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委書記李錦斌:創新是安徽的“遺傳基因” 創新是安徽的“金字招牌”

李錦斌 經濟 投資 金融 合肥網 2017-05-12

安徽省委書記李錦斌日前接受新華社等中央媒體集體採訪時表示,創新是安徽最為寶貴、最具優勢的遺傳基因,創新已經成為驅動安徽經濟增長的強大引擎。

目前,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已由中科大主導研製成功,世界首條量子保密通信網絡“京滬幹線”合肥—上海段率先開通,世界最薄0.15毫米信息顯示觸控玻璃在蚌埠實現量產,創新已經成為展示安徽美好形象的“金字招牌”,體現安徽時代發展的鮮明特色。

大創新大發展、小創新小發展、不創新難發展

安徽創新實踐起步較早,從2004年建設合肥國家科技創新型試點市開始,先後推進了合蕪蚌自主創新試驗區、國家技術創新工程試點省和創新型省份建設,重創新、謀創新、抓創新的氛圍濃厚。

“面對經濟發展新常態,我們深切認識到,創新理念上的差距是最大差距,創新發展上的短板是最大短板,大創新大發展、小創新小發展、不創新難發展,越是發展不足的地區,越要牢固樹立創新發展理念。”李錦斌強調。

2016年以來,安徽堅持以“科學中心”為主基地,全面推進科技創新,大力提升區域創新能力。科技創新是全面創新的核心,抓住科技創新就抓住了牽動全局發展的牛鼻子。面向經濟社會發展主戰場,安徽把加快創新平臺建設作為推進科技創新的基礎性工作,通過重大創新平臺,加快創新資源集聚,助推科學研究、實驗開發、推廣應用“三級跳”。

與此同時,安徽堅持全面推進產業創新,加快構建創新型現代產業體系。創新的根本目的在於形成現實生產力,創新成效最終要體現到經濟發展和產業升級上,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產業活動,實現由“錢變紙”向“紙變錢”轉變。李錦斌介紹,安徽堅持統籌推進“三重一創”建設,加快建設一批重大新興產業基地,紮實推進一批重大新興產業工程,組織實施一批重大新興產業專項,初步形成“重大新興產業專項—重大新興產業工程—重大新興產業基地”梯次推進、滾動發展的新格局。

此外,安徽還堅持以“全創改”為主抓手,全面推進制度創新,充分激發全社會創新創造活力。改革是發展的根本動力,也是創新的強大引擎,只有通過改革,才能讓機構、人才、裝置、資金、項目等創新要素都充分活躍起來。作為全國首批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安徽堅持科技創新、制度創新兩個輪子一起轉,全面展開76項創新改革任務,針對難度較大、暫不便在面上全面推開的改革,選擇12家單位試點,不少領域改革都取得了重要階段性成果。

創新成為引領安徽發展不竭動力

唯創新者強,唯創新者勝。創新已經成為引領安徽經濟發展的不竭動力。李錦斌介紹說,安徽創新成效主要表現在“五個持續”:科技創新能力持續提升,重大平臺建設持續加速,制度創新紅利持續釋放,新興產業支撐持續增強,創新創業環境持續優化。

2016年,安徽新增授權發明專利1.53萬件、增長36.8%、增幅居全國第一位,每萬人口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達6.37件、首次進入全國前10位,區域創新能力連續5年居全國第9位、中部第1位。安徽先後獲批建設合蕪蚌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中科大先研院、北航合肥科學城等一批創新平臺加快建設,去年全省新增1個國家級工程實驗室、5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實驗室)、5家國家企業技術中心。

在落實高校院所創新自主權、加大企業創新、科技金融、人才發展機制等方面,安徽形成了一批可喜的制度成果,湧現出一批具有核心技術和自主品牌的創新型企業,智能語音、平板顯示、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處於國際國內一流水平。去年,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964家,總數達到3863家,居全國第8位;高新技術產業實現增加值4095億元、增長11.3%,戰略性新興產業增速高於全部工業7.3個百分點。

安徽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蓬勃開展,“江淮雙創匯”實現16個市“全覆蓋”,新增科技企業孵化器15家、總數達124家,新增孵化企業500多家、培育企業260多家,新登記註冊企業19.4萬戶、增長30%,“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已經成為全省上下的廣泛共識和自覺追求。

依靠科技創新,安徽發展新動力進一步增強。2016年,安徽經濟保持平穩健康較快發展,順利實現了“十三五”良好開局,經濟增長8.7%、居全國第6位。今年一季度,全省經濟延續穩中有進的態勢,實現經濟增長8.4%,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1.1%,社會消費品總額增長11.9%,進出口總額增長22.3%,財政收入增長9.5%,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8.3%、8.7%。

李錦斌表示,下一步,安徽將更加突出“全創改”的引領作用,更加突出大平臺的基礎作用,更加突出新產業的支撐作用。“我們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安徽重要講話精神,全力實施創新發展行動,以創新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建設創新型經濟強省、文化強省、生態強省。”(徐海濤 柴文成 李東標)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