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三位“李”姓大詩人中,李賀可以肯定為皇室後裔,李商隱也與皇室沾親帶故,那麼李白與皇室有沒有關係呢?李白經常理直氣壯地稱他們為族叔、族兄、族弟、族侄等等。然而在李唐王朝的族譜裡,卻沒有李白這一支的任何記載。盛世大唐往往都講究出身的,有意思的是李白一生沒有參加過任何科舉考試,與其一生未獲功名相比,既貴為皇親國戚為何不留居帝都長安、金陵,卻把詩酒年華留在了四川。

蒲雪劍原創 李白身世:皇親國戚無族譜 詩酒年華留蜀地


西涼李廣之後 皇親國戚還是胡人?

關於李白身世。李白族叔李陽冰的《草堂集序》中,該序頭一句話就是:“李白,字太白,隴西成紀人,涼武昭王暠九世孫。”

這話不是李陽冰自己說的,而是引用李白的話。在李白的一些詩文中,涉及到自我介紹的地方,他從來不說自己是西域碎葉人,也很少說自己是四川人。儘管李白模糊了身世出生地,但後半句最有分量地道出了李白的濃厚的皇族血統和宗族觀念。

蒲雪劍原創 李白身世:皇親國戚無族譜 詩酒年華留蜀地

《草堂集序》裡提到的“涼武昭王暠”,指的是東晉五胡十六國之一的西涼國創建人李暠。

李暠雖然割據一方,稱王稱霸,在歷史上卻並非驚天動地的人物。但是,要說起李暠十六世祖的大名,那可真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他,就是西漢名將李廣。

如果按這樣推算李白成了李廣的第二十五世孫了。對此李白本人深信不疑,他晚年在《贈張相鎬二首》中說:“本家隴西人,先為漢邊將。功略蓋天地,名飛青雲上。苦戰竟不侯,當年頗惆悵。”

“苦戰竟不侯”的“漢邊將”,不是李廣又能是誰呢?

作為“飛將軍”的後代,李白自然感到萬分榮耀。可是這還沒完,在李暠的第七代子孫中,又出了一個大人物。這個人正是唐朝的開國皇帝——唐高祖李淵。李白自然成了李唐皇室的親戚。按輩分排的話,連當今天子唐睿宗都得管他叫一聲“皇叔”!

蒲雪劍原創 李白身世:皇親國戚無族譜 詩酒年華留蜀地

李白究竟是不是李暠的後代?或者說,李白跟李唐皇室究竟有沒有親戚關係?誰也無法給出確切的答案。因為李白不像劉備,漢獻帝拿出皇室的族譜一查,“皇叔”的身份立馬就定了。

李白並不能證明他的“皇叔”身份,在李唐家的族譜裡,也沒有李白這一支的任何記載。李白撲朔迷離的身世是否另有隱情呢

蒲雪劍原創 李白身世:皇親國戚無族譜 詩酒年華留蜀地

要解釋這一點,必須搞清楚李白的先祖由隴西成紀流亡的原因。

對此,李陽冰在《草堂集序》中有一個很含混的解釋,即“中葉非罪,謫居條支……”。

範傳正的《唐左拾遺翰林學士李公新墓碑並序》則記載得較為詳細,文章在揭示李白“涼武昭王九代孫”的身份後,接下來說:“隋末多難,一房被竄於碎葉,流離散落,隱易姓名,故自國朝已來,漏於屬籍。神龍初,潛還廣漢,因僑為郡人。父客,以逋其邑,遂以客為名,高臥雲林,不求祿仕……”

蒲雪劍原創 李白身世:皇親國戚無族譜 詩酒年華留蜀地

這段話說了三層意思:一是李白先祖在隋末的一場災難中流亡到了碎葉;二是李客及家人在神龍初年偷偷地回到了廣漢(四川綿州);三是說李客在綿州的昌隆安家以後,不求當官,表現得相當低調。

而在這段話的後面,還有“公之生也,先府君指天枝以複姓”一句。這說的是李客到了四川后,指著李樹而恢復了李姓。這說明在此之前,他們隱藏了自己的姓氏。至於之前到底姓什麼,沒有人知道了。

蒲雪劍原創 李白身世:皇親國戚無族譜 詩酒年華留蜀地

李陽冰和範傳正的記載都是可信的,因為他們的資料直接來源於李白或他的兒子伯禽。李白對自己身世的所有說法,應該都來自於他的上一輩人,尤其是來自李客。

那麼,究竟是一場什麼樣的災難,讓李客在多年以後還心有餘悸呢?

讓我們把目光集中在隋朝末年發生的一件驚天大案上。

據《資治通鑑•隋紀》記載,隋煬帝大業十一年(615),有術士進言“李氏當為天子”,於是煬帝大殺李氏家族。李氏宗族死了不少人,還有更多人被流放到了邊地。當然,也有一些人僥倖逃脫了。

在那場滅頂之災中,李白的某位祖先很可能也進了處決的名單,但他僥倖逃到了西涼,過上了隱姓埋名的生活。

我們注意“故自國朝已來,漏於屬籍”這句話,說的就是李白家的譜牒斷了,時間一長,他們已沒有任何證據證明自己的身份。雖然貴為皇親國戚,卻只能四處遊歷。


蒲雪劍原創 李白身世:皇親國戚無族譜 詩酒年華留蜀地


隴西只是李氏血統的象徵李白生於西涼或蜀?

通常中國人都說,我們是炎黃子孫,隴西這一地名與黃帝發生了關係。古時宗族觀念濃厚,李白強調祖籍隴西只是說明具有李氏族姓的純正血統。按《青城(條城)李氏家譜》,經過歷史考證,以大量確鑿的事實說明了他們的根祖是軒轅黃帝,遠祖是黃帝之孫顓頊,血緣始祖是顓頊之重孫皋陶(顓頊生大業,大業生女華,女華生皋陶)。而皋陶的十七代孫則是李耳——老子,李耳的第八代孫是李曇,李曇的長子李崇後來成為隴西郡太守。古往今來天下李氏都視隴西為“郡望”故里。自然李白心靈上認同的是隴西為祖籍,但祖籍並非故鄉。

可見李白的故鄉並非碎葉城,也並非出生那裡。如果說李白祖上逃至西涼是可信的,且不說李白重宗族觀念,而以胡漢雜居的格局為李白先祖提供了生存空間。按李陽冰《序》中說的“逃歸於蜀”,範傳正《碑》上說的“潛還廣漢”歸、還兩字以及隋朝統治力對於西涼與西蜀的統治力減弱,李白應生於西涼與西蜀之間。因為碎葉距昌隆路途遙遠,山水迢迢,李白一家進入蜀中不大可能。從許多史書中可以看出,漢魏以來,從天水到陰平最後入蜀。李吉甫《元和郡縣誌》卷三二說:“(茂州汶川縣)故桃關,在縣南八十里,遠通西域,公私經過,惟此一路。”晉常璩《華陽國志》卷三《蜀志》曰:“汶山郡,……東接蜀郡,南接漢嘉,西接涼州酒泉,北接陰平。”《北史?吐谷渾傳》亦言阿豺子慕璝“招集秦、涼亡業之人及羌戎雜類眾至五六百落,南通蜀、漢,北交涼州”。, 對道路的選擇,古代與現代驚人地相似。據此他們的遷徙路線路應是西涼向南,過隴南西和、成縣至武都,再到文縣(陰平),從文縣到茂縣、平武,最後至昌隆。

蒲雪劍原創 李白身世:皇親國戚無族譜 詩酒年華留蜀地


李白鬍漢身份未考功名四川詩情畫意漫坡渡

可以想見,當李客將這個大祕密告訴李白時,他的心情定然是極其複雜的。關於李白的身世,之所以講了這麼多,是因為在唐代,身世對一個人實在是太重要了。特別是對於一個有政治追求的人來說,身世甚至比才學更重要。

古代有“英雄不問出身”的說法,但那只是亂世的人才觀,而盛世往往都講究出身,何況是大唐盛世。

李白一生沒有參加過任何科舉考試,我們都說他恃才傲物,鄙視科舉。這當然不假,但反過來說,科舉也“鄙視”李白。

在唐代,可不是什麼人都能參加科舉考試的。

如果你是王侯公卿子弟,恭喜了,你考都不用考,直接就可以當官。

如果你是一般的士族子弟,那也好說,只要你上過“國學”,就能給你一張准考證。

如果你是庶門子弟,那就比較麻煩了。在獲得考試資格之前,要對你進行嚴格的審查。有一條通不過,對不起,不能給你發准考證。

按照唐律的規定,有三種人直接被擋在科舉考場之外:一是曾經觸犯過大唐法令的人;二是工商子弟;三是州縣小吏。

李白是工商子弟不說,而且他雖沒有觸犯大唐法令,但其身世太過離奇,要想通過官方的資格審查,那恐怕也是難上加難。

獲得考試資格的三道坎,李白就有兩道邁不過去,所以他乾脆放棄了這條晉升之路。也正因為如此,李白讀書從來不是為了應付考試,而是興之所至,隨心所欲。他自稱“十歲觀百家”,三教九流的書,他是無所不讀。

李白的天才沒有被唐代的應試教育所抹殺,這真是一件值得慶賀的事情。

根據《草堂集序》資料1

杜甫詩《春日憶李白》。

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

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

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雲。

何時一尊酒,重與細論文。

資料2《唐左拾遺翰林學士李公新墓碑並序》。

範傳正《唐左拾遺翰林學士李公新墓碑並序》:“公名白,字太白,其先隴西成紀人。絕嗣之家,難求譜諜。公之孫女搜於箱篋中,得公之亡子伯禽手疏十數行,紙壞字缺,不能詳備。約而計之,涼武昭王九代孫也。隋末多難,一房被竄於啐葉,流離散落,隱易姓名。故自國朝已來,編於屬籍。神龍初,潛還廣漢,因僑為郡人。父客以逋邑,遂以客為名。高臥雲林,不求祿仕。公之生也,先府君指天枝以複姓,先夫人夢長庚而告祥,名之與字,鹹所取象。”


蒲雪劍原創 李白身世:皇親國戚無族譜 詩酒年華留蜀地


庾信圖

蒲雪劍原創 李白身世:皇親國戚無族譜 詩酒年華留蜀地


蒲雪劍原創 李白身世:皇親國戚無族譜 詩酒年華留蜀地


謝脁圖


蒲雪劍原創 李白身世:皇親國戚無族譜 詩酒年華留蜀地



蒲雪劍原創 李白身世:皇親國戚無族譜 詩酒年華留蜀地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