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李白《採蓮曲》

李白 朋友圈 美女 唐詩三百首 瘋狂使者 2017-06-08

今天和大家分享李白的《採蓮曲》:

若耶溪邊採蓮女,笑隔荷花共人語。

日照新妝水底明,風飄香袂空中舉。

岸上誰家遊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楊。

紫騮嘶入落花去,見此踟躕空斷腸。

解讀李白《採蓮曲》

可能有朋友注意到了,這首詩不是《唐詩三百首》裡的詩篇。之所以這麼選,是因為《採蓮曲》呀,實在是太應景了。我一直覺得如果沒有荷花,沒有鳴蟬,沒有暴雨,沒有晚上清涼的月光,那還算什麼夏天啊!更何況這幾首《採蓮曲》寫得真是好,完全不輸於入選《唐詩三百首》的那些詩篇。咱們得知道,《唐詩三百首》的編者蘅塘退士,他畢竟是個退休官員,他喜歡的詩雅正,但是呢也不免浸透著他的人生感慨,有的時候比較頹唐。比方說他選了好多宮怨詩,講美女失寵,影射自己人生不得志。這樣的詩篇在今天看來,就沒有那麼動人。相反,很多明媚鮮豔,歌唱美好人生的詩篇,倒是沒有入他的法眼,這就有他的侷限性了。所以呢,我雖然以《唐詩三百首》為本,但是也會少量地撿一撿被他遺忘的珍珠,呈現給大家。好,言歸正傳,看這首《採蓮曲》。前兩句:

解讀李白《採蓮曲》

若耶溪邊採蓮女,笑隔荷花共人語。

之前咱們說過若耶溪在紹興,就是當年西子浣紗的地方,因此呢也是出美女的地方。在採蓮女之前冠上若耶溪的名頭,不是說這採蓮女當真就在若耶溪,而是好比現在北京,你要說板栗必稱懷柔,要說大桃必稱平谷一樣,算是一種品牌效應。採蓮女本身就是美的,在前面加上“若耶溪邊”四個字,就會讓人產生一種宛若西子的聯想,顯得更美。可是呢,再美的美女如果只有容貌,沒有表情,沒有性情,也就只是個冷美人,或者說,是個紙糊的燈人,不會讓人產生真正的愛憐之心。那怎麼能把這些美若西子的採蓮女寫活呢?下一句“笑隔荷花共人語”,這句話我非常喜歡,真是風流婉轉、搖曳多姿。這採蓮女啊,可不是深閨之中不苟言笑的貴族小姐。她們一邊勞動一邊還攀著荷莖,隔著荷花,和夥伴們聊天兒嬉笑呢。你看一句話,又有表情,又有動作,還有心情,馬上這採蓮女就活了。這就好比《詩經·碩人》篇講莊姜之美一樣,怎麼講呢?先說“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用了這麼多比喻,咱們印象深不深呢?其實也沒有那麼深。但是接下來兩句“巧笑倩兮,美目盼兮”,這個美女呀,馬上就顧盼生輝了。李白這句“笑隔荷花共人語”,其實就是平民版本的“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一笑一語,採蓮女的天真嬌俏,已經躍然紙上了。那下面兩句:

解讀李白《採蓮曲》

日照新妝水底明,風飄香袂空中舉。

這兩句話多明豔啊!明豔在哪兒呢?你看上一句講“水底明”,下一句講“空中舉”,一個是靜態,一個是動態,一個是水下,一個是天上,那天和水之間呢,就是我們的採蓮女啊。採蓮女的新妝被高高的太陽照著,一直映到清清的水底,採蓮女沾染著脂粉香和荷花香的衣袂,被風吹著,一直飄到天上去。大家可以想一想,新妝照水,這採蓮女多美呀;香袂輕揚,這採蓮女的衣服多輕啊。夏日午間,薄紗輕籠的美人,本來應該比較香豔吧,可是呢,這些採蓮女一點兒都不讓人覺得香豔,相反她們還是那麼清純,為什麼?因為她們不在引起香豔聯想的房間裡,她們是在大自然裡,在天和水的中間,她們是天和水的中心。她們被太陽愛著,被清風寵著,她們和水一樣清亮透明,她們和風一樣自由瀟灑。綺而不豔,風流神秀,這就是李白的本事!也是隻有李白,才能輕輕鬆鬆就達到的境界。那可能有人會說了,採蓮女嘛,畢竟是勞動者呀,又是新妝,又是香袂,這哪是勞動人民的樣子呀,她們真的那麼穿嗎?哎,這個沒錯。李白是浪漫主義詩人,他寫任何人,一向都不見得是事實第一,而是審美第一。比方說我們之前舉過的例子,《宿五松山下荀媼家》,一個農村老婦給他盛了一碗白米飯,他也要寫成“跪進雕胡飯,月光明素盤”。這是真實的生活嗎?當然不是。但是呢,這就是中國語言的美感。也是古人所說的,沒有一絲寒酸氣。這其實跟京劇裡頭的俊旦是一個道理,你看在京劇裡頭哪怕是苦守寒窯十八載,整天吃糠咽菜的王寶釧,一出場也要滿頭珠翠。這不是別的就是美,愛美,歌頌美,這不就是人類的天性嘛!那四句詩寫下來,採蓮女的美,其實已經寫到極致了,接下來怎麼寫呢?下兩句:

解讀李白《採蓮曲》

岸上誰家遊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楊。

這是從採蓮女的美貌寫到了少年的反應了。採蓮女子那麼漂亮,那麼嬌俏,岸上的小夥子怎麼能不動心呢。他們三三五五隱藏在柳蔭背後,假裝乘涼,其實都在暗暗地偷看著採蓮女子。用少年的反應來映襯採蓮女的美貌,這其實是《陌上桑》裡頭寫秦羅敷的寫法。《陌上桑》是怎麼寫的呀?“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鬚。少年見羅敷,脫帽著帩頭。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無論是老人還是少年,無論是耕者還是鋤者,都被羅敷的美深深打動,忘乎所以了。那“岸上誰家遊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楊”,也是一樣啊。少年在垂楊下徘徊不去,還不是因為有這群採蓮女,只不過呢,《陌上桑》寫的直白,有點兒喜劇色彩,而《採蓮曲》則寫得委婉含蓄,有青春氣息。可是呢,正因為這委婉含蓄,少男少女那種青澀的、遮遮掩掩的感情,才活靈活現地呈現在我們面前。那麼在講王昌齡《採蓮曲》的時候,我問過大家,採蓮女知不知道詩人的存在?結論很可能是不知道,他們之間隔著密密麻麻的荷葉、荷花,採蓮女自由歡暢,詩人則有點自作多情。那李白的這首《採蓮曲》裡,採蓮女知不知道岸上游冶郎的存在?我猜是知道的,正因為知道,她們才嬌聲俏語,才衣袂輕揮。說白了,這裡頭有點兒小心思,有點兒小挑逗。那小夥子呢,反倒顯得害羞一點兒,故意裝出一副不在意的樣子,但其實呢,卻又捨不得離去。這是多麼美好的青春畫卷啊!那接下來呢,接下來呀,詩人自己出場了。

解讀李白《採蓮曲》

紫騮嘶入落花去,見此踟躕空斷腸。

詩人在哪兒啊?他本來在更遠一點兒的岸上,看著這溪水裡的採蓮女,柳蔭下的遊冶郎,心生感慨呀,年輕多好啊!多想加入青年人的行列呀!可是呢,正在這時,紫騮馬一路撒花,跑過岸邊的芳草地,草地上的野花紛紛飄落。這真是紫騮馬和落花嗎?不是吧,紫騮馬還暗示著時光飛逝啊,落花呢,則象徵著青春難在呀!這紫騮馬是誰的呀?是詩人的還是少年的?這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紫騮馬的一聲長嘶,喚醒了詩人,你的青春已經遠去了,你已經不能夠再分享這池中岸上的歡樂了。不忍離去,又不能分享,這不才是“見此踟躕空斷腸”嘛。那可能有人會說,如此說來這首詩的情調有點兒消極了。也不盡然,正因為青春如此美好,詩人才會感慨青春易逝,也正因為青春易逝,才讓人更覺得青春是如此美好。也就是說呢,詩人的一聲嘆息,其實反倒加深了我們之前的美好印象,這也是李白版本的“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啊!再讀一遍:

若耶溪邊採蓮女,笑隔荷花共人語。

日照新妝水底明,風飄香袂空中舉。

岸上誰家遊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楊。

紫騮嘶入落花去,見此踟躕空斷腸。

解讀李白《採蓮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