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葬花吟》到《桃花行》,林黛玉的詩為何越寫越差?

從《葬花吟》到《桃花行》,林黛玉的詩為何越寫越差?

一年四季,最美是春天。

春天不僅天地清明,萬物滋生,春天更有繁花次第盛開,以繽紛的色彩和美麗的姿態觸動我們的感受,喚醒我們的心靈:或者是滿懷喜悅的希望,或者是蓬勃生動的熱情,或者是觸景生情的感傷,甚至還有可能是無法對人言的、迷離曲折的隱祕心事……

紅樓中的第一女主角林黛玉,在大觀園裡度過了三個春天,各有不同的情懷心境。這三個春天裡的故事,不僅記錄了少女的身心成長,也暗示了她未來不幸的命運人生。

第一個春天是在元妃省親之後,因唯恐大觀園裡佳人落魄、花柳無顏,便命寶玉和姐妹們一起住進大觀園,那是黛玉在大觀園裡的第一個春天。這時候的黛玉與寶玉還處在愛情的試探期,不僅彼此情緒不夠穩定,更有同樣優秀的寶釵就在眼前。“金玉良緣”的傳說甚囂塵上,寶玉偶爾還有移情的言語舉動。如此這些,都讓敏感的林姑娘深感痛苦和危機。她和寶玉不停地爭吵、各種誤解迭生,沒完沒了。此時的她,不僅對寶玉充滿懷疑,也對有威脅的寶釵湘雲尖刻,更對命運無限惶然忐忑。所以無論花開花落在她眼中都是紅顏憔悴,都能讓她感傷流淚。那一次,黛玉傍晚來怡紅院看望寶玉,不想被晴雯私自拒之門外,不一會兒竟看到寶玉送寶釵出門。如此情形讓敏感的林姑娘情何以堪?於是一夜輾轉傷悲後,第二天便在漫天落花中,寫下了讓讀者感慨感動的“葬花吟”。

從《葬花吟》到《桃花行》,林黛玉的詩為何越寫越差?

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

遊絲軟系飄春榭,落絮輕沾撲繡簾。

閨中女兒惜春暮,愁緒滿懷無釋處。

手把花鋤出繡簾,忍踏落花來複去。

柳絲榆莢自芳菲,不管桃飄與李飛;

桃李明年能再發,明年閨中知有誰?

三月香巢已壘成,樑間燕子太無情!

明年花發雖可啄,卻不道人去樑空巢也傾。

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

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漂泊難尋覓。

......

天盡頭,何處有香丘?

未若錦囊收豔骨,一抔淨土掩風流。

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汙淖陷渠溝。

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

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

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

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苦難出詩人,悲傷出詩人,這是少女對紅顏老去的驚恐,也是對愛情與命運的憂傷叩問。

時光堪堪而過,轉眼到了第二年的春天。這個春天雖然因為朝中的老太妃薨逝,賈府上下都十分忙亂,管理鬆弛的大觀園裡更是沸反盈天,可林姑娘的心卻安定下來,完全沒有了去年的心事。因為就在上一年的夏天,寶玉已經親口對黛玉傾吐肺腑,隨即發生了寶玉捱打事件,兩個人手帕定情,彼此心跡已明,再也無需爭吵試探。緊接著的秋天,一直視為情敵的寶釵主動與她和解,兩個人“金蘭契互剖金蘭語”,彼此冰釋前嫌。隨後又發生了“慧紫鵑情辭試忙玉”這樣驚動闔府的事情,更印證了寶玉對愛情的堅定。在這個春天裡,愛情在左,友情在右,林姑娘的內心從容安定。無論對突然來到的出色的寶琴,還是來往的下人婆子,她都表現出了極大的包容與體諒。如此美好的心境心情,讓她對自然和季節的更迭都少了一份敏感。雖然大觀園裡又一次花開花落,也都未曾引發她的詩情。這個春天,她沒有作品留下,然而這也是她最快樂的一個春天。

從《葬花吟》到《桃花行》,林黛玉的詩為何越寫越差?

時光荏苒,又一個春天來了。這是黛玉在大觀園裡的第三個春天。她已經十六歲了,在那個時代已然是議婚的年紀。然而,疼愛她的賈母依舊沒有吐口,承諾要去說媒的薛姨媽也毫無動靜,舅媽王夫人依然對她不冷不熱。尤三姐和尤二姐的悲劇就發生在她的身畔,耳聞目睹賈璉妻妾之間你死我活的爭鬥,如此都不能不影響她的心境吧?所以當桃花再一次綻放,她不禁感從中來,寫出了一篇古風“桃花行”。

桃花簾外東風軟,桃花簾內晨妝懶。

簾外桃花簾內人,人與桃花隔不遠。

東風有意揭簾櫳,花欲窺人簾不卷。

桃花簾外開仍舊,簾中人比桃花瘦。

......

天機燒破鴛鴦錦,春酣欲醒移珊枕。

侍女金盆進水來,香泉影蘸胭脂冷!

胭脂鮮豔何相類,花之顏色人之淚。

若將人淚比桃花,淚自長流花自媚。

淚眼觀花淚易幹,淚乾春盡花憔悴。

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飛人倦易黃昏。

一聲杜宇春歸盡,寂寞簾櫳空月痕!

從《葬花吟》到《桃花行》,林黛玉的詩為何越寫越差?

相比“葬花吟”,這首詩少了無法抑制的激烈叩問,更多了一份無法擺脫的纏綿感傷。此時的桃花,固然燦爛地“開仍舊”,可“簾中人比桃花瘦”。儘管“風透湘簾花滿庭”,無奈“庭前春色倍傷情”。絢爛的桃花更襯得看花的女子孤單寂寞,顧影自憐,以及種種憂傷無奈。寶玉的深情無可懷疑,可家長們的態度卻是曖昧難明。女兒的心事無法對人言,唯有對花感慨,以詩寄情。

三個春天,黛玉寫下了兩首古風。對比“葬花吟”和“桃花行”,無論立意還是意境,毫無疑問都是“葬花吟”更令人感動。這兩首詩當然都充滿黛玉個人的生命和情感體驗,可“葬花吟”卻跳出了個人視角,它訴說的疼痛與憂傷,它發出的激烈叩問,寄託了天下紅顏女子對不能自主的命運的共同嘆息,讓後世千千萬萬讀者為之共鳴。而“桃花行”卻有點私人化了,鴛鴦錦、珊瑚枕,桃花淚、人憔悴,那是隻屬於貴族女子的奢侈與吟詠,似乎有點無事閒愁的意味。缺少了感同身受的體驗,瀟湘妃子的作品自是不如當年。

一年又一年,春天不管人間憂喜,總是如約而來。花依舊開且落,草依舊綠而黃。在春天裡,情不自禁想念紅樓中那個美麗多情的林姑娘……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