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連杰傳 第九章:迎娶亞姐 信守承諾偉丈夫(1)

當年片場相識之後,李連杰與利智一直保持著低調的戀愛關係。相戀十年之後,功夫皇帝終於抱得美人歸,在美國毫宅將利智娶入家門。

從此,利智專心地在家相夫教子,做起了李連杰背後的女人。

在事業風頭正勁的時候,李連杰的愛情也開花結果。

利智在下海前期,幾乎是不聲不響地做生意,任何事情都以低調處理,最早的時候是跟父親一起做紡織品生意。她從內地買進了一批棉花,恰逢國際棉花市場大漲價,她轉手賣給一家意大利公司,賺了不少錢。

在下海前期,一向敏感的香港人並不知道這位"亞姐"早已被商海沾溼了雙腳。利智把這段時間稱作"資本和經驗的原始積累時期"。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到90年代初,她的名下已有6家公司,專營房地產業。

李連杰傳 第九章:迎娶亞姐 信守承諾偉丈夫(1)

利智淡出娛樂圈後,她宣佈:"除非有非常好的本子,非常好的導演,我才有可能接片。不過,這種可能性非常小。"

當時,有人問利智:“為什麼要退出電影圈而到商界經營?”

她充滿自信地回答:"我想,人生有多種選擇,不能一味耽於過去,必須不斷奮鬥。"

退出娛樂圈後,利智全身心投入到經營當中去,他首先看好內地的房地產業。她認為內地人多,購買力強,而且都覺得買樓、買地是最佳的保值方法。

利智先到故鄉上海,再到海南、吉林,經過考察,最後她到了山東煙臺。

在煙臺,利智發現有個海韻半島,離市區才5分鐘的車程,空氣清新,前臨大海,背靠青山。對大海情有獨鍾的利智興奮極了,她立即住了下來,進行詳細實地考察。經過一段時期的考察,利智終下決心,決定在煙臺設立基地,進行大規模投資運作。

這一次,她大敗而歸,幸虧有李連杰護駕,她才度過了生命中最艱難的時刻。

經過山東海韻半島的重創之後,利智在商界成熟多了,此後,她投資每一個項目都小心謹慎,生意越做越大。

90年代的時候,利智與美國、中國公司合作,購下上海浦東25公頃地皮,興建了300多幢高級別墅,總投資7000多萬美元。這一次,利智凱旋而歸,成為了億萬富姐。

浦東一役勝利後,利智與上海金屬總公司組建合資公司。該合資公司主要業務是在國內外承包有關工程,中方公司手頭上已有30億元人民幣的工程承包。

李連杰傳 第九章:迎娶亞姐 信守承諾偉丈夫(1)

在利智博擊商海的同時,李連杰也在影壇博擊,兩人一唱一和,互相幫助,互相支持。隨著時間的推移,兩人感情日益升溫,心貼得更緊了,她與沉默寡言的李連杰成了絕配,多年來一直守著李連杰,由一名衣著光鮮的明星變成忙忙碌碌的商界女強人,李連杰則回報以專情,從未有過其他緋聞,身處娛樂圈能做到這一點便是偉丈夫,可見李連杰“定力”了得。

香港各界在他們戀愛之初,並不看好他們兩人,認為他倆遲早會分手,當時,李連杰就對利智許下承諾,若是二人相戀後十年內感情不變,就要步入結婚禮堂做一輩子的夫妻。

1999年,是李連杰許下承諾的第十個年頭。一個風和日麗的日子裡,李連杰對利智說:“十年前,我向你許下了承諾,若二人相戀十年感情不變,則結婚生子。現在已是第十年了,我現在向你求婚,你願意嫁給我嗎?”

沒有鮮花,沒有戒指,只有一句男人的承諾,聽了李連杰的話後,利智淚流滿面,緊緊地抱著李連杰,說:“我願意,願意終生都跟隨著你。”

李連杰緊緊地抱著利智。當晚,兩人有了第一次親密接觸。

李連杰傳 第九章:迎娶亞姐 信守承諾偉丈夫(1)

第二天,兩人開始籌備結婚的事,李連杰花巨資在洛杉磯買下一幢佔地l00多畝的豪宅,作為兩人的愛巢。豪宅裡面風景優美,花園、泳池一應俱全,四周有鐵絲網圍著。

洛杉磯時間1999年9月19曰,兩人的婚禮如期舉行,婚禮形式類似小型私人party,沒有大肆邀請圈中人,也沒有大擺筵席。利智的臉上洋溢著難以抑制的笑容,身穿簡單高貴的白色晚裝,配上鮮紅色的披肩,左手無名指戴著白金戒指,頭上戴皇冠,她手挽著李連杰的胳膊,一一和大家敬酒。

她這時已有3個月的身孕,腹部微隆,刻意用披肩遮掩,使人一眼望去魔鬼身材依然凹凸有致,全無孕婦的臃腫。

婚宴簡單,只用了15個大燈籠裝飾,並用射出的燈光組成雙喜的圖案;婚禮也簡單,沒有出門接新娘的儀式。利智是這次婚禮的總監,李連杰在那段時光閒得發慌,只過問了一下保安情況,他一向不喜歡被傳媒打擾,將一些名單交給門外的保安,以免等候在外的記者混水摸魚混進來。香港一家報紙見無機可乘,租一架直升機拍攝李連杰豪宅外觀,以致李連杰不得不打電話給該報,說19日是他大喜的日子,請別打擾。

婚後不久,國際大導演李安來到了李連杰的家中。李安是臺灣人,祖籍江西,以影片《推手》發韌,以《喜宴》一片成為國際導演。李安的影片融合了中西文化之長,擅長細緻的心理刻畫劃及探討人性。

見李安到來,李連杰連忙欠身讓座。笑著說:“李導光臨,一定有什麼貴事。”

李安見李連杰直奔主題,微微一笑說:“我來是想請你出山,拍一部武俠電影,片名叫《臥虎藏龍》,這部影片改編自清末作家王度廬的同名小說,這部小說1994年我就看過,覺得很有意思,於是請大陸的作家阿城進行改編,改編劇本花了相當長的時間,劇本改好後,又找到了投資方,現在萬事俱備,就請演員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