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賀用一首七言絕句,對過往的人生,說了一聲“再見”

今天接著讀李賀的詩。

李賀的生命非常短暫,只活了27歲,但他真的是詩歌天才,在大唐本朝,李賀已經詩名在外,“小杜”杜牧為李賀的詩集作序,“小李”李商隱給李賀寫傳記。要知道,在大唐詩人裡,“小李杜”肯定算得上排名非常靠前的大V,當他們共同去站臺推薦一個幾乎同時代詩人時,只能說明一點,李賀是真的超牛。

李賀用一首七言絕句,對過往的人生,說了一聲“再見”

(杜牧塑像)

更何況,在李商隱寫的《李賀小傳》裡,李賀到最後還有一個類似神話般的結局:

“長吉將死時,忽晝見一緋衣人,駕赤虯,持一板,書若太古篆或霹靂石文者,雲當召長吉。長吉了不能讀,欻下榻叩頭,言:“阿彌老且病,賀不願去。”緋衣人笑曰:“帝成白玉樓,立召君為記。天上差樂,不苦也。”長吉獨泣,邊人盡見之。少之,長吉氣絕。常所居窗中,勃勃有煙氣,聞行車嘒管之聲。”

李賀用一首七言絕句,對過往的人生,說了一聲“再見”

(李商隱小像)

在李商隱的傳記裡邊,李賀顯然並沒有死,而是天帝新建成了白玉樓,李賀太有才,請李賀去作記,他該是去過他的神仙生活去了,並且,“天上差樂,不苦也。”甚至“玉樓受詔”最終發展成了成語。可見,晚唐以來好心的人們都有這樣的願望:李賀是真的到了另一個世界去享受他的新生活了。

李賀用一首七言絕句,對過往的人生,說了一聲“再見”

(覓詩的李賀)

願望歸願望,實際上,李賀的人生過得短暫而悲涼。李賀在唐憲宗元和(815)年春天辭去了他的奉禮郎職位(他一生就有這一次任官經歷)。一方面是因為這個官職的工作乏味無趣而又升遷無望(沒辦法,這是他的原因,他沒有進士出身,向上升,進士出身極重要);另一方面國家正處在動亂之中(藩鎮作亂),因為國家越是亂,有才華而不得重用的人就越發感覺到失落。

李賀用一首七言絕句,對過往的人生,說了一聲“再見”

(李賀畫像)

國家亂到什麼程度呢?一件事很說明問題,就是815年這一年,主戰的宰相武元衡在上早朝的路上被砍去了腦袋,另一位宰相裴度在護衛拼命力保之下也身受重傷,倒在路邊溝裡的血泊之中,這直接導致朝士人人自危,皇上緊急下令捕殺,但賊人氣焰並未收斂,反而更加囂張,遺紙府、縣,寫道:“毋急捕我,我先殺汝”你要是追捕得緊,我就先殺了你……這是晚唐國家動亂全豹之一斑。

當然還有原因,就是李賀身體實在不好。他自小就體弱,時光催迫,他的病一直伴隨著他,中醫說,“心志不舒”也是病,心病。或者說,李賀辭歸的最主要原因就是這個“心病”,因此,當他辭歸時,回望失望的長安城,對著來送別的朋友權璩和楊敬之,他寫了一首《出城寄權璩楊敬之》,全詩如下:

李賀用一首七言絕句,對過往的人生,說了一聲“再見”

(病弱的李賀)

草暖雲昏萬里春,宮花拂面送行人。自言漢劍當飛去,何事還車載病身。

這是首七言絕句。詩標題中的這兩個人是李賀的同年,但比李賀幸運,他們都有了進士出身,分手的時候,權璩任京兆府渭南尉,楊敬之任右衛胄參軍,這兩人的官位雖不是什麼重要職位,但總算能為動亂的大唐做些踏踏實實的實務。

草暖雲昏萬里春,宮花拂面送行人。第一句:草暖,是因為時節正是“萬里春”,可是“雲昏”似乎說不通,但恰恰是這個“雲昏”奠定了全詩的感情基調。一則是李賀的心情實在不好,可以說是沮喪到了極點,“致君堯舜上”(杜甫詩)是不可能了,詩人就要放棄自己一生的夢想了,這樣的心情之下,即使彩雲飄飄,春日高照,在他眼裡,雲必然也是“昏”的;二則這個雲昏很可能是詩人對自己前途的迷茫,他這一去,否定了自己過去歲月(雖然只有25年)的所有努力,前路黯淡,怎麼不“昏”。

李賀用一首七言絕句,對過往的人生,說了一聲“再見”

(現在的華清宮)

第二句:宮花,也有兩說,一是李賀行歸昌谷,要經過驪山,驪山上的華清宮遠遠在望,山頭上青樹如蓋,山林間雜花爛漫,這是實指,花確實是“宮花”;二是李賀這裡的宮花很可能也指宮裡的皇上及朝士,我李賀就要走了,要告別了,這一去,永不再返,對於朝中人士來說,他也不過只是一個普通的“行人”罷了。這些“宮花”那裡知道,李賀要告別的,是他的所有夢想。這些“宮花”只輕輕帶著香氣,吹拂在詩人的臉上。

李賀用一首七言絕句,對過往的人生,說了一聲“再見”

(劉邦斬白蛇起義)

自言漢劍當飛去,何事還車載病身。第三句:漢劍,指傳說中漢高祖劉邦斬白蛇之劍,據南朝宋劉敬叔《異苑》記載:“晉惠帝元康五年,武庫火,燒漢高祖斬白蛇劍、孔子履、王莽頭等三物。中書監張茂先懼難作,列兵陳衛。鹹見此劍穿屋飛去,莫知所向。”李賀把自己比作漢高祖斬白蛇之劍,可見他自視有多高。但無論多高,他終究是要“飛去”了,飛去,當然不是要再展宏圖,而是失望的離開,再見,我要走了。既是漢劍,當然想著建功立業,功業無成而飛去,他有多委屈,多失望,他對整個人世間都失望了……

李賀用一首七言絕句,對過往的人生,說了一聲“再見”

(歸去)

第四句:於是他說,這一聲再見之後,我還有什麼事情可以做呢?為什麼還要有這個車子,載著我這有病的身體奔跑在路上呢?對於李賀來說,離開京城,是對追求的放棄,是自我放逐,是對過去所有的信仰和人生領悟的背離,那還要這肉身有何用!更何況,還是病身!你看,他有多悲慘,多痛苦。

“少健無所就,入門愧家老”(李賀《春歸昌谷》)路的終點己經遙遙在望,家鄉昌谷就在那裡,可是,一事無成的遊子歸來時,卻行囊空空。一個年輕男兒,一個有家國擔荷的男兒,一個有夢想的男兒,一個有才華的男兒,什麼是他最大的悲哀呢,當然是對夢想的放棄,李賀用一首七言絕句,對過往的人生,說了一聲“再見”,哀莫大於心死,這聲“再見”,真的是不帶走一絲雲彩。

李賀用一首七言絕句,對過往的人生,說了一聲“再見”

(李賀像)

兩年之後,李賀在昌谷病逝,終年只有27歲。

他的塑像,豎在河南洛陽宜陽縣的李賀廣場上,訴說著千年不盡的哀傷。

(【唐詩閒讀】之189,圖片引自網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