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時代來臨,更多新技術、新理念被使用,作為官方數據統計機構,統計局不再是數據信息的唯一獲取渠道,各種形式的數據以不同格式零散地存在於政府部門、電商企業、電信運營商和互聯網公司等數據持有者手中。面對這種局面,傳統的統計體制如何適應新形勢、新環境;面對衝擊,統計部門如何更好地踐行自己的職能,大數據時代對政府統計工作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14年前,現任北京市大興區統計局局長的李德強第一次提出“四庫合一”概念,當時被認為是天方夜譚的想法,如今已經在各政府機構之間實現“多庫合一”,數據共享。圍繞大數據時代的統計工作,《數據》本期採訪了大興區統計局局長李德強,以大興區為例,談談新時代的政府統計。

大數據時代逼迫統計部門轉換角色

隨著計算機和互聯網的普及,每個人在計算機上留下的電子痕跡都成為數據源。商家通過這些信息可以將特定人群的消費、出行、價格、購買力水平等,歸攏在一起進行分析,儘管不是全面調查,不能代表全社會的總體水平,但對官方統計數據提出了挑戰。

李德強提到,當下的數據統計首先衝擊的是傳統的統計方法和制度。據介紹,目前統計制度基本上是以定期統計報表和普查為基礎,以抽樣調查和典型調查為補充的數據採集方式,採取“我佈置、你填表”的統計調查方法。

李德強:從幹統計到管統計

到了大數據時代,樣本本身已經發生變化,計算機技術和硬件設備可以採集到總體數據,李德強說,“到了大數據時代,樣本變成了總體,我們原來的抽樣已經沒有意義”。

鑑於現實情況的變化,李德強認為,統計制度相應的也應該有所調整,首先是要改革數據信息的收集渠道,將各平臺產生的大數據為我所用,用新的抽樣制度推算總體。比如統計人口情況,就可以藉助手機信號推算相應的人口情況和區域分佈。

大數據時代一個重要特點是全社會數據共享,打破了官方統計作為公共統計數據信息唯一渠道的局面,企業和機構的大數據分析處理結果開始挑戰政府統計數據的質量、效率和公信力。

對此,李德強認為,統計部門首先要在提高統計數據質量方面加大力度,通過執法檢查、質量抽查等形式,確保統計數據質量。與此同時,還應該加快統計法律法規的修訂完善進度,各部門、各行業發佈數據,要按規定的格式要求,要與指標解釋、口徑範圍同時發佈。

信息顯示,上世紀90年代,統計局作為專業數據統計機構,在日常統計職能之外,還外接一些統計工作,作為統計部門一項額外的收入來源,因為官方統計機構機制健全,此時的數據質量相對有保障。

到了大數據時代,數據獲取更便捷,取得的數據也更加精確化、細分化和專業化,不僅有數字,還有地圖、影像、座標等。

可以看到的是,伴隨著越來越多的數據需求出現,數據的價值一再被放大,交易增多,隨之而來的就是發佈機構越來越多元,數據質量也參差不齊。在統計領域從業30年多年的李德強,切身感受到了數據統計行業的變遷,越來越多新技術、新理念被應用到統計行業,一部分統計部門的職能一定程度上的被取代,甚至一些企業、機構獲取的數據比統計部門的還詳細,其中,李德強認為,統計局最核心、最不能被取代的作用就是對數據的管理職能。具體來說,就是“制定規範”和監督檢查“規範”的執行情況。“當下,統計部門的工作重點也應該由‘組織調查幹統計’轉變為‘依法行政管統計’,換句話說就是從幹統計到管統計。”

大數據給官方統計帶來了哪些機遇

大數據時代的來臨給統計部門的工作帶來了一系列挑戰,同時也帶來了機遇,據李德強介紹,大興統計局已經在現有的工作中嘗試藉助互聯網大數據的經驗。

比如人口動態監測,大興統計局目前藉助的是手機信號進行監測。手機信號數據是不同的手機號碼在不同的移動基站間移動軌跡的反映,其誤差大小取決於移動基站的間距,間距越小誤差越大。

雖然通過手機信號測算,很難準確地測算出自然人數量,但其反映的人口變化趨勢卻是政府決策一個重要的參考。例如,某鎮6月增加500個手機信號,不能說該鎮6月增加了500人,但用相對量表示一定程度上就能作為參考,比如增加5%的手機信號,說明該鎮人口是增長的趨勢,增長5%左右。

據李德強介紹,有的統計部門已經開始嘗試利用超市、商場的商品結算信息計算CPI,還有些統計部門陸續開展了網絡、微信問卷調查。“大數據拓展統計調查的空間與範圍,為官方統計調查工作提供了大量真實、準確、完整和及時的原始數據。”李德強認為,運用高科技手段進行數據蒐集和數據挖掘工作,可以大量減少統計調查負擔、減少報表填報、縮短數據生產時間,從而提高統計工作的效能。

大數據時代的數據蒐集和存儲是海量的,但海量的數據不加以整理和挖掘,就只是一堆字符。李德強提到,通過物聯網和互聯網設備自動記錄的數據,極大地降低了人為干擾,數據可信度提升,因此統計部門可以充分利用這些數據,驗證和補充傳統官方統計指標數據,提高統計數據質量。

大數據時代給傳統統計工作帶來了一系列衝擊和挑戰,這種形勢下的正確態度不應該是盲目應對和迴避,只有主動取其精華、借力發展才能與時俱進。

大數據時代的統計工作變化

企業的大數據分析部門是為了給決策部門提供數據參考,同樣,統計局的數據統計工作是為了給政府決策結構作參考。

從算盤、計算器,到計算機、網絡服務器、大數據雲存儲,數據處理手段不斷升級變化,相應的統計工作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據李德強介紹,大興統計局目前五項重點工作之一是抓重點指標,進行趨勢研究。比如在保障生態文明領域,圍繞清潔空氣計劃,統計局開展了農村煤改清潔能源情況調研及區內公交客運行業清潔能源使用情況調研,進一步監測大興區節能減排情況,發表了《煤改清潔能源改善的不僅僅是空氣質量——大興區農村地區煤改清潔能源情況調研報告》。

統計指標體系變化是近些年統計工作的重要變化之一,“統計指標體系已經從經濟生產指標為主,轉變到社會發展、環境評價指標體系”。李德強表示,之前統計工作主要統計產值、收入、利潤等,而現在統計指標已經轉變為人均能耗、水耗,萬元GDP能耗、水耗,森林覆蓋率,垃圾分類處理率,單位耕地化肥使用量、農藥使用量等。

作為政府工作的服務保障部門,包括統計指標在內的統計工作緊跟城市戰略定位而變化。在採訪中,關於大興區統計局目前的重點工作,李德強提到了4個關鍵詞:非首都功能疏解、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新機場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顯然每一個關鍵詞都是當下區域發展戰略的重點工作。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