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合祿:五運六氣解讀李東垣“不傳之祕法”| 真傳一刻'

"


"


田合祿:五運六氣解讀李東垣“不傳之祕法”| 真傳一刻


作者介紹

田合祿,執業中醫師,“中醫太極三部六經體系”創始人。

中華中醫藥學會國際五運六氣論壇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北京中醫藥大學特聘專家、學科建設帶頭人,北京中醫藥大學創新創業基地導師,北京中醫藥大學建立了田合祿名醫工作室。長春中醫藥大學五運六氣研究所特聘專家,北京鍼灸學會五運六氣專家委員會顧問。澳大利亞中醫五運六氣學會名譽會長。中華中醫藥學會五運六氣專家協作組成員、國際五運六氣論壇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曾去美國、法國、日本、澳大利亞、香港、澳門等講學。

田合祿醫師多年潛心研究《內經》、《傷寒論》、《脾胃論》,吸納《周易》太極理論,創建了“中醫太極三部六經體系”理論用於外感、內傷臨床效果良好。從事中醫臨床40多年,出版著作20多部,多次獲獎。其力作《內經真原——還原內經原創理論體系》、《周易真原》、《中醫內傷火病學》、《中醫運氣學解祕》、《五運六氣解讀傷寒論》、《五運六氣解讀脾胃論》、《五運六氣解讀人體生命》、《中醫太極三部六經體系——傷寒真原》、《中醫太極三部六經體系——鍼灸真原》等深得學術界好評。

"


田合祿:五運六氣解讀李東垣“不傳之祕法”| 真傳一刻


作者介紹

田合祿,執業中醫師,“中醫太極三部六經體系”創始人。

中華中醫藥學會國際五運六氣論壇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北京中醫藥大學特聘專家、學科建設帶頭人,北京中醫藥大學創新創業基地導師,北京中醫藥大學建立了田合祿名醫工作室。長春中醫藥大學五運六氣研究所特聘專家,北京鍼灸學會五運六氣專家委員會顧問。澳大利亞中醫五運六氣學會名譽會長。中華中醫藥學會五運六氣專家協作組成員、國際五運六氣論壇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曾去美國、法國、日本、澳大利亞、香港、澳門等講學。

田合祿醫師多年潛心研究《內經》、《傷寒論》、《脾胃論》,吸納《周易》太極理論,創建了“中醫太極三部六經體系”理論用於外感、內傷臨床效果良好。從事中醫臨床40多年,出版著作20多部,多次獲獎。其力作《內經真原——還原內經原創理論體系》、《周易真原》、《中醫內傷火病學》、《中醫運氣學解祕》、《五運六氣解讀傷寒論》、《五運六氣解讀脾胃論》、《五運六氣解讀人體生命》、《中醫太極三部六經體系——傷寒真原》、《中醫太極三部六經體系——鍼灸真原》等深得學術界好評。

田合祿:五運六氣解讀李東垣“不傳之祕法”| 真傳一刻


中醫家推薦

李東垣創作《脾胃論》的大綱是什麼?為何“凡十一髒取決於膽”?何為“甲己化土”?本文田合祿老師以五運六氣理論解讀東垣創作《脾胃論》的大綱及其“不傳之祕法”,值得深入思索。

■ 溫馨提示:本文約5830字,閱讀大概需15分鐘。宜泡一壺清茶,慢品。

▽ 傳講拾錄 ▽

//

李東垣創作《脾胃論》的大綱

//

東垣“不傳之祕”

▲▲▲

關於李東垣的醫學思想,醫家概稱之為“補土派”,甘溫除大熱,代表方是補中益氣湯。其實大家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沒有看到王好古在《此事難知》序言中所說他老師李東垣醫學思想的“不傳之妙”及“言外不傳之祕”,即“此事難知”之處。那麼其主要“不傳之祕”在哪裡呢?其實李東垣醫學的核心是“五運六氣”,《脾胃論》上卷的重點講“髒氣法時”及五臟之間的五行生剋關係。而“髒氣法時”的關鍵是“時”,“時”的關鍵是升降浮沉,即所謂“氣運衰旺”,故《脾胃論》中卷的重點講“氣運衰旺”,李東垣以“甲己化土”概括之。以人言之,氣運始於“甲己土”,故《脾胃論》下卷講胃脘陽氣不升而百病生焉(經雲:陽者,胃脘之陽也)。

所以李東垣醫學思想的“不傳之祕”:

一是“甲己化土, 此仲景妙法也”。知道李東垣的醫學思想來源於《內經》和張仲景。《內外傷辨惑論·臨病制方》說:“易水張先生(張元素)雲:仲景藥為萬世法,號群方之祖,治雜病若神,後之醫家,宗《內經》法,學仲景心,可以為師矣!”所以李東垣必以《內經》、仲景為師,此旨貫穿李東垣全部醫學著作中。甲己乃五運六氣理論之土運。甲主少陽相火,己主太陰脾土,所謂“甲己化土”,乃少陽三焦相火生太陰脾土也,乃黃庭太極也。

李東垣醫學的精髓全在他繼承發揮老師張元素的五運六氣理論上,在李東垣的醫學著作中隨處都可以看到他對五運六氣理論的熟練應用,他說治療脾胃病“不當於五髒中用藥法治之,當從《藏氣法時論》中升降浮沉補瀉法用藥耳”,即不能用臟腑辨證用藥法,只能用四時陰陽升降浮沉辨證法。升降浮沉法源於四時陰陽六氣,四時陰陽六氣即是五運六氣理論。

二在“補土”二字中。正如荊南一人在《此事難知》後序中所說“在乎心領而神會耳”。何以“補土”?就在一個“火”字,因為只有火才能生土。

但火有君火、相火之分,是君火,還是相火呢?這正是李東垣醫學思想闡釋的核心理論,重點闡發君火、相火在生理病理方面的異同,開闢了中醫學的新天地。李東垣認為,春生少陽三焦相火旺盛則君火安寧,少陽三焦相火衰弱導致元氣不足,陽不生陰不長,則血虧心火就不安寧而亢盛,心火亢必克肺金,日久而水虧矣。水虧則所勝之土妄行,即土有餘。水所生之木受病,即木不足。水虧則所不勝之心火侮之,即心火太過。於是火、土合德,溼、熱相助而為病,成為腎間蒸蒸之氣。

正如朱丹溪在《局方發揮》中所說:“火、土二家之病”,“悉是溼、熱內傷之病。” 其實朱丹溪已經看出了李東垣的“不傳之祕”,所以朱丹溪說“因見河間、戴人、東垣、海藏諸書,始悟溼、熱、相火為病甚多。……徐而思之,溼、熱、相火,自王太僕註文已成湮沒,至張、李諸老始有發明。人之一身,陰不足而陽有餘,雖諄諄然見於《素問》,而諸老猶未表章,是宜局方之盛行也”(《格致餘論·序》)。

“陰不足”是指上奉之陰不足,“陽有餘”是指心火有餘,不是相火亢盛有餘。因為心火亢盛是由於少陽三焦相火衰弱造成的,故朱丹溪說“始悟溼、熱、相火為病甚多”。所謂“相火為病”是指三焦相火不足而陽氣虛之病,不是相火亢盛。“溼”指脾溼病,“熱”指心火病。所以“補土”,一是補少陽三焦相火,二是瀉乘於脾土的心火,有這兩方面的含義。

李東垣在《醫學發明》“病有逆從,治有反正論”中說:“坤元一正之土,雖主生長,陰靜陽躁,稟乎少陽元氣乃能生育也。”故趙獻可在《醫貫》中曾說:“若夫土者,隨火寄生,即當隨火而補。……太陰脾土,隨少陽相火而生,故補脾土者,補相火。”“人身脾土中火(田按:當是乘脾之心火),以甘溫養其火,而火自退。《經》曰:‘勞者溫之,損者溫之。’甘能除大熱,溫能除大熱,此之謂也。”但趙獻可心火生胃土之說不可取,以李東垣之說為正。此說導致了陽虛三聯證。

甲己化土:創作《脾胃論》的大綱

▲▲▲

李東垣自己說脾胃病的根源是“陽氣不足”,是“陽氣不能生長,是春夏之令不行”導致的。這個陽氣就是“少陽春生之氣”,即甲膽生髮之氣。李東垣說:“膽者,少陽春生之氣,春氣升則萬化安,故膽氣春升,則餘髒從之。”又說:“甲膽,風也,溫也,主生化周身之血氣。”(《脾胃論·胃虛臟腑經絡皆無所受氣而俱病論》)《蘭室祕藏·脾胃虛損論》說:“足少陽甲膽者,風也,生化萬物之根蒂也。《內經》雲:履端於始,序則不愆。人之飲食入胃,營氣上行,即少陽甲膽之氣也。其手少陽三焦經,人之元氣也。手足經同法,便是少陽元氣生髮也。”

張元素說:“膽屬木,為少陽相火,發生萬物;為決斷之官,十一髒之主。”(《本草綱目》)五運六氣理論認為,厥陰從中氣少陽相火,故張元素說膽為少陽相火。張志聰也說:“膽主甲子,為五運六氣之首,膽氣升則十一髒府之氣皆升,故取決於膽也。所謂求其至也,皆歸始春。”李東垣稱此為“甲己化土, 此仲景妙法也”。甲主少陽相火,己主太陰脾土,甲己乃五運六氣理論之土運。所謂“甲己化土”,乃少陽三焦相火生太陰脾土也,乃黃庭太極也。

李東垣在《醫學發明》“病有逆從,治有反正論”中說:“坤元一正之土,雖主生長,陰靜陽躁,稟乎少陽元氣乃能生育也。” 李東垣在《東垣試效方·婦人門》在《每日水瀉三兩行,米穀有時不化論》中說:“中有疾,傍取之。傍者,少陽甲膽是也;中者,脾胃也。脾胃有疾,取之於足少陽。甲膽者,甲風是也,東方風也。”所以脾胃病,必須突出少陽三焦相火的主宰地位。故《素問·陰陽別論》說:“所謂陽者,胃脘之陽也”。脾胃主四肢,故《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清陽出上竅……清陽發腠理……清陽實四肢。”所以澤田健先生在《鍼灸針髓》一書中治一切病都用少陽三焦原穴陽池和胃募穴中脘。

李東垣“甲己化土”的思想,上繼《內經》,下繼張仲景,師承張元素,並有創新。如其師張元素強調臟腑辨證,而李東垣則認為脾胃病“不當於五髒中用藥法治之,當於《藏氣法時論》中升降浮沉補瀉法用藥耳”,創建了以脾胃為中樞的升降浮沉用藥理論,將其納入五運六氣理論之中,併成為李東垣醫學思想的支柱。現在的李東垣醫學思想研究者,卻反其道而行之,將《脾胃論》歸入臟腑辨證之內,並揚棄了李東垣醫學思想的支柱——五運六氣理論,豈不痛哉?

"


田合祿:五運六氣解讀李東垣“不傳之祕法”| 真傳一刻


作者介紹

田合祿,執業中醫師,“中醫太極三部六經體系”創始人。

中華中醫藥學會國際五運六氣論壇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北京中醫藥大學特聘專家、學科建設帶頭人,北京中醫藥大學創新創業基地導師,北京中醫藥大學建立了田合祿名醫工作室。長春中醫藥大學五運六氣研究所特聘專家,北京鍼灸學會五運六氣專家委員會顧問。澳大利亞中醫五運六氣學會名譽會長。中華中醫藥學會五運六氣專家協作組成員、國際五運六氣論壇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曾去美國、法國、日本、澳大利亞、香港、澳門等講學。

田合祿醫師多年潛心研究《內經》、《傷寒論》、《脾胃論》,吸納《周易》太極理論,創建了“中醫太極三部六經體系”理論用於外感、內傷臨床效果良好。從事中醫臨床40多年,出版著作20多部,多次獲獎。其力作《內經真原——還原內經原創理論體系》、《周易真原》、《中醫內傷火病學》、《中醫運氣學解祕》、《五運六氣解讀傷寒論》、《五運六氣解讀脾胃論》、《五運六氣解讀人體生命》、《中醫太極三部六經體系——傷寒真原》、《中醫太極三部六經體系——鍼灸真原》等深得學術界好評。

田合祿:五運六氣解讀李東垣“不傳之祕法”| 真傳一刻


中醫家推薦

李東垣創作《脾胃論》的大綱是什麼?為何“凡十一髒取決於膽”?何為“甲己化土”?本文田合祿老師以五運六氣理論解讀東垣創作《脾胃論》的大綱及其“不傳之祕法”,值得深入思索。

■ 溫馨提示:本文約5830字,閱讀大概需15分鐘。宜泡一壺清茶,慢品。

▽ 傳講拾錄 ▽

//

李東垣創作《脾胃論》的大綱

//

東垣“不傳之祕”

▲▲▲

關於李東垣的醫學思想,醫家概稱之為“補土派”,甘溫除大熱,代表方是補中益氣湯。其實大家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沒有看到王好古在《此事難知》序言中所說他老師李東垣醫學思想的“不傳之妙”及“言外不傳之祕”,即“此事難知”之處。那麼其主要“不傳之祕”在哪裡呢?其實李東垣醫學的核心是“五運六氣”,《脾胃論》上卷的重點講“髒氣法時”及五臟之間的五行生剋關係。而“髒氣法時”的關鍵是“時”,“時”的關鍵是升降浮沉,即所謂“氣運衰旺”,故《脾胃論》中卷的重點講“氣運衰旺”,李東垣以“甲己化土”概括之。以人言之,氣運始於“甲己土”,故《脾胃論》下卷講胃脘陽氣不升而百病生焉(經雲:陽者,胃脘之陽也)。

所以李東垣醫學思想的“不傳之祕”:

一是“甲己化土, 此仲景妙法也”。知道李東垣的醫學思想來源於《內經》和張仲景。《內外傷辨惑論·臨病制方》說:“易水張先生(張元素)雲:仲景藥為萬世法,號群方之祖,治雜病若神,後之醫家,宗《內經》法,學仲景心,可以為師矣!”所以李東垣必以《內經》、仲景為師,此旨貫穿李東垣全部醫學著作中。甲己乃五運六氣理論之土運。甲主少陽相火,己主太陰脾土,所謂“甲己化土”,乃少陽三焦相火生太陰脾土也,乃黃庭太極也。

李東垣醫學的精髓全在他繼承發揮老師張元素的五運六氣理論上,在李東垣的醫學著作中隨處都可以看到他對五運六氣理論的熟練應用,他說治療脾胃病“不當於五髒中用藥法治之,當從《藏氣法時論》中升降浮沉補瀉法用藥耳”,即不能用臟腑辨證用藥法,只能用四時陰陽升降浮沉辨證法。升降浮沉法源於四時陰陽六氣,四時陰陽六氣即是五運六氣理論。

二在“補土”二字中。正如荊南一人在《此事難知》後序中所說“在乎心領而神會耳”。何以“補土”?就在一個“火”字,因為只有火才能生土。

但火有君火、相火之分,是君火,還是相火呢?這正是李東垣醫學思想闡釋的核心理論,重點闡發君火、相火在生理病理方面的異同,開闢了中醫學的新天地。李東垣認為,春生少陽三焦相火旺盛則君火安寧,少陽三焦相火衰弱導致元氣不足,陽不生陰不長,則血虧心火就不安寧而亢盛,心火亢必克肺金,日久而水虧矣。水虧則所勝之土妄行,即土有餘。水所生之木受病,即木不足。水虧則所不勝之心火侮之,即心火太過。於是火、土合德,溼、熱相助而為病,成為腎間蒸蒸之氣。

正如朱丹溪在《局方發揮》中所說:“火、土二家之病”,“悉是溼、熱內傷之病。” 其實朱丹溪已經看出了李東垣的“不傳之祕”,所以朱丹溪說“因見河間、戴人、東垣、海藏諸書,始悟溼、熱、相火為病甚多。……徐而思之,溼、熱、相火,自王太僕註文已成湮沒,至張、李諸老始有發明。人之一身,陰不足而陽有餘,雖諄諄然見於《素問》,而諸老猶未表章,是宜局方之盛行也”(《格致餘論·序》)。

“陰不足”是指上奉之陰不足,“陽有餘”是指心火有餘,不是相火亢盛有餘。因為心火亢盛是由於少陽三焦相火衰弱造成的,故朱丹溪說“始悟溼、熱、相火為病甚多”。所謂“相火為病”是指三焦相火不足而陽氣虛之病,不是相火亢盛。“溼”指脾溼病,“熱”指心火病。所以“補土”,一是補少陽三焦相火,二是瀉乘於脾土的心火,有這兩方面的含義。

李東垣在《醫學發明》“病有逆從,治有反正論”中說:“坤元一正之土,雖主生長,陰靜陽躁,稟乎少陽元氣乃能生育也。”故趙獻可在《醫貫》中曾說:“若夫土者,隨火寄生,即當隨火而補。……太陰脾土,隨少陽相火而生,故補脾土者,補相火。”“人身脾土中火(田按:當是乘脾之心火),以甘溫養其火,而火自退。《經》曰:‘勞者溫之,損者溫之。’甘能除大熱,溫能除大熱,此之謂也。”但趙獻可心火生胃土之說不可取,以李東垣之說為正。此說導致了陽虛三聯證。

甲己化土:創作《脾胃論》的大綱

▲▲▲

李東垣自己說脾胃病的根源是“陽氣不足”,是“陽氣不能生長,是春夏之令不行”導致的。這個陽氣就是“少陽春生之氣”,即甲膽生髮之氣。李東垣說:“膽者,少陽春生之氣,春氣升則萬化安,故膽氣春升,則餘髒從之。”又說:“甲膽,風也,溫也,主生化周身之血氣。”(《脾胃論·胃虛臟腑經絡皆無所受氣而俱病論》)《蘭室祕藏·脾胃虛損論》說:“足少陽甲膽者,風也,生化萬物之根蒂也。《內經》雲:履端於始,序則不愆。人之飲食入胃,營氣上行,即少陽甲膽之氣也。其手少陽三焦經,人之元氣也。手足經同法,便是少陽元氣生髮也。”

張元素說:“膽屬木,為少陽相火,發生萬物;為決斷之官,十一髒之主。”(《本草綱目》)五運六氣理論認為,厥陰從中氣少陽相火,故張元素說膽為少陽相火。張志聰也說:“膽主甲子,為五運六氣之首,膽氣升則十一髒府之氣皆升,故取決於膽也。所謂求其至也,皆歸始春。”李東垣稱此為“甲己化土, 此仲景妙法也”。甲主少陽相火,己主太陰脾土,甲己乃五運六氣理論之土運。所謂“甲己化土”,乃少陽三焦相火生太陰脾土也,乃黃庭太極也。

李東垣在《醫學發明》“病有逆從,治有反正論”中說:“坤元一正之土,雖主生長,陰靜陽躁,稟乎少陽元氣乃能生育也。” 李東垣在《東垣試效方·婦人門》在《每日水瀉三兩行,米穀有時不化論》中說:“中有疾,傍取之。傍者,少陽甲膽是也;中者,脾胃也。脾胃有疾,取之於足少陽。甲膽者,甲風是也,東方風也。”所以脾胃病,必須突出少陽三焦相火的主宰地位。故《素問·陰陽別論》說:“所謂陽者,胃脘之陽也”。脾胃主四肢,故《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清陽出上竅……清陽發腠理……清陽實四肢。”所以澤田健先生在《鍼灸針髓》一書中治一切病都用少陽三焦原穴陽池和胃募穴中脘。

李東垣“甲己化土”的思想,上繼《內經》,下繼張仲景,師承張元素,並有創新。如其師張元素強調臟腑辨證,而李東垣則認為脾胃病“不當於五髒中用藥法治之,當於《藏氣法時論》中升降浮沉補瀉法用藥耳”,創建了以脾胃為中樞的升降浮沉用藥理論,將其納入五運六氣理論之中,併成為李東垣醫學思想的支柱。現在的李東垣醫學思想研究者,卻反其道而行之,將《脾胃論》歸入臟腑辨證之內,並揚棄了李東垣醫學思想的支柱——五運六氣理論,豈不痛哉?

田合祿:五運六氣解讀李東垣“不傳之祕法”| 真傳一刻


李東垣說“仲景妙法”在“甲己化土”,此乃真得張仲景奧祕之真言。甲者少陽三焦相火也,己者太陰脾溼也,故張子和說“萬病能將火(相火)溼分,徹開軒岐無縫鎖”。少陽、太陰者,黃庭太極也,此乃百病之源。故《傷寒論》救表用少陽陽旦桂枝湯,救裡用太陰主方四逆湯。總之,如《內經》病機十九條所說:“有者求之,無者求之;盛者責之,虛者責之。”李東垣就是依此為大綱創作《脾胃論》的。

"


田合祿:五運六氣解讀李東垣“不傳之祕法”| 真傳一刻


作者介紹

田合祿,執業中醫師,“中醫太極三部六經體系”創始人。

中華中醫藥學會國際五運六氣論壇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北京中醫藥大學特聘專家、學科建設帶頭人,北京中醫藥大學創新創業基地導師,北京中醫藥大學建立了田合祿名醫工作室。長春中醫藥大學五運六氣研究所特聘專家,北京鍼灸學會五運六氣專家委員會顧問。澳大利亞中醫五運六氣學會名譽會長。中華中醫藥學會五運六氣專家協作組成員、國際五運六氣論壇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曾去美國、法國、日本、澳大利亞、香港、澳門等講學。

田合祿醫師多年潛心研究《內經》、《傷寒論》、《脾胃論》,吸納《周易》太極理論,創建了“中醫太極三部六經體系”理論用於外感、內傷臨床效果良好。從事中醫臨床40多年,出版著作20多部,多次獲獎。其力作《內經真原——還原內經原創理論體系》、《周易真原》、《中醫內傷火病學》、《中醫運氣學解祕》、《五運六氣解讀傷寒論》、《五運六氣解讀脾胃論》、《五運六氣解讀人體生命》、《中醫太極三部六經體系——傷寒真原》、《中醫太極三部六經體系——鍼灸真原》等深得學術界好評。

田合祿:五運六氣解讀李東垣“不傳之祕法”| 真傳一刻


中醫家推薦

李東垣創作《脾胃論》的大綱是什麼?為何“凡十一髒取決於膽”?何為“甲己化土”?本文田合祿老師以五運六氣理論解讀東垣創作《脾胃論》的大綱及其“不傳之祕法”,值得深入思索。

■ 溫馨提示:本文約5830字,閱讀大概需15分鐘。宜泡一壺清茶,慢品。

▽ 傳講拾錄 ▽

//

李東垣創作《脾胃論》的大綱

//

東垣“不傳之祕”

▲▲▲

關於李東垣的醫學思想,醫家概稱之為“補土派”,甘溫除大熱,代表方是補中益氣湯。其實大家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沒有看到王好古在《此事難知》序言中所說他老師李東垣醫學思想的“不傳之妙”及“言外不傳之祕”,即“此事難知”之處。那麼其主要“不傳之祕”在哪裡呢?其實李東垣醫學的核心是“五運六氣”,《脾胃論》上卷的重點講“髒氣法時”及五臟之間的五行生剋關係。而“髒氣法時”的關鍵是“時”,“時”的關鍵是升降浮沉,即所謂“氣運衰旺”,故《脾胃論》中卷的重點講“氣運衰旺”,李東垣以“甲己化土”概括之。以人言之,氣運始於“甲己土”,故《脾胃論》下卷講胃脘陽氣不升而百病生焉(經雲:陽者,胃脘之陽也)。

所以李東垣醫學思想的“不傳之祕”:

一是“甲己化土, 此仲景妙法也”。知道李東垣的醫學思想來源於《內經》和張仲景。《內外傷辨惑論·臨病制方》說:“易水張先生(張元素)雲:仲景藥為萬世法,號群方之祖,治雜病若神,後之醫家,宗《內經》法,學仲景心,可以為師矣!”所以李東垣必以《內經》、仲景為師,此旨貫穿李東垣全部醫學著作中。甲己乃五運六氣理論之土運。甲主少陽相火,己主太陰脾土,所謂“甲己化土”,乃少陽三焦相火生太陰脾土也,乃黃庭太極也。

李東垣醫學的精髓全在他繼承發揮老師張元素的五運六氣理論上,在李東垣的醫學著作中隨處都可以看到他對五運六氣理論的熟練應用,他說治療脾胃病“不當於五髒中用藥法治之,當從《藏氣法時論》中升降浮沉補瀉法用藥耳”,即不能用臟腑辨證用藥法,只能用四時陰陽升降浮沉辨證法。升降浮沉法源於四時陰陽六氣,四時陰陽六氣即是五運六氣理論。

二在“補土”二字中。正如荊南一人在《此事難知》後序中所說“在乎心領而神會耳”。何以“補土”?就在一個“火”字,因為只有火才能生土。

但火有君火、相火之分,是君火,還是相火呢?這正是李東垣醫學思想闡釋的核心理論,重點闡發君火、相火在生理病理方面的異同,開闢了中醫學的新天地。李東垣認為,春生少陽三焦相火旺盛則君火安寧,少陽三焦相火衰弱導致元氣不足,陽不生陰不長,則血虧心火就不安寧而亢盛,心火亢必克肺金,日久而水虧矣。水虧則所勝之土妄行,即土有餘。水所生之木受病,即木不足。水虧則所不勝之心火侮之,即心火太過。於是火、土合德,溼、熱相助而為病,成為腎間蒸蒸之氣。

正如朱丹溪在《局方發揮》中所說:“火、土二家之病”,“悉是溼、熱內傷之病。” 其實朱丹溪已經看出了李東垣的“不傳之祕”,所以朱丹溪說“因見河間、戴人、東垣、海藏諸書,始悟溼、熱、相火為病甚多。……徐而思之,溼、熱、相火,自王太僕註文已成湮沒,至張、李諸老始有發明。人之一身,陰不足而陽有餘,雖諄諄然見於《素問》,而諸老猶未表章,是宜局方之盛行也”(《格致餘論·序》)。

“陰不足”是指上奉之陰不足,“陽有餘”是指心火有餘,不是相火亢盛有餘。因為心火亢盛是由於少陽三焦相火衰弱造成的,故朱丹溪說“始悟溼、熱、相火為病甚多”。所謂“相火為病”是指三焦相火不足而陽氣虛之病,不是相火亢盛。“溼”指脾溼病,“熱”指心火病。所以“補土”,一是補少陽三焦相火,二是瀉乘於脾土的心火,有這兩方面的含義。

李東垣在《醫學發明》“病有逆從,治有反正論”中說:“坤元一正之土,雖主生長,陰靜陽躁,稟乎少陽元氣乃能生育也。”故趙獻可在《醫貫》中曾說:“若夫土者,隨火寄生,即當隨火而補。……太陰脾土,隨少陽相火而生,故補脾土者,補相火。”“人身脾土中火(田按:當是乘脾之心火),以甘溫養其火,而火自退。《經》曰:‘勞者溫之,損者溫之。’甘能除大熱,溫能除大熱,此之謂也。”但趙獻可心火生胃土之說不可取,以李東垣之說為正。此說導致了陽虛三聯證。

甲己化土:創作《脾胃論》的大綱

▲▲▲

李東垣自己說脾胃病的根源是“陽氣不足”,是“陽氣不能生長,是春夏之令不行”導致的。這個陽氣就是“少陽春生之氣”,即甲膽生髮之氣。李東垣說:“膽者,少陽春生之氣,春氣升則萬化安,故膽氣春升,則餘髒從之。”又說:“甲膽,風也,溫也,主生化周身之血氣。”(《脾胃論·胃虛臟腑經絡皆無所受氣而俱病論》)《蘭室祕藏·脾胃虛損論》說:“足少陽甲膽者,風也,生化萬物之根蒂也。《內經》雲:履端於始,序則不愆。人之飲食入胃,營氣上行,即少陽甲膽之氣也。其手少陽三焦經,人之元氣也。手足經同法,便是少陽元氣生髮也。”

張元素說:“膽屬木,為少陽相火,發生萬物;為決斷之官,十一髒之主。”(《本草綱目》)五運六氣理論認為,厥陰從中氣少陽相火,故張元素說膽為少陽相火。張志聰也說:“膽主甲子,為五運六氣之首,膽氣升則十一髒府之氣皆升,故取決於膽也。所謂求其至也,皆歸始春。”李東垣稱此為“甲己化土, 此仲景妙法也”。甲主少陽相火,己主太陰脾土,甲己乃五運六氣理論之土運。所謂“甲己化土”,乃少陽三焦相火生太陰脾土也,乃黃庭太極也。

李東垣在《醫學發明》“病有逆從,治有反正論”中說:“坤元一正之土,雖主生長,陰靜陽躁,稟乎少陽元氣乃能生育也。” 李東垣在《東垣試效方·婦人門》在《每日水瀉三兩行,米穀有時不化論》中說:“中有疾,傍取之。傍者,少陽甲膽是也;中者,脾胃也。脾胃有疾,取之於足少陽。甲膽者,甲風是也,東方風也。”所以脾胃病,必須突出少陽三焦相火的主宰地位。故《素問·陰陽別論》說:“所謂陽者,胃脘之陽也”。脾胃主四肢,故《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清陽出上竅……清陽發腠理……清陽實四肢。”所以澤田健先生在《鍼灸針髓》一書中治一切病都用少陽三焦原穴陽池和胃募穴中脘。

李東垣“甲己化土”的思想,上繼《內經》,下繼張仲景,師承張元素,並有創新。如其師張元素強調臟腑辨證,而李東垣則認為脾胃病“不當於五髒中用藥法治之,當於《藏氣法時論》中升降浮沉補瀉法用藥耳”,創建了以脾胃為中樞的升降浮沉用藥理論,將其納入五運六氣理論之中,併成為李東垣醫學思想的支柱。現在的李東垣醫學思想研究者,卻反其道而行之,將《脾胃論》歸入臟腑辨證之內,並揚棄了李東垣醫學思想的支柱——五運六氣理論,豈不痛哉?

田合祿:五運六氣解讀李東垣“不傳之祕法”| 真傳一刻


李東垣說“仲景妙法”在“甲己化土”,此乃真得張仲景奧祕之真言。甲者少陽三焦相火也,己者太陰脾溼也,故張子和說“萬病能將火(相火)溼分,徹開軒岐無縫鎖”。少陽、太陰者,黃庭太極也,此乃百病之源。故《傷寒論》救表用少陽陽旦桂枝湯,救裡用太陰主方四逆湯。總之,如《內經》病機十九條所說:“有者求之,無者求之;盛者責之,虛者責之。”李東垣就是依此為大綱創作《脾胃論》的。

田合祿:五運六氣解讀李東垣“不傳之祕法”| 真傳一刻


《傷寒論》與《脾胃論》的師承關係如下圖。

"


田合祿:五運六氣解讀李東垣“不傳之祕法”| 真傳一刻


作者介紹

田合祿,執業中醫師,“中醫太極三部六經體系”創始人。

中華中醫藥學會國際五運六氣論壇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北京中醫藥大學特聘專家、學科建設帶頭人,北京中醫藥大學創新創業基地導師,北京中醫藥大學建立了田合祿名醫工作室。長春中醫藥大學五運六氣研究所特聘專家,北京鍼灸學會五運六氣專家委員會顧問。澳大利亞中醫五運六氣學會名譽會長。中華中醫藥學會五運六氣專家協作組成員、國際五運六氣論壇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曾去美國、法國、日本、澳大利亞、香港、澳門等講學。

田合祿醫師多年潛心研究《內經》、《傷寒論》、《脾胃論》,吸納《周易》太極理論,創建了“中醫太極三部六經體系”理論用於外感、內傷臨床效果良好。從事中醫臨床40多年,出版著作20多部,多次獲獎。其力作《內經真原——還原內經原創理論體系》、《周易真原》、《中醫內傷火病學》、《中醫運氣學解祕》、《五運六氣解讀傷寒論》、《五運六氣解讀脾胃論》、《五運六氣解讀人體生命》、《中醫太極三部六經體系——傷寒真原》、《中醫太極三部六經體系——鍼灸真原》等深得學術界好評。

田合祿:五運六氣解讀李東垣“不傳之祕法”| 真傳一刻


中醫家推薦

李東垣創作《脾胃論》的大綱是什麼?為何“凡十一髒取決於膽”?何為“甲己化土”?本文田合祿老師以五運六氣理論解讀東垣創作《脾胃論》的大綱及其“不傳之祕法”,值得深入思索。

■ 溫馨提示:本文約5830字,閱讀大概需15分鐘。宜泡一壺清茶,慢品。

▽ 傳講拾錄 ▽

//

李東垣創作《脾胃論》的大綱

//

東垣“不傳之祕”

▲▲▲

關於李東垣的醫學思想,醫家概稱之為“補土派”,甘溫除大熱,代表方是補中益氣湯。其實大家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沒有看到王好古在《此事難知》序言中所說他老師李東垣醫學思想的“不傳之妙”及“言外不傳之祕”,即“此事難知”之處。那麼其主要“不傳之祕”在哪裡呢?其實李東垣醫學的核心是“五運六氣”,《脾胃論》上卷的重點講“髒氣法時”及五臟之間的五行生剋關係。而“髒氣法時”的關鍵是“時”,“時”的關鍵是升降浮沉,即所謂“氣運衰旺”,故《脾胃論》中卷的重點講“氣運衰旺”,李東垣以“甲己化土”概括之。以人言之,氣運始於“甲己土”,故《脾胃論》下卷講胃脘陽氣不升而百病生焉(經雲:陽者,胃脘之陽也)。

所以李東垣醫學思想的“不傳之祕”:

一是“甲己化土, 此仲景妙法也”。知道李東垣的醫學思想來源於《內經》和張仲景。《內外傷辨惑論·臨病制方》說:“易水張先生(張元素)雲:仲景藥為萬世法,號群方之祖,治雜病若神,後之醫家,宗《內經》法,學仲景心,可以為師矣!”所以李東垣必以《內經》、仲景為師,此旨貫穿李東垣全部醫學著作中。甲己乃五運六氣理論之土運。甲主少陽相火,己主太陰脾土,所謂“甲己化土”,乃少陽三焦相火生太陰脾土也,乃黃庭太極也。

李東垣醫學的精髓全在他繼承發揮老師張元素的五運六氣理論上,在李東垣的醫學著作中隨處都可以看到他對五運六氣理論的熟練應用,他說治療脾胃病“不當於五髒中用藥法治之,當從《藏氣法時論》中升降浮沉補瀉法用藥耳”,即不能用臟腑辨證用藥法,只能用四時陰陽升降浮沉辨證法。升降浮沉法源於四時陰陽六氣,四時陰陽六氣即是五運六氣理論。

二在“補土”二字中。正如荊南一人在《此事難知》後序中所說“在乎心領而神會耳”。何以“補土”?就在一個“火”字,因為只有火才能生土。

但火有君火、相火之分,是君火,還是相火呢?這正是李東垣醫學思想闡釋的核心理論,重點闡發君火、相火在生理病理方面的異同,開闢了中醫學的新天地。李東垣認為,春生少陽三焦相火旺盛則君火安寧,少陽三焦相火衰弱導致元氣不足,陽不生陰不長,則血虧心火就不安寧而亢盛,心火亢必克肺金,日久而水虧矣。水虧則所勝之土妄行,即土有餘。水所生之木受病,即木不足。水虧則所不勝之心火侮之,即心火太過。於是火、土合德,溼、熱相助而為病,成為腎間蒸蒸之氣。

正如朱丹溪在《局方發揮》中所說:“火、土二家之病”,“悉是溼、熱內傷之病。” 其實朱丹溪已經看出了李東垣的“不傳之祕”,所以朱丹溪說“因見河間、戴人、東垣、海藏諸書,始悟溼、熱、相火為病甚多。……徐而思之,溼、熱、相火,自王太僕註文已成湮沒,至張、李諸老始有發明。人之一身,陰不足而陽有餘,雖諄諄然見於《素問》,而諸老猶未表章,是宜局方之盛行也”(《格致餘論·序》)。

“陰不足”是指上奉之陰不足,“陽有餘”是指心火有餘,不是相火亢盛有餘。因為心火亢盛是由於少陽三焦相火衰弱造成的,故朱丹溪說“始悟溼、熱、相火為病甚多”。所謂“相火為病”是指三焦相火不足而陽氣虛之病,不是相火亢盛。“溼”指脾溼病,“熱”指心火病。所以“補土”,一是補少陽三焦相火,二是瀉乘於脾土的心火,有這兩方面的含義。

李東垣在《醫學發明》“病有逆從,治有反正論”中說:“坤元一正之土,雖主生長,陰靜陽躁,稟乎少陽元氣乃能生育也。”故趙獻可在《醫貫》中曾說:“若夫土者,隨火寄生,即當隨火而補。……太陰脾土,隨少陽相火而生,故補脾土者,補相火。”“人身脾土中火(田按:當是乘脾之心火),以甘溫養其火,而火自退。《經》曰:‘勞者溫之,損者溫之。’甘能除大熱,溫能除大熱,此之謂也。”但趙獻可心火生胃土之說不可取,以李東垣之說為正。此說導致了陽虛三聯證。

甲己化土:創作《脾胃論》的大綱

▲▲▲

李東垣自己說脾胃病的根源是“陽氣不足”,是“陽氣不能生長,是春夏之令不行”導致的。這個陽氣就是“少陽春生之氣”,即甲膽生髮之氣。李東垣說:“膽者,少陽春生之氣,春氣升則萬化安,故膽氣春升,則餘髒從之。”又說:“甲膽,風也,溫也,主生化周身之血氣。”(《脾胃論·胃虛臟腑經絡皆無所受氣而俱病論》)《蘭室祕藏·脾胃虛損論》說:“足少陽甲膽者,風也,生化萬物之根蒂也。《內經》雲:履端於始,序則不愆。人之飲食入胃,營氣上行,即少陽甲膽之氣也。其手少陽三焦經,人之元氣也。手足經同法,便是少陽元氣生髮也。”

張元素說:“膽屬木,為少陽相火,發生萬物;為決斷之官,十一髒之主。”(《本草綱目》)五運六氣理論認為,厥陰從中氣少陽相火,故張元素說膽為少陽相火。張志聰也說:“膽主甲子,為五運六氣之首,膽氣升則十一髒府之氣皆升,故取決於膽也。所謂求其至也,皆歸始春。”李東垣稱此為“甲己化土, 此仲景妙法也”。甲主少陽相火,己主太陰脾土,甲己乃五運六氣理論之土運。所謂“甲己化土”,乃少陽三焦相火生太陰脾土也,乃黃庭太極也。

李東垣在《醫學發明》“病有逆從,治有反正論”中說:“坤元一正之土,雖主生長,陰靜陽躁,稟乎少陽元氣乃能生育也。” 李東垣在《東垣試效方·婦人門》在《每日水瀉三兩行,米穀有時不化論》中說:“中有疾,傍取之。傍者,少陽甲膽是也;中者,脾胃也。脾胃有疾,取之於足少陽。甲膽者,甲風是也,東方風也。”所以脾胃病,必須突出少陽三焦相火的主宰地位。故《素問·陰陽別論》說:“所謂陽者,胃脘之陽也”。脾胃主四肢,故《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清陽出上竅……清陽發腠理……清陽實四肢。”所以澤田健先生在《鍼灸針髓》一書中治一切病都用少陽三焦原穴陽池和胃募穴中脘。

李東垣“甲己化土”的思想,上繼《內經》,下繼張仲景,師承張元素,並有創新。如其師張元素強調臟腑辨證,而李東垣則認為脾胃病“不當於五髒中用藥法治之,當於《藏氣法時論》中升降浮沉補瀉法用藥耳”,創建了以脾胃為中樞的升降浮沉用藥理論,將其納入五運六氣理論之中,併成為李東垣醫學思想的支柱。現在的李東垣醫學思想研究者,卻反其道而行之,將《脾胃論》歸入臟腑辨證之內,並揚棄了李東垣醫學思想的支柱——五運六氣理論,豈不痛哉?

田合祿:五運六氣解讀李東垣“不傳之祕法”| 真傳一刻


李東垣說“仲景妙法”在“甲己化土”,此乃真得張仲景奧祕之真言。甲者少陽三焦相火也,己者太陰脾溼也,故張子和說“萬病能將火(相火)溼分,徹開軒岐無縫鎖”。少陽、太陰者,黃庭太極也,此乃百病之源。故《傷寒論》救表用少陽陽旦桂枝湯,救裡用太陰主方四逆湯。總之,如《內經》病機十九條所說:“有者求之,無者求之;盛者責之,虛者責之。”李東垣就是依此為大綱創作《脾胃論》的。

田合祿:五運六氣解讀李東垣“不傳之祕法”| 真傳一刻


《傷寒論》與《脾胃論》的師承關係如下圖。

田合祿:五運六氣解讀李東垣“不傳之祕法”| 真傳一刻


脾胃病的病因病機

▲▲▲

《脾胃論·脾胃勝衰論》說:“是以檢討《素問》《難經》及《黃帝針經》中說脾胃不足之源,乃陽氣不足,陰氣有餘。”

“大抵脾胃虛弱,陽氣不能生長,是春夏之令不行,五臟之氣不生。脾病則下流乘腎,土克水,則骨乏無力,是為骨蝕,令人骨髓空虛,足不能履地,是陰氣重疊,此陰盛陽虛之證 。”

“夫脾胃不足,皆為血病,是陽氣不足,陰氣有餘,故九竅不通。諸陽氣根於陰血中,陰血受火邪則陰盛,陰盛則上乘陽分,而陽道不行,無生髮升騰之氣也。夫陽氣走空竅者也,陰氣附形質者也,如陰氣附於土,陽氣升於天,則各安其分也。”

這是李東垣對脾胃病的總結性論述,非常重要。主要精神是:

1、脾胃虛弱,都是陽氣不足導致的。

2、陽不生陰不長,水谷精微不能上奉,陽虛血虧,導致心火亢盛。血分火旺,不但灼傷陰血,而且心火還會上炎及克肺金,導致心肺功能失調。

3、陰盛於下則心火旺於上,甚則上熱如火、下寒如冰,見神聖復氣湯。

4、陽不生陰不長,心火炎於上,九竅失養,故九竅不通利。

5、春夏陽虛則陽道不行,故無生髮升騰之氣。不升則不降,於是升降浮沉運動發生故障,氣機鬱滯,日久血滯,鬱久生熱,不運中滿,百病叢生。

《蘭室祕藏·婦人門·經漏不止有三論》說:“脾胃為血氣陰陽之根蒂也。”

李東垣用非常簡練的語言論述了脾胃虛弱的病因是“陽氣不足”,其病機是“陽氣不能生長,是春夏之令不行”。陽虛則陰盛,故云“陰氣有餘”。李東垣說:“脾病則下流乘腎,土克水,則骨乏無力,是為骨蝕,令人骨髓空虛,足不能履地,是陰氣重疊,此陰盛陽虛之證 。”此指水溼下流於腎,故太陰脾胃病最多少陰腎病,而多用四逆湯。由於少陽三焦相火衰弱,不能腐熟水谷生化氣血,故云“皆為血病”,即血虛之病也。血虛不能涵養心火,於是發生心火——陰火病。

"


田合祿:五運六氣解讀李東垣“不傳之祕法”| 真傳一刻


作者介紹

田合祿,執業中醫師,“中醫太極三部六經體系”創始人。

中華中醫藥學會國際五運六氣論壇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北京中醫藥大學特聘專家、學科建設帶頭人,北京中醫藥大學創新創業基地導師,北京中醫藥大學建立了田合祿名醫工作室。長春中醫藥大學五運六氣研究所特聘專家,北京鍼灸學會五運六氣專家委員會顧問。澳大利亞中醫五運六氣學會名譽會長。中華中醫藥學會五運六氣專家協作組成員、國際五運六氣論壇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曾去美國、法國、日本、澳大利亞、香港、澳門等講學。

田合祿醫師多年潛心研究《內經》、《傷寒論》、《脾胃論》,吸納《周易》太極理論,創建了“中醫太極三部六經體系”理論用於外感、內傷臨床效果良好。從事中醫臨床40多年,出版著作20多部,多次獲獎。其力作《內經真原——還原內經原創理論體系》、《周易真原》、《中醫內傷火病學》、《中醫運氣學解祕》、《五運六氣解讀傷寒論》、《五運六氣解讀脾胃論》、《五運六氣解讀人體生命》、《中醫太極三部六經體系——傷寒真原》、《中醫太極三部六經體系——鍼灸真原》等深得學術界好評。

田合祿:五運六氣解讀李東垣“不傳之祕法”| 真傳一刻


中醫家推薦

李東垣創作《脾胃論》的大綱是什麼?為何“凡十一髒取決於膽”?何為“甲己化土”?本文田合祿老師以五運六氣理論解讀東垣創作《脾胃論》的大綱及其“不傳之祕法”,值得深入思索。

■ 溫馨提示:本文約5830字,閱讀大概需15分鐘。宜泡一壺清茶,慢品。

▽ 傳講拾錄 ▽

//

李東垣創作《脾胃論》的大綱

//

東垣“不傳之祕”

▲▲▲

關於李東垣的醫學思想,醫家概稱之為“補土派”,甘溫除大熱,代表方是補中益氣湯。其實大家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沒有看到王好古在《此事難知》序言中所說他老師李東垣醫學思想的“不傳之妙”及“言外不傳之祕”,即“此事難知”之處。那麼其主要“不傳之祕”在哪裡呢?其實李東垣醫學的核心是“五運六氣”,《脾胃論》上卷的重點講“髒氣法時”及五臟之間的五行生剋關係。而“髒氣法時”的關鍵是“時”,“時”的關鍵是升降浮沉,即所謂“氣運衰旺”,故《脾胃論》中卷的重點講“氣運衰旺”,李東垣以“甲己化土”概括之。以人言之,氣運始於“甲己土”,故《脾胃論》下卷講胃脘陽氣不升而百病生焉(經雲:陽者,胃脘之陽也)。

所以李東垣醫學思想的“不傳之祕”:

一是“甲己化土, 此仲景妙法也”。知道李東垣的醫學思想來源於《內經》和張仲景。《內外傷辨惑論·臨病制方》說:“易水張先生(張元素)雲:仲景藥為萬世法,號群方之祖,治雜病若神,後之醫家,宗《內經》法,學仲景心,可以為師矣!”所以李東垣必以《內經》、仲景為師,此旨貫穿李東垣全部醫學著作中。甲己乃五運六氣理論之土運。甲主少陽相火,己主太陰脾土,所謂“甲己化土”,乃少陽三焦相火生太陰脾土也,乃黃庭太極也。

李東垣醫學的精髓全在他繼承發揮老師張元素的五運六氣理論上,在李東垣的醫學著作中隨處都可以看到他對五運六氣理論的熟練應用,他說治療脾胃病“不當於五髒中用藥法治之,當從《藏氣法時論》中升降浮沉補瀉法用藥耳”,即不能用臟腑辨證用藥法,只能用四時陰陽升降浮沉辨證法。升降浮沉法源於四時陰陽六氣,四時陰陽六氣即是五運六氣理論。

二在“補土”二字中。正如荊南一人在《此事難知》後序中所說“在乎心領而神會耳”。何以“補土”?就在一個“火”字,因為只有火才能生土。

但火有君火、相火之分,是君火,還是相火呢?這正是李東垣醫學思想闡釋的核心理論,重點闡發君火、相火在生理病理方面的異同,開闢了中醫學的新天地。李東垣認為,春生少陽三焦相火旺盛則君火安寧,少陽三焦相火衰弱導致元氣不足,陽不生陰不長,則血虧心火就不安寧而亢盛,心火亢必克肺金,日久而水虧矣。水虧則所勝之土妄行,即土有餘。水所生之木受病,即木不足。水虧則所不勝之心火侮之,即心火太過。於是火、土合德,溼、熱相助而為病,成為腎間蒸蒸之氣。

正如朱丹溪在《局方發揮》中所說:“火、土二家之病”,“悉是溼、熱內傷之病。” 其實朱丹溪已經看出了李東垣的“不傳之祕”,所以朱丹溪說“因見河間、戴人、東垣、海藏諸書,始悟溼、熱、相火為病甚多。……徐而思之,溼、熱、相火,自王太僕註文已成湮沒,至張、李諸老始有發明。人之一身,陰不足而陽有餘,雖諄諄然見於《素問》,而諸老猶未表章,是宜局方之盛行也”(《格致餘論·序》)。

“陰不足”是指上奉之陰不足,“陽有餘”是指心火有餘,不是相火亢盛有餘。因為心火亢盛是由於少陽三焦相火衰弱造成的,故朱丹溪說“始悟溼、熱、相火為病甚多”。所謂“相火為病”是指三焦相火不足而陽氣虛之病,不是相火亢盛。“溼”指脾溼病,“熱”指心火病。所以“補土”,一是補少陽三焦相火,二是瀉乘於脾土的心火,有這兩方面的含義。

李東垣在《醫學發明》“病有逆從,治有反正論”中說:“坤元一正之土,雖主生長,陰靜陽躁,稟乎少陽元氣乃能生育也。”故趙獻可在《醫貫》中曾說:“若夫土者,隨火寄生,即當隨火而補。……太陰脾土,隨少陽相火而生,故補脾土者,補相火。”“人身脾土中火(田按:當是乘脾之心火),以甘溫養其火,而火自退。《經》曰:‘勞者溫之,損者溫之。’甘能除大熱,溫能除大熱,此之謂也。”但趙獻可心火生胃土之說不可取,以李東垣之說為正。此說導致了陽虛三聯證。

甲己化土:創作《脾胃論》的大綱

▲▲▲

李東垣自己說脾胃病的根源是“陽氣不足”,是“陽氣不能生長,是春夏之令不行”導致的。這個陽氣就是“少陽春生之氣”,即甲膽生髮之氣。李東垣說:“膽者,少陽春生之氣,春氣升則萬化安,故膽氣春升,則餘髒從之。”又說:“甲膽,風也,溫也,主生化周身之血氣。”(《脾胃論·胃虛臟腑經絡皆無所受氣而俱病論》)《蘭室祕藏·脾胃虛損論》說:“足少陽甲膽者,風也,生化萬物之根蒂也。《內經》雲:履端於始,序則不愆。人之飲食入胃,營氣上行,即少陽甲膽之氣也。其手少陽三焦經,人之元氣也。手足經同法,便是少陽元氣生髮也。”

張元素說:“膽屬木,為少陽相火,發生萬物;為決斷之官,十一髒之主。”(《本草綱目》)五運六氣理論認為,厥陰從中氣少陽相火,故張元素說膽為少陽相火。張志聰也說:“膽主甲子,為五運六氣之首,膽氣升則十一髒府之氣皆升,故取決於膽也。所謂求其至也,皆歸始春。”李東垣稱此為“甲己化土, 此仲景妙法也”。甲主少陽相火,己主太陰脾土,甲己乃五運六氣理論之土運。所謂“甲己化土”,乃少陽三焦相火生太陰脾土也,乃黃庭太極也。

李東垣在《醫學發明》“病有逆從,治有反正論”中說:“坤元一正之土,雖主生長,陰靜陽躁,稟乎少陽元氣乃能生育也。” 李東垣在《東垣試效方·婦人門》在《每日水瀉三兩行,米穀有時不化論》中說:“中有疾,傍取之。傍者,少陽甲膽是也;中者,脾胃也。脾胃有疾,取之於足少陽。甲膽者,甲風是也,東方風也。”所以脾胃病,必須突出少陽三焦相火的主宰地位。故《素問·陰陽別論》說:“所謂陽者,胃脘之陽也”。脾胃主四肢,故《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清陽出上竅……清陽發腠理……清陽實四肢。”所以澤田健先生在《鍼灸針髓》一書中治一切病都用少陽三焦原穴陽池和胃募穴中脘。

李東垣“甲己化土”的思想,上繼《內經》,下繼張仲景,師承張元素,並有創新。如其師張元素強調臟腑辨證,而李東垣則認為脾胃病“不當於五髒中用藥法治之,當於《藏氣法時論》中升降浮沉補瀉法用藥耳”,創建了以脾胃為中樞的升降浮沉用藥理論,將其納入五運六氣理論之中,併成為李東垣醫學思想的支柱。現在的李東垣醫學思想研究者,卻反其道而行之,將《脾胃論》歸入臟腑辨證之內,並揚棄了李東垣醫學思想的支柱——五運六氣理論,豈不痛哉?

田合祿:五運六氣解讀李東垣“不傳之祕法”| 真傳一刻


李東垣說“仲景妙法”在“甲己化土”,此乃真得張仲景奧祕之真言。甲者少陽三焦相火也,己者太陰脾溼也,故張子和說“萬病能將火(相火)溼分,徹開軒岐無縫鎖”。少陽、太陰者,黃庭太極也,此乃百病之源。故《傷寒論》救表用少陽陽旦桂枝湯,救裡用太陰主方四逆湯。總之,如《內經》病機十九條所說:“有者求之,無者求之;盛者責之,虛者責之。”李東垣就是依此為大綱創作《脾胃論》的。

田合祿:五運六氣解讀李東垣“不傳之祕法”| 真傳一刻


《傷寒論》與《脾胃論》的師承關係如下圖。

田合祿:五運六氣解讀李東垣“不傳之祕法”| 真傳一刻


脾胃病的病因病機

▲▲▲

《脾胃論·脾胃勝衰論》說:“是以檢討《素問》《難經》及《黃帝針經》中說脾胃不足之源,乃陽氣不足,陰氣有餘。”

“大抵脾胃虛弱,陽氣不能生長,是春夏之令不行,五臟之氣不生。脾病則下流乘腎,土克水,則骨乏無力,是為骨蝕,令人骨髓空虛,足不能履地,是陰氣重疊,此陰盛陽虛之證 。”

“夫脾胃不足,皆為血病,是陽氣不足,陰氣有餘,故九竅不通。諸陽氣根於陰血中,陰血受火邪則陰盛,陰盛則上乘陽分,而陽道不行,無生髮升騰之氣也。夫陽氣走空竅者也,陰氣附形質者也,如陰氣附於土,陽氣升於天,則各安其分也。”

這是李東垣對脾胃病的總結性論述,非常重要。主要精神是:

1、脾胃虛弱,都是陽氣不足導致的。

2、陽不生陰不長,水谷精微不能上奉,陽虛血虧,導致心火亢盛。血分火旺,不但灼傷陰血,而且心火還會上炎及克肺金,導致心肺功能失調。

3、陰盛於下則心火旺於上,甚則上熱如火、下寒如冰,見神聖復氣湯。

4、陽不生陰不長,心火炎於上,九竅失養,故九竅不通利。

5、春夏陽虛則陽道不行,故無生髮升騰之氣。不升則不降,於是升降浮沉運動發生故障,氣機鬱滯,日久血滯,鬱久生熱,不運中滿,百病叢生。

《蘭室祕藏·婦人門·經漏不止有三論》說:“脾胃為血氣陰陽之根蒂也。”

李東垣用非常簡練的語言論述了脾胃虛弱的病因是“陽氣不足”,其病機是“陽氣不能生長,是春夏之令不行”。陽虛則陰盛,故云“陰氣有餘”。李東垣說:“脾病則下流乘腎,土克水,則骨乏無力,是為骨蝕,令人骨髓空虛,足不能履地,是陰氣重疊,此陰盛陽虛之證 。”此指水溼下流於腎,故太陰脾胃病最多少陰腎病,而多用四逆湯。由於少陽三焦相火衰弱,不能腐熟水谷生化氣血,故云“皆為血病”,即血虛之病也。血虛不能涵養心火,於是發生心火——陰火病。

田合祿:五運六氣解讀李東垣“不傳之祕法”| 真傳一刻


我們稱此為李東垣脾胃陽虛三聯證,代表方劑是“補脾胃瀉陰火昇陽湯”,這才是《脾胃論》的真髓所在,知之乎!方中黃芪、人蔘、炙甘草補脾胃氣虛,黃連、黃芩瀉心火,柴胡、升麻昇陽,蒼朮、羌活去其寒溼。

脾胃氣虛,營衛不生,心失其營,肺失其衛,“皮膚間無陽以滋養,不能任風寒”(《內外傷辨惑論》),故李東垣創作《內外傷辨惑論》以辨別外感與內傷之異。

總之,脾胃病則氣血陰陽皆病。

脾胃病的主證、主脈及主病位

▲▲▲

夫飲食不節則胃病,胃病則氣短,精神少而生大熱,有時而顯火上行,獨燎其面,《黃帝針經》雲:面熱者,足陽明病。胃既病,則脾無所稟受,脾為死陰,不主時也,故亦從而病焉。

形體勞役則脾病,脾病則怠惰嗜臥,四肢不收,大便洩瀉;脾既病,則其胃不能獨行津液,故亦從而病焉。

這裡闡述了脾胃病的主證:“胃病則氣短,精神少而生大熱”,“脾病則怠惰嗜臥,四肢不收,大便洩瀉”。

《素問·生氣通天論》說:“陽氣者,煩勞則張。”南京中醫學院醫經教研組編著的《黃帝內經素問譯釋》將“張”解釋為“亢盛的意思”,讓人大跌眼鏡。蒲輔周先生將“煩勞則張”解釋為“陽虛”是對的。一來煩勞則腠理開張,衛陽虛衰;二來煩勞傷陽不能養神。《素問·生氣通天論》說:“陽氣者,精則養神,柔則養筋。”陽氣旺,陽生陰長,陰精上奉,故養心神。陽虛,陽不生陰不長,陰精不上奉而心火盛,故云“精絕,闢積於夏,使人煎厥”。其陽虛,正是脾胃病之源,故云“形體勞役則脾病”。《金匱要略·血痺虛勞病》將其概括為“勞之為病,其脈浮大,手足煩,春夏劇,秋冬瘥,陰寒精自出,酸削不能行”,將“闢積於夏,使人煎厥”,闡釋為“春夏劇”。

《難經》雲:脾病,“當臍有動氣,按之牢若痛。”動氣築築然堅牢,如有積而硬,若似痛也,甚則亦大痛,有是則脾虛病也,無則非也。更有一辨,食入則睏倦,精神昏冒而欲睡者,脾虧弱也。(《胃虛臟腑經絡皆無所受氣而俱病論》)

況脾胃病則當臍有動氣,按之牢若痛,有是者乃脾胃虛, 無是則非也,亦可作明辨矣。

胃病其脈緩,脾病其脈遲,且其人當臍有動氣,按之牢若痛。

凡脾胃虛弱的診斷:一是臍部有“動氣”,即腹動悸;二是有硬積,按壓痛;三是吃飯後就睏倦欲睡。四是脈遲緩。脈遲則陽虛寒盛,脈緩則胃氣不足。

李東垣闡述了脾胃病的主要證候,主要脈象,以及主要病位。

脾胃病的診斷

▲▲▲

“夫胃病其脈緩,脾病其脈遲,且其人當臍有動氣,按之牢若痛。”“脾胃病則當臍有動氣,按之牢若痛,有是者乃脾胃虛, 無是則非也,亦可作明辨矣。”

黃庭太極在肚臍,故脾胃病當臍有動氣,按之硬痛。

脾胃病的治則

▲▲▲

“今所立方中,有辛甘溫藥者,非獨用也;復有甘苦大寒之劑,亦非獨用也。”“此陽氣衰弱不能生髮,不當於五髒中用藥法治之,當從《藏氣法時論》中升降浮沉補瀉法用藥耳”。

既然脾胃病的根本問題是“陽氣不足”,故當以“辛甘溫”藥生補陽氣為主,如《輔行訣五臟用藥法要》大小陽旦湯及補肝湯等,《傷寒論》的陽旦桂枝湯和大小建中湯,並以黃芪為補陽主藥,所以李東垣以黃芪、炙甘草、人蔘為補陽主藥。所謂“復有甘苦大寒之劑”,清瀉心肝之風熱也。張元素《醫學啟源》藥性要旨說“甘苦寒瀉血熱”。這一原則不僅適用於內傷,也適用於《傷寒論》外感病,所以現行《傷寒論》教材用臟腑經絡體系解釋是不妥當的,當從五運六氣升降浮沉補瀉法解釋。

脾胃病的代表方藥

▲▲▲

人們都說脾胃病的代表方劑是補中益氣湯,其實不是,而是“補脾胃瀉陰火昇陽湯”。

補脾胃瀉陰火昇陽湯有以下藥物組成:柴胡、炙甘草、黃芪、蒼朮、羌活、升麻、人蔘、黃芩、黃連、石膏。

十一髒取決於春生少陽三焦元氣

▲▲▲

《素問·六節藏象論》提出“凡十一髒取決於膽”的理論,張元素說:“膽屬木,為少陽相火,發生萬物;為決斷之官,十一髒之主。”(《本草綱目》)張志聰說:“膽主甲子,為五運六氣之首,膽氣升則十一髒府之氣皆升,故取決於膽也。所謂求其至也,皆歸始春。” 五運六氣理論認為,厥陰從中氣少陽相火,故張元素說膽為少陽相火。李東垣說:“膽者,少陽春生之氣,春氣升則萬化安,故膽氣春升,則餘髒從之。”(《脾胃論·胃虛臟腑經絡皆無所受氣而俱病論》)《蘭室祕藏·脾胃虛損論》說:“足少陽甲膽者,風也,生化萬物之根蒂也。《內經》雲:履端於始,序則不愆。人之飲食入胃,營氣上行,即少陽甲膽之氣也。其手少陽三焦經,人之元氣也。手足經同法,便是少陽元氣生髮也。”李東垣在《醫學發明》“病有逆從,治有反正論”中說:“坤元一正之土,雖主生長,陰靜陽躁,稟乎少陽元氣乃能生育也。”所以脾胃病,必須突出少陽三焦相火的主宰地位。所謂脾胃虛百病生,實乃少陽三焦相火衰而百病生。


"


田合祿:五運六氣解讀李東垣“不傳之祕法”| 真傳一刻


作者介紹

田合祿,執業中醫師,“中醫太極三部六經體系”創始人。

中華中醫藥學會國際五運六氣論壇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北京中醫藥大學特聘專家、學科建設帶頭人,北京中醫藥大學創新創業基地導師,北京中醫藥大學建立了田合祿名醫工作室。長春中醫藥大學五運六氣研究所特聘專家,北京鍼灸學會五運六氣專家委員會顧問。澳大利亞中醫五運六氣學會名譽會長。中華中醫藥學會五運六氣專家協作組成員、國際五運六氣論壇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曾去美國、法國、日本、澳大利亞、香港、澳門等講學。

田合祿醫師多年潛心研究《內經》、《傷寒論》、《脾胃論》,吸納《周易》太極理論,創建了“中醫太極三部六經體系”理論用於外感、內傷臨床效果良好。從事中醫臨床40多年,出版著作20多部,多次獲獎。其力作《內經真原——還原內經原創理論體系》、《周易真原》、《中醫內傷火病學》、《中醫運氣學解祕》、《五運六氣解讀傷寒論》、《五運六氣解讀脾胃論》、《五運六氣解讀人體生命》、《中醫太極三部六經體系——傷寒真原》、《中醫太極三部六經體系——鍼灸真原》等深得學術界好評。

田合祿:五運六氣解讀李東垣“不傳之祕法”| 真傳一刻


中醫家推薦

李東垣創作《脾胃論》的大綱是什麼?為何“凡十一髒取決於膽”?何為“甲己化土”?本文田合祿老師以五運六氣理論解讀東垣創作《脾胃論》的大綱及其“不傳之祕法”,值得深入思索。

■ 溫馨提示:本文約5830字,閱讀大概需15分鐘。宜泡一壺清茶,慢品。

▽ 傳講拾錄 ▽

//

李東垣創作《脾胃論》的大綱

//

東垣“不傳之祕”

▲▲▲

關於李東垣的醫學思想,醫家概稱之為“補土派”,甘溫除大熱,代表方是補中益氣湯。其實大家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沒有看到王好古在《此事難知》序言中所說他老師李東垣醫學思想的“不傳之妙”及“言外不傳之祕”,即“此事難知”之處。那麼其主要“不傳之祕”在哪裡呢?其實李東垣醫學的核心是“五運六氣”,《脾胃論》上卷的重點講“髒氣法時”及五臟之間的五行生剋關係。而“髒氣法時”的關鍵是“時”,“時”的關鍵是升降浮沉,即所謂“氣運衰旺”,故《脾胃論》中卷的重點講“氣運衰旺”,李東垣以“甲己化土”概括之。以人言之,氣運始於“甲己土”,故《脾胃論》下卷講胃脘陽氣不升而百病生焉(經雲:陽者,胃脘之陽也)。

所以李東垣醫學思想的“不傳之祕”:

一是“甲己化土, 此仲景妙法也”。知道李東垣的醫學思想來源於《內經》和張仲景。《內外傷辨惑論·臨病制方》說:“易水張先生(張元素)雲:仲景藥為萬世法,號群方之祖,治雜病若神,後之醫家,宗《內經》法,學仲景心,可以為師矣!”所以李東垣必以《內經》、仲景為師,此旨貫穿李東垣全部醫學著作中。甲己乃五運六氣理論之土運。甲主少陽相火,己主太陰脾土,所謂“甲己化土”,乃少陽三焦相火生太陰脾土也,乃黃庭太極也。

李東垣醫學的精髓全在他繼承發揮老師張元素的五運六氣理論上,在李東垣的醫學著作中隨處都可以看到他對五運六氣理論的熟練應用,他說治療脾胃病“不當於五髒中用藥法治之,當從《藏氣法時論》中升降浮沉補瀉法用藥耳”,即不能用臟腑辨證用藥法,只能用四時陰陽升降浮沉辨證法。升降浮沉法源於四時陰陽六氣,四時陰陽六氣即是五運六氣理論。

二在“補土”二字中。正如荊南一人在《此事難知》後序中所說“在乎心領而神會耳”。何以“補土”?就在一個“火”字,因為只有火才能生土。

但火有君火、相火之分,是君火,還是相火呢?這正是李東垣醫學思想闡釋的核心理論,重點闡發君火、相火在生理病理方面的異同,開闢了中醫學的新天地。李東垣認為,春生少陽三焦相火旺盛則君火安寧,少陽三焦相火衰弱導致元氣不足,陽不生陰不長,則血虧心火就不安寧而亢盛,心火亢必克肺金,日久而水虧矣。水虧則所勝之土妄行,即土有餘。水所生之木受病,即木不足。水虧則所不勝之心火侮之,即心火太過。於是火、土合德,溼、熱相助而為病,成為腎間蒸蒸之氣。

正如朱丹溪在《局方發揮》中所說:“火、土二家之病”,“悉是溼、熱內傷之病。” 其實朱丹溪已經看出了李東垣的“不傳之祕”,所以朱丹溪說“因見河間、戴人、東垣、海藏諸書,始悟溼、熱、相火為病甚多。……徐而思之,溼、熱、相火,自王太僕註文已成湮沒,至張、李諸老始有發明。人之一身,陰不足而陽有餘,雖諄諄然見於《素問》,而諸老猶未表章,是宜局方之盛行也”(《格致餘論·序》)。

“陰不足”是指上奉之陰不足,“陽有餘”是指心火有餘,不是相火亢盛有餘。因為心火亢盛是由於少陽三焦相火衰弱造成的,故朱丹溪說“始悟溼、熱、相火為病甚多”。所謂“相火為病”是指三焦相火不足而陽氣虛之病,不是相火亢盛。“溼”指脾溼病,“熱”指心火病。所以“補土”,一是補少陽三焦相火,二是瀉乘於脾土的心火,有這兩方面的含義。

李東垣在《醫學發明》“病有逆從,治有反正論”中說:“坤元一正之土,雖主生長,陰靜陽躁,稟乎少陽元氣乃能生育也。”故趙獻可在《醫貫》中曾說:“若夫土者,隨火寄生,即當隨火而補。……太陰脾土,隨少陽相火而生,故補脾土者,補相火。”“人身脾土中火(田按:當是乘脾之心火),以甘溫養其火,而火自退。《經》曰:‘勞者溫之,損者溫之。’甘能除大熱,溫能除大熱,此之謂也。”但趙獻可心火生胃土之說不可取,以李東垣之說為正。此說導致了陽虛三聯證。

甲己化土:創作《脾胃論》的大綱

▲▲▲

李東垣自己說脾胃病的根源是“陽氣不足”,是“陽氣不能生長,是春夏之令不行”導致的。這個陽氣就是“少陽春生之氣”,即甲膽生髮之氣。李東垣說:“膽者,少陽春生之氣,春氣升則萬化安,故膽氣春升,則餘髒從之。”又說:“甲膽,風也,溫也,主生化周身之血氣。”(《脾胃論·胃虛臟腑經絡皆無所受氣而俱病論》)《蘭室祕藏·脾胃虛損論》說:“足少陽甲膽者,風也,生化萬物之根蒂也。《內經》雲:履端於始,序則不愆。人之飲食入胃,營氣上行,即少陽甲膽之氣也。其手少陽三焦經,人之元氣也。手足經同法,便是少陽元氣生髮也。”

張元素說:“膽屬木,為少陽相火,發生萬物;為決斷之官,十一髒之主。”(《本草綱目》)五運六氣理論認為,厥陰從中氣少陽相火,故張元素說膽為少陽相火。張志聰也說:“膽主甲子,為五運六氣之首,膽氣升則十一髒府之氣皆升,故取決於膽也。所謂求其至也,皆歸始春。”李東垣稱此為“甲己化土, 此仲景妙法也”。甲主少陽相火,己主太陰脾土,甲己乃五運六氣理論之土運。所謂“甲己化土”,乃少陽三焦相火生太陰脾土也,乃黃庭太極也。

李東垣在《醫學發明》“病有逆從,治有反正論”中說:“坤元一正之土,雖主生長,陰靜陽躁,稟乎少陽元氣乃能生育也。” 李東垣在《東垣試效方·婦人門》在《每日水瀉三兩行,米穀有時不化論》中說:“中有疾,傍取之。傍者,少陽甲膽是也;中者,脾胃也。脾胃有疾,取之於足少陽。甲膽者,甲風是也,東方風也。”所以脾胃病,必須突出少陽三焦相火的主宰地位。故《素問·陰陽別論》說:“所謂陽者,胃脘之陽也”。脾胃主四肢,故《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清陽出上竅……清陽發腠理……清陽實四肢。”所以澤田健先生在《鍼灸針髓》一書中治一切病都用少陽三焦原穴陽池和胃募穴中脘。

李東垣“甲己化土”的思想,上繼《內經》,下繼張仲景,師承張元素,並有創新。如其師張元素強調臟腑辨證,而李東垣則認為脾胃病“不當於五髒中用藥法治之,當於《藏氣法時論》中升降浮沉補瀉法用藥耳”,創建了以脾胃為中樞的升降浮沉用藥理論,將其納入五運六氣理論之中,併成為李東垣醫學思想的支柱。現在的李東垣醫學思想研究者,卻反其道而行之,將《脾胃論》歸入臟腑辨證之內,並揚棄了李東垣醫學思想的支柱——五運六氣理論,豈不痛哉?

田合祿:五運六氣解讀李東垣“不傳之祕法”| 真傳一刻


李東垣說“仲景妙法”在“甲己化土”,此乃真得張仲景奧祕之真言。甲者少陽三焦相火也,己者太陰脾溼也,故張子和說“萬病能將火(相火)溼分,徹開軒岐無縫鎖”。少陽、太陰者,黃庭太極也,此乃百病之源。故《傷寒論》救表用少陽陽旦桂枝湯,救裡用太陰主方四逆湯。總之,如《內經》病機十九條所說:“有者求之,無者求之;盛者責之,虛者責之。”李東垣就是依此為大綱創作《脾胃論》的。

田合祿:五運六氣解讀李東垣“不傳之祕法”| 真傳一刻


《傷寒論》與《脾胃論》的師承關係如下圖。

田合祿:五運六氣解讀李東垣“不傳之祕法”| 真傳一刻


脾胃病的病因病機

▲▲▲

《脾胃論·脾胃勝衰論》說:“是以檢討《素問》《難經》及《黃帝針經》中說脾胃不足之源,乃陽氣不足,陰氣有餘。”

“大抵脾胃虛弱,陽氣不能生長,是春夏之令不行,五臟之氣不生。脾病則下流乘腎,土克水,則骨乏無力,是為骨蝕,令人骨髓空虛,足不能履地,是陰氣重疊,此陰盛陽虛之證 。”

“夫脾胃不足,皆為血病,是陽氣不足,陰氣有餘,故九竅不通。諸陽氣根於陰血中,陰血受火邪則陰盛,陰盛則上乘陽分,而陽道不行,無生髮升騰之氣也。夫陽氣走空竅者也,陰氣附形質者也,如陰氣附於土,陽氣升於天,則各安其分也。”

這是李東垣對脾胃病的總結性論述,非常重要。主要精神是:

1、脾胃虛弱,都是陽氣不足導致的。

2、陽不生陰不長,水谷精微不能上奉,陽虛血虧,導致心火亢盛。血分火旺,不但灼傷陰血,而且心火還會上炎及克肺金,導致心肺功能失調。

3、陰盛於下則心火旺於上,甚則上熱如火、下寒如冰,見神聖復氣湯。

4、陽不生陰不長,心火炎於上,九竅失養,故九竅不通利。

5、春夏陽虛則陽道不行,故無生髮升騰之氣。不升則不降,於是升降浮沉運動發生故障,氣機鬱滯,日久血滯,鬱久生熱,不運中滿,百病叢生。

《蘭室祕藏·婦人門·經漏不止有三論》說:“脾胃為血氣陰陽之根蒂也。”

李東垣用非常簡練的語言論述了脾胃虛弱的病因是“陽氣不足”,其病機是“陽氣不能生長,是春夏之令不行”。陽虛則陰盛,故云“陰氣有餘”。李東垣說:“脾病則下流乘腎,土克水,則骨乏無力,是為骨蝕,令人骨髓空虛,足不能履地,是陰氣重疊,此陰盛陽虛之證 。”此指水溼下流於腎,故太陰脾胃病最多少陰腎病,而多用四逆湯。由於少陽三焦相火衰弱,不能腐熟水谷生化氣血,故云“皆為血病”,即血虛之病也。血虛不能涵養心火,於是發生心火——陰火病。

田合祿:五運六氣解讀李東垣“不傳之祕法”| 真傳一刻


我們稱此為李東垣脾胃陽虛三聯證,代表方劑是“補脾胃瀉陰火昇陽湯”,這才是《脾胃論》的真髓所在,知之乎!方中黃芪、人蔘、炙甘草補脾胃氣虛,黃連、黃芩瀉心火,柴胡、升麻昇陽,蒼朮、羌活去其寒溼。

脾胃氣虛,營衛不生,心失其營,肺失其衛,“皮膚間無陽以滋養,不能任風寒”(《內外傷辨惑論》),故李東垣創作《內外傷辨惑論》以辨別外感與內傷之異。

總之,脾胃病則氣血陰陽皆病。

脾胃病的主證、主脈及主病位

▲▲▲

夫飲食不節則胃病,胃病則氣短,精神少而生大熱,有時而顯火上行,獨燎其面,《黃帝針經》雲:面熱者,足陽明病。胃既病,則脾無所稟受,脾為死陰,不主時也,故亦從而病焉。

形體勞役則脾病,脾病則怠惰嗜臥,四肢不收,大便洩瀉;脾既病,則其胃不能獨行津液,故亦從而病焉。

這裡闡述了脾胃病的主證:“胃病則氣短,精神少而生大熱”,“脾病則怠惰嗜臥,四肢不收,大便洩瀉”。

《素問·生氣通天論》說:“陽氣者,煩勞則張。”南京中醫學院醫經教研組編著的《黃帝內經素問譯釋》將“張”解釋為“亢盛的意思”,讓人大跌眼鏡。蒲輔周先生將“煩勞則張”解釋為“陽虛”是對的。一來煩勞則腠理開張,衛陽虛衰;二來煩勞傷陽不能養神。《素問·生氣通天論》說:“陽氣者,精則養神,柔則養筋。”陽氣旺,陽生陰長,陰精上奉,故養心神。陽虛,陽不生陰不長,陰精不上奉而心火盛,故云“精絕,闢積於夏,使人煎厥”。其陽虛,正是脾胃病之源,故云“形體勞役則脾病”。《金匱要略·血痺虛勞病》將其概括為“勞之為病,其脈浮大,手足煩,春夏劇,秋冬瘥,陰寒精自出,酸削不能行”,將“闢積於夏,使人煎厥”,闡釋為“春夏劇”。

《難經》雲:脾病,“當臍有動氣,按之牢若痛。”動氣築築然堅牢,如有積而硬,若似痛也,甚則亦大痛,有是則脾虛病也,無則非也。更有一辨,食入則睏倦,精神昏冒而欲睡者,脾虧弱也。(《胃虛臟腑經絡皆無所受氣而俱病論》)

況脾胃病則當臍有動氣,按之牢若痛,有是者乃脾胃虛, 無是則非也,亦可作明辨矣。

胃病其脈緩,脾病其脈遲,且其人當臍有動氣,按之牢若痛。

凡脾胃虛弱的診斷:一是臍部有“動氣”,即腹動悸;二是有硬積,按壓痛;三是吃飯後就睏倦欲睡。四是脈遲緩。脈遲則陽虛寒盛,脈緩則胃氣不足。

李東垣闡述了脾胃病的主要證候,主要脈象,以及主要病位。

脾胃病的診斷

▲▲▲

“夫胃病其脈緩,脾病其脈遲,且其人當臍有動氣,按之牢若痛。”“脾胃病則當臍有動氣,按之牢若痛,有是者乃脾胃虛, 無是則非也,亦可作明辨矣。”

黃庭太極在肚臍,故脾胃病當臍有動氣,按之硬痛。

脾胃病的治則

▲▲▲

“今所立方中,有辛甘溫藥者,非獨用也;復有甘苦大寒之劑,亦非獨用也。”“此陽氣衰弱不能生髮,不當於五髒中用藥法治之,當從《藏氣法時論》中升降浮沉補瀉法用藥耳”。

既然脾胃病的根本問題是“陽氣不足”,故當以“辛甘溫”藥生補陽氣為主,如《輔行訣五臟用藥法要》大小陽旦湯及補肝湯等,《傷寒論》的陽旦桂枝湯和大小建中湯,並以黃芪為補陽主藥,所以李東垣以黃芪、炙甘草、人蔘為補陽主藥。所謂“復有甘苦大寒之劑”,清瀉心肝之風熱也。張元素《醫學啟源》藥性要旨說“甘苦寒瀉血熱”。這一原則不僅適用於內傷,也適用於《傷寒論》外感病,所以現行《傷寒論》教材用臟腑經絡體系解釋是不妥當的,當從五運六氣升降浮沉補瀉法解釋。

脾胃病的代表方藥

▲▲▲

人們都說脾胃病的代表方劑是補中益氣湯,其實不是,而是“補脾胃瀉陰火昇陽湯”。

補脾胃瀉陰火昇陽湯有以下藥物組成:柴胡、炙甘草、黃芪、蒼朮、羌活、升麻、人蔘、黃芩、黃連、石膏。

十一髒取決於春生少陽三焦元氣

▲▲▲

《素問·六節藏象論》提出“凡十一髒取決於膽”的理論,張元素說:“膽屬木,為少陽相火,發生萬物;為決斷之官,十一髒之主。”(《本草綱目》)張志聰說:“膽主甲子,為五運六氣之首,膽氣升則十一髒府之氣皆升,故取決於膽也。所謂求其至也,皆歸始春。” 五運六氣理論認為,厥陰從中氣少陽相火,故張元素說膽為少陽相火。李東垣說:“膽者,少陽春生之氣,春氣升則萬化安,故膽氣春升,則餘髒從之。”(《脾胃論·胃虛臟腑經絡皆無所受氣而俱病論》)《蘭室祕藏·脾胃虛損論》說:“足少陽甲膽者,風也,生化萬物之根蒂也。《內經》雲:履端於始,序則不愆。人之飲食入胃,營氣上行,即少陽甲膽之氣也。其手少陽三焦經,人之元氣也。手足經同法,便是少陽元氣生髮也。”李東垣在《醫學發明》“病有逆從,治有反正論”中說:“坤元一正之土,雖主生長,陰靜陽躁,稟乎少陽元氣乃能生育也。”所以脾胃病,必須突出少陽三焦相火的主宰地位。所謂脾胃虛百病生,實乃少陽三焦相火衰而百病生。


田合祿:五運六氣解讀李東垣“不傳之祕法”| 真傳一刻


本文作者為田合祿,文章原載於2014年3月第6卷第12期《中醫臨床研究》第11頁。,本文版權所有歸原著作所有,如有使用不妥請聯繫小編刪除。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