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 芒種節姐妹們歡樂餞花神,為何黛玉獨自悲慼葬花?

黛玉葬花,歷來被當作美學名篇而傳頌,並被解讀者賦予了深重的悲劇色彩。

如果把這個情節單獨挑出來讀,就好比一個過客突然看到一個纖弱美女在悲慼葬花,確實極易對黛玉產生同情,並以為她受到了天大的委屈甚至迫害。

事實到底如何?黛玉葬花的目的何在?她的《葬花吟》究竟表達了什麼?

我們隨著作者曹先生的筆,去探個清楚明白。

這個場景發生在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楊妃戲彩蝶,埋香冢飛燕泣殘紅”,僅從回目名即可看出,作者有意用了對比的手法,來突出黛玉之悲,一邊是“戲彩蝶”,一邊是“泣殘紅”,彩蝶靈動活潑,殘紅零落消沉,一邊是生機勃勃,一邊是死氣沉沉,對比非常強烈。

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黛玉之悲需要去“泣殘紅”?

這要從第二十六回講起。

第二十六回,黛玉因白天與寶玉慪氣,沒來得及把架吵完,寶玉就被薛蟠以賈政的名義叫走了。黛玉“心中也替他憂慮”,於是晚飯後到怡紅院找寶玉“問問是怎麼樣了”。沒想到卻被正在生氣的晴雯關在了門外,黛玉以為寶玉故意不理她,因此感懷身世,“兩手抱著膝,眼睛含著淚,好似木雕泥塑的一般”,悲慼了一夜。

第二天,正好是芒種節,“尚古風俗:凡交芒種節的這日,都要設擺各色禮物,祭餞花神,言芒種一過,便是夏日了,眾花皆卸,花神退位,須要餞行。”民間很多風俗因節氣而起,對這些節氣的看重,說明人類對自然規律的尊重,也表達了人類對大自然的敬畏之心。

芒種節的重要特點,就是花神退位。人間至美是春天,因為春天百花齊放,將世間點綴得絢麗多彩。但是,春花是為了秋實,人類的生存,主要依賴秋天的豐收。所以,花神退位是必然的,只有花神退了,新的值班神靈才能順利接班。如此循環往復,才構成了一年四季的不同風景。

由此也可見寶釵“隨分從時”的可貴,不執著於某一個時令,順應和接納每一道不同的風景。

正因為此,才有閨閣女子興高采烈餞別花神的風俗:告別從來不應該是傷感的,因為告別是為了更好地重逢。

這一天,從主子到丫頭,女孩們都早早來到大觀園,一個個“打扮得桃羞杏讓,燕妒鶯慚”,盡情釋放屬於女孩的歡樂,就連一向沉穩內斂的寶釵,也被迎風翩躚的蝴蝶所吸引,在花叢中戲起蝶來。

正是在這樣一個整體環境歡樂異常的氛圍下,黛玉撇開了眾人,獨自悲慼葬花。

這麼歡樂的氛圍都無法感染她,她有何痛苦在心難以排解呢?書中交代得很清楚:

只因昨夜晴雯不開門一事,錯疑在寶玉身上。至次日又可巧遇見餞花之期,正是一腔無明正未發洩,又勾起傷春愁思,因把些殘花落瓣去掩埋,由不得感花傷己,哭了幾聲,便隨口唸了幾句。

原來是隔夜的情緒沒有消解,鬱積於心無處發洩,正好遇到餞花期,將傷感之情放大,於是有了這篇感天動地的《葬花吟》

在生活壓力日益增大的現代,流行一個簡便又高效的減壓辦法:天大的事,睡一覺就好了。意思是無論發生了什麼,如果當下找不到解決辦法,那就放下一切,先美美地睡上一覺。等到睡醒後會發現,原來擔心的那一切,都已經不存在了,太陽照常升起,世界依然美好。

黛玉的問題,就在於不願意放下,不肯好好睡覺,一定要把情緒留著自我折磨。

果然,葬花之後,寶玉追著黛玉進行了一番溝通,黛玉才發現一切都是誤會:寶玉沒有生黛玉的氣,也沒有交代晴雯不許開門,更沒有遠黛玉親寶釵。一切都是黛玉自己疑神疑鬼想象出來的,“黛玉聽了這個話,不覺將昨晚的事都忘在九宵雲外了”。這不是白白傷心了嗎?

誤會可以消除,那些因情緒而耗損的精力卻是怎麼補都補不回來的。

這正是黛玉早夭的原因,一直在用無以彌補的方式自我消耗。

那麼,黛玉何以如此敏感如此容易自我折磨呢?答案就在她所作的《葬花吟》裡,理解了《葬花吟》裡的情緒和思想內涵,就能解開黛玉特立獨行的性格之謎。

(因各版本的個別字句有出入,以下以庚辰本為據。)

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

遊絲軟系飄春榭,落絮輕沾撲繡簾。

閨中女兒惜春暮,愁緒滿懷無釋處,

手把花鋤出繡閨,忍踏落花來複去。

這麼美的花凋謝了,滿天飛舞,捨不得離去,有誰憐惜呢?她們飄飄蕩蕩,撲向了繡房,卻被門簾給擋住了。

呀,知道你們在尋找憐惜你們的人,我這個閨中女兒正是你們的知音,正在傷感春天快過去了,滿懷愁緒無處釋放,那我就帶著花鋤出去,給你們找個葬身的歸宿吧!

《紅樓夢》| 芒種節姐妹們歡樂餞花神,為何黛玉獨自悲慼葬花?

這就是所謂的傷春悲秋,把自己的情緒和自然現象聯繫起來。花謝花飛,是花的使命完成了,這是她們的告別方式。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這就像少女升級為母親,就必須褪去少女時的無憂無慮享受被愛,把舞臺讓給孩子,否則,誰來呵護新生孩子的成長呢?

黛玉此時大概十二歲,正處在女孩最好的年華:享受著賈母無條件的疼愛,又無任何生活壓力,本該無憂無慮盡情享受青春。可她在雜書的影響下,情竇初開,想要享受書中描寫的愛情,卻處處受阻:想愛不敢愛,而且寶玉這個愛的對象太不讓她省心了。

這樣下去,誰知道自己的大好青春美麗容顏還能維持多久?我這麼美都無人憐惜,哪天像這些落花一樣消逝,更無人在意吧。

柳絲榆莢自芳菲,不管桃飄與李飛。

桃李明年能再發,明年閨中知有誰?

三月香巢已壘成,樑間燕子太無情!

明年花發雖可啄,卻不道人去樑空巢也傾。

那些柳絲榆莢都自顧著享受自己的美好,絲毫不關心花謝花飛。雖說明年花還會開,但怎麼知道明年花開之時,這些舊時好友還在不在呢?

三月時替燕子築好了香巢,可是燕子太無情啊,根本不顧及築巢人的付出,說飛走就飛走了。雖然說明年春天花還會開,明年的三月還可以再築一個香巢,可是燕子啊,明年可能就人去樓空了,哪還有香巢的存在?

這四句詩,表達了黛玉希望被關注的心理:你們如果現在不關注我,等到哪一天我不在了,你想關注我也找不到我了。

這裡有兩點值得重視:一是黛玉對時光消逝的敏感和悲觀情緒,希望能活在當下;二是期望被關注,成為眾人矚目的焦點。

這黛玉也是當主角當成了習慣,覺得世人都應該圍著她轉才對。我是主角啊,你們怎麼可以不關注我呢?你們怎麼可以不管我是否傷心難過呢?

這正是自卑且清高之人的自我視角,需知每個人都是自己生活裡的主角,誰又該成為主角身後的那個襯托呢?

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

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飄泊難尋覓。

花開易見落難尋,階前悶殺葬花人,

獨倚花鋤淚暗灑,灑上空枝見血痕。

歲月催人老,風霜啊,你們可不可以慢點來,讓花期更長一些?春天的花這麼美,美的時間卻這麼短,等花都凋謝了,你們再想尋找這麼美的花很難找到了。

花開的時候容易吸引大家的注意力,你們都來讚美花開之美,可是,花謝的時候,你們又在哪呢?你們都這麼無情,真是愁死我這個葬花人了,都愁得哭出血淚了。

這正是傷春悲秋者的自我感動,陷入一種惡性循環:越愁越感動,越感動越愁,沉浸在這種自我感動裡不可自拔,好比那些失戀的女孩,一直不肯走出來,以為只有沉浸在裡面,才顯得自己有多愛多痴情。

《紅樓夢》| 芒種節姐妹們歡樂餞花神,為何黛玉獨自悲慼葬花?

問題在於,黛玉從未想過,這些落花本身有傷感之意嗎?她們是愉快地化成更護花的落英,進入了新的使命階段,你卻在無端地為她們哀愁,還以為世間只有你最惜花,只有你最痴情。

杜鵑無語正黃昏,荷鋤歸去掩重門。

青燈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溫。

怪奴底事倍傷神,半為憐春半惱春。

憐春忽至惱忽去,至又無言去不聞。

杜鵑、黃昏、青燈、冷雨,都是傷感的意象,人越是在傷感之時,卻容易對這些意象敏感。同樣是春雨,杜甫說它是“好雨知時節”,因為它“潤物細無聲”。在黛玉的眼裡,冷雨卻是讓人孤寂難眠的助愁之物,體現了黛玉強烈的孤寂感,孤獨寂寞冷啊,誰來給我一些關懷,給我一些熱鬧,給我一些溫暖?

也怪我自己無端傷感,又憐春又惱春。春天的腳步也太快了,突然而來,突然而去,來來去去也不打個招呼。

這像不像寶玉的特點?黛玉對寶玉,正是又憐又惱,一會兒擔心他被賈政責罵,一會兒又惱恨他不懂自己的心。每次從怡紅院到瀟湘館,都是來去匆匆,還沒來得及細訴衷腸呢,就跟著人跑了。

這正是對上次鬧彆扭時寶玉被薛蟠叫走耿耿於懷,這也是懷春少女的常情:她把寶玉當成了生活中的全部,可在寶玉的心中,他有太多可打發時間的事情可做。

這也是男孩和女孩對待愛情的不同態度,尤其是像黛玉這樣嚴重缺少安全感的女孩,巴不得時時刻刻都黏在一起,可是男孩的世界很廣闊,他們有太多的事情想做,有太多的事情要做,哪能全部精力都用在兒女情長上呢?

昨宵庭外悲歌發,知是花魂與鳥魂?

花魂鳥魂總難留,鳥自無言花自羞。

願奴脅下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

天盡頭,何處有香丘?

未若錦囊收豔骨,一抔淨土掩風流。

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汙淖陷渠溝。

昨晚聽到屋外唱悲歌,也不知道是花魂還是鳥魂在唱。無論是花魂還是鳥魂,她們要離去時總是留不住的,因為她們不會主動表達心意。

希望我能生成一雙翅膀來,隨著花一起飛到天盡頭。但是,天盡頭有葬花的香墳嗎?不如用個布袋裝起來,埋進土裡,保持她的潔淨,好過隨流水流到汙濁的水溝。

花魂鳥魂發悲歌,這是黛玉開始想象了,想象這些美好的花鳥不忍離去,用唱悲歌的方式來抒發傷感。但是,她們又不肯放下身段主動說“不想離去”。這正是黛玉的矛盾心理,愛而不得,因為放不下清高的身段:只能你來求我,不能我說愛你。

這就是自我折磨的體現,在寶黛關係中,明顯黛玉對寶玉的期望更多,想要儘快確定關係,但寶玉天生就是個粗線條且多情之人,從未想過要專情於黛玉一人,又怎麼可能主動向黛玉表白呢?

愛情最痛苦的,就是黛玉這種方式,已經愛到難以自控了,卻寧死都不肯主動說出口,因為主動就無以顯示自己的高貴了。

接下來,就有點像賭氣了:你不留我,我就跟著花魂飛走了,因為我要保持我的潔淨,不能被我不愛的人玷汙。

時不我待,黛玉應該有一種時間上的緊迫感:寶玉啊,如果你還不採取行動,我就會身不由己不知道要被嫁到何方嫁給什麼人了。如果是那樣,我寧願死,也要維護我潔淨的靈魂。

質本潔來還潔去,表達的是黛玉對愛情的專一:我只愛你,其他人都不要。其他人都是臭男人,會玷汙我。

可是,這番心思,誰能理解?至少寶玉不會理解,他從來就沒往這方面想過。

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

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

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

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你(落花)今天死去,有我為你們收葬,不知道我會在哪天和你們一樣死去,也不知道有誰會為我收葬。春天逝去、繁花落盡,便是紅顏老去之時,到了那時,就是紅顏(我)的死期了,但那時你又怎會知道呢?

黛玉把自己比作落花的知音,認為有知音收葬,即使死也是幸福的。但是,她悲嘆的是沒有知音能為自己收葬。

《紅樓夢》| 芒種節姐妹們歡樂餞花神,為何黛玉獨自悲慼葬花?

這種對愛的表達確實很悽美,就像很多以悲劇結尾的偶像劇:能死在你懷裡,我很幸福。

這說明黛玉依然不確定寶玉對她是否真心,不確定寶玉是否是她的知音。這才是最痛苦的,也是最難以接受的。黛玉的心思,正應了那句詩: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不怕死卻怕老,只想趁著紅顏未老,轟轟烈烈地愛一場!

很美,也很悲壯。

整個葬花詞,表達的就是黛玉愛而不得卻又清高自傲不肯低頭的矛盾心理,全篇都是愛的宣言,愛的表白。由此可見,這個階段的黛玉,全身心都在愛情裡,已經為了愛情到了瘋魔的地步了。

但是,這一番哭訴,聽在寶玉的耳朵裡,他接收到了什麼?

不想寶玉在山坡上聽見,先不過點頭感嘆,次後聽到"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等句,不覺慟倒山坡之上,懷裡兜的落花撒了一地。試想林黛玉的花顏月貌,將來亦到無可尋覓之時,寧不心碎腸斷!既黛玉終歸無可尋覓之時,推之於他人,如寶釵,香菱,襲人等,亦可到無可尋覓之時矣。寶釵等終歸無可尋覓之時,則自己又安在哉?且自身尚不知何在何往,則斯處、斯園、斯花、斯柳,又不知當屬誰姓矣!

寶玉完全沒有聽明白黛玉對愛的表白,他所悲慟的地方,與黛玉完全不同。黛玉只要愛情,為了愛,死而無憾。寶玉卻只要美好永遠留駐,他喜歡的姐妹們永遠在他身邊,他喜歡的大觀園永遠是樂園,他喜歡的這些美景永遠不會消逝。

這才是黛玉愛的悲劇,從頭至尾,都只是她的單相思,她也只是寶玉樂園中的一個美麗女孩,就像春天裡的一朵花。

春天之所以美,是因為百花齊放;寶玉之所以快樂,是因為有眾多女孩環繞,黛玉只是其中一個!

因此,註定黛玉要淚盡而逝,因為她愛錯了人,把一腔痴情,錯付給了多情公子。

還有什麼比痴情錯付更悲劇的呢?

但是,這悲劇卻是黛玉自己的選擇,在這樣一個歡樂的節日裡,她遠離眾人,選擇了一條走不通的路,一條通往死亡的路。

一曲《葬花吟》, 黛玉愛的表白,也是她寫給自己的誄詞。

一曲成讖,黛玉必將在紅顏老去前,在花落之期,隨花飛逝!

相關閱讀:

《紅樓夢》| 都愛讀書的黛玉寶釵,為何讀出了完全不同的人生?

《紅樓夢》 | 當黛玉遇到晴雯,真性情的碰撞,撞出了什麼?

《紅樓夢》 | 曹雪芹為何給林妹妹命名為黛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