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文化科技名流,或因其才華橫溢,或因其技藝超群,或因其居功甚偉,被載入正史,展現給後人的大多是陽光輝煌的一面,其灰色甚至陰暗的一面鮮為人知。其實,名流也是人,受個人修養和時代環境所限,不可能皆中規中矩,獨善一生。有些名流的瑕疵為人所理解或諒解,而有些名流人品極差內心卑鄙就為人所不容了,雖然其在立功立言方面仍不失為流芳千古。

李白持金遍訪卿相,沈括檢舉揭發蘇軾

盛唐詩潮波瀾壯闊,氣象萬千。而其中最引人矚目、動人心絃的,是李白的創作。李白的詩歌風格豪放飄逸灑脫,想象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他善於從民歌、神話中汲取營養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麗絢爛的色彩,是屈原以來積極浪漫主義詩歌的新高峰。韓愈雲:“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調張籍》)。唐朝文宗御封李白的詩歌、裴旻的劍舞、張旭的草書為“三絕”。李白出生於唐盛時期,當時詩名遠播,詩歌已唱響於天下,在以文取仕的盛唐,李白以其卓越的文化品質,完全可以通過官方渠道應試作官。沒人能窺視到李白的內心世界,李白卻終生遊歷華夏,遍訪卿相,展示才華,以獲推薦,實現抱負。

開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李白出蜀,“仗劍去國,辭親遠遊”。大約三十歲時,李白來到京城。這時的李白心氣很高,一心想結交貴戚卿相。史料的記載是花了三十萬金,這些錢除了自己生活所需,都用在了感情投資,向達官貴人展示自已的詩作與抱負。他自已也說“三十成文章,歷抵卿相”。這些所謂的卿相,只是誇李白有志氣,“王公大人,許與氣義”,並未有卿相真正幫過他。詩人的浪漫與率真,也不適於官場。再者,你的優秀對別人是一種傷害,誰希望自己的既得利益被人分一杯羹?李白唯一的收穫,是花了兩年時間,在終南山玉真公主(玄宗妹妹)別館附近,結識了玉真公主。玉真公主與李白還算是有一點共同語言,討論一點詩作,探討一下道教,但最終也沒有什麼實際結果。在長安跑官的這幾年對李白產生了第一輪打擊。

李白持金遍訪卿相,沈括檢舉揭發蘇軾

李白一直是有一個宰相夢的。“十五觀奇書,作賦凌相如”(《贈張相鎬》),十幾歲開始就有宰相夢想了。正式娶了兩個妻子,都是前宰相背景,也不能說是巧合。他到長安來,不是尋小官,而正是期望通過各個卿相的引見能有接近皇帝的機會,從而能成就他經天緯地的宰相夢想。可惜,天不遂人願,失意的李白只好回到湖北安陸老家。此時李白只得降格以求,於733年寫了一篇著名的《與韓荊州書》,也就是向當時的荊州的負責人韓朝宗自我舉薦,韓朝宗時任都督,也負責安陸。寫完這封信如泥牛入海後,李白又到全國各地流浪去了,歷史記載,李白每到一處,都會結識當地的達官顯貴,努力與他們認識親近。 這樣跑官的時間一晃又過去了十年。

從向韓荊州求官的733年到743年,這十年間,李白寫了無數的好詩,被很多人傳唱,同時“千金散盡還復來”,也總算結交了幾個一些朋友。743年,李白時來運轉,外有道士吳筠的推薦,內有玄宗妹妹玉真公主的配合,玄宗有點動心了,為了誇耀唐玄宗不會遣漏一個人才的功績,李白終於被皇帝召見了!李白應詔入京,原以為能施展抱負,他傾心酬主,急於披肝瀝膽,抒寫忠心。然而他卓爾不群、恃才傲物的品格,註定了他在朝廷不會受到重用。“君王雖愛娥眉好,無奈宮中妒殺人!”皇上只封了他翰林,且為供奉翰林。李白哪裡受得這等窩囊氣?自己雖拂劍擊壺,慷慨悲歌,終莫奈何!當皇上賜金還山,李白仕途之夢破滅了,只好重操舊業,浪跡江湖。

安史之亂爆發,唐玄宗逃出長安。他的一個兒子永王李磷乘機在江南招兵買馬,準備將來爭天下。永王聽說大才子李白在廬山附近,決定請他出山。進入人生的暮年的李白,也極想報效國家,以酬壯志,便不遠千里投奔李磷平叛隊伍。誰知,李磷這忤逆之徒打著平叛的旗號,擴大地盤,妄圖分裂國家。唐肅宗戳穿其狼子野心,兵鋒指處,灰飛煙滅。李白也因此獲罪,身陷圖圄。在親朋好友的全力營救下,皇帝開恩,李白被流放夜郎。在流放押解途中,又喜獲特赦,可惜李白被大赦後,病死,時年62歲。

李白持金遍訪卿相,沈括檢舉揭發蘇軾

沈括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在以立德、立言、立功為“三不朽”的傳統中國,產生偉大科學家很難。不過宋代卻出現了一位百科全書式的科學家,他是地理學家、物理學家、數學家、化學家、醫學家、天文學家,還是水利專家、兵器專家、軍事家,寫下了科學經典《夢溪筆談》。他就是現代人熟知的沈括。然而,在諸多偉大稱譽之外,沈括還是一個檢舉揭發的“高手”,非常“小人”地幹過文字獄的勾當。沈括的理性求實精神,到了政治生活中卻消失了。他政治嗅覺異常靈敏,善於在別人的詩文中嗅出異味,捕風捉影,“上綱上線”。沈括檢舉揭發的對象,是中國文學的巔峰人物——蘇軾。南宋初王銍《元祐補錄》記載了沈括的這一醜事。

餘秋雨在《蘇東坡突圍》中寫道:“又如——我真不想寫出這個名字,但再一想又沒有諱避的理由,還是寫出來吧:沈括。這位在中國古代科技史上佔有不小地位的著名科學家也因忌忌妒而陷害過蘇東坡,用的手法仍然是檢舉揭發蘇東坡詩中有譏諷政府的傾向。如果他與蘇東坡是政敵,那倒也罷了,問題是他們曾是好朋友,他所檢舉揭發的詩句,正是蘇東坡與他分別時手錄近作送給他留作紀念的。這實在太不是味道了。

李白持金遍訪卿相,沈括檢舉揭發蘇軾

歷史學家們分析,這大概與皇帝在沈括面前說過蘇東坡的好話有關,沈括心中產生了一種默默的對比,不想讓蘇東坡的文化地位高於自己。另一種可能是他深知王安石與蘇東坡政見不同,他投注投到了王安石一邊。但王安石畢竟也是一個講究人品的文化大師,重視過沈括,但最終卻得出這是一個不可親近的小人的結論。當然,在人格人品上的不可親近,並不影響我們對沈括科學成就的肯定。”雖然烏臺詩案的小人不只沈括一人,但他卻是出賣朋友的唯一一個。蘇氏一門三十九人因此案受牽,在獄中蘇東坡甚至寫下了絕命詩,後來所幸皇帝老子愛材,王安石也求情,才被貶去了黃州。如果蘇軾就此命絕,何來氣勢恢宏的《赤壁賦》等千古名篇。

相關推薦

推薦中...