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與列子:真書真人還是偽書虛構?課本的答案可能並不準確

或許說起《列子》來,很多人會一臉茫然:它是一本什麼樣的書?說起它目前的署名者列禦寇,很多人更是一臉茫然:他是誰?有這樣的疑惑,很正常,畢竟,在春秋戰國群星璀璨的思想文化領域中,列禦寇和老子、莊子、孔子、孟子、墨子……等為後世熟知的思想“精英”、“大腕”們比起來似乎並不那麼出名。《列子》與《老子》、《論語》等影響後世數千年的鉅著比起來,也顯得有些默默無聞。

但就是這樣一無論在當時,還是在後世,都不甚為人熟知的人和文獻,卻為後人留下了許多家喻戶曉、老幼鹹知的成語或寓言故事:愚公移山、高山流水、兩小兒辯日、響遏行雲、紀昌學射、餘音繞樑(以上皆出自《列子·湯問》)、杞人憂天(《列子·天瑞》)、歧路亡羊(《列子•說符》)、疑鄰盜斧(《列子·說符》)……

《列子》與列子:真書真人還是偽書虛構?課本的答案可能並不準確

愚公移山雕塑

可是,你知道嗎?從古至今,關於《列子》的撰作者問題,卻一直爭議不休。今天,我們就來說道說道列子究竟是真實的歷史人物,還是虛構的人物?以及《列子》真是春秋時人所撰,還是魏晉時人託名偽作等問題。

一、列子其人:真實還是虛構

列子是真實的歷史人物,還是神話、寓言虛構的人物,先秦秦漢時期撰作的若干典籍的記載,引起了後人的爭議。如《莊子·天下》、《荀子·非十二子》、《韓非子·顯學》、《淮南子·要略》、《史記》等,皆提及老聃、莊周、墨翟、惠施、慎到等眾多先秦諸子,卻都沒提到列子;《莊子·內篇》甚至將列子描畫成一能“御風而行”的神仙。類似的記載,難免引發後人的疑竇和爭議:他究竟是一個真實的歷史人物,還是一個神話故事虛構出來的人物?

不過,很多文獻,包括若干嚴謹的歷史文獻,如《管子》、《晏子》、《墨子》、《韓非子》、《戰國策》、《呂氏春秋》等,都提到過列子及其事蹟。如《呂氏春秋·審分覽》記載,老聃貴柔,孔子貴仁,墨翟貴廉,子列子貴虛,孫臏貴勢。老聃、孔子、墨翟等都是真實的歷史人物,《呂氏春秋·審分覽》的作者既然將“子列子”與上述歷史人物合稱,自必有確鑿的證據。他對列子的事蹟和學說,當有所瞭解,因此才能著於筆端。

《列子》與列子:真書真人還是偽書虛構?課本的答案可能並不準確

《呂氏春秋》是雜家的代表作

既然列子是真實的歷史人物,那麼,為什麼前述《莊子》、《荀子》等文獻沒有提及他呢?如《莊子》一書提及列子10餘次,卻唯獨在《天下》篇中未提及列子,學者推測原因如下:

第一,《天下》篇非莊子親撰,而是莊子後學附益所成,他們可能對先輩列子不熟悉,故未著於筆端;第二,此篇臚列各學派代表人物,道家已有老子、關尹、莊子等“聲名顯赫”的代表人物,名聲稍遜的列子,可能就被有意或無意地“無視”了;第三,《天下》篇雖未提及列子,但也沒有提及孔子。若依此篇未提及者皆為虛構的邏輯,難道能說孔子也是神話或寓言虛構出來的人物嗎?

《荀子·非十二子》篇對墨翟、慎到、子思、孟子等十二人的學說提出非議,卻未提及列子,有人即據此否定列子的存在。卻未曾注意,《荀子》此篇也沒有非難孔子、老子、莊子,難道也可以據此否定孔子、老子的存在?所以,以某些文獻未記載某人,即否定其真實存在的做法,無疑是簡單和錯誤的。

《列子》與列子:真書真人還是偽書虛構?課本的答案可能並不準確

荀子塑像

那麼,列子大致是什麼時代或年代的人呢?西漢學者劉向說他與春秋時鄭國第九位第十一任君主鄭穆公(生卒年:前648年―前606年,在位年:前628年―前606年)“同時”,很多文獻卻記載他與春秋末道家重要代表人物關尹有交集,《列子》一書中又有春秋末史事的記載,這些說法豈不相互矛盾?《莊子》記載,列子曾向關尹請教有關“道”的問題。則列子的年齡,當與關尹大致同齡或稍晚;關尹又以老聃為師,孔子也曾問道於老聃,則列子大致與孔子同時。如此,列子當是春秋末或戰國初人。劉向之所以記載他與鄭穆公“同時”,或許是劉向記載有誤,或者是後人抄錄劉向著作時產生訛誤所致。

二、《列子》:真書還是偽書

《列子》一書,最早見於《漢書·藝文志》的記載:“《列子》八篇。”班固自注曰:“名圄寇,先莊子,莊子稱之。”其後,《隋書·經籍志》、《舊唐書·經籍志》、《新唐書·藝文志》、《宋史·藝文志》等正史文獻目錄中,都著錄有此書。這說明,《列子》一書在先秦時期已經形成。自漢代迄宋代,歷代皆有傳本存世。

那麼,《列子》究竟是否如西漢末學者劉向所說,是春秋時期的列禦寇撰作的呢?從古至近代,歷代眾多學者,如唐代柳宗元、南宋的朱熹、明代的宋濂、清代的錢大昕、近代的梁啟超及胡適、現代的任繼愈等,紛紛撰文,分別從《列子》的內容、編撰體系、思想傾向(摻雜有大量佛教思想)、引述史實、古籍對比等角度,否定劉向之說,且斥此書或部分內容為東晉時人偽作,且託名列禦寇。

《列子》與列子:真書真人還是偽書虛構?課本的答案可能並不準確

梁啟超先生的老照片

現代學者楊伯峻先生曾說:“生在某一時代的人,他的思想活動不能不以當日的語言為基礎,誰也不能擺脫他所處時代的語言的影響。儘管古書的偽造者在竭盡全力地向古人學舌,務使他的偽造品足以亂真,但在搖筆成文的時候,無論如何仍然不可能完全阻止當日的語言的向筆底侵襲。這種侵襲不但是不自覺的,甚至有時是不可能自覺的。”基於此思路,楊伯峻先生沒有象以往學者那樣,去分析、比較《列子》中的思想、史實等,進而判斷其撰作時代,而是獨闢蹊徑,他發現《列子》一書中“舞”、“都”、“所以”等詞語的使用,與先秦時人用詞習慣,迥然有異;與魏晉時人的用詞習慣,卻多有相同相近之處。這就足以證實《列子》一書確係漢魏以後人託名的偽書。

《列子》與列子:真書真人還是偽書虛構?課本的答案可能並不準確

楊伯峻先生與《列子集釋》

此後,很多學者,如劉禾、振亞、王東等,繼續沿循楊伯峻先生的思路,從《列子》一書中,又尋找到許多與先秦時人用詞習慣不同,而與魏晉時人用詞習慣相同或接近的詞彙。《列子》系魏晉時人託名偽撰之說,似成定論。然而,事情沒有這麼簡單!

馬達先生則根據《列子》所載“火浣布”、“皇子”等詞彙,否定以往諸多學者據此推定《列子》為魏晉人所作的成說,認為這恰恰證明《列子》確是戰國時人所作。他還提出:《列子》一書中雖有列禦寇自撰的內容,但大部分為列子後學所撰。他進而提出,楊伯峻創立的從漢語史的角度來判定中國古籍的真偽及其寫作年代的方法,只能在一定範圍、一定程度上使用;濫用這種方法,是不可靠的,甚至是有害的,特別對先秦古籍的鑑定,尤其要慎重。這一說法,與我們今天依據考古發現的簡帛文獻,認識到的先秦文獻成書規律,大致吻合。

文史君說

半個多世紀來出土的先秦秦漢時期的竹簡,如定縣漢簡、郭店楚簡等,進一步向我們揭示出:先秦時期的文獻成書過程與規律,與後世截然不同;一些直至秦漢時期才著之於竹帛,或者有的文獻雖在先秦時已有文字記載,但秦漢魏晉時人卻不斷對其增刪損益,導致一些後世的思想、觀念、術語等,羼雜其中;導致某些文獻,無論是思想、內容、面貌,皆呈斑駁陸離之態。若單純的依據後世,乃至今天的文獻撰作成書的過程和規律,去衡量、評斷諸如《列子》等先秦古籍,極易得出其為後人偽作的結論,進而批判、否定其價值。故判斷古代文獻撰作年代,尤需慎重。

此外,《列子》中記載了大量的寓言、故事,其蘊含的精神,如堅忍不拔的“愚公移山”,不畏權威,有濃厚的懷疑、探尋真理的“兩小兒辯日”,學習要刻苦堅毅,持之以恆的“紀昌學射”,等等,已經成為中華民族彌足珍貴的精神思想,值得我們傳承和借鑑。

參考文獻

1.(東漢)班固:《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62年。

2.楊伯峻:《列子集釋》,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

3. 振亞:《從語言的運用角度對〈列子〉是託古偽書的論證》,《四平師院學報》1982年第2期。

4.王東:《〈列子〉撰寫時代考——從詞彙史角度所作的幾點補證》,《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9年第6期。

5.馬達:《火浣布·皇子·魏文帝——兼論〈列子〉非魏晉人所作》,《衡陽師專學報》1990年第4期。

6. 馬達:《從漢語史的角度論〈列子〉非魏晉人所偽作》(上、下),《棗莊師專學報》1996年第2、4期。

(作者:浩然文史·投稿作者郛生)

本文為文史科普自媒體浩然文史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文中使用圖片均來自互聯網,如有侵權,煩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我們會每天為大家奉上精彩的歷史文章,懇請各位讀者朋友關注我們的賬號!您的點贊、轉發、評論,這是對我們最好的支持!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