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李立群:“麵條爸爸”背後的66歲老人

專訪李立群:“麵條爸爸”背後的66歲老人

作者 | 方雁橙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如何評價李立群的演技?”

獲得最高贊回答是,“他是少見的在話劇舞臺、電影、電視劇方面都遊刃有餘的好演員。”

他可以是《黑金》裡奸詐狡猾的政客,也可以是《暗戀桃花源》裡窩囊軟弱的老陶,脫口秀功底出眾,從文化到人生,引經據典,各種段子包袱信手拈來。


專訪李立群:“麵條爸爸”背後的66歲老人



“觀眾可能看到了一個鬆弛的老頭”

最近正在熱播的《幸福一家人》中李立群飾演房永福,三個孩子的父親,很多觀眾都被這位有一點點“擰巴”的父親感動。李立群的表演讓房永福這麼一個鬆弛、自然的老人形象分外真實,他像極了生活中因為過於關心孩子亂了方寸的老父親。

第一集開篇就是房永福忙碌的身影,大清早急急忙忙給三個孩子買早餐,每天張羅孩子們的衣食住行。

但隨著子女們長大,慢慢不再依賴父親,也忽略了他的需求和感受,而房永福偏偏又是個不願表達的人,誤會和隔閡也逐漸產生。

最終在得知生命只剩最後三個月後,房永福一紙訴訟將三個孩子告上了法庭,而他這麼做的背後忍受了眾人的不理解,反思自己以前的教育方式後的痛定思痛,決定用這樣一種看似極端的方式喚回子女們的初心。


專訪李立群:“麵條爸爸”背後的66歲老人



拋開角色,李立群並不認可房永福的教育方式,他覺得父母與子女之間有時候愛的表達方式比愛本身更重要,房爸爸愛孩子,但他的這種愛很多時候不是站在子女的角度, “該沉默的時候沉默,這個爸爸不見得懂,他也在學習兒女們長大後怎麼去相處。”

“最後他會去告子女們,很簡單,希望在他生命走到盡頭之前,他的孩子們能夠和睦相處。”李立群為觀眾刻畫了一個無奈、焦慮、甚至有些糊塗的父親形象,透過這個父親和子女的相處,有對親子關係反思,也有很多溫暖細碎的感動瞬間。

這部看似家長裡短的電視劇,其實對“中國式親子關係”做了很多剖析和解讀,就像李立群說的,這部劇聰明的地方在於它把“中國式親子關係”所包含的各種問題一網打盡,讓觀眾看到某一部分都會產生共鳴。


專訪李立群:“麵條爸爸”背後的66歲老人



而關於觀眾對他在劇中演技的肯定,李立群覺得自己只是比較幸運拍了一部能引起觀眾共鳴的劇,認真盡了演員的本分而已。

演戲40餘年,李立群塑造過的角色不勝枚舉。觀眾也能從他的表演中看到變化,不過在他看來這種變化更多地是鬆弛和自然,“不能說現在的表演就多麼棒,談不上演技有多棒。它就是靠多年的經驗跟一些小聰明能夠順利的完成任務,當然也是很認真去完成的。”

表演源於一份喜歡


專訪李立群:“麵條爸爸”背後的66歲老人


最初從海員跨界到演員,從臺灣到大陸,從相聲到話劇,從電影到電視……李立群已經演了40餘年的戲,出演過百餘部作品。如今已經66歲的他依舊活躍在熒屏上,除了客觀的因素,其實對錶演有一份真實的喜歡在裡面。

大學期間李立群無意中接觸了話劇,那個時候就已經對錶演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畢業後和大多數同學一樣從事與專業相關的海員,後來兜兜轉轉做了演員,一演就是四十幾年。

不過李立群從不覺得自己有表演上的天賦,在影視圈這麼多年,遇到過不如意的事情,也接到過不喜歡的角色,而支撐他走下來的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興趣。“最主要是你對錶演這件事情有沒有熱情、有沒有興趣,要不然有些爛劇你怎麼演?憑什麼不挑戲、不扎戲,其實就是因為有興趣,不好的劇我們盡力演得不那麼爛,遇到好戲別辜負它。”

“聽我講好像很輕鬆,但每一件事都是認真去做的,多年的經驗積累下來才能有一些從容。”事實上,演員一生的確也是需要不斷學習和超越的過程。儘管表演經驗豐富,甚至被觀眾稱為表演藝術家,李立群表演風格看似鬆弛自然的背後,偶爾也會有困惑,“不是說老演員就‘箭無虛發’了,不可能的,演員一生不可能‘箭無虛發’的。”

最近兩年他開始感到疲倦,體力跟不上拍戲的節奏和時長,他偶爾也會抱怨體力不支,後來他發現自己好像只是抱怨身體狀況,從來沒有抱怨過拍戲這件事本身,“我才暗暗發現,原來我對錶演這個工作是有感情的,認認真真一輩子做一件事,這件事跟你一定是有感情的,也是這些感情才支撐我不會去抱怨工作,只是抱怨自己。”

說到這裡,能感覺到一閃而過的無奈,這是表演的熱情和能供給的體力不成正比的無奈,也是面對人力無法抗拒歲月流逝的無奈,“當你比較會演戲的時候你又老了,體力精力不夠了……”


專訪李立群:“麵條爸爸”背後的66歲老人


“陝北牧羊人”

可能是源於人生閱歷或個人悟性,李立群屬於鮮少能接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演員,需要拍戲的時候認真把戲拍好,閒暇時飛到家人身邊陪陪家人。關於觀眾的肯定也好,爭議也罷,他都看得很淡。

自從使用微博後,他偶爾也會發一些狀態,有的時候替新劇宣傳,有時候發一些生活狀態,也算是和喜歡他的觀眾交流的一種方式。“前一陣子想起來太久沒發了,把今兒吃的盒飯拍一個,喝的茶拍一個,把在臺灣住在山區裡的小屋拍一個……”

作為公眾人物,他從年輕的時候就清楚演員這個職業有讚美就一定有爭議。不僅爭議伴隨著誤解,外界的讚美也會有過譽的時候。

在演藝圈十幾年,聽多了各種恭維褒獎或誤解爭議,平淡、真實的評價更加難得。相較於媒體經過加工、觀眾加了濾鏡的評價,他更想了解大家真實的看法,“我很想知道觀眾對我的真實看法是什麼,不過也沒有機會去調查。”

很多年前,李立群在陝北的一座山上拍攝《溫州一家人》,當時有一個40歲左右的牧羊人認出了他,很激動地對他說,“你是那誰是嗎?你演的戲不錯。”

“他手上拿著個竹棍子,他就靠著那個棍子陷入一種一看就是平常沒有的沉思,因為演員問他我演的好在哪,我覺得那個深沉的思考對他來講都是過癮的事。然後他說我想一想,我說你的羊走遠了,他說沒事。我說越走越遠了,都走一公里以外了,他說沒事。我說你怎麼叫它們回來,他說我只要叫回來它們就回來了。”

顯然,這種形式的相遇和讓李立群覺得很難得,也很特別,他用浪漫這個詞來形容和牧羊人的短暫相處。“在陝北跟那個牧羊人聊表演,那是蠻浪漫、蠻別緻的事情,但我就忘了問他缺點,他也不好意思說。光優點他就陷入了沉思,很有意思。表示他願意專心的把他的那個感覺講出來,這就很好了,這就是一種誠意了。”


專訪李立群:“麵條爸爸”背後的66歲老人



演員背後可親可敬的老人

在拍攝《半生緣》的時候,因為摔斷了肋骨,所以妻子一直留著劇組照顧,關於這麼多年妻子對家庭的付出,李立群一直都很感恩,在採訪中經常聽他對妻子不吝讚美。尤其是隨著年歲增長,他整個人越來越謙遜溫和。“我年輕時候脾氣不好,我老婆又很體貼、賢惠。莫名其妙養成了我一些不好的習慣,到老了之後再跟我嘀咕,我再跟她一一道歉。”

十多年前他寫過一篇文章叫《我的餛飩攤》,文章說想老年的時候在某一個巷口賣餛飩,“反正賠錢也賠不了多少,就當一種志來立,實不實際不知道,不要店面,不要大,一個人忙得過來就好,給半夜回家或路過的人,可以讓他們停車進來吃一碗,切點菜,小歇片刻。”

這篇文章源於他童年時期經常路過的餛燉攤,“每次經過的時候都覺得很溫暖,有倆錢坐在裡面吃碗麵切點滷肉多幸福,我們連那倆錢都沒有。所以那個餛鈍攤常常是我回憶溫暖的一個焦點。”

當然,他也不可能真的去開一個餛鈍攤,“我只是拿它作為一個話題寫我那個專欄。”


專訪李立群:“麵條爸爸”背後的66歲老人



畢竟,認真如李立群,對錶演依舊滿懷熱情。

“您打算什麼時候開始不工作了,有這樣的打算或計劃嗎?”

“希望85歲吧。“

“還有19年,還很久”

“開玩笑哈哈哈……”

其實在表演藝術家、老戲骨這些看似金光閃閃的稱謂背後,李立群更是一個隨性可親的老人。

“你先記住這個問題啊,我突然想起剛才有個問題還沒有回答完。我說表演對我最重要是熱情跟興趣,然後我說要不然我怎麼能不跳戲、不扎戲對不對……?”

“但是我真想講的是什麼?我又忘了……“

聊天聊到一半,他想起來前面的問題沒有回答好或者漏了哪個問題,會再重新回到原來的話題認真思考回答一遍。跟他聊天不需要有太多顧慮,不管什麼問題拋出去,都能被認真作答。

“其實你不需要找資料,你只要根據對我平常的感覺,很自由的、百無禁忌的提出你想知道的事情,反而不容易跟別的記者訪問的題目衝突。”

專訪李立群:“麵條爸爸”背後的66歲老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