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朝中後期發生過長達近半世紀的朝臣分歧,史稱牛李之爭。其中“李”是以李吉甫、李德裕父子為中心,包括關係比較密切的朋友同僚;另一方客觀來說不是以“牛”為主,包括李宗閔、李逢吉、牛僧孺、令狐楚、令狐綯、白敏中等一大批人,他們全都做過宰相,大小官員人數也很多。不論任何一方,多數人都希望唐朝能夠中興強盛,但他們的能力卻參差不齊。李吉甫、李德裕父子屬於積極有為的人才,兩人在拜相之前都來到巴蜀之地做過一些有益百姓、有功於歷史的事情,為他們鍛鍊才幹,在歷史上留下較好口碑,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李吉甫李德裕為何能成父子宰相?揭祕二李在巴蜀鮮為人知的功績

李吉甫畫像

一、李吉甫在東川忠州編修《元和郡縣圖志》

李吉甫在唐德宗時期就開始出仕,受到三朝名臣李泌和宰相竇參的欣賞。但唐德宗晚年和太子李誦之間頗有隔閡,對希望改變當時局面的大臣都比較疏遠,許多能幹的都被排斥出長安,多數都貶到巴蜀。

780年(建中元年),宰相劉晏被貶忠州刺史;795年(貞元十一年),宰相陸贄被貶為忠州別駕;796年(貞元十二年),李吉甫也被貶為忠州刺史。無獨有偶,他們三個都先後到了忠州,就是今天重慶的忠縣。

忠縣得名於歷史上忠烈之人輩出,先秦時期“以首代城”的巴國將領巴蔓子,三國時期“有斷頭將軍,無投降將軍”的巴郡太守嚴顏,正是悠久的忠烈遺風,貞觀八年(634),唐太宗李世民以弘揚忠信傳統而賜名忠州。

李吉甫李德裕為何能成父子宰相?揭祕二李在巴蜀鮮為人知的功績

今天出版的元和郡縣圖志

李吉甫來忠州時,宰相陸贄提前一年也來這裡做別駕。論年齡,李吉甫比陸贄小四五歲;論資歷,陸贄在涇源之變時,追隨德宗參贊機務,度過艱難,當時就有“內相”的雅號。陸贄高傲剛直,過去在長安得罪不少人,到忠州幾乎閉門不出,只是安靜讀書和寫書。

李吉甫和陸贄都是西川節度使韋皋的好友,韋皋對陸贄很敬重,也很照顧,多次上奏朝廷希望能讓陸贄代領劍南節度使。但德宗誤會陸贄,沒有接受。李吉甫當時三十多歲,帶著只有幾歲的李德裕(為李吉甫的次子,長子李德脩生年不大清楚,推測估計要大李德裕十歲左右)來到忠州,反而成了陸贄的上級長官。

之前在長安,李吉甫與陸贄沒有直接矛盾,但關係不算親近。李吉甫知道陸贄個性很強,李吉甫晚來忠州一年,也向韋皋瞭解情況,知道陸贄閉門不出在寫書。巴蜀地區潮溼悶熱,雨水山洪多,古代時常會流行疾疫。陸贄愛惜百姓,於是趁著閒暇,在住處鑽研醫術。花費數年時間採集“古方名方”,編錄《陸氏集驗方》五十卷,供人們治病使用。

李吉甫對這一舉動非常敬佩,主動上門同陸贄表達敬意,同時也向他“取經”。上級長官登門,陸贄沒法避而不見。起初對李吉甫比較冷淡,一來二往之後,李吉甫表示自己也想編撰書籍,說了想法以後,陸贄改變了態度,對李吉甫也親近起來,兩人在忠州成了好友。李吉甫的志向和功業之心似乎更宏大,他要編撰的就是後來影響非常深遠的《元和郡縣圖志》。

《元和郡縣圖志》最終完成在憲宗元和八年(814),用來解決當時的藩鎮問題。這部書有40卷,繪有6卷地圖,蒐集各地資料信息,包括撰寫時間比較漫長。之前李吉甫在長安積極做事,也沒有機會付諸行動。當他來到忠州,見陸贄依然掛念民生疾苦,李吉甫終於把這一想法提上日程,之後對編寫這一類專業書籍成為一大愛好,即使當了宰相依然堅持完成。

李吉甫李德裕為何能成父子宰相?揭祕二李在巴蜀鮮為人知的功績

唐憲宗畫像

李吉甫在忠州開始蒐集資料,甚至進行實地瞭解,開始撰寫,這三年左右是李吉甫相對清閒的。貞元二十一年(805),唐憲宗繼位,不久徵召李吉甫入翰林院擔任翰林學士,隨時幫助皇帝顧問決策,很快改任中書舍人,獲賜紫衣。元和初期,憲宗遇到的第一個難題就是韋皋死,西川節度副使劉闢想一人包攬巴蜀三鎮節度使大權,試圖獨霸一方。

剛剛繼位的憲宗十分氣憤,之前經過二王八司馬之事,朝局穩定是頭等重要。大臣對各地藩鎮風吹草動都很緊張,大多希望息事寧人。宰相杜黃裳和翰林學士李吉甫都堅決建議果斷出擊,尤其李吉甫是從巴蜀地方回到長安,不僅和韋皋有交情,與韋皋手下的段文昌也是好友,他為寫書還認真蒐集地理、民情資料,對劉闢的情況也是知道的。

杜黃裳建議隸屬神策軍的將領高崇文入蜀平定劉闢,李吉甫表示支持,同時提醒高崇文不要對蜀地官員一概視為敵人,要適當爭取人才,尤其指出韋皋聘用的段文昌就是一個十分有才之人。高崇文後來專門接觸段文昌,果然對他很欣賞。李吉甫當宰相以後迅速提拔段文昌,後來段文昌成為穆宗、文宗時最重要的大臣之一。

高崇文進入蜀地,本來一路頗為順利,結果在鹿頭關(今四川德陽市東北鹿頭山)遇到頑強抵抗。鹿頭關是蜀地著名古戰場,唐朝的鹿頭關和三國魏晉時位置稍有變化,但都以鹿頭山得名。李吉甫仔細研究過蜀地山川形勢,再次向憲宗建議:“漢晉南朝五次伐蜀,四次都是沿江而上。江淮地區宣州(今安徽宣城)、洪州(今江西南昌)、蘄州(今湖北蘄春)、鄂州(今湖北鄂州),強弓勁弩,號稱天下精兵。陛下可讓江淮軍直搗三峽腹心,敵人必會分散兵力,前去救援。而高崇文擔心江淮軍率先建功,也會增強鬥志。”

果然,高崇文突擊八次拿下鹿頭關,之後在德陽、漢州(今廣漢市)打敗劉闢軍隊,高崇文進入成都安定局面以後,李吉甫又建議讓高崇文、嚴礪分別節度西川(治所今四川成都)、東川(治所今四川綿陽市三臺縣),使雙方能夠相互制衡。憲宗同意採納,但為了安撫高崇文,封他南平郡王,還在德陽鹿頭關下刻石紀念他的功績。

高崇文是一個純粹武將,只一年多就因不熟悉治理請求朝廷派人接替。元和二年(807),李吉甫接替杜黃裳出任宰相,一方面從蜀地提拔段文昌回朝,另一方面推薦段文昌的岳父武元衡(段文昌的妻子是武元衡的女兒)到成都接替高崇文。武元衡與李吉甫同歲,當時是門下侍郎,職位不低,但沒有正式拜相,只算是副手。李吉甫雖然有點任人唯親,但武元衡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傳說李德裕小時候,李吉甫還因為武元衡關心讀什麼書,覺得李德裕說話有點頂撞武元衡,雙方鬧過小情緒,其實兩家關係匪淺。經過在西川的歷練,武元衡和裴度後來是幫助憲宗平定藩鎮最得力人物。整個元和年間,李吉甫、李絳與武元衡、裴度號稱中興四大名相,可謂實至名歸。

李吉甫李德裕為何能成父子宰相?揭祕二李在巴蜀鮮為人知的功績

元和郡縣圖志的書頁

李吉甫在憲宗身邊花費數年才正式完成《元和郡縣圖志》,該書序言說:“古今言地理者,凡數十家。尚古遠者或搜古而略今,採謠俗者多傳疑而失實,飾州邦而敘人物,因丘墓而徵鬼神,流於異端,莫切根要。至於丘壤山川,攻守利害,本於地理者,皆略而不書,將何以佐明王扼天下之吭,制群生之命,收地保勢勝之利,示形束壤制之端?”正是為幫助皇帝便於方便了解全國形勢,達到“扼天下之吭,制群生之命”的目的。

在當時十分有限的條件下,李吉甫蒐集資料盡力體現一種務實精神。像川東地方的一些細節,如銅鼓山這種當時不大著名的地方,如果不是認真查訪,相信很難被記錄在史籍中。

銅鼓山今天屬於重慶榮昌區,毗鄰四川的隆昌縣、安嶽縣和瀘縣,方圓數十里,峰巒起伏古樹參天,危巖峭壁,歷來以“勝境雄疆鎖鑰地,危巖峻嶺金湯門”著稱,很顯然有軍事要塞的功能。正因為李吉甫當時就把這一要地記錄在書中,後代諸多縣誌都留有銅鼓山的身影。該地在後來歷史上的確起過很大作用,如南宋後期的民間守土山寨,清朝時還專門改名天全寨,嘉慶五年(1800),咸豐十一年(1861)兩次擴建,在歷史上書寫過濃墨重彩的一筆。

《元和郡縣圖志》對全國各郡縣的記載,大體將變遷沿革,山川物產進行了簡要的梳理和彙總。有的地方追溯到夏商周時期,但多數地理是對南北朝以來的變化特別清楚,因為相對唐朝比較近,容易有資料參考比對,有的還做了說明和考證。如“萬年”縣註明:“細柳營在縣東北三十里,相傳周亞夫屯軍處。今按亞夫所屯,在咸陽縣西南二十里,言在此非也”。又在“長安”縣下說:“細柳原在縣西南三十三裡,別是一細柳,非亞夫屯軍之所”。在“長安”縣下還有關於秦阿房宮、漢長樂宮、漢未央宮及秦始皇陵等遺址的記載。

出於客觀條件的侷限,李吉甫到過該地或能夠獲得資料的地方,如巴蜀、關中長安、中州洛陽,西北關隴靈州、江南兩淮和華北各鎮相對比較詳細,但他不曾涉及或資料欠缺的地方就十分簡單,甚至會有拼湊嫌疑,這種專業性很強的圖書需要詳盡準確的資料才能完備可靠,在那個遙遠的年代,有缺失和有差錯其實都是在所難免的。

《元和郡縣圖志》對之後宋代樂史的《太平寰宇記》,元、明、清各代《一統志》都有很大影響。因此,該書如今流傳版本已經散失了不少(有幾卷基本散失,有兩卷不完整),歷來學者和專業人士都會稱讚《元和郡縣圖志》是開中華歷史上總地誌的先河,有著很大的歷史貢獻。

李吉甫李德裕為何能成父子宰相?揭祕二李在巴蜀鮮為人知的功績

李德裕畫像

二、李德裕在四川穩定百姓、鞏固邊防

李德裕小時候隨父親李吉甫在忠州短暫生活過三年左右,回到長安,李吉甫一方面在朝廷供職,一方面繼續編寫《元和郡縣圖志》。李德裕耳濡目染,家學淵源,天賦也極高。好比李吉甫結交的杜佑、段文昌、武元衡、裴度等也都是很優秀的人。

文宗時期,李德裕原本被裴度看中,推薦拜相。一方面有李逢吉、牛增孺刻意排擠,一方面文宗本人不想走太激進的路線。任由李德裕外放成都尹兼西川節度使,這固然是一個重要職務,但局勢複雜,其實算是李逢吉、牛僧孺等給李德裕設下一個套。

當時西川官員放任慣了,百姓生活困難,南詔乘虛而入。歷史記載,南詔軍一度攻到成都,外城十幾萬百姓中,有許多跳錦江逃生,以致流屍塞江而下,情景十分觸目驚心。

李德裕到成都,從城北的新繁縣開始管事。他到了沒多久就命人開鑿湖泊,引青白江之水入園,修建一座大型園林,準備長期生活居住,以至於後人修建了一座東湖“懷李堂”表達紀念。當然,李德裕並不是看上新繁的環境,想要修園林貪圖享樂,他的真正用意是推動稻米種植。成都平原沃野千里,新繁自古就是產米的地方,李德裕改進新繁種植大米,獎勵耕種,是制定恢復生計的一項舉措,讓百姓逐漸安定下來,招引一些逃散百姓迴歸家園。

李吉甫李德裕為何能成父子宰相?揭祕二李在巴蜀鮮為人知的功績

新繁東湖公園紀念李德裕的塑像

為了解決西川危機,李德裕借鑑父親李吉甫編寫《元和郡縣圖志》的經驗,首先從調查研究入手,用一個多月時間,對山川、城邑、道路、關隘勘察瞭解,他繪製了與南詔、吐蕃有關的地圖,也寫了一本名叫《籌邊圖》的書作為基本資料,對西川形勢做到了如指掌。

其次,之前的節度使郭釗不重視設防,導致武備廢弛,李德裕下令在大渡河沿岸險要之地和西北加固關隘,還增加修建一些要塞,設重兵防守,形成一道抵禦南詔、吐蕃的屏障,改變過去消極防禦的局面。

為了演練西川兵馬,李德裕特別在薛城縣(今四川理縣東北七十里薛城鎮以南,唐朝維州的州治)修建籌邊樓,隨時操練士卒。他大膽更換守兵,將一些老弱放歸家鄉改為百姓務農,充作民力。另外組建新兵戍守,或重新招募,或調入部分西北兵來到西川。李德裕還改善汶川到理縣一帶的糧草供應,在保證車伕馬幫安全的同時提高薪酬,整個川西很快改變了面貌氣象。所以,今天依然能見到的籌邊樓就是李德裕到川西演練官軍,商討軍務的紀念。當時唐代著名女詩人薛濤年屆七旬,還專門為《籌邊樓》賦詩:“平臨雲鳥八窗秋,壯壓西川四十州。諸將莫貪羌族馬,最高層處見邊頭”,稱讚李德裕的功績。

李德裕和薛濤的交往一直是過去很少為人提及。許多對女詩人薛濤感興趣的,往往也只關心年輕時和韋皋、武元衡的關係,多少帶點風流韻事的味道。李德裕來到成都,對薛濤的仰慕已經沒有那種情懷,他希望聘請薛濤到節度使府一事就顯得很奇怪。

李吉甫李德裕為何能成父子宰相?揭祕二李在巴蜀鮮為人知的功績

今天四川理縣的籌邊樓

事實上,李德裕看重薛濤的文學才華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薛濤久居蜀地,曾經與絕大多數西川節度使交往,非常熟悉西川人文風俗,也熟悉過去那些節度使“前任”治理西川的經驗,李德裕是帶著非常謙虛的請教態度邀請薛濤幫助的。但薛濤的確已經七十歲了,不大願意拋頭露面,就曾以詩歌婉拒李德裕。但李德裕打聽了解過薛濤的身體狀況,既沒有強迫,也沒有灰心,大約是以今天特聘“顧問”“專家”的方式繼續與薛濤保持密切聯繫,好比建造“籌邊樓”邀請薛濤前去參加演練兵馬活動,薛濤賦詩稱讚,證明兩人當時交往還算非常融洽。薛濤正是在李德裕離開成都不久病故,但一說是在還沒走時的文宗大和六年(832)夏天。

李德裕在蜀地最重要的一件大事就是收復維州。

經過兩年左右整頓,西川總體形勢好轉起來,南詔方面率先和唐朝緩和關係,主動歸還了擄走的4000多百姓放回西川。文宗大和五年(831)九月,吐蕃佔領的維州(今四川汶川縣)副使悉怛謀率部300多人向李德裕投降。

維州地處川西高原交通要道,特別是吐蕃如果出兵,這裡是必經之地。以《新唐書》描寫,當初吐蕃為了得到維州煞費苦心,最後竟想出美人計,苦心經營近二十年,由吐蕃女人生的兒子在母親的唆使下打開維州城門,引來吐蕃軍隊佔領維州。從此在南路的後顧之憂被解除,所以,吐蕃將維州叫做“無憂城”。

李德裕火速將歸降的消息報告,可是否接收維州,長安的朝臣分成兩派爭吵不休。李德裕的奏報向文宗說明,維州迴歸本是順理成章之事,維州收復之後,吐蕃的防線必然會大幅度後撤,對西川,甚至長安的威脅都會大大減弱。所以,他主張不管投降是真是假,都要把握機會收復維州,為此李德裕迅速前去接管,還上表給歸降的悉怛謀請功。

但反對意見天天影響著文宗,宰相牛僧孺認為當時與吐蕃相安無事,接受投降反而會引發事端,如果吐蕃為此進兵,三天可以到達關中,還要文宗警惕當年代宗被吐蕃逼走逃難的前車之鑑。文宗算不上昏庸,卻生性保守,下詔讓李德裕撤出維州,將悉怛謀等300多人送還吐蕃。李德裕非常震驚,反覆申辯,文宗強烈要求執行,李德裕只有聽從。結果,悉怛謀等人離開時紛紛喊冤。好容易將60多年的維州收復,卻要讓出撤離,當時西川軍民上下紛紛落淚。

李吉甫李德裕為何能成父子宰相?揭祕二李在巴蜀鮮為人知的功績

今天出版的李德裕文集

回到吐蕃,悉怛謀等300多人全部被殺。一年後,從西川返回長安的監軍王踐言回報前後經過,認為這件事做得太失策,唐文宗果然後悔了,於是將牛僧孺罷為淮南節度使,讓李德裕入朝為相,儘管時間很短,也表明文宗對這個事情態度。十年後的武宗會昌三年(843),身為宰相的李德裕仍然對西川維州的事抱憾不已,專門向武宗遞交《維州事狀》,請求褒獎悉怛謀,於是下令追贈右衛將軍。

李德裕被召回長安以後,接替的就是他們父子的至交段文昌。段文昌最早追隨韋皋在西川幕府多年,為人機敏,善於結交,當時就和在忠州的李吉甫有來往。他在韋皋手下期間,能成為武元衡的女婿,與節度副使劉闢親近,還和李吉甫交好,甚至很短時間內還與討伐劉闢攻入成都的高崇文也搭上關係,足見其八面玲瓏的水平。穆宗長慶元年(821),段文昌已經出任過西川節度使,到文宗大和六年(832),是第二次任西川節度使,已經六十歲,三年後他就在成都無疾而終了。

李德裕在文宗時出任宰相時間很短,然後也連連外放興元(陝西漢中)和淮南,到武宗繼位才回長安大展拳腳。雖然會昌總共才六年,但李德裕整頓官員,穩定民生,積聚財富,而且重點解決藩鎮和邊患問題,是唐朝最後一個大有作為的宰相,為多延續半個世紀起到最大的貢獻。

李德裕本身也很有文采,像傅璇琮、郭豫衡等學者都表示,李德裕的文學才華被他的政務才幹所掩蓋了。文章方面如《大孤山賦》寫名勝,後人只知蘇軾寫江西湖口的名篇《石鐘山記》,而李德裕寫當地另一景點的文章完全被蘇軾大名掩蓋,其實一樣很出色,文章還不足300字,寓意深遠,駢散結合。從描寫大孤山的氣勢、自然形態的雄姿發散聯想到個人在現實環境中的遭遇,並以此激勵自己敢於前行,不言放棄的雄心壯志,以議論開始,以議論作結,簡潔深刻。

在送贈酬答的方面,如李德裕小段文昌十幾歲,為段文昌寫了不少文章,像《丞相鄒平公新置資福院記》一類。段文昌死後,兒子段成式在蜀地沒有依靠,就前往淮南投奔李德裕。李德裕任相以後,很想提拔段成式,但他卻沒有為官的意思,只做一些閒職,完成寫書的志願。也幸虧如此沒有受到嚴厲清算。段成式在宣宗時期一直在襄陽賦閒,只在幕府混日子,與溫庭筠等文人墨客來往,也有認為多少算是受到李德裕的波及。

宣宗繼位將李德裕流放海南,段成式一直保持和他通信,沒有因為李德裕失勢而斷絕來往。李德裕非常感動,可惜沒有撐多久,病故時和段文昌一樣六十三歲。

李德裕雖然在西川時間不長,但為恢復生計、安定百姓做了許多好事,四川百姓一直都記得李德裕的功勞,因此如今新繁和松潘都把李德裕有過的人文事蹟,重新挖掘出來加以宣揚,作為一種對古人的紀念之情。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