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村李倕墓出土的公主冠毀損嚴重,專家為將其修復,用了這些絕招

孟村出土了一座李倕墓,在這座唐代古墓中,很多文物埋在陰暗的地下,又經過了千百年的侵蝕,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損傷與破壞,今天我們要說的,正是國內唯一一件用“高科技”復原的唐代最複雜、最脆弱的文物——公主冠。它的修復過程可謂是耗費了考古學家們的“畢生功力”,如果您想知道修復的過程,都用到了哪些絕招,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祕吧:

孟村李倕墓出土的公主冠毀損嚴重,專家為將其修復,用了這些絕招

孟村李倕墓出土的公主冠毀損嚴重,專家為將其修復,用了這些絕招

2001年,西安理工大學在西安南郊的曲江建設新校區,就在建築工人對地下進行鑽探時,卻意外的發現了數量龐大的古代墓葬。消息傳到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後,考古研究院院長立馬組織考古隊,趕到現場進行保護性發掘,為了提高考古的質量,考古隊中還邀請了幾位來自德國的文物專家。

專家們在發掘過程中,共出土了古墓葬達186座,其中唐代墓葬就有140餘座,而這些唐代墓葬中最惹人關注的就是李倕墓,李倕是唐高祖李淵五代孫女,根據墓中的墓誌銘來看,該女卒於25歲,死因可能是難產。

孟村李倕墓出土的公主冠毀損嚴重,專家為將其修復,用了這些絕招

專家在對唐李倕墓進行清理時,發現在李倕遺骨附近,有大量陪葬的金飾件、銅飾件、玉佩、玉珠等飾品。可是由於多年的地質擠壓,不少配飾都已經挪位變形,尤其是屍骨頭頂上的冠飾,只能看出一個囫圇的模樣,面對著極為複雜又脆弱的“冠飾”文物,考古清理工作只能暫時停頓了下來。

中德考古學家們面對這種情況,他們只能兵出奇招,用打石膏的方法對這些文物進行提取,並將脆弱的“冠飾”文物送到博物館的實驗室中,以便進行細緻的清理和修復。

孟村李倕墓出土的公主冠毀損嚴重,專家為將其修復,用了這些絕招

這次與陝西專家們合作的,是德國美因茨羅馬——日耳曼中央博物館的文物專家,他們對考古工作有著一套自己成熟的理論。通過德國的現代科技檢測技術與我國傳統考古理論的有機結合,雙方很快便制定出了一套詳細的清理和修復冠飾的計劃。

清理修復計劃方案,總共分為三步:

第一步,確定準確位置

專家們開始用X光對石膏包進行全方位的掃描,確定了包內的冠飾確切位置,並對冠飾的所有疑似脆弱點進行標註與說明。這樣做的目的有兩個,首先是知道了某件珠寶,在冠飾的什麼位置;其次是,如果拼對公主冠失敗,還可以根據X光的定位照片,對出土的珍寶“一鍵還原”。

孟村李倕墓出土的公主冠毀損嚴重,專家為將其修復,用了這些絕招

第二步,清理與修復

在將冠飾的一切損毀可能性都排除後,專家們又提取了石膏包內的土壤,檢測其溫度、溼度以及微生物的含量比例,以便在實驗室中,創造出一個最適宜溫度與溼度的環境,對其進行保護性清理。

萬事俱備後,專家們就開始了清理和修復的工作。李倕的冠飾結構極為複雜,各種珠寶可謂雖琳琅滿目,但因為埋在地下太久,珠寶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粉化與開裂現象。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專家們開始用高科技復原技術,對珠寶進行了物理和化學的加固,經過幾個月的細緻工作,出土珠寶的殘缺部分便被複原完成了。

孟村李倕墓出土的公主冠毀損嚴重,專家為將其修復,用了這些絕招

第三步,科學和創建性的組合

在金銀珠玉等公主冠上的寶貝修復完成後,德國專家用電腦的三位成像技術,對李倕公主冠原貌進行了模擬刻畫,中國考古專家又根據古籍《新唐書•車服志》記載的女子冠制,將李倕冠的“花飾”、“垂珠”、“鏈金”等部位,都與古籍進行了原樣比照,又適當的添加了一些現代人的審美元素,這才將李倕冠完整復原。

李倕冠被成功復,其上的金銀、瑪瑙和玉石交相輝映,映射出璀璨的光芒,似乎把觀賞者又拉回到1000多年前,讓人們重新見識到墓主生前的繁華生活與尊貴地位,而這一切,都是源自於專家們的不懈努力。

孟村李倕墓出土的公主冠毀損嚴重,專家為將其修復,用了這些絕招

李倕冠飾的成功復原,被中國國家文物局給予了高度的評價,並將其視為中國古代複雜脆弱質文物保護修復的典範。該冠不僅在2006年德國波恩的“中德文物保護科技合作成果展”中進行展出,在2010年,中國國家文物局又將其擺放在“中國文物保護科學和技術成果展”的醒目位置,供世人蔘觀遊覽。

李倕冠飾的復原成功,不僅是人類文化史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也是中德合作考古下的巨大成就,毫不誇張的說,被完美復原的李倕冠飾,是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的最佳融合,充分展示了盛唐博大的胸懷,雍容的氣象。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常山趙子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