、河繞城下、石橋橫通、氣象寬朗”。

在這樣的語句裡,我們看到了那個優雅的建築學家,怎樣的從疲憊中來到了青州,眼前一亮,流連於青州的洋溪湖畔,徘徊於青州的文廟古宅,興奮喜悅寫在臉上。

2

林徽因與青州:在青州,林徽因看到了窗子以外的風景


“晚間到時山風吹過。好像滿有希望,結果是一無所得。”

“尤其是這幾天在建築方面非常失望,所謁大寺廟不是全是垃圾,便是已代以清末簡陋的不相干房子,還刷著藍白色的‘天下為公’及其他,變成機關及學校。”

林徽因看到了青州的美景,短暫的喜悅後是一些失落。她是來看建築的,而任意的改建和紛亂的時局,已經改變了青州古建築的原貌,或者讓很多的古建已經不復存在。她的失落和心痛,不僅僅於此地此時。多年後,北京城市建設大潮,任意毀壞拆除古建築和名人故居,她大聲疾呼,卻收效甚微。她氣憤地說:早晚你們會後悔,到時候只能重建和遊覽假古董。

她不知道,這樣的命運落在了搞建築研究的他們身上。樑林故居早就成為了某些單位的辦公場所,還有居民的租住地,被隨意地改建佔據,並且因商業開發被徹底拆除。

這樣的故事,看來不是一天了,還在繼續的上演。北京城尚且如此,省會、大小城市、城鎮,散佈於這些裡面的人文景觀、故居老宅有多麼脆弱,有多少已經毀於天災和人禍,沒法計數了。

“我捲起一個包袱走,過了一個山坡子鬆,又走過了一個小廟門。在早晨最早的一陣風中。我心裡沒有埋怨,人或是神;天底下的煩惱,連我的攏總,像已交給誰去……”

林徽因的這首寫於“暑中在山東鄉間步行”的詩,標題是:《旅途中》。我寧願相信,這陣風,就是青州的山風。

3

林徽因與青州:在青州,林徽因看到了窗子以外的風景


“他們原計劃還要調查益都雲門摩崖雕像,雲門雕像是隋代雕像的精品。但已破壞得很厲害,同時途中經常有土匪出沒、搶劫。益都當局極力勸阻,他們也就只好作罷。”(林洙:《樑思成林徽因與我》)

但是,幸好有文字留下了記載,林徽因對雲門造像是有過關注和研究的。

《平郊建築雜錄》中,林徽因比較幾處石刻的風格,說:“山東青州雲門山,山西天龍山,河南龍門,都有不少的石刻。這些相距千里的約略同時的遺作,都有幾個或許多共同之點,而絕非天寧寺塔像所有。近來有人竟說塔中造像含有犍陀羅風,其實隋代石刻,雖在中國佛教美術中算是較早期的作品,但已將南北朝時所含的犍陀羅風味擺脫得一乾二淨,而自成一種淳樸古拙的氣息。而天寧寺塔上更是絕沒有犍陀羅風味的。”

在比較中,林徽因把雲門山石窟和天龍山石刻、龍門石窟相提並論,歸於一種風格,同時把雲門山放在第一位,說明了雲門石刻在林徽因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4

"
林徽因與青州:在青州,林徽因看到了窗子以外的風景


1

1936年夏,林徽因從北平來到山東。同行的還有中國著名建築學家樑思成,建築學家劉敦楨及兩位助手。他們這次是應山東省教育廳廳長何思源之邀,專程來考察古建築。兩週後,他們來到了古城青州。

樑思成的三妹思莊當時剛剛喪偶,從廣東帶幼女北上暫住樑家。林在寄給樑思莊的信中,寫到青州:“上星期勞苦功高過後,必到個好去處,不是山明水秀,就是古代遺址炫目驚神,令人忘乎所以!青州外表甚雄,城跨山邊、河繞城下、石橋橫通、氣象寬朗,且樹木蔥鬱奇高。”

林徽因與樑思成夫婦用現代科學方法研究中國古建築,成為這一學術領域的開拓者,獲巨大成就。建築學是他們共同的事業。當年樑思成就是因為林徽因喜歡建築學而學建築的。後來他們參與了國徽和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設計。

這樣的林徽因,曾經走遍全國的古建經典,造訪過如河北趙州石橋、山西應縣木塔、五臺山佛光寺等。見識古建可謂多,閱歷可謂豐富,卻不免發出了驚歎,讚歎青州自然風光的山明水秀,古代遺址的炫目驚神,甚至說“令人忘乎所以”。她用了在書信中絕少出現的排比句子,訴說她對於此地勝景的偏愛,“城跨山邊、河繞城下、石橋橫通、氣象寬朗”。

在這樣的語句裡,我們看到了那個優雅的建築學家,怎樣的從疲憊中來到了青州,眼前一亮,流連於青州的洋溪湖畔,徘徊於青州的文廟古宅,興奮喜悅寫在臉上。

2

林徽因與青州:在青州,林徽因看到了窗子以外的風景


“晚間到時山風吹過。好像滿有希望,結果是一無所得。”

“尤其是這幾天在建築方面非常失望,所謁大寺廟不是全是垃圾,便是已代以清末簡陋的不相干房子,還刷著藍白色的‘天下為公’及其他,變成機關及學校。”

林徽因看到了青州的美景,短暫的喜悅後是一些失落。她是來看建築的,而任意的改建和紛亂的時局,已經改變了青州古建築的原貌,或者讓很多的古建已經不復存在。她的失落和心痛,不僅僅於此地此時。多年後,北京城市建設大潮,任意毀壞拆除古建築和名人故居,她大聲疾呼,卻收效甚微。她氣憤地說:早晚你們會後悔,到時候只能重建和遊覽假古董。

她不知道,這樣的命運落在了搞建築研究的他們身上。樑林故居早就成為了某些單位的辦公場所,還有居民的租住地,被隨意地改建佔據,並且因商業開發被徹底拆除。

這樣的故事,看來不是一天了,還在繼續的上演。北京城尚且如此,省會、大小城市、城鎮,散佈於這些裡面的人文景觀、故居老宅有多麼脆弱,有多少已經毀於天災和人禍,沒法計數了。

“我捲起一個包袱走,過了一個山坡子鬆,又走過了一個小廟門。在早晨最早的一陣風中。我心裡沒有埋怨,人或是神;天底下的煩惱,連我的攏總,像已交給誰去……”

林徽因的這首寫於“暑中在山東鄉間步行”的詩,標題是:《旅途中》。我寧願相信,這陣風,就是青州的山風。

3

林徽因與青州:在青州,林徽因看到了窗子以外的風景


“他們原計劃還要調查益都雲門摩崖雕像,雲門雕像是隋代雕像的精品。但已破壞得很厲害,同時途中經常有土匪出沒、搶劫。益都當局極力勸阻,他們也就只好作罷。”(林洙:《樑思成林徽因與我》)

但是,幸好有文字留下了記載,林徽因對雲門造像是有過關注和研究的。

《平郊建築雜錄》中,林徽因比較幾處石刻的風格,說:“山東青州雲門山,山西天龍山,河南龍門,都有不少的石刻。這些相距千里的約略同時的遺作,都有幾個或許多共同之點,而絕非天寧寺塔像所有。近來有人竟說塔中造像含有犍陀羅風,其實隋代石刻,雖在中國佛教美術中算是較早期的作品,但已將南北朝時所含的犍陀羅風味擺脫得一乾二淨,而自成一種淳樸古拙的氣息。而天寧寺塔上更是絕沒有犍陀羅風味的。”

在比較中,林徽因把雲門山石窟和天龍山石刻、龍門石窟相提並論,歸於一種風格,同時把雲門山放在第一位,說明了雲門石刻在林徽因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4

林徽因與青州:在青州,林徽因看到了窗子以外的風景


於建勇在《樑思成林徽因兩次山東之行》中,說:

1936年6月,他們沿膠濟鐵路考察,踏遍青山,興致盎然。

1937年9月,他們沿膠濟鐵路流亡,背井離鄉,悽悽惶惶。

林徽因在給子女的信中,流露了她對於抗戰的堅定信念。

盧溝橋事變後,她回到北平時,孩子還在北戴河度假,她跟寶寶(孩子樑再冰)說:如果日本人要來佔北平,我們都願意打仗,到時候你就跟著大姑姑那邊,我們就守在北平,等到打勝了仗再說。我覺得現在我們做中國人應該要頂勇敢,什麼都不怕,什麼都頂有決心才好。媽媽同爹爹都在北平,不怕打仗,更不怕日本。

1937年,林徽因還在給沈從文的信中,講到了對於戰爭的看法:說到打仗你別過於悲觀,我們也需要吃苦,可是我們不能不爭到一種翻身的地步。總有法子,往大處看還是樂觀的。

在山東的2次經歷,可以說是樑林全國古建考察的重要經歷。她那些對於民族建築遺產的關照,轉為對民族生存命運的關注。隴海全線的激戰讓她興奮,她說過想在陝西隨軍。

彷彿是一種預感,林徽因1936年在山東的旅途中,覺得該回去了(北平),“什麼怪時候、什麼怪車都願意”。

因為,齊魯之行,也在沖刷著林徽因的浪漫的想象。臨淄的廟統統毀光,雲門雕像損害嚴重,土匪橫行讓才子佳人登不上雲門,成為遺憾。深山拜訪古寺。“每去一處都是汗流浹背的跋涉,走路工作的時候又總是早八至晚六最熱的時間裡。”“整天被跳蚤咬得慌,坐在三等火車中又不好意思伸手在身上各處亂抓,結果渾身是包!”

5

"
林徽因與青州:在青州,林徽因看到了窗子以外的風景


1

1936年夏,林徽因從北平來到山東。同行的還有中國著名建築學家樑思成,建築學家劉敦楨及兩位助手。他們這次是應山東省教育廳廳長何思源之邀,專程來考察古建築。兩週後,他們來到了古城青州。

樑思成的三妹思莊當時剛剛喪偶,從廣東帶幼女北上暫住樑家。林在寄給樑思莊的信中,寫到青州:“上星期勞苦功高過後,必到個好去處,不是山明水秀,就是古代遺址炫目驚神,令人忘乎所以!青州外表甚雄,城跨山邊、河繞城下、石橋橫通、氣象寬朗,且樹木蔥鬱奇高。”

林徽因與樑思成夫婦用現代科學方法研究中國古建築,成為這一學術領域的開拓者,獲巨大成就。建築學是他們共同的事業。當年樑思成就是因為林徽因喜歡建築學而學建築的。後來他們參與了國徽和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設計。

這樣的林徽因,曾經走遍全國的古建經典,造訪過如河北趙州石橋、山西應縣木塔、五臺山佛光寺等。見識古建可謂多,閱歷可謂豐富,卻不免發出了驚歎,讚歎青州自然風光的山明水秀,古代遺址的炫目驚神,甚至說“令人忘乎所以”。她用了在書信中絕少出現的排比句子,訴說她對於此地勝景的偏愛,“城跨山邊、河繞城下、石橋橫通、氣象寬朗”。

在這樣的語句裡,我們看到了那個優雅的建築學家,怎樣的從疲憊中來到了青州,眼前一亮,流連於青州的洋溪湖畔,徘徊於青州的文廟古宅,興奮喜悅寫在臉上。

2

林徽因與青州:在青州,林徽因看到了窗子以外的風景


“晚間到時山風吹過。好像滿有希望,結果是一無所得。”

“尤其是這幾天在建築方面非常失望,所謁大寺廟不是全是垃圾,便是已代以清末簡陋的不相干房子,還刷著藍白色的‘天下為公’及其他,變成機關及學校。”

林徽因看到了青州的美景,短暫的喜悅後是一些失落。她是來看建築的,而任意的改建和紛亂的時局,已經改變了青州古建築的原貌,或者讓很多的古建已經不復存在。她的失落和心痛,不僅僅於此地此時。多年後,北京城市建設大潮,任意毀壞拆除古建築和名人故居,她大聲疾呼,卻收效甚微。她氣憤地說:早晚你們會後悔,到時候只能重建和遊覽假古董。

她不知道,這樣的命運落在了搞建築研究的他們身上。樑林故居早就成為了某些單位的辦公場所,還有居民的租住地,被隨意地改建佔據,並且因商業開發被徹底拆除。

這樣的故事,看來不是一天了,還在繼續的上演。北京城尚且如此,省會、大小城市、城鎮,散佈於這些裡面的人文景觀、故居老宅有多麼脆弱,有多少已經毀於天災和人禍,沒法計數了。

“我捲起一個包袱走,過了一個山坡子鬆,又走過了一個小廟門。在早晨最早的一陣風中。我心裡沒有埋怨,人或是神;天底下的煩惱,連我的攏總,像已交給誰去……”

林徽因的這首寫於“暑中在山東鄉間步行”的詩,標題是:《旅途中》。我寧願相信,這陣風,就是青州的山風。

3

林徽因與青州:在青州,林徽因看到了窗子以外的風景


“他們原計劃還要調查益都雲門摩崖雕像,雲門雕像是隋代雕像的精品。但已破壞得很厲害,同時途中經常有土匪出沒、搶劫。益都當局極力勸阻,他們也就只好作罷。”(林洙:《樑思成林徽因與我》)

但是,幸好有文字留下了記載,林徽因對雲門造像是有過關注和研究的。

《平郊建築雜錄》中,林徽因比較幾處石刻的風格,說:“山東青州雲門山,山西天龍山,河南龍門,都有不少的石刻。這些相距千里的約略同時的遺作,都有幾個或許多共同之點,而絕非天寧寺塔像所有。近來有人竟說塔中造像含有犍陀羅風,其實隋代石刻,雖在中國佛教美術中算是較早期的作品,但已將南北朝時所含的犍陀羅風味擺脫得一乾二淨,而自成一種淳樸古拙的氣息。而天寧寺塔上更是絕沒有犍陀羅風味的。”

在比較中,林徽因把雲門山石窟和天龍山石刻、龍門石窟相提並論,歸於一種風格,同時把雲門山放在第一位,說明了雲門石刻在林徽因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4

林徽因與青州:在青州,林徽因看到了窗子以外的風景


於建勇在《樑思成林徽因兩次山東之行》中,說:

1936年6月,他們沿膠濟鐵路考察,踏遍青山,興致盎然。

1937年9月,他們沿膠濟鐵路流亡,背井離鄉,悽悽惶惶。

林徽因在給子女的信中,流露了她對於抗戰的堅定信念。

盧溝橋事變後,她回到北平時,孩子還在北戴河度假,她跟寶寶(孩子樑再冰)說:如果日本人要來佔北平,我們都願意打仗,到時候你就跟著大姑姑那邊,我們就守在北平,等到打勝了仗再說。我覺得現在我們做中國人應該要頂勇敢,什麼都不怕,什麼都頂有決心才好。媽媽同爹爹都在北平,不怕打仗,更不怕日本。

1937年,林徽因還在給沈從文的信中,講到了對於戰爭的看法:說到打仗你別過於悲觀,我們也需要吃苦,可是我們不能不爭到一種翻身的地步。總有法子,往大處看還是樂觀的。

在山東的2次經歷,可以說是樑林全國古建考察的重要經歷。她那些對於民族建築遺產的關照,轉為對民族生存命運的關注。隴海全線的激戰讓她興奮,她說過想在陝西隨軍。

彷彿是一種預感,林徽因1936年在山東的旅途中,覺得該回去了(北平),“什麼怪時候、什麼怪車都願意”。

因為,齊魯之行,也在沖刷著林徽因的浪漫的想象。臨淄的廟統統毀光,雲門雕像損害嚴重,土匪橫行讓才子佳人登不上雲門,成為遺憾。深山拜訪古寺。“每去一處都是汗流浹背的跋涉,走路工作的時候又總是早八至晚六最熱的時間裡。”“整天被跳蚤咬得慌,坐在三等火車中又不好意思伸手在身上各處亂抓,結果渾身是包!”

5

林徽因與青州:在青州,林徽因看到了窗子以外的風景


看看他們考察的路線是:東到歷城、章丘、臨淄、益都(今青州市)、濰縣(今濰坊市),回濟後南下長清、泰安、滋陽(今兗州市)、濟寧、鄒縣(今鄒城市)、滕縣(今滕州市)計11個縣。

此行調查測繪的古建築有:

歷城:神通寺四門塔、朗公塔,元、明墓塔30餘座;千佛崖唐代造像、湧泉庵等;

章丘:常道觀元代大殿,白雲觀,清靜觀元代正殿,文廟金代大成殿,永青寺,民居等;

臨淄:興國寺遺址,北魏佛像;

益都:縣文廟;

濰縣:縣文廟,石佛寺明代大殿;

長清:靈巖寺千佛殿,闢支塔,慧崇塔及法定塔,宋、元、明歷代墓塔140餘座;

泰安:岱廟,泰山上道觀等多處;

滋陽:興隆寺磚塔,靈應廟大殿,泗水橋等;

濟寧:鐵塔寺鐵塔,鐘樓;

鄒縣:法興寺宋塔,亞聖廟;

滕縣:龍泉寺明塔,興國寺遺址。

在青州,林徽因所到的地方最少,卻給她留下了最多的感觸和遺憾。

林徽因的芳蹤,留在了30年代的膠濟鐵路。她在青州縣文廟測繪,此間也留下了女建築學家的身影和印記。

也讓我們記住這11縣的古建築名字,林徽因、樑思成曾經在這裡奔波勞碌,流連測繪,用了建築學家的眼睛,也用了藝術家和作家詩人的眼睛。當我們偶爾在這些地方駐足,也許踩到了林徽因踩過的一塊磚,撫摸到了樑思成曾經撫摸過的一棵樹。在縣文廟原址每月一次的文學沙龍,可是會有林徽因悄然走過送來的些許靈感?

1930—1945年15年間,他們對190個縣2738處古建築進行了調查,很多古建築通過他們的考察得到了全國以及國際的認識,從此加以保護。這裡面,有幸就有青州。

當時,樑35歲,謙謙君子;林32歲,風華絕代。二人好友、哲學家金嶽霖戲稱:“樑上君子,林下美人”。青州,來過多麼可愛的客人!

6

"
林徽因與青州:在青州,林徽因看到了窗子以外的風景


1

1936年夏,林徽因從北平來到山東。同行的還有中國著名建築學家樑思成,建築學家劉敦楨及兩位助手。他們這次是應山東省教育廳廳長何思源之邀,專程來考察古建築。兩週後,他們來到了古城青州。

樑思成的三妹思莊當時剛剛喪偶,從廣東帶幼女北上暫住樑家。林在寄給樑思莊的信中,寫到青州:“上星期勞苦功高過後,必到個好去處,不是山明水秀,就是古代遺址炫目驚神,令人忘乎所以!青州外表甚雄,城跨山邊、河繞城下、石橋橫通、氣象寬朗,且樹木蔥鬱奇高。”

林徽因與樑思成夫婦用現代科學方法研究中國古建築,成為這一學術領域的開拓者,獲巨大成就。建築學是他們共同的事業。當年樑思成就是因為林徽因喜歡建築學而學建築的。後來他們參與了國徽和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設計。

這樣的林徽因,曾經走遍全國的古建經典,造訪過如河北趙州石橋、山西應縣木塔、五臺山佛光寺等。見識古建可謂多,閱歷可謂豐富,卻不免發出了驚歎,讚歎青州自然風光的山明水秀,古代遺址的炫目驚神,甚至說“令人忘乎所以”。她用了在書信中絕少出現的排比句子,訴說她對於此地勝景的偏愛,“城跨山邊、河繞城下、石橋橫通、氣象寬朗”。

在這樣的語句裡,我們看到了那個優雅的建築學家,怎樣的從疲憊中來到了青州,眼前一亮,流連於青州的洋溪湖畔,徘徊於青州的文廟古宅,興奮喜悅寫在臉上。

2

林徽因與青州:在青州,林徽因看到了窗子以外的風景


“晚間到時山風吹過。好像滿有希望,結果是一無所得。”

“尤其是這幾天在建築方面非常失望,所謁大寺廟不是全是垃圾,便是已代以清末簡陋的不相干房子,還刷著藍白色的‘天下為公’及其他,變成機關及學校。”

林徽因看到了青州的美景,短暫的喜悅後是一些失落。她是來看建築的,而任意的改建和紛亂的時局,已經改變了青州古建築的原貌,或者讓很多的古建已經不復存在。她的失落和心痛,不僅僅於此地此時。多年後,北京城市建設大潮,任意毀壞拆除古建築和名人故居,她大聲疾呼,卻收效甚微。她氣憤地說:早晚你們會後悔,到時候只能重建和遊覽假古董。

她不知道,這樣的命運落在了搞建築研究的他們身上。樑林故居早就成為了某些單位的辦公場所,還有居民的租住地,被隨意地改建佔據,並且因商業開發被徹底拆除。

這樣的故事,看來不是一天了,還在繼續的上演。北京城尚且如此,省會、大小城市、城鎮,散佈於這些裡面的人文景觀、故居老宅有多麼脆弱,有多少已經毀於天災和人禍,沒法計數了。

“我捲起一個包袱走,過了一個山坡子鬆,又走過了一個小廟門。在早晨最早的一陣風中。我心裡沒有埋怨,人或是神;天底下的煩惱,連我的攏總,像已交給誰去……”

林徽因的這首寫於“暑中在山東鄉間步行”的詩,標題是:《旅途中》。我寧願相信,這陣風,就是青州的山風。

3

林徽因與青州:在青州,林徽因看到了窗子以外的風景


“他們原計劃還要調查益都雲門摩崖雕像,雲門雕像是隋代雕像的精品。但已破壞得很厲害,同時途中經常有土匪出沒、搶劫。益都當局極力勸阻,他們也就只好作罷。”(林洙:《樑思成林徽因與我》)

但是,幸好有文字留下了記載,林徽因對雲門造像是有過關注和研究的。

《平郊建築雜錄》中,林徽因比較幾處石刻的風格,說:“山東青州雲門山,山西天龍山,河南龍門,都有不少的石刻。這些相距千里的約略同時的遺作,都有幾個或許多共同之點,而絕非天寧寺塔像所有。近來有人竟說塔中造像含有犍陀羅風,其實隋代石刻,雖在中國佛教美術中算是較早期的作品,但已將南北朝時所含的犍陀羅風味擺脫得一乾二淨,而自成一種淳樸古拙的氣息。而天寧寺塔上更是絕沒有犍陀羅風味的。”

在比較中,林徽因把雲門山石窟和天龍山石刻、龍門石窟相提並論,歸於一種風格,同時把雲門山放在第一位,說明了雲門石刻在林徽因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4

林徽因與青州:在青州,林徽因看到了窗子以外的風景


於建勇在《樑思成林徽因兩次山東之行》中,說:

1936年6月,他們沿膠濟鐵路考察,踏遍青山,興致盎然。

1937年9月,他們沿膠濟鐵路流亡,背井離鄉,悽悽惶惶。

林徽因在給子女的信中,流露了她對於抗戰的堅定信念。

盧溝橋事變後,她回到北平時,孩子還在北戴河度假,她跟寶寶(孩子樑再冰)說:如果日本人要來佔北平,我們都願意打仗,到時候你就跟著大姑姑那邊,我們就守在北平,等到打勝了仗再說。我覺得現在我們做中國人應該要頂勇敢,什麼都不怕,什麼都頂有決心才好。媽媽同爹爹都在北平,不怕打仗,更不怕日本。

1937年,林徽因還在給沈從文的信中,講到了對於戰爭的看法:說到打仗你別過於悲觀,我們也需要吃苦,可是我們不能不爭到一種翻身的地步。總有法子,往大處看還是樂觀的。

在山東的2次經歷,可以說是樑林全國古建考察的重要經歷。她那些對於民族建築遺產的關照,轉為對民族生存命運的關注。隴海全線的激戰讓她興奮,她說過想在陝西隨軍。

彷彿是一種預感,林徽因1936年在山東的旅途中,覺得該回去了(北平),“什麼怪時候、什麼怪車都願意”。

因為,齊魯之行,也在沖刷著林徽因的浪漫的想象。臨淄的廟統統毀光,雲門雕像損害嚴重,土匪橫行讓才子佳人登不上雲門,成為遺憾。深山拜訪古寺。“每去一處都是汗流浹背的跋涉,走路工作的時候又總是早八至晚六最熱的時間裡。”“整天被跳蚤咬得慌,坐在三等火車中又不好意思伸手在身上各處亂抓,結果渾身是包!”

5

林徽因與青州:在青州,林徽因看到了窗子以外的風景


看看他們考察的路線是:東到歷城、章丘、臨淄、益都(今青州市)、濰縣(今濰坊市),回濟後南下長清、泰安、滋陽(今兗州市)、濟寧、鄒縣(今鄒城市)、滕縣(今滕州市)計11個縣。

此行調查測繪的古建築有:

歷城:神通寺四門塔、朗公塔,元、明墓塔30餘座;千佛崖唐代造像、湧泉庵等;

章丘:常道觀元代大殿,白雲觀,清靜觀元代正殿,文廟金代大成殿,永青寺,民居等;

臨淄:興國寺遺址,北魏佛像;

益都:縣文廟;

濰縣:縣文廟,石佛寺明代大殿;

長清:靈巖寺千佛殿,闢支塔,慧崇塔及法定塔,宋、元、明歷代墓塔140餘座;

泰安:岱廟,泰山上道觀等多處;

滋陽:興隆寺磚塔,靈應廟大殿,泗水橋等;

濟寧:鐵塔寺鐵塔,鐘樓;

鄒縣:法興寺宋塔,亞聖廟;

滕縣:龍泉寺明塔,興國寺遺址。

在青州,林徽因所到的地方最少,卻給她留下了最多的感觸和遺憾。

林徽因的芳蹤,留在了30年代的膠濟鐵路。她在青州縣文廟測繪,此間也留下了女建築學家的身影和印記。

也讓我們記住這11縣的古建築名字,林徽因、樑思成曾經在這裡奔波勞碌,流連測繪,用了建築學家的眼睛,也用了藝術家和作家詩人的眼睛。當我們偶爾在這些地方駐足,也許踩到了林徽因踩過的一塊磚,撫摸到了樑思成曾經撫摸過的一棵樹。在縣文廟原址每月一次的文學沙龍,可是會有林徽因悄然走過送來的些許靈感?

1930—1945年15年間,他們對190個縣2738處古建築進行了調查,很多古建築通過他們的考察得到了全國以及國際的認識,從此加以保護。這裡面,有幸就有青州。

當時,樑35歲,謙謙君子;林32歲,風華絕代。二人好友、哲學家金嶽霖戲稱:“樑上君子,林下美人”。青州,來過多麼可愛的客人!

6

林徽因與青州:在青州,林徽因看到了窗子以外的風景


1937年9月5日凌晨,樑思成夫婦為了不當漢奸,攜帶兩個孩子(8歲的樑再冰和5歲的樑從誡)和孩子的外婆,與清華大學教授金嶽霖及另外兩位教授走出了自己的住所北總布衚衕三號院大門。這兒曾是著名的文化沙龍。詩人徐志摩、哲學家金嶽霖、政治學家張奚若、經濟學家陳岱孫、國際政治問題專家錢端升、物理學家周培源、社會學家陶孟和、考古學家李濟、文化領袖胡適、美學家朱光潛、作家沈從文等都是這裡的常客。是為“太太的客廳”。(冰心語)。只可惜,這座有著文化記憶的名人故居,在2012年春節前的寒風裡,被以“維修性拆除”的名義夷為平地。

當時津浦鐵路戰火紛飛,樑思成一行只好從北平乘火車到天津,稍事休整,從新港搭乘英國商船,向茫茫大海駛去……“船到煙臺,那裡也已戰雲密佈,中日軍隊正在煙臺對峙,箭在弦上,一觸即發。林徽因、樑思成不敢在這裡住宿,即刻乘上去濰坊的汽車,在濰坊住了一夜,第二天一早,又乘上了青島開往濟南的第一班火車當時,“膠東半島也已滿目瘡痍,火車在膠濟線上行駛,不時有日軍的飛機從上空呼嘯著掠過。每到這時,火車便立刻停下來,拉響警報,男男女女便慌慌地跑下車去。日機飛得很低,幾乎可以看到機身上紅色的“太陽”標記。”(林杉:《林徽因傳》)火車就這樣走走停停,下午三點鐘才到達濟南。急於南下的他們竟然在濟南滯留了兩天後,他們終於從津浦鐵路濟南站,擠上南下的火車……

這次,途經青州的林徽因有沒有遙望車窗外的青州,為了未曾謀面的雲門山和眾多的青州古建築一聲嘆息,無從知曉。戰爭爆發了,自身都難保,古城的人們有誰還能在乎兵荒馬亂中的一片老房子。林徽因可是會為了戰爭對於文物的破壞更加的心痛?

7

"
林徽因與青州:在青州,林徽因看到了窗子以外的風景


1

1936年夏,林徽因從北平來到山東。同行的還有中國著名建築學家樑思成,建築學家劉敦楨及兩位助手。他們這次是應山東省教育廳廳長何思源之邀,專程來考察古建築。兩週後,他們來到了古城青州。

樑思成的三妹思莊當時剛剛喪偶,從廣東帶幼女北上暫住樑家。林在寄給樑思莊的信中,寫到青州:“上星期勞苦功高過後,必到個好去處,不是山明水秀,就是古代遺址炫目驚神,令人忘乎所以!青州外表甚雄,城跨山邊、河繞城下、石橋橫通、氣象寬朗,且樹木蔥鬱奇高。”

林徽因與樑思成夫婦用現代科學方法研究中國古建築,成為這一學術領域的開拓者,獲巨大成就。建築學是他們共同的事業。當年樑思成就是因為林徽因喜歡建築學而學建築的。後來他們參與了國徽和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設計。

這樣的林徽因,曾經走遍全國的古建經典,造訪過如河北趙州石橋、山西應縣木塔、五臺山佛光寺等。見識古建可謂多,閱歷可謂豐富,卻不免發出了驚歎,讚歎青州自然風光的山明水秀,古代遺址的炫目驚神,甚至說“令人忘乎所以”。她用了在書信中絕少出現的排比句子,訴說她對於此地勝景的偏愛,“城跨山邊、河繞城下、石橋橫通、氣象寬朗”。

在這樣的語句裡,我們看到了那個優雅的建築學家,怎樣的從疲憊中來到了青州,眼前一亮,流連於青州的洋溪湖畔,徘徊於青州的文廟古宅,興奮喜悅寫在臉上。

2

林徽因與青州:在青州,林徽因看到了窗子以外的風景


“晚間到時山風吹過。好像滿有希望,結果是一無所得。”

“尤其是這幾天在建築方面非常失望,所謁大寺廟不是全是垃圾,便是已代以清末簡陋的不相干房子,還刷著藍白色的‘天下為公’及其他,變成機關及學校。”

林徽因看到了青州的美景,短暫的喜悅後是一些失落。她是來看建築的,而任意的改建和紛亂的時局,已經改變了青州古建築的原貌,或者讓很多的古建已經不復存在。她的失落和心痛,不僅僅於此地此時。多年後,北京城市建設大潮,任意毀壞拆除古建築和名人故居,她大聲疾呼,卻收效甚微。她氣憤地說:早晚你們會後悔,到時候只能重建和遊覽假古董。

她不知道,這樣的命運落在了搞建築研究的他們身上。樑林故居早就成為了某些單位的辦公場所,還有居民的租住地,被隨意地改建佔據,並且因商業開發被徹底拆除。

這樣的故事,看來不是一天了,還在繼續的上演。北京城尚且如此,省會、大小城市、城鎮,散佈於這些裡面的人文景觀、故居老宅有多麼脆弱,有多少已經毀於天災和人禍,沒法計數了。

“我捲起一個包袱走,過了一個山坡子鬆,又走過了一個小廟門。在早晨最早的一陣風中。我心裡沒有埋怨,人或是神;天底下的煩惱,連我的攏總,像已交給誰去……”

林徽因的這首寫於“暑中在山東鄉間步行”的詩,標題是:《旅途中》。我寧願相信,這陣風,就是青州的山風。

3

林徽因與青州:在青州,林徽因看到了窗子以外的風景


“他們原計劃還要調查益都雲門摩崖雕像,雲門雕像是隋代雕像的精品。但已破壞得很厲害,同時途中經常有土匪出沒、搶劫。益都當局極力勸阻,他們也就只好作罷。”(林洙:《樑思成林徽因與我》)

但是,幸好有文字留下了記載,林徽因對雲門造像是有過關注和研究的。

《平郊建築雜錄》中,林徽因比較幾處石刻的風格,說:“山東青州雲門山,山西天龍山,河南龍門,都有不少的石刻。這些相距千里的約略同時的遺作,都有幾個或許多共同之點,而絕非天寧寺塔像所有。近來有人竟說塔中造像含有犍陀羅風,其實隋代石刻,雖在中國佛教美術中算是較早期的作品,但已將南北朝時所含的犍陀羅風味擺脫得一乾二淨,而自成一種淳樸古拙的氣息。而天寧寺塔上更是絕沒有犍陀羅風味的。”

在比較中,林徽因把雲門山石窟和天龍山石刻、龍門石窟相提並論,歸於一種風格,同時把雲門山放在第一位,說明了雲門石刻在林徽因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4

林徽因與青州:在青州,林徽因看到了窗子以外的風景


於建勇在《樑思成林徽因兩次山東之行》中,說:

1936年6月,他們沿膠濟鐵路考察,踏遍青山,興致盎然。

1937年9月,他們沿膠濟鐵路流亡,背井離鄉,悽悽惶惶。

林徽因在給子女的信中,流露了她對於抗戰的堅定信念。

盧溝橋事變後,她回到北平時,孩子還在北戴河度假,她跟寶寶(孩子樑再冰)說:如果日本人要來佔北平,我們都願意打仗,到時候你就跟著大姑姑那邊,我們就守在北平,等到打勝了仗再說。我覺得現在我們做中國人應該要頂勇敢,什麼都不怕,什麼都頂有決心才好。媽媽同爹爹都在北平,不怕打仗,更不怕日本。

1937年,林徽因還在給沈從文的信中,講到了對於戰爭的看法:說到打仗你別過於悲觀,我們也需要吃苦,可是我們不能不爭到一種翻身的地步。總有法子,往大處看還是樂觀的。

在山東的2次經歷,可以說是樑林全國古建考察的重要經歷。她那些對於民族建築遺產的關照,轉為對民族生存命運的關注。隴海全線的激戰讓她興奮,她說過想在陝西隨軍。

彷彿是一種預感,林徽因1936年在山東的旅途中,覺得該回去了(北平),“什麼怪時候、什麼怪車都願意”。

因為,齊魯之行,也在沖刷著林徽因的浪漫的想象。臨淄的廟統統毀光,雲門雕像損害嚴重,土匪橫行讓才子佳人登不上雲門,成為遺憾。深山拜訪古寺。“每去一處都是汗流浹背的跋涉,走路工作的時候又總是早八至晚六最熱的時間裡。”“整天被跳蚤咬得慌,坐在三等火車中又不好意思伸手在身上各處亂抓,結果渾身是包!”

5

林徽因與青州:在青州,林徽因看到了窗子以外的風景


看看他們考察的路線是:東到歷城、章丘、臨淄、益都(今青州市)、濰縣(今濰坊市),回濟後南下長清、泰安、滋陽(今兗州市)、濟寧、鄒縣(今鄒城市)、滕縣(今滕州市)計11個縣。

此行調查測繪的古建築有:

歷城:神通寺四門塔、朗公塔,元、明墓塔30餘座;千佛崖唐代造像、湧泉庵等;

章丘:常道觀元代大殿,白雲觀,清靜觀元代正殿,文廟金代大成殿,永青寺,民居等;

臨淄:興國寺遺址,北魏佛像;

益都:縣文廟;

濰縣:縣文廟,石佛寺明代大殿;

長清:靈巖寺千佛殿,闢支塔,慧崇塔及法定塔,宋、元、明歷代墓塔140餘座;

泰安:岱廟,泰山上道觀等多處;

滋陽:興隆寺磚塔,靈應廟大殿,泗水橋等;

濟寧:鐵塔寺鐵塔,鐘樓;

鄒縣:法興寺宋塔,亞聖廟;

滕縣:龍泉寺明塔,興國寺遺址。

在青州,林徽因所到的地方最少,卻給她留下了最多的感觸和遺憾。

林徽因的芳蹤,留在了30年代的膠濟鐵路。她在青州縣文廟測繪,此間也留下了女建築學家的身影和印記。

也讓我們記住這11縣的古建築名字,林徽因、樑思成曾經在這裡奔波勞碌,流連測繪,用了建築學家的眼睛,也用了藝術家和作家詩人的眼睛。當我們偶爾在這些地方駐足,也許踩到了林徽因踩過的一塊磚,撫摸到了樑思成曾經撫摸過的一棵樹。在縣文廟原址每月一次的文學沙龍,可是會有林徽因悄然走過送來的些許靈感?

1930—1945年15年間,他們對190個縣2738處古建築進行了調查,很多古建築通過他們的考察得到了全國以及國際的認識,從此加以保護。這裡面,有幸就有青州。

當時,樑35歲,謙謙君子;林32歲,風華絕代。二人好友、哲學家金嶽霖戲稱:“樑上君子,林下美人”。青州,來過多麼可愛的客人!

6

林徽因與青州:在青州,林徽因看到了窗子以外的風景


1937年9月5日凌晨,樑思成夫婦為了不當漢奸,攜帶兩個孩子(8歲的樑再冰和5歲的樑從誡)和孩子的外婆,與清華大學教授金嶽霖及另外兩位教授走出了自己的住所北總布衚衕三號院大門。這兒曾是著名的文化沙龍。詩人徐志摩、哲學家金嶽霖、政治學家張奚若、經濟學家陳岱孫、國際政治問題專家錢端升、物理學家周培源、社會學家陶孟和、考古學家李濟、文化領袖胡適、美學家朱光潛、作家沈從文等都是這裡的常客。是為“太太的客廳”。(冰心語)。只可惜,這座有著文化記憶的名人故居,在2012年春節前的寒風裡,被以“維修性拆除”的名義夷為平地。

當時津浦鐵路戰火紛飛,樑思成一行只好從北平乘火車到天津,稍事休整,從新港搭乘英國商船,向茫茫大海駛去……“船到煙臺,那裡也已戰雲密佈,中日軍隊正在煙臺對峙,箭在弦上,一觸即發。林徽因、樑思成不敢在這裡住宿,即刻乘上去濰坊的汽車,在濰坊住了一夜,第二天一早,又乘上了青島開往濟南的第一班火車當時,“膠東半島也已滿目瘡痍,火車在膠濟線上行駛,不時有日軍的飛機從上空呼嘯著掠過。每到這時,火車便立刻停下來,拉響警報,男男女女便慌慌地跑下車去。日機飛得很低,幾乎可以看到機身上紅色的“太陽”標記。”(林杉:《林徽因傳》)火車就這樣走走停停,下午三點鐘才到達濟南。急於南下的他們竟然在濟南滯留了兩天後,他們終於從津浦鐵路濟南站,擠上南下的火車……

這次,途經青州的林徽因有沒有遙望車窗外的青州,為了未曾謀面的雲門山和眾多的青州古建築一聲嘆息,無從知曉。戰爭爆發了,自身都難保,古城的人們有誰還能在乎兵荒馬亂中的一片老房子。林徽因可是會為了戰爭對於文物的破壞更加的心痛?

7

林徽因與青州:在青州,林徽因看到了窗子以外的風景


《窗子以外》,是林徽因散文中的代表作。她寫道:“所有的活動的顏色、聲音、生的滋味,全在那裡的,你不是不能看到,只不過是永遠地在你窗子以外罷了。隔著一個窗子你還想明白多少事?這裡你迷糊了。窗子以外的事,你看了多少也是枉然,大半你是不明白,也不會明白的。”

在青州,林徽因看到了窗子以外的風景。


"
林徽因與青州:在青州,林徽因看到了窗子以外的風景


1

1936年夏,林徽因從北平來到山東。同行的還有中國著名建築學家樑思成,建築學家劉敦楨及兩位助手。他們這次是應山東省教育廳廳長何思源之邀,專程來考察古建築。兩週後,他們來到了古城青州。

樑思成的三妹思莊當時剛剛喪偶,從廣東帶幼女北上暫住樑家。林在寄給樑思莊的信中,寫到青州:“上星期勞苦功高過後,必到個好去處,不是山明水秀,就是古代遺址炫目驚神,令人忘乎所以!青州外表甚雄,城跨山邊、河繞城下、石橋橫通、氣象寬朗,且樹木蔥鬱奇高。”

林徽因與樑思成夫婦用現代科學方法研究中國古建築,成為這一學術領域的開拓者,獲巨大成就。建築學是他們共同的事業。當年樑思成就是因為林徽因喜歡建築學而學建築的。後來他們參與了國徽和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設計。

這樣的林徽因,曾經走遍全國的古建經典,造訪過如河北趙州石橋、山西應縣木塔、五臺山佛光寺等。見識古建可謂多,閱歷可謂豐富,卻不免發出了驚歎,讚歎青州自然風光的山明水秀,古代遺址的炫目驚神,甚至說“令人忘乎所以”。她用了在書信中絕少出現的排比句子,訴說她對於此地勝景的偏愛,“城跨山邊、河繞城下、石橋橫通、氣象寬朗”。

在這樣的語句裡,我們看到了那個優雅的建築學家,怎樣的從疲憊中來到了青州,眼前一亮,流連於青州的洋溪湖畔,徘徊於青州的文廟古宅,興奮喜悅寫在臉上。

2

林徽因與青州:在青州,林徽因看到了窗子以外的風景


“晚間到時山風吹過。好像滿有希望,結果是一無所得。”

“尤其是這幾天在建築方面非常失望,所謁大寺廟不是全是垃圾,便是已代以清末簡陋的不相干房子,還刷著藍白色的‘天下為公’及其他,變成機關及學校。”

林徽因看到了青州的美景,短暫的喜悅後是一些失落。她是來看建築的,而任意的改建和紛亂的時局,已經改變了青州古建築的原貌,或者讓很多的古建已經不復存在。她的失落和心痛,不僅僅於此地此時。多年後,北京城市建設大潮,任意毀壞拆除古建築和名人故居,她大聲疾呼,卻收效甚微。她氣憤地說:早晚你們會後悔,到時候只能重建和遊覽假古董。

她不知道,這樣的命運落在了搞建築研究的他們身上。樑林故居早就成為了某些單位的辦公場所,還有居民的租住地,被隨意地改建佔據,並且因商業開發被徹底拆除。

這樣的故事,看來不是一天了,還在繼續的上演。北京城尚且如此,省會、大小城市、城鎮,散佈於這些裡面的人文景觀、故居老宅有多麼脆弱,有多少已經毀於天災和人禍,沒法計數了。

“我捲起一個包袱走,過了一個山坡子鬆,又走過了一個小廟門。在早晨最早的一陣風中。我心裡沒有埋怨,人或是神;天底下的煩惱,連我的攏總,像已交給誰去……”

林徽因的這首寫於“暑中在山東鄉間步行”的詩,標題是:《旅途中》。我寧願相信,這陣風,就是青州的山風。

3

林徽因與青州:在青州,林徽因看到了窗子以外的風景


“他們原計劃還要調查益都雲門摩崖雕像,雲門雕像是隋代雕像的精品。但已破壞得很厲害,同時途中經常有土匪出沒、搶劫。益都當局極力勸阻,他們也就只好作罷。”(林洙:《樑思成林徽因與我》)

但是,幸好有文字留下了記載,林徽因對雲門造像是有過關注和研究的。

《平郊建築雜錄》中,林徽因比較幾處石刻的風格,說:“山東青州雲門山,山西天龍山,河南龍門,都有不少的石刻。這些相距千里的約略同時的遺作,都有幾個或許多共同之點,而絕非天寧寺塔像所有。近來有人竟說塔中造像含有犍陀羅風,其實隋代石刻,雖在中國佛教美術中算是較早期的作品,但已將南北朝時所含的犍陀羅風味擺脫得一乾二淨,而自成一種淳樸古拙的氣息。而天寧寺塔上更是絕沒有犍陀羅風味的。”

在比較中,林徽因把雲門山石窟和天龍山石刻、龍門石窟相提並論,歸於一種風格,同時把雲門山放在第一位,說明了雲門石刻在林徽因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4

林徽因與青州:在青州,林徽因看到了窗子以外的風景


於建勇在《樑思成林徽因兩次山東之行》中,說:

1936年6月,他們沿膠濟鐵路考察,踏遍青山,興致盎然。

1937年9月,他們沿膠濟鐵路流亡,背井離鄉,悽悽惶惶。

林徽因在給子女的信中,流露了她對於抗戰的堅定信念。

盧溝橋事變後,她回到北平時,孩子還在北戴河度假,她跟寶寶(孩子樑再冰)說:如果日本人要來佔北平,我們都願意打仗,到時候你就跟著大姑姑那邊,我們就守在北平,等到打勝了仗再說。我覺得現在我們做中國人應該要頂勇敢,什麼都不怕,什麼都頂有決心才好。媽媽同爹爹都在北平,不怕打仗,更不怕日本。

1937年,林徽因還在給沈從文的信中,講到了對於戰爭的看法:說到打仗你別過於悲觀,我們也需要吃苦,可是我們不能不爭到一種翻身的地步。總有法子,往大處看還是樂觀的。

在山東的2次經歷,可以說是樑林全國古建考察的重要經歷。她那些對於民族建築遺產的關照,轉為對民族生存命運的關注。隴海全線的激戰讓她興奮,她說過想在陝西隨軍。

彷彿是一種預感,林徽因1936年在山東的旅途中,覺得該回去了(北平),“什麼怪時候、什麼怪車都願意”。

因為,齊魯之行,也在沖刷著林徽因的浪漫的想象。臨淄的廟統統毀光,雲門雕像損害嚴重,土匪橫行讓才子佳人登不上雲門,成為遺憾。深山拜訪古寺。“每去一處都是汗流浹背的跋涉,走路工作的時候又總是早八至晚六最熱的時間裡。”“整天被跳蚤咬得慌,坐在三等火車中又不好意思伸手在身上各處亂抓,結果渾身是包!”

5

林徽因與青州:在青州,林徽因看到了窗子以外的風景


看看他們考察的路線是:東到歷城、章丘、臨淄、益都(今青州市)、濰縣(今濰坊市),回濟後南下長清、泰安、滋陽(今兗州市)、濟寧、鄒縣(今鄒城市)、滕縣(今滕州市)計11個縣。

此行調查測繪的古建築有:

歷城:神通寺四門塔、朗公塔,元、明墓塔30餘座;千佛崖唐代造像、湧泉庵等;

章丘:常道觀元代大殿,白雲觀,清靜觀元代正殿,文廟金代大成殿,永青寺,民居等;

臨淄:興國寺遺址,北魏佛像;

益都:縣文廟;

濰縣:縣文廟,石佛寺明代大殿;

長清:靈巖寺千佛殿,闢支塔,慧崇塔及法定塔,宋、元、明歷代墓塔140餘座;

泰安:岱廟,泰山上道觀等多處;

滋陽:興隆寺磚塔,靈應廟大殿,泗水橋等;

濟寧:鐵塔寺鐵塔,鐘樓;

鄒縣:法興寺宋塔,亞聖廟;

滕縣:龍泉寺明塔,興國寺遺址。

在青州,林徽因所到的地方最少,卻給她留下了最多的感觸和遺憾。

林徽因的芳蹤,留在了30年代的膠濟鐵路。她在青州縣文廟測繪,此間也留下了女建築學家的身影和印記。

也讓我們記住這11縣的古建築名字,林徽因、樑思成曾經在這裡奔波勞碌,流連測繪,用了建築學家的眼睛,也用了藝術家和作家詩人的眼睛。當我們偶爾在這些地方駐足,也許踩到了林徽因踩過的一塊磚,撫摸到了樑思成曾經撫摸過的一棵樹。在縣文廟原址每月一次的文學沙龍,可是會有林徽因悄然走過送來的些許靈感?

1930—1945年15年間,他們對190個縣2738處古建築進行了調查,很多古建築通過他們的考察得到了全國以及國際的認識,從此加以保護。這裡面,有幸就有青州。

當時,樑35歲,謙謙君子;林32歲,風華絕代。二人好友、哲學家金嶽霖戲稱:“樑上君子,林下美人”。青州,來過多麼可愛的客人!

6

林徽因與青州:在青州,林徽因看到了窗子以外的風景


1937年9月5日凌晨,樑思成夫婦為了不當漢奸,攜帶兩個孩子(8歲的樑再冰和5歲的樑從誡)和孩子的外婆,與清華大學教授金嶽霖及另外兩位教授走出了自己的住所北總布衚衕三號院大門。這兒曾是著名的文化沙龍。詩人徐志摩、哲學家金嶽霖、政治學家張奚若、經濟學家陳岱孫、國際政治問題專家錢端升、物理學家周培源、社會學家陶孟和、考古學家李濟、文化領袖胡適、美學家朱光潛、作家沈從文等都是這裡的常客。是為“太太的客廳”。(冰心語)。只可惜,這座有著文化記憶的名人故居,在2012年春節前的寒風裡,被以“維修性拆除”的名義夷為平地。

當時津浦鐵路戰火紛飛,樑思成一行只好從北平乘火車到天津,稍事休整,從新港搭乘英國商船,向茫茫大海駛去……“船到煙臺,那裡也已戰雲密佈,中日軍隊正在煙臺對峙,箭在弦上,一觸即發。林徽因、樑思成不敢在這裡住宿,即刻乘上去濰坊的汽車,在濰坊住了一夜,第二天一早,又乘上了青島開往濟南的第一班火車當時,“膠東半島也已滿目瘡痍,火車在膠濟線上行駛,不時有日軍的飛機從上空呼嘯著掠過。每到這時,火車便立刻停下來,拉響警報,男男女女便慌慌地跑下車去。日機飛得很低,幾乎可以看到機身上紅色的“太陽”標記。”(林杉:《林徽因傳》)火車就這樣走走停停,下午三點鐘才到達濟南。急於南下的他們竟然在濟南滯留了兩天後,他們終於從津浦鐵路濟南站,擠上南下的火車……

這次,途經青州的林徽因有沒有遙望車窗外的青州,為了未曾謀面的雲門山和眾多的青州古建築一聲嘆息,無從知曉。戰爭爆發了,自身都難保,古城的人們有誰還能在乎兵荒馬亂中的一片老房子。林徽因可是會為了戰爭對於文物的破壞更加的心痛?

7

林徽因與青州:在青州,林徽因看到了窗子以外的風景


《窗子以外》,是林徽因散文中的代表作。她寫道:“所有的活動的顏色、聲音、生的滋味,全在那裡的,你不是不能看到,只不過是永遠地在你窗子以外罷了。隔著一個窗子你還想明白多少事?這裡你迷糊了。窗子以外的事,你看了多少也是枉然,大半你是不明白,也不會明白的。”

在青州,林徽因看到了窗子以外的風景。


林徽因與青州:在青州,林徽因看到了窗子以外的風景

作者簡介:崔斌,山東青州人,中國散文學會會員,《青州文學》副總編。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