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的戰爭(上)

李嘉誠 長江實業 IPO 恆生指數 商戰十三么 2017-05-14

被尊稱為塑膠花大王的李嘉誠,於1958年涉足房地產。上世紀70年代中期,他的長江實業還是一間中型公司,在地產界的名氣一般。使得李嘉誠一鳴驚人、威震香港的,是他連續在兩場重大商戰中勝出。一是1977年擊敗當時香港地產大王置地,一舉中標獲得中區地鐵車站上蓋物業興建權;二是以蛇吞大象之勢,收購四大洋行之一的和記黃埔集團!

李嘉誠的戰爭(上)

一、投石問路

1958年,李嘉誠進軍地產。他的資金,來自塑膠業的盈利。這一年,李嘉誠靠100萬啟動資金,在北角營造了一幢12層的工業大廈。從今日的角度看,那時買地建房真便宜,可也要知道,那時的100萬多麼難攢積,一個員工的月薪,才200港元左右。1960年,李嘉誠再次投石問路,在柴灣建了第二幢工業大廈。和上次一樣,未等封頂,租戶就盈門。

這兩幢樓是嘗試性的,其時,李嘉誠的主業仍是塑膠。李氏深知資金來之不易,不敢貿然大展拳腳。他建房以自有資金為主,不足部分再向銀行貸款。那時地產商紛紛效仿霍英東賣樓花,李氏知道這是以小博大,是做大生意的捷徑,但他認為這樣仍具風險。那時還出現一批職業炒家,靠銀行按揭專炒樓花,李氏更不會冒這種風險——此非做生意的正途。

李氏的作風未免過於保守。故在初入道的數年間,他在地產界無大的起色。

那時地產業一片興旺,地產商與銀行家聯手,把日益興旺的地產業推向癲狂。1965年初的銀行擠提風潮,使眾多的銀行或倒閉,或被兼併,或苟延殘喘。多米諾骨牌效應,香港百業受累,深得銀行“寵幸”的地產業首當其衝,陷入戰後第一次嚴重危機中。

李嘉誠的優勢顯了出來,他未過於依賴銀行,故受損甚微。1967年,香港在內地文化大革命的影響下,反英抗暴,後演變成以暴制暴,香港局勢動盪不安,有錢人紛紛外逃,急於把物業拋售出去。香港地產有價無市,許多極廉的物業竟無人問津。具有遠見者,便趁低吸納地盤物業。日後成大氣候的地產商,都是在這個天賜良機“撈了便宜”,李嘉誠自然是其中之一。

1968年,局勢趨穩,地產復甦,稍後又以超常的速度發展。李嘉誠手中的“便宜貨”頓時身價百倍,日漲月升,進入70年代初,地產又形成一個高潮。

李氏已初具規模,1958年,擁有樓宇面積12萬平方英尺,現在達到35萬平方英尺。

李嘉誠保守嗎?他在香港事件期間人棄我取,分明又是個冒險家?保守與冒險,都不足囊括他,我們還是看他再下一步將步子邁向何方。

李嘉誠的戰爭(上)

二、騎牛上市

1971年,李嘉誠設立長江置業有限公司。這意味著李氏將淡出塑膠業,專營地產。

自從遠東會的問世,香港股市步入高潮,這一年底,恆生指數達到341.4點的歷史高峰。次年初,九龍會成立,香港股市出現四會並存、四會競爭的熱鬧局面。公司上市,不再像一會(香港會)獨霸時期那麼可望而不可及。眾多華資公司都在醞釀上市。已邁出第一步的李氏,決計把第二步踏進上市公司之列。

1972年,股市牛氣沖天,11月1日,長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騎牛上市。法定股本2億港元,實收資本8400萬港元,分為4200萬股,每股面值2港元,溢價1港元。上市後25小時,股票上漲1倍多。

胡應湘的合和、郭得勝的新鴻基、鄭裕彤的新世界、李嘉誠的長實、陳曾熙的恆隆,被當時傳媒稱為華資地產五虎將。他們的公司都是這一年上市的,不過與英資地產公司比,都只能算中小型公司。

恆生指數持續攀高,月複合增長達13%之多。顯然,炒股的盈利遠遠高於地產。股市陷入瘋狂,小投資者入市炒股,連上市公司也紛紛大做炒手。地產與旺市的興衰相互依存,股市旺,地產亦旺。令人驚奇的是,不少地產商棄地拋業,套取現金去炒股。

恆指到1973年3月9日,攀升到1174.96點的歷史高峰。整個香港都快發瘋了!

李嘉誠的戰爭(上)

李嘉誠頭腦異常冷靜,他發售長實新股即暫離股市,用現金去購買別人低價拋售的地皮物業。不日,股市崩潰,一瀉千里,市值暴跌7成。

公司市值大跌,而李嘉誠個人的實際資產卻受損無幾。他擁有大批地皮物業,並且趁地產低潮,繼續低價收購物業。從這年起,在地產界沒有多大名氣的李嘉誠,漸漸引起世人的矚目。

1973年,長實發售新股110萬股,集資1590萬港元,現金收購泰偉有限公司,該公司在觀塘擁有一座商業大廈一一中匯大廈,年租金收入130萬港元。

1974年,長實發行1700萬新股,以換取“都市地產”的50%股權。實際上是換取該集團勵精大廈等物業,年租金又增850萬港元。

同年5月,長實與加拿大帝國商業銀行(CIBC)合組怡東財務公司。6月,長實股票在加拿大上市,長實邁出國際化的第一步。

1975年,長實與CIBC合作購入北角賽西湖一塊86萬平方英尺地盤,建成高級住宅區出售,盈利各得6500萬港元。

1976年,長實斥資2.3億港元,收購美資永高公司。永高公司在印尼擁有一間豪華酒店,在香港中區擁有著名的希爾頓酒店。

同年,長實與新鴻基、亨隆及周大福等集團合資,買下灣仔海旁告士打道英美菸草公司舊址,建成伊麗莎白大廈和洛克大廈,出售後獲純利1億港元,長實分得3500萬港元。

到1976年底,長實共發行股票1.13億股、資產淨值5.3億港元,比上市時增幅3.4倍。這一年,長實稅後純利5887萬港元,另有非經常性收入653萬港元。成效驚人喜人!

然而,直到此時,李嘉誠在華資地產中仍不算最冒尖。如郭得勝的新鴻基地產,1974年純利就高達8026萬港元,1975年降為7004萬港元,1976年急竄到9000萬港元。如論資產,鄭裕彤的新世界幾乎是長實的1倍一一10億港元。

那麼,李嘉誠在香港地產界是如何脫穎而出,威震香港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