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味中藥是一味很好的止痛藥,使用時應要注意不宜與藜蘆同用'

"
"
這味中藥是一味很好的止痛藥,使用時應要注意不宜與藜蘆同用

白芍

【別名】杭芍、毫芍、川芍。

【來源】本品為毛茛科植物芍藥的乾燥根。

【植物形態】多年生草本,高40~80釐米。葉互生,具長柄,下部葉為二回三出羽狀複葉,枝端為單葉;小葉狹卵形至橢圓形,有時又縱裂為二,葉緣具軟骨質小齒。花大,頂生並腋生,多為重瓣,白色、粉紅色或紫紅色,雄蕊多數;心皮3~5枚,分離,蓇葖果3~5個,卵形,光滑無毛,先端鉤狀外彎。花期4~5月,果期9~10月。

"
這味中藥是一味很好的止痛藥,使用時應要注意不宜與藜蘆同用

白芍

【別名】杭芍、毫芍、川芍。

【來源】本品為毛茛科植物芍藥的乾燥根。

【植物形態】多年生草本,高40~80釐米。葉互生,具長柄,下部葉為二回三出羽狀複葉,枝端為單葉;小葉狹卵形至橢圓形,有時又縱裂為二,葉緣具軟骨質小齒。花大,頂生並腋生,多為重瓣,白色、粉紅色或紫紅色,雄蕊多數;心皮3~5枚,分離,蓇葖果3~5個,卵形,光滑無毛,先端鉤狀外彎。花期4~5月,果期9~10月。

這味中藥是一味很好的止痛藥,使用時應要注意不宜與藜蘆同用

芍藥花

【產地】主產於安徽、浙江、四川,山東、貴州、湖南、湖北、甘肅、陝西、河南也有生產。多栽培。

【採收加工】立秋前採挖生長3~4年的根,洗淨泥沙,切去頭尾及細根,投入沸水中,保持微沸,煮至無硬心,迅速撈出,以竹刀或碎玻片颳去外皮,晒乾。

【藥材鑑別】本品呈圓柱形,平直或微彎曲,兩端平截,長5~18釐米,直徑1~3釐米。表面光滑,粉白色或淡紅棕色,外皮未除盡處呈棕褐色斑痕狀,有明顯縱皺及鬚根痕,偶可見橫向皮孔。質堅實,不易折斷,斷面略平坦,灰白色或牙白色,有明顯的環紋,中間現“菊花紋”(由木部導管及射線相間放射狀排列而成)。氣微,味微苦酸。

"
這味中藥是一味很好的止痛藥,使用時應要注意不宜與藜蘆同用

白芍

【別名】杭芍、毫芍、川芍。

【來源】本品為毛茛科植物芍藥的乾燥根。

【植物形態】多年生草本,高40~80釐米。葉互生,具長柄,下部葉為二回三出羽狀複葉,枝端為單葉;小葉狹卵形至橢圓形,有時又縱裂為二,葉緣具軟骨質小齒。花大,頂生並腋生,多為重瓣,白色、粉紅色或紫紅色,雄蕊多數;心皮3~5枚,分離,蓇葖果3~5個,卵形,光滑無毛,先端鉤狀外彎。花期4~5月,果期9~10月。

這味中藥是一味很好的止痛藥,使用時應要注意不宜與藜蘆同用

芍藥花

【產地】主產於安徽、浙江、四川,山東、貴州、湖南、湖北、甘肅、陝西、河南也有生產。多栽培。

【採收加工】立秋前採挖生長3~4年的根,洗淨泥沙,切去頭尾及細根,投入沸水中,保持微沸,煮至無硬心,迅速撈出,以竹刀或碎玻片颳去外皮,晒乾。

【藥材鑑別】本品呈圓柱形,平直或微彎曲,兩端平截,長5~18釐米,直徑1~3釐米。表面光滑,粉白色或淡紅棕色,外皮未除盡處呈棕褐色斑痕狀,有明顯縱皺及鬚根痕,偶可見橫向皮孔。質堅實,不易折斷,斷面略平坦,灰白色或牙白色,有明顯的環紋,中間現“菊花紋”(由木部導管及射線相間放射狀排列而成)。氣微,味微苦酸。

這味中藥是一味很好的止痛藥,使用時應要注意不宜與藜蘆同用

白芍片

以粗壯、頭尾均勻、質堅實、皮色光潔、無白心者為佳。

理化試驗 本品粉末2克,加乙醚20毫升,加熱迴流10分鐘,濾過。取濾液置水浴上蒸乾,加醋酐1毫升、硫酸4~5滴,先顯黃色,漸變成紅色,最後現綠色。

【化學成分】根含芍藥甙約3.1%,及少量氧化芍藥甙,另含苯甲酸約1%,鞣質12.6%,以及樹脂、揮發油、β-谷甾醇等。

【炮製】炒白芍 取淨白芍片,用文火炒至微黃時,取出放涼。酒白芍 取淨白芍片,用黃酒拌勻,稍悶,文火炒幹,取出放涼。

【性能】苦、酸,微寒。柔肝,養血,斂汗,止痛。

【主治】頭痛眩暈,胸脅疼痛,胃腸痙攣性疼痛,痢疾腹痛,手足拘攣疼痛,腓腸肌痙攣,月經不調,痛經,自汗、盜汗。

【劑量】4.5~9克。不宜與藜蘆同用。

【附註】野生芍藥的根多不去皮而當作“赤芍”用,產內蒙古、遼寧、河北、山西、陝西等地。

更多相關中草藥知識,請關注立強健康編寫動態。

上一節 白頭翁

下一節 赤芍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