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故事:齊國首富的盜術

列子 老子 莊子 道德經 孔子 道一解道德經 2019-05-05

《列子》是一部充滿想象力的道家著作,裡面有很多腦洞大開的故事,愚公移山就是其中之一。現在所講的是另一個關於盜術的令人難以忘懷的故事。

列子是先秦的傳奇人物,大概生活於公元前450-375年,鄭國人。列子在老子孔子之後,在莊子之前(約公元前370-285年)。

《莊子》記載“列子御風而行”,是一個能夠乘風飛行的仙人。該故事處於《列子·天瑞》。

列子故事:齊國首富的盜術

齊國的國氏非常富有,宋國的向氏非常貧窮。向氏想向國氏學習如何致富的祕訣,就從宋國來到齊國。

國氏告訴向氏說:“我善於偷盜。我開始學偷盜,學了一年吃穿夠用,學了二年家有餘財,學了三年就成為大富人家。從此以後,惠及州縣。”

向氏聽了大喜。向氏聽懂了偷盜的教誨,但沒有聽懂偷盜之道。回去以後就開始翻牆、鑿洞,能夠抓到手中的東西,樣樣都偷,一樣也不遺漏。

不多久,向氏因為偷盜被逮捕了。官府不僅沒收了所盜財物,還把向氏的原來那點財產也一併沒收,這樣向氏就一貧如洗了。

列子故事:齊國首富的盜術

向氏認為國氏欺騙了自己,出獄後就去責備國氏。

國氏問:“你是怎麼偷盜的?”向氏就把自己偷盜的經過告訴了國氏。

國氏說:“啊,你對為盜之道一點也不知道嗎?現在我告訴你。我聽說天有天時,地有地利,我盜天時地利,天上降下大雨,山川產出豐富的物產,我用來培植禾苗,種植莊稼,築院牆,建家園。我從陸地上盜野禽野獸,從水裡盜魚鱉,什麼都盜。野禽野獸,游魚龜鱉,都是天所生,哪裡是我家祖傳的?但我盜竊天所生的,誰也不來管我。金玉珠寶,糧食財物,那是別人家積聚起來的,並不是天賜予的。你去盜竊人的財物而不盜竊天賜的財物,被官府懲罰,那又怨誰呢?”

列子故事:齊國首富的盜術

向氏聽了更加迷惑,以為國氏又在欺騙自己,就跑到東郭先生那裡問其中的道理。

東郭先生說:“你全身哪一件不是盜來的?盜竊了陰陽的和氣,形成生命的種子,運載你的形體,又何況身外之物,哪一樣不是偷盜來的呢?但話說回來,天地萬物是渾然一體的,你認為是你的,又是一種糊塗。國氏所說的盜竊,是教人善於取材於天地,是符合公道的,這是國氏之盜。因為是向天地取材,天地本來是無私的,所以沒有災禍。你的盜竊,是出於你的私心,所以獲罪。有公私分離,這是盜;公私不分,這也是盜。萬物是渾然一體的,所以說,別人的富裕就是你的富裕,你的富裕就是別人的富裕;別人的貧窮就是你的貧窮,你的貧窮就是別人的貧窮。這才是真正的公私分明,這才是天地的大德。知道天地的大德,哪有盜還是不盜之分呢?”

列子故事:齊國首富的盜術


這個故事意義深刻。向氏只知為自己謀利益,而且時刻窺探別人的財富,所以貧窮。國氏善於取材於天地所賜,從不窺探他人財富,所以富裕。更重要的,國氏達到了天地混同的境界,從來不把自己的富裕作為人生的目標,而是天下大同,不分彼此,“相愛而不以為仁”。

列子故事:齊國首富的盜術

別人的富裕就是你的富裕,就是不要羨慕他人的富裕。你的富裕就是別人的富裕,就是你要行慈善,賙濟貧窮。你的貧窮就是別人的貧窮,就是你要從自己的貧窮想到別人的貧窮。別人的貧窮就是你的貧窮,就是看到別人貧窮,你自己的富裕毫無意義。這就是“公公私私”。如果天下人都有如此胸懷,盜與不盜都沒有區別了。


老子說“天之道,損有餘以補不足。人之道,損不足以奉有餘”,又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

列子思想是老子《道德經》思想的發展,顯示幾千年前的道家思想已經具有博大的胸懷。人只有向天地學習,達到無私的境界,這樣的人性才是符合天道的。

列子故事:齊國首富的盜術


原文:

齊之國氏大富,宋之向氏大貧;自宋之齊,請其術。國氏告之曰:“吾善為盜。始吾為盜也,一年而給,二年而足,三年大壤。自此以往,施及州閭。”

向氏大喜,喻其為盜之言,而不喻其為盜之道,遂逾垣鑿室,手目所及,亡不探也。未及時,以贓獲罪,沒其先居之財。

向氏以國氏之謬己也,往而怨之。

國氏曰:“若為盜若何?”向氏言其狀。

國氏曰:“嘻!若失為盜之道至此乎?今將告若矣。吾聞天有時,地有利。吾盜天地之時利,雲雨之滂潤,山澤之產育,以生吾禾,殖吾稼,築吾垣,建吾舍。陸盜禽獸,水盜魚鱉,亡非盜也。夫禾稼、土木、禽獸、魚鱉,皆天之所生,豈吾之所有?然吾盜天而亡殃。夫金玉珍寶谷帛財貨,人之所聚,豈天之所與?若盜之而獲罪,孰怨哉?”

向氏大惑,以為國氏之重罔己也,遇東郭先生問焉。

東郭先生曰:“若一身庸非盜乎?盜陰陽之和以成若生,載若形;況外物而非盜哉?誠然,天地萬物不相離也;仞而有之,皆惑也。國氏之盜,公道也,故亡殃;若之盜,私心也,故得罪。有公私者,亦盜也;亡公私者,亦盜也。公公私私,天地之德。知天地之德者,孰為盜邪?孰為不盜邪?”

(選自《列子·天瑞》)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